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大綱

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導語:我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成了會關愛他人的人,那麼我們每個人也都將成爲被他人愛的人,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

  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1)

各位老師 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我與公益同行——垃圾桶公益。主要講通過改變垃圾桶的外表、內在含義來提高廢品回收率。

能夠減少資源浪費,使環境更美好,我想這也是公益的一種。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論是校園裏,還是街道兩旁,還是公園裏到處都是兩個一起的垃圾桶,一個寫着可回收,一個寫着不可回收的幾個大字,怎麼桶裏面的垃圾卻都一樣?怎麼垃圾桶是兩個,垃圾車卻只有一個車廂呢? 這些可回收垃圾桶有起到作用嗎?

自從產生這個疑問,我就開始觀察垃圾的流動路線,努力尋求解決方法。

在源頭,寢室裏的垃圾桶只有一個,基本是不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有作塑料瓶蒐集的寢室一定要申報標兵寢室。

在宿舍外,很大的一個桶,或者兩個,除了桶裏面堆滿垃圾外,周圍也都是垃圾,不忍直視,更別說分類了。

在圖書館或教學樓,垃圾桶也是那種大的,一個,只有一種選擇。根本不給你分類的可能。

至於室外那些兩個一起的垃圾桶,因爲長得太像雙胞胎,很難區分,也就失去了可回收的意義了。要走得很近,低下頭才能看見可回收的字樣。誰樂意彎下腰去處理一個沒有價值的垃圾呢?隨手一扔,簡單粗暴。我們都喜歡這麼做。

拾荒者們基本都是從桶裏撿瓶子,因爲髒,所以撿的人少,數量也少。可以說,拾荒者撿的多少,決定了垃圾回收率的多少。可想而知這可憐的廢品回收率。

接着就是環衛工人上場了。開着垃圾車過來,不分是什麼,全部往裏面倒。不可回收的垃圾與可回收的廢品。

至於垃圾車開到哪去了,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中國時興垃圾填埋。在城市的某些地方就是巨大的垃圾填埋場。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殊途同歸。全到了填埋場。

對於這種快刀斬亂麻的粗放的處理方式,我只能用一個很時髦的詞語來表達。無語!

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某個環節的問題,而是整個處理流程都有問題。

我不是想放大這個問題,我只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這種多環節的問題也只能從各方面配合解決。我今天就是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想法,看看是否可行。

首先,我們從垃圾桶的製造開始。最好製成雙桶結構,把可回收桶漆成紅十字會一樣的靚麗顯眼的紅色,披上公益的外衣。讓每扔一樣可回收物品都與公益聯繫起來,扔可回收物就是獻愛心。就像往募捐箱裏捐錢一樣有價值。這當然需要我們做必要的宣傳。

將室外的垃圾桶也做成與公益有關的樣式,顏色之類的設計要符合人的惰性。 做成紅色,

使得遠遠看去就知道那是裝可回收物的。

接着就是垃圾的.運輸了。不管怎樣,一定要分類處理,不能再一竿子打翻一船垃圾了。不可回收的就用垃圾處理的辦法,可回收的統一運到廢品處理公司進行再次嚴格分類。至於是機器挑選,還是人力挑選,那就是技術層面的事了。想象之中全是機械化操作,乾淨,高效。

我們還可以融入商業的模式。比如貼在垃圾桶上的瓶子圖標,可以作爲廣告賣給商家。還可以寫上廢品回收公司的號碼,某些不好處理的廢品,可以直接打電話預約。把所得的錢用來製造新型垃圾桶,直接送到居民家裏。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最重要的還是要體現出價值,也就是讓事情更有意義。社區可以把回收的錢作爲改善基礎設施的資金,爲社區建一個書屋,或者是老年人活動室。或者把所得捐給慈善基金。或者…… 對於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你肯定不會亂扔了。少浪費一塊錢,還能有得到一塊錢的利潤,就等於得到了兩塊錢的收益。這何樂而不爲呢?

