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必備15篇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必備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堂觀察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必備15篇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

元旦假期結束,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們迎來了一頓精神大餐,聆聽了縣教育局趙主任給我們帶來了一直迷惑的課堂觀察,爲我們來指點迷津。

通過趙主任的講解,我收穫很多。我知道了在聽課過程中我們要做的三個轉到:第一要從關注環節轉到關注細節;第二從關注他人轉到關注自身,平時養成及時反思的自覺性;第三從關注現象轉到追尋的意義。

趙主任說了課堂教學語文的一箇中心;

兩個基本點(聽、說、讀、寫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三個原則(整體—部分—整體);

四個關注點(興趣、方法、能力、習慣);

五項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積累和運用)。

在這些地方我感觸最深的是從關注他人轉到關注自己,從上學期開始我們聯校一直在搞名師帶徒活動,很榮幸我是其中的一員,通過幾次活動,我發現我們這些人在活動中成長很快,不再是光關注講課教師的活動,而是從講課老師講完後談他的教學到自己如何處理課堂,這應該就是從關注他人到自己吧!這對於我們的成長應該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覺自己應該是在提升,活動的開展真的在成就我們。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趙主任敢於打破常規教學,敢於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於創新。的確我們平常都太受專家講課設計的思維框框,有時是刻意的模仿,有點東施效顰的現象,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這就要像趙主任所說的敢於大膽的.整合教材,敢於取捨教材內容,而不要迷戀教材。不要流於形式,不要整些沒用的,要實打實的幹。讓學生多讀書、少做題,讀整本的書。讓學生知道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把書讀好。對於學困生趙主任也給我們指點了一個例子,建議降低難度,先抓基本的字詞,階梯式的教授,讓每個孩子都有所學。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知道了自己以後課堂上更應該注意哪些細節,更側重哪些,讓自己的教學工作目標更加明確,爲早日讓自己迅速成長,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2

剛開始以爲“課堂觀察”,就是看教師,看學生,看教學效果,看問題、評教學,後來,經過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沙龍學習活動才知道課堂觀察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事情,而且還是一門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和專業水平的課程。以下是本人通過學習觀察技能的一些體會:

課堂觀察可以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課堂,從而聯想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爲,通過對比,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僅僅是在觀察,其實也是在觀察中參與了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是我,我會這樣來教??”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爲的一種改進。持續的行爲改進本身就是課堂觀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所以在觀察中,不能只停留記錄教學環節層面上,更要記錄當時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和設計,通過視覺的觀察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會讓我們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但在我的實際課堂中,對課堂進行觀察時,按照以前的慣例,有時候什麼都去關注一下,到頭來,有些應該要關注的細節問題卻在不注意間遺漏了,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我們青年教師成長的祕訣,所以我們要學會學習,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設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促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主動、生動、活潑,使教學氣氛更加和諧、融洽、愉悅,爲自己以後的從教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3

讀了《課堂觀察》一書當中的《課堂觀察的類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課堂觀察,這爲我今後更好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幫助。

根據資料收集方式和資料屬性,課堂觀察可以分爲定量觀察和定性觀察。其中,定量觀察是指觀察者要運用一套定量的結構化的記錄方式進行觀察。一般有一定的分類體系或者具體的觀察工具,對預設的分類下的行爲進行記錄,並且記錄一些數據,比如,英語課堂上游戲環節,教師運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要求的佈置,用了多少時間進行遊戲,用了多少時間來反饋遊戲的效果。定性官場指的是觀察者依據粗線條的綱要,收集對課堂時間進行細節描述的信息材料,資料是基於需要在觀察的過程中形成的,在觀察後根據回憶加以追溯性的'補充和完善,並通過描述性的和評價性的文字記錄現場感受和領悟。

根據觀察者與被觀察課堂的關係,可以分爲自我課堂觀察和對他人的觀察。在自我課堂觀察中,觀察者就是上課的老師自己,在開展課堂教學同時,要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觀察,特別是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學生對於教師的反應等行爲。對他人的課堂觀察過程中,觀察者主要觀察另外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資源運用、講解能力、提問技巧、學生行爲管理、教學準備、組織、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等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現,並實時的記錄下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在課後的反饋會議當中進行梳理。

