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城南舊事演講稿10篇

城南舊事演講稿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城南舊事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南舊事演講稿10篇

城南舊事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書,是一個讓人充滿韻味的物品。《城南舊事》是我喜歡的書之一。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通過主角一一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將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光恰切地融人字裏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爲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瀰漫着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箇中深意。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癡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被警察抓走,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牆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

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裏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裏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爲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除了是因爲故事情節十分吸引我之外,還有那英子的單純與善良。這本書記錄了英子成長的過程,、從英子的懵懵懂懂到逐漸成熟,也讓我明白了成長的意義。是啊,任何人都會成長,可是我們有多不願意成長啊!

一旦我們成長,就意味着要告別童年那些美好的童話故事,華麗的衣裙和美麗而又幼稚可笑的夢想。一旦我們要長大,就不得不放棄我們童年時愛幻想的“大腦”,我們應當擁有更理性、更睿智的思維了。我們應當懂得什麼事該做,什麼是不該做,我有時候也會傻傻的想:

自己不要再當學生了,回到過去,像孩童一樣無憂無慮,想做什麼做什麼。可是,我們也需要長大,我們應當擁有更加成熟的內在世界,來應對現在這個變幻莫測的社會。《城南舊事》這本書又讓我找回了童年時,天真無邪的感覺。英子她擁有這世界上純潔的心靈,無論怎麼樣,英子她都會選擇相信並幫助他人。我又找到了這種感覺,這本書也讓我明白瞭如何成長。就像英子,面對爸爸的死訊,她沒有像從前那樣膽怯害怕,而是沉着冷靜的面對着一切。英子長大了,而我也應當像英子一樣慢慢在困境、挫折和失敗中學會長大。我不像英子那樣擁有充滿趣味的童年,但是我可以像英子一樣勇敢堅強。我以後,會像英子一樣勇敢直面挫折,克服困難,向大家展示一個全新的我!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城南舊事演講稿2

一本能讓人永遠記住的一本書,絕非是一本無聊透底的書,這本書在我的腦裏不斷遊蕩,這本書是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書中的第一章是“惠安館”,別看這名字普普通通,它被作者寫得精彩萬分,就

像這本書的主人公林英子的爸爸就會說成“飛安館”,媽媽就會叫成“灰娃館”,宋媽就說成“惠難館”,林英子卻說對了,這真是意想不到,這麼多個人說一個名字,沒想到只有一個人說對了,那就是主人公林英子,大家都叫林英子叫小英子,小英子還有一個好朋友,她叫妞兒,小英子的朋友瘋姑娘秀貞生下了一個孩子,但這個孩子被秀貞的家人給扔到了其它地方。故事到了最後,你會發現許多與生活中吻合的事情,就像你會認識許多朋友,和他們玩。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友情都來源於你交朋友的態度,如果你的態度非常惡劣,那他永遠不會覺得你是他的好朋友,我希望這本書能永遠地保存在我的腦海裏。

城南舊事演講稿3

《城南舊事》這本書,敘說着一個叫英子的女孩的童年。我讀完這本書第一個感想就是:有趣,作者寫作的方法的不同之處就是作者並沒有像其他作者一樣剛開始就表明主人公的名字和家庭環境,而是慢慢的隨着事情的發展才說到。

故事是從一九二三年開始的,英子從一個天真、可愛、活潑的七歲小女孩到一個聰明、能幹、成熟的小大人,在英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趣事和苦惱。影子經常給她不喜歡的人取外號,英子小時候,她媽媽的奶不夠,所以就請了一個奶媽,這個奶媽叫宋媽,英子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是宋媽喂的奶,宋媽的丈夫沒出息,從來都不幹事整天閒着,所以英子就很討厭他,英子發現宋媽的丈夫的牙齒很黃,就給他取個外號叫“黃板兒牙”。還有一次,英子要進小學,可是要被小學錄取要會數目,英子吃飯的時候媽媽問她:“你來數給我聽聽。”英子就數起來:“一、二、三……二十、二十一……”英子的媽媽說:“不是二十,你聽我年啊。二俗、二俗錄一、二俗錄二、二俗錄三……”像這類有趣的事有很多。

英子他們那個時候的童年樂趣是踢皮球、玩過家家、養寵物……而我們的童年比他們的童年比他們好多了,可以踢足球、打籃球、玩電腦、psp……

我的童年是多麼美好,多麼幸福啊!