好的,現在我們回到現實。

總結兩點:

一、垃圾桶本身有問題,長得不明顯,還有許多都是單個的桶。這造成了選擇上的困難。

二、可回收的價值沒能體現出來。我們扔掉的只是沒有價值的垃圾,而不是與公益相關的可回收物。

最後引用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有一個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我要去實現它。

我有一個夢想,我要讓它成爲事實。

我有一個夢想,垃圾桶公益。

  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與美同行,做最美的人》。 首先請大家跟我重溫這樣震撼人心的一幕:

20XX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市一個小區內,吳菊萍剛走到門口,突然聽到有人在大喊大叫。她擡頭一看,驚呆了——一個2歲左右的女童掛在10樓窗口,馬上就要掉來了!正當人們想方設法搭救時,女孩突然間直往下掉。 一出悲劇即將上演!千鈞一髮之際,吳菊萍什麼都來不及想,踢掉高跟鞋,箭步衝出,勇敢地張開雙臂接住了女孩!由於巨大的衝擊力,兩人瞬間摔倒在地,也正是這一接,讓女孩稚嫩的生命得以延續。

吳菊萍這一接,造成了她的手臂嚴重骨折!醫生說,像她這樣的傷勢,在骨折中算非常嚴重的。她是冒着生命危險做這件好事的,如果孩子偏差一點點,落在她脖子上,她可能高位截癱;落在頭上,就可能當場死亡!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吳菊萍、張麗莉、吳斌那樣最美的人。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黎明,當我們還在酣睡時,媽媽早已悄悄起身,在廚房爲我們準備早餐,等我們起牀,熱氣騰騰的早餐擺在桌上。這不是母愛之美嗎?

清晨,上學路上,那一條條清潔的路面,那一個個在忙碌的清潔工的背影,你不覺得美嗎?

學校的教學樓中,一位同學吃力地攙扶一個行動不便的同學上樓梯;在操場上,幾個穿校服的女同學在耐心地哄一個哭泣的低年級小同學……,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美就在我身邊。

記得當我身體不舒服向老師彙報時,老師焦急萬分的眼神,那份美直入我的內心深處;而同學們課間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不厭其煩地幫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份美讓我心潮騰涌。。。這一切,讓我感到:美就在我身邊。

有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一雙援助之手,是一種美; 爲大地添上一份綠色,是一種美; 隨手撿起一片紙屑,是一種美; 一個善意的微笑是美;一個諒解的眼神是美;一次真誠的合作是美;一段親密的友誼是美…… 同學們,美無處不在,美更需要我們去創造!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與美同行,做最美的人!讓世界因我們而美麗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3)

煌煌中華,鬱郁文明,好惡有節,敬德懷刑,言則忠信,行則篤敬,和而不流,與時偕行,天下文明!

憶當年,炎黃二帝共創華夏,開拓文明;五帝之時,天下大同,人人互愛。極度祥和,這是文明的根源,它從洪荒中緩緩演變而來,由野蠻到溫恭,由無知到博學,由戰亂到和平,由自私到博愛。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歷經五千年的匯聚融合,聚成一條泱泱大河,滾滾而來,“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這是教我們時刻要行善行,去惡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教我們要心存他人,平等博愛;“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是教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文明,匯點滴於廣闊。可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看遠方,烏黑的河水在翻滾;無家可歸的小鳥在悲涼的嘶鳴;擁擠馬路上,車輛行人你爭我搶;看眼下,同學之間,餐廳超市,插隊的人理直氣壯;綠茵操場上的斑斑痰跡??我們憤怒,我們迷茫,文明本事很簡單的事,爲何會如此難做?

其實做到文明並不難,只要多一些責任感,使命感,思接古今,放眼中外,我們會看到“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人們的選擇,會看到譚嗣同等揮灑鮮血的選擇,他們本可以選擇一種更加安逸的“做穩了奴隸”的生活,一種對於個體生命來說更能獲得幸福感的生活,但他們卻致力於追求社會的進步,義無反顧。正是這種個體對社會和世界的責任感,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使它從原始社會走向了擁有璀璨文明的今天!作爲一名中學生,也許你會覺得將國家使命與自我聯繫在一起比較遙遠與不現實,但文明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靠點滴積累起來的。

校園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中國是我家,文明便要靠有責任感之人,有使命感之人,個人責任的積累,便擔起了國家之責任,個人文明的積累,便形成了國家之文明!