根據觀察者之間的合作關係,課堂觀察可以分爲合作的課堂觀察和獨立的課堂觀察。合作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的目標和重點分配到多個人,每個觀察者要針對一堂課的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和記錄。而獨立的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以個人爲單位,獨立完成對整個課堂的課堂觀察。

另外,還有根據對觀察對象或內容的區分,課堂觀察分成集中觀察和分散觀察兩個;根據觀察目的與作用不同,課堂觀察氛圍診斷性觀察、提煉性觀察、專題性觀察等多個方面。

從這本書當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課堂觀察的知識,相信在今後的實踐過程中,我一定能夠適時的運用好書中的知識。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4

我參加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在20xx年12月1日滇灘鎮水城完小組織的教研活動。有五個鄉鎮完小的教師共200餘人參加聽課。參觀三室、常規活動,與我一同參加的教師們,聽課時沒有手機響,沒有隨意進出,年長的,年輕的都仔細聽,認真記,這種進取的心讓我深深歎服。

這次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我得到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學會了更多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啓發和進步。我就將我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收穫的想法總結如下:

1、我參加聽了三年級的語文寫作課“吹泡泡”,五年級數學課“多邊形的面積”,一年級的兩堂語文課,對我教育和啓發很大,教師上課大方得體,非常的有感染力,把激情帶進課堂,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態走進課堂,寓教於樂。

2、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在課堂上教師用自己的眼神、語調錶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了一個輕鬆快樂的課堂氛圍。把歡樂帶進課堂用幽默風趣話語來拔動學生的心絃使學生在樂學中漸漸做到會學善學。

3、教學設計上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生動腦子學習等方面,設計出靈活得當有效的教學步驟。

4、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的教育方式,使學生願學樂學,越學越愛學。

5、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也就是創造氛圍、空間,不但提供學,還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時時人人都有提問、發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引入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通過聽各位老師的課,通過和其他老師的交流,在我的教育教學中,我發現了不少問題和不足,通過互相比較,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漏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補充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到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的教學工作質量有所提高。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5

我是一名有着六年教齡的青年音樂教師,今年初次擔任高中的音樂教學工作。高中新教材、新課程包括高中學生對我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的開始,對高中的教育教學正處於一種探索、學習的階段。

在上學期的教研中,我們音樂學科在教研室教研員王學芳老師的指導下,很有效的開展了課堂觀察活動,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當我得知這學期課堂觀察活動繼續開展的`時候,我懷着很忐忑、很矛盾的心情申報參加,很幸運的成爲了一名被觀察者。忐忑、矛盾是因爲自己對教材、學生都不夠熟悉,缺乏自信心;幸運是因爲這種鍛鍊、提高的機會很難得。最終,在教研員和其他老師的鼓勵下,我樹立了信心,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這次活動中去。

在準備第一節課的時候,光選題我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因爲對教材陌生,我們又是隔週上課,對學生也不熟悉,所以導致無從下手。最終選擇了《祖國頌歌》一課,之所以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爲覺得這個課的內容相對比較容易,再加上自己是聲樂專業,課上可以發揮自己的強項。確定了這個課題之後,就開始着手準備,在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之後,理清思路,終於課準備好了。上課前我就反覆告訴自己,一定要鎮定,一定要放鬆,輕鬆面對,才能發揮得最好。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克服緊張的心理,在上課的一開始就出現了很多問題,腦子裏幾度出現空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也不知道環節進行到了哪裏,以至於學生上課的激情都被我徹底打消了,整節課上下來,感覺特別亂,課後我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幸運的是,在課後會議上,每個觀察點的老師都給我提出了忠懇的建議,讓我突然間醒悟過來,得到了很多啓發,我都一一記錄下來,爭取在下次課上有所改進。第二次課經過我的認真思考,我決定挑戰一下,選擇了一課我自己也不是很瞭解的巴-赫作爲上課目標,按照上次課觀察點老師說的自己首先要讀懂教材,確定符合自己學校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目標,我開始翻閱大量資料,反覆聆聽宗教音樂,發現有很多觸動,相信學生也會喜歡。於是我理清思路,設計好教學環節,做好課件,調整好心態,充滿信心的迎接第二次觀察課的到來。這次我想只要比上次課有進步就是成功,就這樣帶着這種平和的心態順利的完成了第二次課的教學,雖然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但比起第一次有了很大的進步、提高。

通過兩次觀察課的鍛鍊,現在覺得自己成熟了很多,從拿到一節課後無從下手、緊張不安到能夠理清思路、信心面對,受益匪淺。不論是在教材梳理、制定學習目標上,還是在把握學生、引導學生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6

