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觸動心靈的演講稿

觸動心靈的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篇一:演講稿(關愛心靈)

觸動心靈的演講稿

每個人的心靈世界裏,都深藏着一方一塵不染的空間:那裏沒有塵埃,沒有喧囂,沒有功利;那裏只有清純,只有靜謐,只有真情。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拈花微笑,以心傳心,不需要任何語言。那裏只有經過精神的洗浴後,才能觸摸。那裏只有經過智慧的啓悟後,才能讀懂。

關愛心靈,是對生命的尊重。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位國王,他有三位妻子。

國王很愛他的第三個妻子,常帶着她去鄰國訪問。

國王同樣愛着他的第二位妻子。她是國王的知心人。國王凡是遇到什麼麻煩事,總要去找她商量並在她的幫助下度過難關。

國王的第一位妻子對他忠心耿耿,爲幫助國王守住財富和王位付出了很多。然而國王卻並不珍惜這位妻子。儘管她深愛着國王,國王卻無動於衷。

終於,國王病重,時日無多。他暗想:“我有三個妻子 ,死的時候卻只能一個人去嗎?” 於是國王問第三個妻子:“我一輩子都愛你,你準備好同我一起去了嗎?”“不!”這位妻子答道,“你死了,我就改嫁。”

接着他問他的第二位妻子:“你總能幫我。現在,你能同我一起去嗎?”對方答道“這次我可幫不了你,我能做的至多是給你下葬。”

這時,一個聲音傳來:“我陪你去,你去哪兒我都陪着你。”國王朝着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原來是他的第一位妻子。望着這位因營養不良而骨瘦如柴的妻子,國王熱淚盈眶地說:“我早該對你好一點。”

實際上,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有三位妻子。

第三位妻子是財富、權力和地位。哪天我們死了,這些東西都將落到別人的手裏。 第二位妻子是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無論他們願意給予我們多大的幫助,至多也只能陪我們走到墓穴的'門口。

國王的第一位妻子是心靈。人生在世,人們總在不斷追逐財富、權利和歡娛,反而忽視了心靈。然而只有心靈纔會陪伴我們走到天涯海角。

有一種關懷,它常使我們淚流滿面;有一種力量,它能讓我們精神抖擻;這種關懷,從你我的眼裏輕輕釋放;這種力量,在你我的指尖悄悄流動。

藍天和白雲的心一樣,希望白鴿自由翱翔。

花開的日子我們走進大學校園這個快樂的地方,在平安校園愉快歌唱;

花開的日子我們遨遊在大學校園這個知識的海洋,和同學們一起編織夢想。

珍愛自己,關愛心靈,努力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用自己年輕的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感受心靈的寧靜.

讓我們多讀好書——我們不能掌握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挖掘生命的深度;我們不能控制生命的外延,但可以豐富生命的內涵。好的書籍正如一隻溫柔的手指,爲我們的人生指點出一種詩化的神聖。

讓我們多傾聽好歌——“有沒有這樣一首歌,能讓你輕輕跟着和”。清新的歌詞,優美的旋律繞過我們心靈深處的角落,暖暖棲息在心頭,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

讓我們多進行交流——青青校園,青蔥歲月,促膝暢談,分擔痛苦,分享歡樂,不論流淚還是微笑,讓我們並肩走過。

讓我們給心靈多一份關注——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需要不斷檢視自我、塑造和諧心靈,才能擁有美麗心情、笑對風雲人生。

大學是人生求學路上新的起點,也是培養個人修養的最好契機。沉浸在和諧的校園中你就會發現:原來和諧是一種薰陶,一種感覺,一種氛圍。

同學們,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相互擁抱才能展翅飛翔!有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學會長大?讓我們的心靈多一份寬容,多一種感動,多一點堅強,讓我們對生命充滿信心和敬意,讓我們越過彷徨,拋掉苦惱,釋放悲傷,正視失敗;讓心堅若磐石,矢志不渝;讓心韌若纜繩,百折不撓;讓心純若水晶,滌去污穢;讓心烈如火焰,點燃生命!讓我們的社

會,我們的校園充滿和諧,讓我們每一個同學在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讓大家在這個溫馨的大家庭中快樂的擁抱着,讓我們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讓我們攜起手來,關愛心靈,用心情的音符去譜寫和諧校園的歡快樂章!

篇二:觸動心靈的勵志演講報告

感恩是一盞燈,照亮了你我前行的道路,感恩,讓世界充滿了愛,5月27日,城關平政小學迎來了勵志教育專家、紅色演講家耿民老師的“中國夢 學子夢”勵志感恩演講報告會,參會的有平政小學全體學生、家長和教師共計500多人。

報告會耿民老師首先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觸動了孩子們內心的良知,動人的背景音樂,動情的演講語調,發人深省的心語,讓孩子們心中立下了宏偉的志向:爲實現夢想而讀書!

接着“真情互動”環節將感恩教育演講會推向了高潮,一個個頓悟的學生自發走上講臺,用一個含淚深情的擁抱,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語:“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 “老師,我愛你們,我再也不搗亂了!”…… 向家長和老師表達了真誠感恩之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領悟,耿民老師的演講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在場聽衆無不爲之動容。

本次演講活動讓學生、老師及家長接受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心靈大洗禮,使家長和學校距離更近了,使學生和老師更親了,使學生認識到感恩是一種良知,更是一種動力,該校也將以此爲契機進一步用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讓學生真正做到“知恩”、“感恩、“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