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

今天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活動開筆禮儀式和幼小銜接講座,此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開筆禮儀式非常有儀式感,讓孩子們知道從此刻起自己已經是一名準小學生了,開始要認真學習知識了,給孩子的學習生涯留下了美好又深刻的回憶。此次活動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學校本次舉辦的幼小銜接講座很接地氣,老師講得很細緻,非常實用。同是作爲家長的我,也做好了孩子上小學的準備。首先,會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她有足夠的愛,雖然梓瑤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但我相信只要家人持之以恆,不斷給孩子澆灌愛,她定會越來越自信的。其次,要做孩子的終生朋友,要始終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做法,因爲孩子也是一個有思想的`獨立的個體。最後要做一個孩子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的一切行爲都來自於模仿,家長的行爲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要想孩子愛上閱讀,首先父母要有閱讀的習慣。下班回到家要把手機放一邊,與孩子同看一本書,用心陪伴孩子。

“雙減”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現,摒棄以往的唯分數論。作爲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做做家務,根據孩子的愛好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寫寫字,放假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2

今天觀看了幼教365家園共育宣傳週“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的直播,從中我受益匪淺。裏面聚焦了“課業負擔、勞動教育、電子產品的使用、生活技能、專注力”等問題,秦教授和單老師都從她們的專業性和生活經驗給我們以解惑,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作爲家長,我們對於幼小銜接不要焦慮,每日要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引導幼兒有計劃,有動力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遊戲。另外,不要讓物質獎勵成爲常態,多給予孩子社會性獎勵。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要注意“時間和內容”的控制。

作爲教師,在幼兒園過渡時間讓孩子學會自主喝水,自主上廁所等;日常教學中要課程遊戲化,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在有限的注意力中學習、遊戲和成長;另外,小班階段自理能力的學習就是勞動教育,要給予孩子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嘗試。中班使用筷子鍛鍊小肌肉就是在爲書寫打下生理基礎的。大班可以有意識的進行幼小銜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和自主性等。

不要焦慮,不要包辦,相信孩子,陪伴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每一步。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3

在幼小銜接中,家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確的家庭教育會能更有助於的幼兒接受小學生活。我們往往會注重幼兒園和小學的幼小銜接實行,而忽略了家庭這一重要因素,家長對於幼小銜接的教育知識不全面,從而導致幼兒綜合素質較差。經過調查,大部分的家長認爲知識學習是很重要的,但是對於幼兒的綜合能力培養往往是被忽略掉的。作爲幼兒園老師,在幼小銜接上,我們應該做家長的指導者,在幼小銜接上給予家長正確的教育理念,並不是只注重幼兒的知識方面能力,還要關注幼兒的社會,心理,勞動、習慣、專注力等能力培養。在講座中,遊戲貫穿了整個幼小銜接的幼兒園、小學與家庭中,所以我們要鼓勵家長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在家也可以通過做親子游戲,達到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發展,當然這些遊戲都是從生活入手,比如說簡單的勞動,整理衣櫃,整理書包,這些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思考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手腳協調能力。所以除了培養顯性的能力之外,還要挖掘幼兒隱性的能力。在兒童的幼小銜接中,實行的是雙軌教育,也就是學校和家庭,缺一不可。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4

今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小學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裏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小學以學科學習爲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爲重要。

那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小學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爲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包含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閱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說想讓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因此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不錯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裏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爲共讀;在家裏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說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閱讀能力,說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5

幼小銜接顧名思義,是幼兒園進入小學的第一步,幼小銜接這個重要的轉折點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有效的幼小銜接必定是“以兒童爲中心”的,引導兒童學會學習、提升問題解決與創新實踐能力,使孩子順利渡過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爲孩子的小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鼓勵孩子上小學,激發他們的嚮往之情。

其實一般來說6歲左右的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具備了上小學的條件,他們內心對於小學是非常向往的,他們會羨慕戴着紅領巾揹着書包上學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書包,新的鉛筆盒,新的衣服,時時刻刻都流露出對小學的嚮往之情。

家長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鼓勵孩子上小學,時常以鼓勵的口語激發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嚮往之情,例如家長可以這樣說:“寶寶真棒,寶寶長大了要上小學了!”,讓孩子對於即將成爲一名小學生充滿期待,也感到光榮和自豪。