“課堂觀察”,當第一次聽到這一個名詞時,總覺得課堂觀察不外乎就是看,看教師,看學生,看教學效果,看問題、評教學,殊不知,在經過這一年多的學習,特別是這次學校又組織學習了時主任的《關於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的專題報告之後,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也是一門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與相當的專業水平的。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爲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爲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爲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這樣看來,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這與我們以前所參與的聽課、評課大不相同,一般的聽評課,隨意性較大,看到什麼記什麼,觀察的問題過於分散,一個人觀察多個方面的問題,看似面面俱到,卻是面面不到,不夠深入。發現的問題儘管能進行一些必要的探討,但是沒有系統和深刻的分析總結,是一種不自覺的研究行爲。而課堂觀察,觀察的點是課前就確定的,無論課前說課、討論、還是課上的觀察,課後的反思、討論,都是圍繞研究目標進行的。而且課堂觀察有明確的分工,觀察點具體,觀察者就一門心思觀察一個方面的問題,配以量表等觀察工具,可操作性強,那麼觀察的問題怎麼不深入不專業呢?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爲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爲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和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聽課評課的目的已發生改變,我想這也是教師在走進專業發展中的一種嘗試,但這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因爲觀察都的認識水平,理論水平,決定了觀察的深度,想要有深刻的認識,必先有相當的理論支持,所以我們觀察者必須要在理論方面加強學習。

課堂觀察跟傳統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於,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爲,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爲的一種改進。持續的行爲改進本身就是課堂觀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所以在觀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記錄教學環節的層面上,更要記錄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和設計。練就這樣一種反思自己的教學自覺,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敏銳起來。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開始時以爲很容易就能選定一個觀察點,但在與其它同事商量討論中才發現觀察點的.選定還要考慮它的價值問題,選好觀察點,課堂觀察才能更順利地進行;量表的設計更是一個大的難題,因爲我們是試驗階段,因此都是先採取拿來主義,把人家現成的量表拿來改一下就用了,但在實際操作中,覺得量表的針對性還不太強,還需要再根據該課的設計及課型等,細細斟酌一些量化標準,才更容易操作。在觀察時,儘管有了觀察量表,但是對課堂進行觀察時,還是不覺地按了以往的習慣去做,什麼也去關注一下,到頭來,有些應該要關注的細節問題卻在不注意間遺漏了,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我們成長的祕訣,我們要堅信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會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主動、生動、活潑,使教學氣氛更加和諧、融洽、愉悅,我們要善於學習學會學習,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設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爲自己的頂崗實習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也爲自己以後的從教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7

今天在美苑小學聽陳傳榮校長的《從課堂觀察和診斷談有效教學》在唐惠慧青年成長助推站的講座報告。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爲聽課只是聽老師如何去講,學生如何參與課堂教學,聽了陳校的報告以後我才認識到應用課堂觀察技術才能夠更清晰具體的對一節課進行診斷和評價。而作爲一名教師,理解認識了課堂觀察技術這一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後,能夠促進自己更加註重一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與處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使得教師個人專業素養有着更快的提升。

那課堂診斷的意義何在,難道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的評課能力?不是,而是教師參與課堂觀察、診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課堂觀察、診斷有助於促進教師個人的發展和所教班級的改進,通過觀察研究能使得教師更爲注重如何去關注學生、研究與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爲學生學習是課堂的重要組織部分,教和學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不管是觀察、診斷教師,還是學生,最終都是指向學生的學習,由學生的輸出結果來檢驗,課堂觀察、診斷的起點和歸宿就是爲了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

在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通過課堂觀察、診斷,教師藉助合作的力量在實踐性知識、反省能力等方面將獲得新的發展,進而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因爲,無論是觀察、診斷者還是被觀察、診斷者,無論是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診斷,經由觀察、診斷他人課堂或接受同伴的診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爲,形成新的認識回饋,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智慧。故而,通過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學習吸收大量的教學理論、經驗和先進的信息,在教師教學中去運用。從而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概括形成理論。如此循環反覆,教師的教學業務素質必然會獲得很大的提高。

