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雪國列車觀後感

雪國列車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會觀看欣賞許多優秀的作品,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雪國列車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雪國列車觀後感

雪國列車觀後感1

上帝第二次重塑人類,如同他當初指導了諾亞,這次他挑選了威爾福德和柯蒂斯。威爾福德憑他的絕頂智慧認識到人類社會的最根本秩序——每個人有自己的位置,並以此在火車上覆制了一個社會。他理智到甚至可以通過設計和導演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來平衡火車上的人口,他也睿智到可以通過看似如此混亂、不可控的暴力事件來爲自己創造的小社會精心挑選接班人。這個社會在他的治下順利的運行着。威爾福德說“這個列車不是每個部分都是自動的,很多位置都需要人力。”體現了人類與他們生存的世界是如何相互依存,形成整體的。就像是我們的地球,萬物生長、季節更替都是自動的,但也缺乏不了人們的耕種——人類活動對自然有着各種或好或壞的影響。可能這也正是爲什麼上帝要設計人類的原因。上帝創造了世界給人類生存,同時創造了人類和人類秩序來爲世界的正常運轉服務。威爾福德也正是根據這個真理創造了他的列車。

但威爾福德畢竟不是神本人,他唯一的失算在於錯誤計算了愛的力量,柯蒂斯在明知何爲理智的情況下最終選擇爲愛毀滅!在這一刻,威爾福德的話再次得到了印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上帝的治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哪怕是睿智的威爾福德自己,他也只是在上帝給他賦予的'位置上做了他該做的最後一件事——把真相告訴柯蒂斯、並且激怒柯蒂斯。柯蒂斯革命,最初看似是柯蒂斯個人英勇果敢的產物,後來真相卻是威爾福德智慧下的一盤大棋。當所有人都以爲威爾福德成功了的時候,上帝本人終於出場了,柯蒂斯的感情沖垮了威爾福德的智慧,因爲他原是爲毀滅者這個位置而生的。威爾福德也失算了,因爲這一刻只有一個人沒有失算,那就是上帝本人,在他的旨意下,看似的毀滅卻正是新生的開始。

就如同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經濟事件、政治事件)都並不是它本身的樣子,而卻是一局棋的一部分,背後都坐着一個操縱者。而如果你再深入的看一看,你會發現這個操縱者背後還坐着一個同樣的人操縱他,那個坐在最後面的就是上帝本人了。

這個結局我覺得還體現了一個思想:人類社會中有兩大力量,理智和愛,控制着我們的一切。不要過分的相信其中的任何一項。理智卻殘暴的列車爲人類保留了最後的火種,而愛的爆發卻使人們迎來新生。

雪國列車觀後感2

隨便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吧。列車內部人類大致分成兩種,車尾到車頭可以理解爲野蠻人向文明社會的各個歷程體現,但很明顯,這個文明社會是偏移了正常發展方向的。正因爲人類被自己困在了列車內,失去了外出的希望,所以人們都開始專注於享樂,不再探求車外的世界。而掌握引擎的boss一直都在說着同樣的一句話:“人們都應該專注於自己的位置。”但我有一個疑問,人們自己的位置究竟是由誰來決定的?如果是由人們自己決定的,我會覺得這句話沒有問題。但很可惜,後車廂人們的地位並不是他們自己決定的,而是被“神們”壓迫才產生的社會隔閡所導致的,這些位置並不真正屬於他們自己,列車頭的人是在進行一場“造神”運動。

這使得我想起阿西莫夫的一本書《神們自己》,雖然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我依然能稍微猜到這本書的內容究竟是在講一些什麼。在雪國列車裏,一部分人因爲生存在人性中往復掙扎,一部分人享受着不需掙扎而放大的享樂主義所帶來的一切,從某種角度而言,他們也就放棄了人性。

縱觀整部電影,人類社會內部的爭端一直沒有停歇,就連主人公最後也差點成爲“神”的同伴,但看到電影最後我們會發現,神們的想法無疑是錯誤的。第一,他們並不是神,不應該爲了自己的觀念而私自決定所有人的命運,沒有敵對聲音的世界是危險而可怕的。第二,神們放棄了對外部探索的希望,從無數萬年的進化歷史來看,一個民族一旦全然不顧外界,那麼勢必就會面臨內部的衝擊從而漸漸瓦解,然後這個文明會繼續擴大,循環往復。這就是宇宙中的鐵則。

我們決然不能徹底喪失希望和尋找希望的勇氣,人類就應該像那隻北極熊一般,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直面困難(不是指不躲避寒冬)。雪國列車不可能是永遠的港灣,人類遲早有一天是要走出去的。等到春來冰消雪融,列車的鋼鐵之軀也會被從其內部打開,人類終將擁抱整個世界。哪怕世界是雪白的`,前進的熱血也會將其融化,露出泥土之下大地的種子。

說起來也挺奇怪的,我似乎能在這段時間看過的所有的科幻作品中,都找得到我在阿西莫夫的《永恆的終結》裏第一次看到的那個觀點,即重要的不是戰勝困難,而是面對困難所散發出的勇氣。“人類的讚歌,就是勇氣的讚歌。”或許是因爲有些重要的東西會不斷地被人類所講述吧,也或許是我自己的理解習慣。但我有理由相信,這種勇氣會一直帶着我們向前。

