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

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1

今天下午參加了追尋組的第三次集體研修,我向大家彙報了近期工作學習的收穫,下面與大家分享讀完《面向個體的教育》之後的感受。近日認真閱讀了李校長的《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收穫頗豐。

該書共分爲11個專題,近百篇短文。xx都不長,多者不到三頁,大部分爲千字文。但一個個小案例反映了李校長的智慧,感受到作爲教育家的李校長的教育情懷、敬佩於他的超前意識和善於作爲。

感受比較深、覺得可以借鑑的有以下幾點:

一、管理過度而教育不足。

管理過度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沒有自由空間的環境裏,我們會喪失很多教育機會。一旦放手,校園裏的教育機會隨處可見。而管理的繮繩一旦勒緊,教育便無從下手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對真實的學生。

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真實的東西可能是錯誤的,但恰恰因爲如此,纔有了教育的機會。我認爲這裏所說的“機會”就是教育的抓手、教育的切入點。李校長認爲,我們天天盯着孩子,不讓他們發生問題,讓孩子帶着這些問題都向社會,就把這些禍根留給未來。當然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面臨更多的困難,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只有這樣才能鍛造出教育智慧的利劍。

二、不見樹木,只見森林。我們通過幾年的教育把本來或多或少閃爍着些許個性亮光的孩子改造的幾乎一模一樣。我們太看重把一個孩子塑造成什麼了,以至於我們忘了他們實際上可能會成爲什麼。書裏有一句特別直白的話:這棵樹與那棵樹並不一樣。我們沒有權利通過競爭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我們的職業操守不允許我們只會欣賞松濤、呵護白樺。造就一種新的學校生態,讓百花爭豔、百舸爭流,讓烏龜和兔子各顯風流。

三、課程的價值。“課程”的本義是爲不同學生設計的跑道。如果我們能夠多開發設置一些校本課程,就可以給更多的孩子開闢適合自己奔跑的跑道,課程的價值將會在每一個不同的孩子身上顯現的.更加明顯。

四、教育的全部意義在於不斷地推進孩子們的社會化。

五、管理學生學習。許多老師從內心深處認爲,課堂是老師的時間,課後時間才屬於學生。於是講臺上老師將得淋漓盡致,教室裏的學生卻興趣索然。仔細分析下來,好多課外作業完全可以在課堂上完成。

六、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應該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關注教師關於課堂設計的討論、關注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美國同行的“走課”,到不同的班級、不同的課堂上、有目的無目的地走一走、看一看,在每一間教室裏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鍾。

七、親近教材。現行的教材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尤其突出的是教材的編寫思想還沒有真正站到學生的立場上。這個本來是給學生用的教材,可一到關鍵時刻,便將學生特別渴望知道的或特別詳盡介紹的內容藏了起來。教材內容少,沒有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輔導材料。(高一政治貨幣、價值等)。所以我們要編寫不放棄教材、又更多的站在學生角度的學案。

八、教育學是關係學。如果學生不喜歡您,他就不會相信你。如果他不相信你,任何崇高的使命和宏大的目標都是子虛烏有。師生關係構建的主導方在教師,但判定師生關係質量的權利卻在學生手上。只有學生認爲你和他關係很好的時候,纔是真實的良好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在如此的狀態下你,真正教育才會發生。

九、良好的師德就是“教師喜歡學生,學生也喜歡他”。

十、領導者不同於管理者。真正的領導力產生於服務——服務學生、服務教師。當我們用服務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成爲我們的追隨者,在我們身上纔可以產生領導力。這個時候,我們纔可以成爲領導者而不是管理者,我們的學校纔算得上是一個領導型組織。