聽完陳傳榮校長的講座才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幾個方面:如陳校講到的關注學生的成長水平與內在學習的要求,關注教學的現實性、真實性,關注數學的本質,關注學與至用,關注情境和數學化。從而使自己在今後聽課和參加評課中,知道應從哪個方面去看待一節課及如何去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要想很好的觀察一節課的有效性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以及不斷的觀察課堂及記錄分析,只有多做、多想、多實踐,才能從課堂觀察和診斷的有效性教學才能夠讓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8

看了《課堂觀察》這本書,在對聽課評課的方法上給予我很大的啓示,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教和看兩方面要兼顧。看教師的教法學法的設計,也要看學生課堂表現,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看教師的`精神是否飽滿,教態是否親切,教學組織的設計,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選擇是否得當,指導學習是否得法,處理偶發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看學生是否參與教學活動,感知教學內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維是否活躍,練習是否正確積極性是否被調動,師生情感是否融洽,學習習慣是否良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提高等。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要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教學的主要過程,包括主要的板書要點。記本節課教師表現出的亮點,及值得思考的要點。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站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爲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會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漸;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時間的安排也很重要。講與練時間搭配要合理。教師佔用時間和學生活動時間的比例也更合理,還需要有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時間。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更要看課堂上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對於名家的課,宜着重領略其教學風格及其相應的學術思想在課堂的體現。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比如言簡易懂,工整美觀,條理性強的板書,明快、富有感染力的教態。準確清楚,生動形象的語言。聽課是教師成長中很重要的一個途徑,是教師迅速成長的有效途徑。經常聽課,有利於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9

課堂觀察是課堂研究廣爲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課堂觀察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着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以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或間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好的課堂觀察可以改善課堂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用不同的追問方式:追問—形成精準的理解;探問—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轉問—另闢蹊徑;逆問—逆向思維。好的追問能使課堂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走向“深度”,出現質疑批判;創新思維的嚴密性、敏捷性等品質得到訓練;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變得更有寬度、更有厚度、更有溫度;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得到培育。

正是通過教師對自己的和同事的課堂的觀察,增進了教師對自己行爲的意識以及對自己行爲的責任心,促進其系統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學行爲,發展其自主性的.專業判斷力,並通過觀察研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校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自己的職業成爲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如果在一個學校裏,課堂觀察在教師之間形成風氣,它就像一箇中樞活動,連接了個別教師,促進教師成對或成組地協作,使教師成爲一個整體,使學校更有活力。課堂觀察是伴隨新課程實施的產物,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通過觀察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觀察對於促進我們教師的學習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0

通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與傳統的聽課相比,我認爲傳統聽課關注的是全面的整體的課堂,而課堂觀察則把觀察的視角縮小,從點中看全面。也可以說課堂觀察是在傳統聽課的基礎上把聽課目標更細緻化,更明確化。另外傳統聽課基本上是每個人各自聽完課後發表相關的意見。然而在一堂課上,一個聽課老師既要觀察開課老師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這樣對於聽課老師來說確實很難觀察得細緻、全面。

課堂觀察則是通過集體合作,分清各小組聽課目標,在此基礎上更明確地把握聽課重點,甚至有時會通過觀察到的'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得到有力的數據證明,從而更加客觀地進行評論。通過某個細節,某個特定的角度,觀察課堂,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課堂觀察後的反思,讓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爲青年教師,如何通過課堂觀察使自己的教學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開課時,作爲被觀察對象,在課後從其他老師那聽到指正和建議外。我覺得自己平常在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則更加重要,畢竟聽課的次數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課都錄下來。所以每節課後能及時地反思課堂上觀察發現的問題,顯得尤爲重要。例如:在課堂上,有時候我也會不自覺的問學生“對不對?是嗎?”諸如此類的口頭禪。雖然沒有統計過,但自己也感覺到出現的頻率好象還挺多的。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存在着問題多,問題散的不足。自己感覺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都有必要問,但是在實際課堂上操作的時候,有些問題就顯得太淺,一問就知道,要麼就問得太深,學生無從下手。這些是對教師自身的觀察反思,那同樣如果是對後進生每節課也進行觀察反思,通過記錄下的內容再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時可能只能觀察到一部分不足之處,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問題,而從觀察老教師的課堂中則是找到解決自身不足的方法,從而積累經驗。觀察他人的課堂,可能因此發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課堂觀察歸根結底還是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加深自身對於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通過學習,覺得對自己的日常課堂教學實踐很有指導意義,教學目標的觀察診斷,從這個維度來審視我們的課堂,一般都會考慮幾點:

1、教學目標確定是否恰當(符合課標;結合教材;適合學生;是否具有整體性或系統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學目標是否明確

3、教學目標是否落實

這裏就有一個疑惑,教學目標需要讓學生明確嗎?一種反對的觀點認爲數學課的教學目標通常都是類似的,比如情感與價值、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只是根據學生年級段的不同,教學目標要達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學目標不需要每節課呈現。我個人比較贊同另一種觀點,也就是說教學目標我們要讓學生明確,尤其是像我們的學生,至少明確了學習目標,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1

10月31日,東莞市水鄉片小學英語老師精英培訓第三期,在高埗鎮西聯小學舉行。本次培訓活動分兩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徐蘇燕教授給我們講述《尋找高效課堂密碼》的講座,第二部分是廣州市荔灣區廣雅小學彭麗莎老師給我們的講座《小學英語課堂觀察》。經過這次系統的培訓,確實受益匪淺,它不但使我對高效課堂和小學英語課堂觀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給予我在教學思維上更清晰的指引。

所謂課堂觀察,就是觀察課堂運行狀況,對其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動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方式,是教師團隊的有效合作。聽課、評課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示、研究成果彙報、教學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聽課、評課是教師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業務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平時我們聽課也不少,評課更是泛泛而談,對自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不明顯。今天聽了彭麗莎老師的《小學英語課堂觀察》專題講座,彭老師結合了自己廣雅小學教學長達三年之久的小學英語課堂觀察課題的經驗,給我們講述了課堂觀察定義、意義,分析了課例研究和課堂觀察之間的關係,如何評價一堂優質課,從而更好地反思我們日常教學活動中不足之處,以及如何去糾正,從而真正從本質上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力。主要通過課前會議、課中會議和課後會議進行講述:

課前會議:

我們觀察者在課前會議中應該圍繞以下問題展開:上課的主題、關係和地位、本班情況(學生的思維特徵、學習習慣、不同層面學生的比例和具體座位的安排、課堂氣氛等等)、通過這次課堂觀察明白到什麼、重難點在哪裏,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本課的大致結構是什麼?有哪些創新或困惑?

課中會議:

彭老師結合自己學校的“二元五次” 小學英語課堂觀察課題的經驗,給我們展示了第一代小學英語課堂觀察表、還有他們不斷改進、改良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觀察表。還給我們看了他們進行課堂觀察課題會議的視頻。從中我們可以更好、更加直接、真實地體會和學習。

課後會議:

彭老師告訴我們評課的目的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改進,以有利於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我們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基於學生的表現和證據,表明學習目標(達成了嗎?)是否達成,能夠抓住核心說明幾個結論、立足於觀察到的證據、再作必要的結論等。

彭老師接着給我們看了狼羣的幾個視頻給我們講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最後還給我們推廣了關於小學英語課堂觀察的幾本好書《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們的課堂,基於課例研究的課堂教學改進行動》。

我認爲,在小學英語課堂觀察中,我們老師應該做到三個“相互”

相互比照。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視頻錄像或同伴之間的真實現象觀察證據,給自己樹鏡子,照鏡子。自我觀察、自主研究、互動發展。

相互診斷。借鑑醫學研究經驗,互爲病人和醫生,帶着問題來,帶着方案走;帶着行動研究的結果和問題來,帶着新的方案走……

相互合作。以具體的任務來維繫,形成合作共同體。讓教師的專業發展從單幹走向合作互助,真正實現校本教研製度的變革。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2

剛看到書名以爲是一種教學模式,講的是如何以學習爲中心的教學,所以就選了它。翻開書一看,原來“課堂觀察”一詞就是“聽課”的意思,講的是一種新理念的聽課操作模式,頓時大失所望!耐心看下來,瞭解到這本書是探索課堂觀察,研究如何從“教學中心”向“學習中心”轉型的問題。

書的封面上有一段話:“學習伴隨我們一生,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課堂中學習。但是,課堂中的學習真的發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判斷的問題。”

在以往的聽課中,我們往往側重於教師的角度,觀察教師的教案設計、重難點把握、新課導入、新知講解、作業佈置、鞏固複習、板書、提問、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節奏、教師儀表儀態、教學語言等等,卻常常忽略了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因素:學生。我們常常會被似乎巧妙的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所迷惑,而誤判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的學習並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樣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體的學生學習過程中去觀察,不積累學生具體的學習證據,我們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誤判。所以,我們要改變聽課模式,要以學習爲中心。