家長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帶孩子到小學的校園裏面逛一逛,走一走,讓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學的校園和氛圍,見到校園裏的小學生,也可以趁機教育孩子,激勵他們:“以後你也會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樣,在小學的校園裏面認字,數數,學很多知識,你也會跟他們一樣聰明一樣棒!”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裏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着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着,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小學後,則是相對獨立地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小學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作爲家長,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寵孩子,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打理好,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繫鞋帶、如廁,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家長們也不要急着幫孩子解決,先引導他們,然後讓他們想辦法去解決。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於他們以後進入小學甚至是以後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家長不能隨時隨地看護陪伴着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需要自己去處理他們遇到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上的問題。

此外,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規則和獎罰制度。這對於他們培養自控能力和良好的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

相對於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自主和多變,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他順利、成功地展開新的校園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效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大班下學期或者這學期內某一個月的目標,而應該是幼兒園三年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時期的目標。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能力,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見面,消除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讓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讓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溝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領導者,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見聞,誘導孩子也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邀請他們的小夥伴到家裏做客,讓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夥伴。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6

通過朱泳老師的講座使我瞭解到了,“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銜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快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轉換,並能儘早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工作也是幼兒園教育的衝刺階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階段,起着上下聯繫的作用,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瞭解做出更爲正確的評價。因此要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創造條件,將嘗試通過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7

今天朱泳老師關於幼小銜接的講座特別精彩很多方法都值得我們拿來實操學習。今年關於幼小銜接的話題更具體也更引起教育領域及社會的重視,幼小銜接的難點就如朱老師所說,就是我們能帶動家長進行科學的銜接,而不是隻讓家長過度的去進行知識方面“拔苗助長”式的銜接。

朱老師主要針對如何指導家長進行科學有效的幼小銜接做了詳細的講解。根據國家的教育規定我們的職業定位已經從教育服務轉向教育指導,那其中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的能力和文化素養。其次來引導教育家長,改變家長教育的觀念和行爲,現階段幼兒園普遍就存在中小班家長不重視幼小銜接,一到大班兒,大家就過於對幼兒知識能力的銜接比較焦慮,那麼朱老師他們幼兒園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理念,向家長傳授一些教育理念。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跟隨畢業生一起來看孩子們從幼兒園畢業進到小學後的學習及生活的發展。通過讓畢業的家長來講述自己孩子入小學以後的狀態,幫助家長樹立家風,建立幼兒終身學習的良好環境。比如在閱讀能力方面、學習效率、專注力、運動力等,通過這些“過來人”的分享,好像更具有說服力了。同時我們教師承擔着班級家教指導工作的任務,爲家長提供一些實操行強可操作的方法和遊戲,讓家長在生活遊戲中助推銜接,真的特別好比如視聽覺遊戲、視知覺力、遊戲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專注力的訓練,讓家長通過模仿就可以來進行的遊戲,同時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來做到潤幼細無聲的一個效果。將幼小銜接作爲一個長期的一個工作來實施進行,真正做到迴歸真實生活,科學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8

在幼小銜接這方面,我認爲家長的陪伴也尤爲重要,家長在陪伴中給予孩子的關愛,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並在親子準備中更快適應。

我還認識到,幼小銜接和生活是離不開的,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最主要的活動形式,在幼兒成長中有着重要的發展價值,因此,我們可以生活中開發各種小遊戲,增加幼兒學習的'趣味性,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各種能力的提升。如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表演童話故事,一起做思維小遊戲等等,都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9

學前教育工作中幼小銜接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今天的學習中朱老師把幼小銜接的視線從學校、教師身上轉移到了家庭之中。

家園校協同銜接是幼小銜接成功的重要保障,家庭銜接是幼小銜接的`主陣地。常態化、生活化、遊戲化和綜合化的銜接是幼小銜接成功的重要原則。

家庭教育應爲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打好基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準備。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爲家長應注重教育與生活的聯繫,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鍊,在教育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其次,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做好學習方面的準備。幼兒園兒童以遊戲活動爲主要的學習形式,兒童在遊戲中感覺輕鬆、愉快,並不會有學習壓力。作爲家長,我們應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各種鍛鍊孩子注意力的親子游戲,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最後,培養兒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準備。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0

上週五的“幼小銜接”講座順利地結束了,活動的順利結束不僅給我帶來輕鬆,也帶來許多感想,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

講座很精彩,家長們聽得很專心,很多家長還認真地做着筆記,我不禁佩服主講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這麼多的家長專心致志地聽講。家長們的專心,我想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因素,那應該是講述的內容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家長在實際的“幼小銜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長們喜歡聽,還認真聽。

