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今年暑假,xx市教育局舉辦人教版七年級音樂新教材教學培訓班。7月2日報到,3日全天培訓,參加培訓人員三十多人。主講教師xx,系xx省音樂教育研究會理事。

3日早上,講三大內容:

一、新教材課程性質: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二、新教材課程價值: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發展價值;文化傳承價值。

三、新教材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

3日下午,講四大內容:

一、新教材教學目的:

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願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㈡、過程與方法: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

㈢、知識與技能: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音樂創作

與歷史背景;音樂與相關文化。

二、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三、新教材的課程評價:建立綜合的評價機制。不僅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的指標,還應考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可採用自評方式,以描述性評價和鼓勵性

評價爲主;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四、新教材的主要突破點:課程性質和價值觀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重視音樂教育作用於人的創造性發展價值;豐富音樂教育的人文內涵;改進與完善課程評價機制。

教師授課內容,全部是《走進新課程》裏的《音樂課程標準》中的內容。以前我們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時已學過,並且考過試。黃老師講得細緻、透徹,深入淺出,讓大家感覺到新課程標準和以前的差別和優點,讓大家明白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該緊緊地抓住新課標進行教學。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縣教育局組織中小學數學教師學習一年級第一冊數學新教材,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我對新教材的理解及使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這次新教材培訓,如何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談談自己的體會。

新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感情態度與價植觀等方面得到進一步和發展,教材也着重強調了數學要注重情境的`設置,數學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爲是非常重要的。

新教材要求教師大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真正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思想必須適應形勢的發展,樹立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現代教學觀,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樂於實踐的學習方法,我認爲教師只要能把握住數學知識的目標,不要拘泥於教材,大膽地讓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去經歷、體驗、探索數學知識就是創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好實踐。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於爲學生提供了富有情趣並具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活動題材,設計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並符合兒童特徵,所以我們要採取適當的呈現手段,輔之以語言引導,激發學生所學知識的強烈興趣。

新教材倡導的解題策略的多樣化,答案不唯一性,就是要促使學生儘快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自由開放地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樣我們要留給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創新、發現,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奧祕。

新教材還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數學面向每一個人,摒棄舊教材內容繁、難、偏、舊,創設學生自在探索知識的創造性,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

總之,人教版數學體現了貼近生活,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同時,新教材給我們的

是高強度的壓力,是全新的嘗試,也增加了我們學習業務的機會,我將和學生一道伴隨着課改成長。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有幸參加了本次市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我受益良多,現將本次的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新教材在編寫方式上發生了變化,分爲兩大類,即通史和專題史。通史規定爲必修課,專題史類規定爲選擇性必修課。在課程的編排上,內容將更加豐富,單課容量也將更大。在培訓會上專家也表示課容量這麼龐大,一學期很難做到把一本教材教授完畢。

第二,對比舊教材,新教材在內容上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和創新

(1)增強了與人類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相聯繫的內容。

(2)更加註重面向世界,有利於形成大歷史觀。

(3)貼近生活實際,充分發揮了歷史的社會服務功能。

第三,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一些問題也需要多注意

(1)從內容來看,新教材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內容結構,學科間的交叉聯繫更加密切。而且教材在編排上分爲通史類和專題史類結合,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更準確的時空觀念。

(2)在新教材使用下更倡導改進教學方式,更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教材的教學目標更加強調核心素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以人爲本,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自主性要求提高了,學生的時空轉換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要求提高了。

(3)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本次的培訓中,專家還介紹了一種“情境·任務·辯詰·生成”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主要分爲四個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時空定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任務;情境設置,問題解決;探究學習,辯論詰問。這種模式非常不錯,但是更適合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強,層次水平高的學生,我們學校的學生基礎太過於薄弱能力水平較低,所以這種模式並不適用我們的學生,但是也值得我們借鑑跟思考。

通過本次新教材的培訓,我對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有一了定的理解和體會。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有很多的困惑,所以接下來我將會不斷地探索,希望能儘快摸索到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10月13日至14日,我參加了全區初中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

這次培訓,我感受最大的是,與新課標實驗稿相比,修訂稿的目標指向更加具體、明確,更加順應時代的要求。課程基本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學生由需要掌握的“雙基”變爲“四基”、“四能”,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更高了。新教材也做了很大的調整,刪掉了一些計算繁雜,缺乏實用性的內容,增加了學生比較熟悉的來源於生活的例子,且更具有時代氣息。