如何做到以學習爲中心的課堂觀察呢?它有四個特徵:首先,我們要理解學生的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是獨特的個性化進程,理解的方式是多樣化的。第二,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獲取學習的多種數據。在教室後面聽課會影響學生的聽課,得不到真實有效的數據,最好採用錄像的方式。第三,觀察認知學習與其核心要素間的整體關係。第四,基於學習證據推論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課堂觀察還要有先期的理論準備,本書提出“對理論的迴避就是迴避一種立場和價值判斷”。課堂觀察作爲一種具有強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爲,必定是一種有理論觀照的行爲。觀察一個主題,就必須對這一主題進行理論思考。

“知識與技能類學習目標達成的觀察”方面,對目標達成的觀察旨在解決“有效教學”的問題。本書提出“以目標作爲分析課堂的腳手架,搭建起了我們觀察一堂課的‘核心架構’。通過這一架構,我們能夠迅速釐清一堂課的脈絡,這樣課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歸整的意義,才能在意義框架內加以探討。”

要觀察目標,就要對目標進行理解。本書提出,判斷目標達成的標準有三:預設目標的合理性、學生學習的進步度、目標達成過程是有意義的。

觀察教學目標的達成,其核心是觀察學生,觀察學生的學習,觀察學生在學習目標達成上的前後關係:“上課前後他們對目標的理解有多少,在課前是怎樣的表現,在課後又是怎樣的.表現。”

書中還提出了“迷思概念”這個概念。課堂觀察要觀察學生的迷思概念,本書認爲“迷思概念在課堂中經常體現爲學生的‘錯誤’,有些‘錯誤’看似粗心,其實揭示了學生先備經驗的侷限性;有些‘錯誤’看似荒謬,卻揭示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的負遷移”,“對迷思概念的觀察是揭示學生認知觀念和認知水平的一個重要指針”。如果對這些錯誤進行分析,將會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它是課堂觀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們平時聽課時有關注它,卻很少去分析錯誤的原因。

這本書開闢了聽課活動研究的新領域,開拓了我們教學研究的新視角。以上是我對這本書一些觀點的摘要和表述,談不上感想,因爲我還沒有這個理論高度,在平時聽課時也沒有探討過這個領域。其實對我感觸最大的只有一句話:“學習伴隨我們一生,學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課堂中學習。但是,課堂中的學習真的發生了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和判斷的問題。”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3

xxxx年5月10日,瓊山中學的張華老師來我校進行《課堂觀察與診斷》專題講座,聽了她的講座,使我對課堂觀察更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收穫。

一、課堂分解成四個維度

1、學生學習。

2、教師教學。

3、課程性質。

4、課堂文化。

今天我聽了物理課?學生學的怎麼樣?教師教的怎麼樣?這是物理課嗎?體現什麼樣的課堂?

二、聽課中要細緻觀察。

1、聽課時,既要看教,也要看學生。

2、教: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技術的使用......

3、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效果.......

三、觀察的角度,從教學流程分析,重在教師。

1、目標是什麼?與該班的適切性如何?

2、教學環節設置的`效度如何?

3、教師是如何呈示?效度如何?

4、師生怎樣對話?達成的程度如何?

5、教師是怎樣指導的?效果如何?

6、創設的情境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7、教師是怎樣檢測學習目標達成的?效度如何?

8、目標達成程度如何?生成的學習目標效果如何?

通過本次的學習讓我明確了聽課時如何進行課堂的觀察與診斷,教師鑽研教材,處理教材、分析學生、選擇教學策略、制定教學程序、反思研究教學等等方面做出觀察透視,提高具體改進意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4

觀察學生數學課堂聽課狀況有下面5類

1、上課不聽也不做與課堂有關的事。這類學生如果在課堂中佔多數的話,那麼大家也知道意味着什麼了。

2、上課不聽,自己自學或做作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要考慮是否教材所涉及的內容過與簡單,學生沒有聽課的興趣。或者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過於乏味。