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教學,爲什麼在上課時,會有很多孩子游離於老師的視線,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關鍵因素在教師自身。教師缺乏教學魅力,教學內容沒有意義或孩子不感興趣等原因,這都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聽了講座,還讓我想到,這樣的講座對家長固有的比較陳舊的教育觀念有一個很大的衝擊,也就是說,在聽了這樣的講座後,能有效地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這也是舉行“幼小銜接”講座的作用。

我對講座中的許多觀點持相同意見,這或許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對於家長對孩子的拼音教學問題等等,主講者都做了精彩的講解,我也深有同感。

1、關於拼音這個熱點問題。很多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紛紛提前學習,甚至要求幼兒園就開始教學。其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從小學老師的角度來說,他的教學進度一般會在學校整體安排的前提下,根據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情況來適當調整。如果每個孩子都是從零開始,那麼教學也就會從零開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已經學會的情況下,老師很可能也會加快進度,幼教之友《有感於“幼小銜接”講座》。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有潛力但是沒有學過拼音的孩子的壓力加重。可是這些不良後果很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很多家長還大聲吶喊:一定要提前去學拼音啊!於是惡性循環始終循環。所以呼籲大家,小學就是小學,小學的東西就一定讓孩子到了小學的年齡去學。不然適得其反。

2、關於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終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會很累,所以當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東倒西歪的時候,有時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但是在當聽了講座後,其實在幼小銜接階段,有時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體活動中的15到20分鐘裏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認真聽。,尤其是即將要入小學的.孩子。

3、舉手。幼兒園老師也在強調回答問題要舉手,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孩子回答問題會“脫口而出”,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無意識插話,老師也能容忍,於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隨便插話的習慣。於是到了小學,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就狠狠批評。現在看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對“回答問題要舉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問題。上廁所,吃飯,吃藥等。幼兒園的課時較短,對於上課去廁所也能容忍,吃飯,有老師督促,吃藥有醫生來喂。但是小學裏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課間要準備學習用品,要喝水,要上廁所,該在課間解決的問題都要在課間解決。吃藥,雖然老師也會提醒,但是要自己記住藥量和吃法。總之一句話:一切都需要自己來做主了。

5、學習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準備好了,比如5支鉛筆,1塊橡皮:鉛筆都要削好,學習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爲太花俏反而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將那些華僑的學習用具成爲玩具。

6、做事速度。儘量改變拖拉習慣。小學以後,每節課中的內容比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爲第二天馬上又有新的教學內容,如果昨天的內容不掌握,不懂的東西就會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一點和幼兒園有非常大的區別,在幼兒園,即使有個別孩子沒有掌握的,也能渾水摸魚,畢竟幼兒園沒有系統地考試。所以,該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學習完了再放鬆地玩,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來“幼小銜接”工作的確有很多內容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1

今晚,在幼兒園的組織下,聽了一場高質量的《家園校同育兒,幼小科學銜接》的直播講座,全程乾貨滿滿,收穫頗豐。

作爲2個孩子的媽媽以及資深正面管教導師和家庭教育諮詢導師,本場講座的特邀講師:花生媽媽,有別於一般的理論性講座,她以解決問題爲主導,能結合自身教育中的例子和諮詢工作中的實例,告訴同爲父母的我們,遇到問題時該具體用怎樣的方法去面對和解決家庭教育中必然發生的問題,讓我們感同身受又可學可爲。

講座以拋出問題開始,幫助我們梳理幼小銜接認知上的誤區:何時開始?何時結束?以什麼形式呈現幼小銜接?在互動解答中,慢慢梳理出絕大多數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識誤區,得出科學結論:幼小銜接是幼兒園與整個小學階段的銜接,是化作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是生活中打下的各種基礎。而家長認知的誤區會帶來方法上的誤區,作爲家長應該避免過度發力,去享受與孩子間親子關係的流動。

接着,花生媽媽給家長們分析了幼小銜接的本質和目標:幼小銜接是教育的基礎工程,而不是適應,它是育人的過程,在幼小銜接階段,發現問題比消滅挑戰更重要。家園校協同育人要分好角色,找好定位:在園是準備階段,在校是升級過程,在家是支持力量,讓我們明白了,作爲家長心態上的轉變,是發現問題,變成可支持機會部分的重要作用。最後,講座以“幼小銜接的6S模型”具體展開,讓家長們深悟:以學習挑戰爲契機發展學習力和以情緒挑戰爲契機發展情商,在家庭教育中是多麼重要。