十一、評價的目的是爲了促進被評價者的進步。教師評價的十大指標,幫助老師形成職業成就感的同時,給出老師明確的整改方向。

十二、鼓勵先進,允許落後。理解大家對於改革的畏難情緒。

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2

工作之餘,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了反思,每天上課、備課,忙忙碌碌的,深知自己能力有限,各方面還有所欠缺,也許自己的學習範圍面太封閉,但還是憑着自己認真的心態去面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收穫更多。我拜讀了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教育的宗旨是讓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在我們的教育理想裏,真正的教育應該讓每一位學生都富有個性,都在校園裏找到自己成長的獨特之路,我以爲這還是不夠的,應該加上“每一位教師”,因爲好的學校教育不是僅僅面向學生個體的教育,同時也應該是面向教師個體的教育。

《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這本書很好讀。“好讀”有三層意思:一是,每篇的篇幅不長,基本控制在兩頁,讓讀者在閱讀時無壓力地輕鬆讀完一篇;二是李希貴校長的文筆樸實近人,沒有過多的修辭和太高深的理論,與校園生活緊密結合,其表達方式很適宜於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閱讀和效仿;三是,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其中蘊含的教育教學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會使人不由得反觀自己以及自己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爲,併產生了新的思考。讀的過程中我不時感嘆着書中關於教育的“奇思妙想”和實踐。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尤其欣賞書中隨處可見比如“取消班主任” “讓校園裏生長學生的想法”“學校狂歡節”“讓選擇成爲學校的主題詞”“學生爲學生頒發獎學金”等洋溢着人文關懷的氣息.真正貫徹促進人“全面自由發展”的教育目標,幫助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思考並發現問題,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

說實話,我們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了一點教育的感覺,品出了一些教育的味道。而一直困擾校園的“教育不足而管理過度”的問題漸去漸遠,平等的師生關係無須呼喚便出來,學生的真實與真實的學生讓我們很容易找到教育的起點。當然,我們也遇到了從未遇到過的教育的尷尬與教育的挑戰,第一次感受到了管理的捉襟見肘,因此在這樣一個智慧奔涌、個性奪目的校園裏,必須實現從管理到領導的過渡。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實施包括調整組織結構在內的`學校組織變革。

李希貴說:“教育永遠不可能讓所有孩子在同一個舞臺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樣的機會讓不一樣的孩子贏得同樣的成功,我們能夠具有競爭優勢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造就一個充滿選擇的校園。”在我看來,“充滿選擇的校園”不僅是學生學會選擇,教師同樣要學會選擇。對教師而言,學會選擇就要常常問問自己:“教什麼?爲什麼教?怎樣教?”這是需要每位教師窮盡一生去思考的極具個性化的教育哲學命題。對這系列問題的回答和行動,體現了教師個體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它不僅決定着教師的職業生涯,也決定着被教育者和教育的未來。這一切,我們都在進行中。儘管在很多時候和很多方面還不盡如人意,但是,至少有一點讓我們充滿信心,那就是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面向個體的教育生態。因材施教的命運從過去教師的手上轉到了學生自己的手上。選擇之下,孩子們慢慢生長出了責任心和使命感;選擇之下,他們發現了自我,喚醒了自我,我相信,他們也必然最終成就自我。

《面向個體的教育》帶給我很多的感觸,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是長時間的事情,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我要多讀書,多向周圍的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和智慧,使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個體的教育心得體會3

開學四天了,每天備課,上課,忙忙碌碌的,每天都有各種情緒。每日課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都不自覺的進行反思,反思自己今天的課堂中,有做的不夠的地方,反思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也許這種自我反思在自己的範圍內太封閉,但是我還要向老教師們去學習優秀的經驗。我讀了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有了一些小小的感悟。

李老師在書中說“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和自己一樣的人。”是啊,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着自己獨立的個性和愛好,和不同的精彩人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放手纔有更多的教育機會,對於“放手”這個詞的理解,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尊重並相信學生,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空間,和自主權,讓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創造,體驗活動的樂趣,教師要把握大的方向,並給予指導。

俗話說:“多讀書心中有主,多寫筆下就生花。”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閱讀他們有興趣並且能夠培養他們內在文化素養的書籍。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

選擇一種合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找和完善,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出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

《面向個體的教育》帶給我很多的感觸,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是長時間的事情,不應該帶有功利心去看待,我要多讀書,多向周圍的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和智慧,使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