城南舊事演講稿4

寒假期間,我讀了幾本書,其中一本就是《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的經典小說。這本書彷彿讓我通過英子童稚的大眼睛,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城南舊事》這本書是由五個短篇小說組成的,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惠安館這一小節了。

惠安館講的是英子在城南的時候和一些小夥伴的故事。和秀貞玩過家家,和妞兒一塊玩小娃娃。那些歡聲笑語是可以讓人忘記一切憂愁的,是可以從心底使整個身心愉快的。和小夥伴有一些摩擦,轉眼之間就和好。所以我喜歡惠安館這一小節。

讀完這一小節,我感到深深的內疚。因爲我們樓下的孩子都不能坦誠相待,對對方都有所隱瞞,不能像英子一樣坦誠對待朋友。所以我以後要像英子那樣坦誠對單朋友。

城南舊事演講稿5

這個暑假期間我讀到一本好書——《城南舊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兒童時代一系列有趣的事。

我感覺這本書就想一道菜,因爲這本書有的讓人想笑,有的讓人替主人公捏把汗,也有的讓人激動,甚至有的讓人想流淚。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了一些道理:成長的價值不是在於結果如何,而是在於過程是否有意義。如果成長的過程是殘缺的,無意義的,那麼,即使結果再完美,再稱心如意,成長也是一個無意義浪費時光的舉措而已。沒有意義,沒有感慨,沒有收穫,沒有坎坷,這樣的成長不叫成長,而是單純的消磨時光,浪費時光。不配叫做成長。反之,如果過程是有意義的,即使結果並不那麼完美,這也是成長的收穫、蛻變、磨練。

《城南舊事》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因爲我既明白了成長價值的所在,又欣賞到了一篇好文章,使我在真正意義上長大了許多。

城南舊事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且杜甫也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是我一向對名著不感興趣。

可《城南舊事》卻不同,淡淡的文字,敘述了“我”認識了惠安館裏面的瘋子秀貞和她的女兒小桂子妞兒。書中講述了小桂子不見了,妞兒一直在找她真正的母親,後來我才知道妞兒就是丟失的小桂子,最後小桂子被秀貞帶走了。英子後來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自己的弟弟能夠上學,就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無法判斷他是好人還是壞人。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了,英子知道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跳河淹死,女兒又被丈夫賣了,心裏十分傷心。她不明白爲什麼宋媽要丟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後別人。最後,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宋媽被他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着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我最喜歡《城南舊事》的惠安館了。“我”認識了瘋子秀貞和妞兒。秀貞的女兒小桂子不見了,我擔心極了,最後“我”發現妞兒和小桂子很像,就在夜裏“我”拉着妞兒進了惠安館,最後我才知道妞兒就是小桂子。我喜歡這段是因爲這段寫了林海音很善良,幫妞兒趕跑了欺負她的人,還幫她找到了母親,還送給他們很多東西,所以我喜歡這段。

《城南舊事》講林海音在北京的生活和痛苦。那時的生活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差遠了,我們能吃飽穿暖,而且我們還能學到許多東西,所以我們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讀書時光啊!有句名言說:“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大家一定要記牢啊!記得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家,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媽媽出去的時候,已經把我要用的東西準備得非常齊全了,能讓我吃飽穿暖,也能讓我玩得開心,但是我沒有真惜我的讀時光。我有時慢悠悠地做作業,沒認真寫,有時做着做着覺得無聊就去看電視了。我在家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沒有認真學習。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比書中描寫的生活好多了,那時老北京沒有電腦,電視也是黑白的,比現在的生活差多了,如果我們還不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那是多麼丟臉的事啊!記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然你會後悔的。

看《城南舊事》,心頭總會漾起一絲絲溫暖,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喜歡這本《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演講稿7

今天,我們買了一本,《城南舊事》,就這樣,我才真正體會到童年的真諦……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歷經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個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這本書裏有斜着嘴笑的蘭姨娘,騎着小驢回家都宋媽,不理小孩的德先叔,椿樹胡洞的秀貞和井邊的小伴侶……直到最後,小英子的爸爸死了,她才發現自己早已離童年遠去……