非常感謝此次幼兒園爲家長們提供這樣一次重要的講座,讓我們有了思想準備,既消除了不少焦慮,又能提前做好孩子幼小銜接的.一些準備工作。對於即將升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遠比獲得知識重要,而幼兒園就是一個良好習慣的起點,一個集體生活的初體驗,感謝大二班的各位老師,讓孩子們在成長之初,對學習對生活充滿了最美好的啓蒙和憧憬,也給他們步入小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2

參加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感覺受益匪淺。瞭解學習習慣早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傾聽老師和家長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師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養成閱讀背誦的習慣。

瞭解了五大能力培養最重要:語言與專注力、區分玩具與學習、課堂行爲、時間觀念、作業行爲與任務意識。如:通過語言與專注力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把聽覺材料快速地讀出來,聲音響亮,吐字清晰。通過區分遊戲與學習的訓練,使孩子能夠正確的區分什麼是學習,什麼是玩。

能夠正確的區分兩者之間的關係。通過課堂行爲的訓練,使孩子能夠養成正確的上課、舉手、站立、坐姿、翻書、讀書、做筆記以及下課等課堂行爲,按照正確的課堂行爲要求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通過時間觀念的訓練,使孩子學會認識時間,學會整點與半點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時間,並會制定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表。

要更多地與老師溝通。尤其是現在大班階段,要求嚴格了,要學的東西也多了,家長主動與老師溝通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單獨預約老師進行溝通,估計時間上不允許,家長忙老師也忙。其實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時候進行溝通,不要一送到幼兒園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馬上離開,稍停一下,多跟老師聊幾句,這樣的溝通還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持老師的工作。大班的教學任務相對更重,要求更嚴,家長的理解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持。建議以班爲單位,利用週六日的時間,以自願報名的形式,組織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外出活動交流。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一般最後都要進行結束性的總結,如:本次活動促進了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繫,不但讓家長更進一步瞭解幼兒園,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園狀況,重要的是獲取了很多讓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必需的知識:要從時間上互相靠攏,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互相銜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銜接、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等……能更好的協助孩子們踏上新的起點,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小學生。

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主要內容可以會議的主要內容上介紹,如:從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兒園安排幼小銜接的一系列活動安排,接下來,老師圍繞“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小學新課程的特點、聚焦習慣、家長準備”等四個方面給家長上了一堂“幼小銜接的有效性”的課。家長們紛紛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淺。也可以從轉變家長觀念,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的方面來寫。

幼小銜接家長會,可以使家長了解幼兒園在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工作內容與情況,更好的進行家園共育,幼小銜接家長會總結包括了相當豐富的內容,如可以總結家長的來園情況,向家長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家長是如何迴應的,家長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銜接家長會的效果等等。

本着提高認識,鍛鍊意志,發展能力這一原則,注重家園配合,一日活動的滲透和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在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在轉變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創設大量行爲實踐機會,創設教育途徑來引導和促進幼兒社會性適應由知到行的轉化,從而形成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如:通過本次家長會,我們幫助家長更新、端正、樹立了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這是幼小銜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證。爲家長分析出現銜接“陡坡”的原因。比較分析了幼兒園與學校兩類教育機構的差異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誤區形成的銜接“陡坡”使家長認識到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點。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3

幼小銜接,要多關注生活細節,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立能力的。幼兒園的教育是保教結合的,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小學後,在僅僅幾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裏,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纔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課的現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但幼兒園裏教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或者如廁的,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就不僅包括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指導行爲中細節的轉變來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識。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4

通過本次講座讓我瞭解到,在生活中教師應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穩定的注意力,讓幼兒能集中注意力聽課、回答問題等。也可以通過引導幼兒看圖書、聽朗誦等,提高幼兒理解能力和記憶力。在觀察和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幼兒初步的分析、概括等能力。鼓勵幼兒用口語正確、連貫地表達思想,要求發音清晰、正確。因此堅持對幼兒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讓幼兒健康快樂全面發展。幼小銜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快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轉換,並能儘早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工作也是幼兒園教育的.衝刺階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階段。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15

今天很榮幸聽朱泳老師講解的《迴歸真實生活親子準備進行時》讓我對幼小銜接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幼小銜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種適應小學活規律的行爲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說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同時要強化幼兒獨立意識和生活能力的培養,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在進入小學後學校的.教育模式與幼兒園相比,更多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及早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指導幼兒學會收拾自己房間,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一些簡單家務勞動。

幼兒園除了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外,同時也爲幼兒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明確責任義務。承擔教育使命,引導觀念,把握銜接重點傳遞教育智慧,提升銜接質量,建設有效家園。引導家長與幼兒園和小學積極配合,做好銜接工作。營造良好的家園教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