3、上課偶爾放鬆。分爲2類。一是放鬆了去關注自己的私人話題(與課堂無關)這樣的話,師生都需要檢討。老師要發揮好自己組織者的作用,學生要檢討自己爲何會放鬆要求。二是自己去研究所遇見的問題。這就需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在課堂中合理利用時間的問題。就如同有些學生課堂中遇見不懂的問題,就一直問同桌同學,結果是2個人把問題研究清楚了,卻把課堂中需要聽的部分給落下了。

4、上課能隨老師的安排去聽課。也分2類。一是能在老師分析後領悟所學的知識。二是能與老師的分析同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如果課堂中能有多數學生能達到第二種情況的話,那麼這個班級學生的`數學素質已經很高了。

5、帶着問題來聽課,帶着思考去聽課,帶着問題結束這節課。這應該是所有老師所追求的最好結果。課堂已經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學數學的方法,讓學生去體驗數學的美。當然這與所上的課型有關,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有關,也與老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水平有關,也離不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中帶着思考去聽課,也就是要讓學生不惟書,不惟師,敢與說出自己的想法,求異思維。如果學生能堅持這樣的學習。那麼必然是會樂於學習,能發現問題,並能提出問題,也能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做爲老師所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搭建好平臺,讓學生去展示自己。

課堂觀察心得體會15

“課堂觀察”,當第一次聽到這一個名詞時,總覺得課堂觀察不外乎就是看,看教師,看學生,看教學效果,看問題、評教學,殊不知,在經過這一年多的學習,特別是這次學校又組織學習了時主任的《關於課堂觀察與認識的思考》的專題報告之後,我深深體會到課堂觀察也是一門學問,是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與相當的專業水平的。 課堂觀察是一種行爲系統,它由一系列不同階段的不同行爲構成;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把將研究問題具體化爲觀察點;課堂觀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三個階段,課堂觀察也是一種團隊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團隊進行。這樣看來,課堂觀察,它有明確的目標性,計劃性,組織相當嚴密。這與我們以前所參與的聽課、評課大不相同,一般的聽評課,隨意性較大,看到什麼記什麼,觀察的問題過於分散,一個人觀察多個方面的問題,看似面面俱到,卻是面面不到,不夠深入。發現的問題儘管能進行一些必要的探討,但是沒有系統與深刻的分析總結,是一種不自覺的研究行爲。而課堂觀察,觀察的點是課前就確定的,無論課前說課、討論、還是課上的觀察,課後的反思、討論,都是圍繞研究目標進行的。而且課堂觀察有明確的分工,觀察點具體,觀察者就一門心思觀察一個方面的問題,配以量表等觀察工具,可操作性強,那麼觀察的問題怎麼不深入不專業呢?

課堂觀察讓我們聽課、評課者消除了很多疑慮,因爲它所關注的問題不再是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爲教師的教學劃分等級,它指向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課堂觀察的過程是合作體關注學習,研究學習與促進學習的過程。它旨在提高課堂效率。聽課評課的目的已發生改變,我想這也是教師在走進專業發展中的一種嘗試,但這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因爲觀察都的認識水平,理論水平,決定了觀察的深度,想要有深刻的認識,必先有相當的理論支持,所以我們觀察者必須要在理論方面加強學習。

課堂觀察跟傳統的聽課評課不同的還在於,它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爲,感悟與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只是在觀察,其實是在通過觀察而參與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與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與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我來教,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爲的一種改進。持續的行爲改進本身就是課堂觀察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所以在觀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記錄教學環節的層面上,更要記錄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與設計。練就這樣一種反思自己的教學自覺,讓我們的眼睛變得敏銳起來。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開始時以爲很容易就能選定一個觀察點,但在與其它同事商量討論中才發現觀察點的選定還要考慮它的價值問題,選好觀察點,課堂觀察才能更順利地進行;量表的設計更是一個大的難題,因爲我們是試驗階段,因此都是先採取拿來主義,把人家現成的量表拿來改一下就用了,但在實際操作中,覺得量表的針對性還不太強,還需要再根據該課的設計及課型等,細細斟酌一些量化標準,才更容易操作。在觀察時,儘管有了觀察量表,但是對課堂進行觀察時,還是不覺地按了以往的習慣去做,什麼也去關注一下,到頭來,有些應該要關注的細節問題卻在不注意間遺漏了,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我們成長的祕訣,我們要堅信通過不斷的練習最終會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主動、生動、活潑,使教學氣氛更加與諧、融洽、愉悅,我們要善於學習學會學習,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設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爲自己的頂崗實習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也爲自己以後的從教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