讀了這本書,我才體會到童年的真諦。回頭想想,每個人都是小英子,記得有一次,我五歲時,看見媽媽在給魚缸中的小魚換水,我想:小魚每天都只喝水,多無味呀,於是,趁媽媽午休,我偷偷拿着家裏的果汁倒入魚缸,於是我也去睡了,”啊!“剛有睡意,就被媽媽的尖叫聲吵醒,小魚竟然死了!我也很驚訝,媽媽問我爲什麼把水換成飲料,於是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她,只見她捧腹大笑……

童年就像一艘小船,承載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城南舊事演講稿8

《城南舊事》是中國臺灣作家林海音描寫的的她從六歲到十三歲的童年往事。整篇文章道出了人世的複雜多變,也道出了英子(林海音)面對人世悽苦的所有困惑和思索,讓我的.心不免有些淒涼。

文章講述了作者英子跟隨爸爸媽媽從日本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這裏的一切讓英子感到新奇,會安館前的“瘋”女人,常被打罵的小夥伴妞兒,隱藏在荒草叢中的小偷兒,敢於衝破舊家庭,追求新生活的蘭姨娘,丟下自己的孩子來做奶媽的宋媽,她們都曾和英子朝夕相伴,但最後卻一一離去。直到最後,嚴厲又慈愛的父親長眠,“我”被放上長女的家庭責任,童年遠去。

文章中的五個故事都是以悲劇結尾,讓人不覺有些感傷。在英子與“瘋”女人聊天說事的時候,我不免有些擔心;幫助“瘋”女人和妞兒母女相認,又偷媽媽的鐲子幫助母女倆逃跑,讓我感到她有一顆多麼善良、純真、快樂的心。

在讀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作者仍然把屬於童年的快樂單純明媚陽光都帶到我的面前,是我不禁勾起童年——無憂無慮,和一羣小夥伴快樂地玩耍;看見新鮮東西不停的議論;在足球場踢足球;雪地裏玩雪橇打雪仗。珍惜童年的每一分時光,把握美好的回憶。

城南舊事演講稿9

書讓寂寞的人在另一個世界開朗;書爲困惑的人指出最正確的方向;書在我們的生命裏投下了太多太多的光芒;書的世界裏沒有人彷徨;書是海邊的燈塔,給迷路的船隻指引方向。讓我們默默地用美妙的憧憬去悸動這一方天空。

伏爾泰曾經說過:每當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今天我也要和大家介紹介紹我的老朋友——《城南舊事》。

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奶奶。她以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通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自然而不做作,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將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光融入到字裏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爲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瀰漫着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下面就讓我們隨着音樂一起走進本書中主人公的世界吧!

小英子人小膽大。頭一次遇見妞兒就替她解圍。幫妞兒找到親媽媽、幫自己的媽媽完成婚姻保衛戰、聽說自己長大後能當女校長非常自豪、就算爸爸去世也微笑面對生活。包括她特別喜歡回嘴、喜歡把鞋上的灰跺乾淨而不是撣乾淨這些小細節,都是一個面對生活非常積極主動的角色。

“小戲子”妞兒又名小桂子,她與小英子十分要好,但卻怕她的養父母打罵,嬌弱的身子骨卻有着自己獨自找親爹親媽的決心,並且付出了行動,後來與秀貞相遇,卻因遇事去世。

住在惠安館的秀貞對生活自己院中的大學生思康主動關心,後來因剛出生的女兒被遺棄傷心過度,總以爲女兒還在自己的身邊,常常做出一些讓世人無法理解的動作而被人們視爲瘋子,找到女兒後,拉着她跑向火車站的速度甚至讓英子無法適應,而烙下了深深的遺憾,儘管最後秀貞和妞兒遇事故去世是個悲劇結局,但秀貞從始至終的付出,一輩子都沒有後悔過。

蘭姨娘是個很懂得結合自身特點獨特打扮的女子,儘管只是一位女子卻有一股敢作敢爲敢擔當的“巾幗氣”,他敢於抗爭,逃出舊家庭:敢於追求愛情,和革命青年德先叔遠走高飛。

這就是書中的主人公們。城南舊事的目錄也有着淡淡的詩意,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冬陽·童年·駱駝隊:向我們介紹了駱駝,它們的神態、細嚼慢嚥的動作,個個都描寫得活靈活現,讓人似乎身臨其境。