雪國列車觀後感3

《雪國列車》一個字形容:贊!我心中韓國電影的最高峯是《熔爐》,之所以這樣認爲是因爲,一部電影的播出,推進了一部法典,虛幻世界,改變現實法律世界。但《雪國列車》也不遑多讓。

去年《雪國列車》韓國的片花播出,我就很期待,昨天終於抓緊晚上最後一班播出看了,真心覺得很贊,推薦大家去看。

如果把電影當做文章來剖析,電影開篇切入點很微妙,幾句簡單的旁白介紹了典型的科幻式大前提,“人類滅絕”這幾乎是這幾年的大熱議題,在這個議題下電影首先就“叫座”了。在這個切入點,片中編者賦予了很多自己的對社會或稱爲現狀的看法,看過的人應該知道,雪國稱得上一部感情濃郁的商業電影,除了片中人物冰火兩重天的內心掙扎,充盈全片的就是編者的情感。

電影中部描寫柯蒂斯的革命,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這裏成爲革命或許不恰當,稱其爲“反動”或許更好。編者也似乎想通過每個車廂來縮影現實社會的苦難,一門之差,天堂地獄,不過慶幸編者中段並沒有過分讚揚柯蒂斯這種平民英雄主義,這是商業電影最難能可貴之處!畢竟這個世界之所以美好,就在於非一人之力可變。同時,編者也藉由柯蒂斯的.嘴自述了自己只是毫無經驗的“領導者”,確實柯蒂斯行爲無處不昭彰他只是一隻"有勇氣的憤怒公牛“,而非一個領導者,用《樹大根深》裏面一句話評價就是”竹子雖直,卻不能成爲棟樑“。柯蒂斯只是對自己被欺凌壓榨的地位不滿,而非想推翻這一切,因此本片我個人最鍾愛南宮民秀,隱忍,智謀,還合理善用柯蒂斯這張牌,最終炸開了通往未來的大門。至少列車的權勢階級從沒想過引誘民秀接班而是把他控制起來,全中段也有兩處敗筆:一是柯蒂斯得知自己食用的蛋白塊是蟑螂做的,噁心的想吐。仔細想想如柯蒂斯這般細心至能夠掐秒救南宮的鬥士,怎麼可能一點都猜不透這些食物的來源,所以此處爲突出末節車廂的苦難,寫的太過矯情。二是,在頭節車廂前回憶往昔,所述內容梗太老,比起前段”冰凍手臂“的創意和給人的震撼顯得過分老掉牙。當然中段還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細節如:學校車廂,桑拿室制止尤娜殺人……都是很精妙的設定!

對於尾端,就不多做陳述,畢竟劇透是除了拉屎不帶紙之外最痛苦的事情。不過尾端充分的表達了編者的中心思想,但柯蒂斯與威爾福對話內容張力不如中段。

一句話總結編者的傳單的思想就是:我們並不是不滿體制,只是憤怒於在這個體制下我們不是受賄的那一方,所以對於自己的無能與無力感到悲憤!

雪國列車觀後感4

《雪國列車》是一部講述人們在對抗全球氣候變暖之後發生的事,故事從世界成爲一片冰天雪地開始,踏上這趟列車的人就好比登上了諾亞方舟,但問題是,踏上這趟列車並不等於生活就有了保障,整個列車就像人類社會一樣被分爲不同的等級,最前面車廂裏的人就是所謂的領導者、決策的制定者,象徵着權威,而生活在最末端的車廂裏的人則毫無疑問的成爲了要註定遭受一切貧困和苦難的弱者,向像人類社會所有的歷史一樣,統治者的殘暴、專斷激怒了底層的奴隸,那麼這個階級就要開始反抗,並擁護一個領導人,也就是curtis,影片的最後curtis知道了這場革命不過是當權者爲了平衡整個列車的系統而策劃的時候,悲傷過度的他卻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並救出了小男孩。

看過《雪國列車》之後,這部電影給我最直觀的感受與體驗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所有人類都應該反思的問題,爲什麼全球的氣候會變暖,爲什麼整個世界會變成冰天雪地,而人類又爲什麼只能躲藏在一輛小小的列車上?人類一直都是自私自大的生物,我們自以爲控制了世界掌控了自然,我們爲我們所發明的.叫做科技成果的東西感到驕傲和自豪,可是,當自然真正爆發出他自有的威力的時候,人類就像螞蟻被掀翻在大海中,一波巨浪襲來,就灰飛煙滅。所以,這樣的電影看過之後,人類也該反思,高速發展的科技究竟是爲了滿足當代人的野心,還是爲了造福子孫後代。

第二個方面則是這部影片體現了人類社會進化與發展的規律,從人類的出現至今,一直都遵循着弱肉強食的規律,對於羣體來說,強大的羣體要統治弱勢羣體,而被逼迫的弱勢羣體最終爆發也可能戰勝本來強大的羣體,然後統治者更替,人也是一樣。一個體格健全四肢發達的人和一個四肢不全軟弱無力的人搶同一塊蛋糕,勝負自然不用說明,就連影片中的老人也說,雙手不管怎樣都是有用的,最起碼抱女人的時候會舒服些。所以,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要想獲得最好的資源,首先至關重要的一點不是等別人來施捨你,而是自己要爲自己想得到的東西而爭取甚至是鬥爭,否則你就註定是要失敗。影片或許看起來有些殘忍,有些不近人情,可是仔細想想,他只不過是換了一個角度來描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