I have a dream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用漢字書寫的“請不要隨地吐痰!”的標語,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的泱泱大國可以屹立於世界之巔,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我們可以大聲自豪的向世界宣佈:“中國是文明之國,我們國人是文明的中國人!” 其實,文明真的很簡單:當你踏上公園的椅子前在上面墊一張紙,文明便只有一張紙那麼薄;當你在公共場所接電話時放低聲音,文明便只有一句話那麼輕;當你看見前方飄落的紙屑彎腰撿起,文明便只有一彎腰那麼簡單;當別人不小心衝撞了你,向你道歉,你回之以微笑,文明便象微笑那樣溫暖人心。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堯之都,舜之壤,禹之疆,長在文明之國、禮儀之邦,我們都做文明之人,讓我們記得先哲的諄諄教誨,程門立雪,尊師而重道;孔融讓梨,謙和而禮讓;退避三舍,知恩而重義。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傾聽文明之聲,相信文明之聲哪怕輕如柳絮,它也會撼動整個春天!

  我的公益夢想演講稿(4)

今天,我從鄉下來到縣城,發現我們的縣城寬闊了,乾淨了,漂亮了。原來我們的縣城正在創建文明衛生縣城。

文明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其實並不遙遠。文明就在我們身邊,如影隨行,我們與文明同行。

有一句格言說的好: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是一種認識,文明是一種觀念,文明更是一種文化。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禮儀之邦的文明古國屹立於世,我們爲此而感到自豪。

可是,現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隨地吐痰,亂扔紙屑、食品袋和飲料瓶;公共場所大聲喧譁;髒話、粗話不絕於耳;廣告語亂塗亂貼??這一切破壞了社會的文明,也自己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文明漸行漸遠!也許你會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劉備曾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纔能有正確的道德選擇,正確的道德行爲。

我們來聽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左右並沒有車輛的情況下,安安靜靜等紅燈,老太太說:“也許,我們身後那棟房子裏,會有一個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見我們走過去,以後照我們的樣子橫穿馬路,也許就會出事。”

我們再來聽一個故事:一個名叫威廉的英國男子來到中國,用160多天沿長城徒步從嘉峪關走到山海關,行程約2450公里。他發現長城上垃圾很多,於是,他和他的中國妻子一道在長城義務撿垃圾,堅持了13年。

文明並不偉大,因爲我們人人都能做到;但它也並不平凡,因爲它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文明做起來其實一點也不難,難就難在你有沒有這份心,有沒有行動!

我們再來聽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我剛進初一的時候,有這樣一位老人,瘦弱矮小,穿着破爛,經常面帶微笑,每天出現在我們學校的晨掃之中。她拿着一個蛇皮袋,不停地撿起校園角落的白色垃圾,放進袋裏,然後倒進我們學校固定的垃圾池。在我們上課的時候,她又細心地清理我們沒有掃到的地方。最後回到了垃圾池旁,將垃圾池裏的有回收價值的“寶貝”小心地裝進自己準備好蛇皮袋裏,她這樣做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堅持了

兩年多,直至她生病不能再來,我們看在眼裏,敬在心裏,作爲一個年逾古稀的她,本應在家安享晚年,但她在我們學校傳承了文明,踐行了美德,使我們認識到文明的真正涵義:不是要你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好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

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只需要我們在舉手投足之間時時處處心繫文明。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嘴,不講粗話,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合抽菸;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亂丟,不打架鬥毆,不把車輛亂停亂靠,不把廣告隨意張貼,不破壞公共設施;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腳,不插隊擁擠,不闖紅燈,不踐踏草坪花木??只要我們敢於向不文明行爲說“不”,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我們就會成爲一個文明的人。

當文明成爲每一個人的一種自覺習慣時,一切就會變得很自然,社會和我們所期待的文明也會自然而然的到來。

我們期待着文明的到來,期待着會同成爲一道文明的風景線!我們與文明攜手,一同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