惠安館:主要講了住在北京城南的英子和兩個好朋友的故事。一個是住在惠安館的“瘋子”秀貞,一個是在油鹽店認識的小朋友叫妞兒。原來這兩人是母女,爲尋找小桂子的親生父親,母女倆相依爲命死在火車輪下。

我們看海去:英子在家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脣的年輕人。他爲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

蘭姨娘:這章講的是德先叔和蘭姨娘,德先叔是一個大學生,因爲那時候要槍斃大學生,於是躲到了英子家裏來;後來蘭姨娘也來了,僱她的人家不要她了;後來蘭姨娘嫁給了德先叔,就離開了北京去了天津。

驢打滾兒: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還以爲林海音奶奶要寫驢怎樣打滾兒的。結果不是;內容是講,宋媽的小栓子死了,小丫頭不見了,宋媽很傷心,宋媽和英子在找小丫頭子歇息的時候,看見有人買一種叫:“驢打滾兒”的吃的,那是把黃米麪煮熟了,裏面包黑糖,再在綠豆粉裏滾一滾,很香;英子吃了一個,卻久久不能忘懷這個味道。宋媽卻不想吃。她找不到小丫頭了,就騎着驢回老家了。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篇章主要寫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兒也落了,看着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小英子真正認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家中的小大人了!

這個片段選自《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兒》。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氣,問妹妹們:

“是誰把爸爸的石榴摘下來的?我要告訴爸爸去!”

妹妹們驚奇地睜大了眼,她們搖搖頭說:“是它們自己掉下來的。”

我撿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頭的廚子老高從外面進來了,他說:

“大小姐,別說什麼告訴你爸爸了,你媽媽剛從醫院來了電話,叫你趕快去,你爸爸已經......”

他爲什麼不說下去了?我忽然覺得着急起來,大聲喊着說:

“你說什麼?老高。”

“大小姐,到了醫院,好好兒勸勸你媽,這裏就數你大了!就數你大了!”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裏。是的,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對老高說:

“老高,我知道是什麼事了,我就去醫院。”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我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裏,再出來,老高已經替我僱好了到醫院的車子。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唸着: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捧着着《城南舊事》,字裏行間中,我彷彿漸漸地走進了書裏,看着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輕輕地滲入我的腦海中,書中所浮現的人物:妞兒、秀貞、蘭姨娘......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

《城南舊事》這本書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講述着人間的悲歡離合;又像首悠悠的思鄉曲,唱說着童年的酸甜苦辣。我喜愛《城南舊事》,它讓我懂得了愛心,善心,真心;我喜愛作者林海英,她讓我瞭解了文學的趣味;我喜愛活潑可愛的英子,她讓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就算遇見再大的困難也要微笑面對人生!

每一人的童年都會有一個成長的轉折點,但我們不能退縮,要學會成熟、學會堅強、學會微笑!

城南舊事演講稿10

讀完了《城南舊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裏的妞兒。

妞兒不是很好看,她只有一條有短有黃的辮子,像英子媽媽在土地廟裏給英子買的小狗的尾巴。

妞兒很文靜也很溫和,不像英子一樣,是一個“小暴雷”.到了春天的時候,英子和妞兒又去西廂房裏玩小雞。看夠了小雞,她們又站起來玩別的。英子和妞兒拿兩個制錢穿在一根細繩子上,玩踢制錢。妞兒踢時一扭一扭的,顯得十分嬌。

妞兒還會唱吊嗓子、打花鼓。一天,她和英子玩高興了,就扭着唱起了打花鼓:“……開哀開門嗯嗯兒,碰見張秀才哀哀……”英子也會唱一首歌:“想來麼事想心肝,緊想心肝緊不安,我想心肝心肝想,正是心肝想心肝……”

不過,妞兒也不是整天笑嘻嘻的,她怕她爸打,她怕她爸罵……總之一句話:她怕她爸。一天,她又被她爸打了,她不敢放聲哭,之得小聲嚶嚶的哭,很可憐。

到了故事最後,我才知道原來妞兒就是小桂子。

‘駱駝隊’,‘惠安館’,‘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兒’,駱駝,秀貞,妞兒,蘭姨娘,小偷,慈父……他們都和英子在一起過,談笑過。但這些故事的主角都永遠離開了英子,讓她變得更加堅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