與之相適應,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也具有新的特點:一是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不再是以教師爲主體的單邊的教學活動,而是師生雙向交流,交往互動,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是學生圍繞着教師設計的課堂這條主線,思維高速運轉,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有能力的提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悅,創新思維火花的迸射。

二是新課程中的數學問題應力求源於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從心中建立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天然聯繫,感受數學的力量,體驗數學的有用性與挑戰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爲學生創

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自己,把思想表達清楚,並聽懂、理解同伴的描述,從而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四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達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兩天的培訓學習和研討,爲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作爲一名教學一線教師,我將積極投身於新課改,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把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成爲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xx月xx日,我們相聚萊州市雙語學校,進行魯教版英語新教材的培訓活動。培訓期間,教研員爲我們安排了豐富的內容,包括威海教研室教研員對教材進行全方位解讀,以豐富的知識內涵進行精闢的闡述,使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認識。此次培訓,還有三位在一線教學的骨幹教師用新教材給我們講了三節精彩的示範課,使我對英語新教材的.教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實在是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在此次培訓中專家老師能深入淺出地分析新教材的特點,將本教材的語言知識點作了詳細地分析,使得我們對於教材的重點、難點能準確地把握。語言點通過聽說讀寫模塊操練效果清晰可見。對於專家老師的講座我有如下感想:

一、新教材課程建設上拓寬了英語學習的渠道,營造了英語的學習環境。

我們的教學必須從課內引申到課外,不要放棄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二、新教材注重語言積累,開發學生潛能,不過早強調語法,不求系統,但求應用。

這就要求教師決不能把課堂變爲自己的“一言堂”,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展示自己的口才,而要將話語權還給學生,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強調學生自覺參與,提高學生的感受和表達能力要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語言實踐機會。

三、教師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過去的“接受性學習”爲“接受性、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

其次,我們聆聽學習了三位教學經驗豐富並在一線教學的優秀骨幹教師的示範課。她們的課對新教材進行了很好的演示和挖掘,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工作經驗介紹給我們。使我們更快的熟悉了新教材,並能準確地把握每一部分的重點,難點。同時也瞭解瞭如何將教改新理念轉化爲教師的具體的實踐操作,覺得很受用。對以後怎麼上課就更有底了。

總之,通過參加英語新教材培訓,我對初中英語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認識,爲我們完善自我,提高理論水平提供了難得的平臺。我一定會珍惜本次學習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利用時間給自己充電,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獲得能力的提高。

新課標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6

這次參加部版新教材培訓,聽了張彬福教授的講析與指導,對這本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受。儘管學習時間短暫,我事先也沒對

教材有太多的閱讀與思考,但在張教授的精心準備、多方引用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下,我對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

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或收穫的話,以下三方面,當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

整套教材130篇古詩文,佔到教材課文的52%,這是很了不起的變化與迴歸。

語文學習應有語文特色。我們既在學習現代語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語文。畢竟漢語言是一脈相承的。學習古詩文,掌握漢語的傳統與特色美。另外,語文學習更要從課程中瞭解、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是語文的責任,更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與體現。

(二)尊重語文學習的規律

教材編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語文學習過程應遵循的基本規律,如首先要學會朗讀,然後者學習默讀、快讀等;如語文要強化思維訓練,教材課後增設了層次多樣的思考探究和訓練題,課文分教讀、自讀與課外閱讀三位一體,古詩學習更強調教會學生自讀感悟等;漢字書寫能力的提升要在實踐中落實,如教材“讀讀寫定”提供了硬筆書法家的示範,更有利於學生進行書寫模仿學習;課外古詩閱讀的安排,除了有機穿插在各單元間,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自讀自悟古詩的賞析文字示範。真正是想辦法做到手把手教學生學習語文,想方設法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三)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從張彬福教授所談的教材新變化和教學要求,我深切感受到了要用好新教材,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是重要前提。

例如,新教材刪減了課文數量,那麼留下更多時間教師應該怎麼用?是否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有時間去學習?總在趕課,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文化素養培養又如何落實? 新教材強調了教師、學生對一些具體名詞概念(如在註解、練習中出現的)的學習要求,只有教師自己弄明白,學生纔有可能對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把握。

總之,新教材有新氣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還需要我們對教材下更多的研讀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