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生閱讀心得 15篇

小學生閱讀心得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閱讀心得 ,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閱讀心得 15篇

小學生閱讀心得 1

好詞

傳奇、自信、證實、執着、激動、善良、寄語、展望、意境、濃厚、感動、讚歎、書香、羨慕、感懷、欽佩、聯想、感慨、風趣、入迷、濃郁

感染力、人情味、包容心、暖人心、廢寢忘食、感慨萬分、感人肺腑、推波助瀾、口有餘香、洶涌澎湃、回味無窮、似懂非懂、感同身受、堅韌不拔

好句

1.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部情節生動的小說,一個高大的形象立即展現在我眼前,他就是探險家、航海家魯濱孫。

2.今天,當我閱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被童年高爾基那種讀書時忘記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

3.我輕輕合上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長篇小說《哈利.波特》,慢慢閉上眼睛,書中那些感人的情景一幕幕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4.讀了《愛迪生》這本書以後,我懂得了:汗水是把願望變爲現實的條件,不付出辛勞的汗水,就不會有智慧和靈感,也不會成就真正的天才。

5.《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以爲自己是最厲害的,永遠都不能驕傲,否則就會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再次重演。

6.讀完《秋天的懷念》,我知道了文中作者母親的心胸像天空一樣遼闊,像大海一樣寬廣。

7.我非常喜歡林清玄先生在《一生一會》裏提到的一個關於相逢的說法,他說人們一生之中的每一次見面都是獨特的,所以每次和朋友知己相逢聚會都要好好珍惜。

8.山縱然高,但不及父子情高;海固然深,但不如父子愛深。這感人肺腑的情感,是我從課文《小抄寫員》中感受到的'。

好段

1.讀《昆蟲記》有感

聖甲蟲就是大家平時說的屎殼郎。許多人認爲它們又髒又臭,瞧不起它們,但它們卻是一種益蟲,是人類的朋友。聖甲蟲會把糞便搓成網球后帶回窩裏,當作糧食吃掉,它排出來的糞便對植物也有好處。因此,假如沒有了聖甲蟲,地球將被糞便所淹沒,那該多麼可怕呀!

2.讀《匆匆》有感

讀了朱自清寫的《匆匆》後,我受益匪淺。我知道了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它不會爲了誰而停下前進的腳步,也不會爲了誰而讓時光倒流。“嘀嗒嘀嗒”的聲音是時間行走的聲音,它經常回蕩在我的耳邊。

3.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初看《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的簡介,有一個問題如雲霧繚繞心間,揮之不去:魯濱孫是怎樣一次又一次戰勝苦難,重返家園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認真閱讀了這本世界名著,終於找到了答案:大無畏的勇氣和超凡的智慧讓魯濱孫絕處逢生。

寫作技巧:

不會寫記敘文怎麼辦?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狀物、寫景爲主要內容,以敘述和描寫爲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

記敘文寫作要點如下:

1、要交代清楚六大要素。

2、應該是一個完全獨立的事實。

3、運用一定的寫作順序。記敘文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事物寫清楚,把事情的內容寫具體。

要寫好記事記敘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明確題目要求。

2、要選好題材。

3、要按照一定順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4、要詳略得當。

不會寫人怎麼辦?

對於自我,可以從自己的性格、心理、情感等方面入手,寫出自己於衆不同的特點。對於親人,我們可以抓住他們的不同特徵進行描寫。對於熟人,如老師、同學、父母、鄰居等,我們可以從小事中摘取幾個片段來真實地再現人物性格特徵。對於一面之交的人,描寫應高度集中。

小學生閱讀心得 2

小學語文作爲小學教育中的必須科目,對學生未來發展有着重要影響。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能力是學生髮展必備的技能之一,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標準。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通常所佔時間比較少,教師更多的關注語文基礎知識,使得閱讀教學變得過於形式化,無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要貫徹新課改理念,重視學生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現狀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小學語文教育普遍不注重閱讀能力培養,主要表現在:

①教師不重視。很多教師一味強調基礎知識或考試內容,讓學生背誦、抄寫課文,忽略了閱讀能力培養,進而影響到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②開展範圍侷限。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將閱讀材料僅限制到教材中,要引導學生從諸多層面獲取知識。但是受諸多因素影響,教師通常只能在書本中展開閱讀教學,進而使學生的知識面受限。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驅動力。以小學生自然發展特點分析,小學生的心智發展並未成熟,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夠保證學生長時間參加閱讀訓練。一旦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就會讓學生逐漸的形成自主閱讀意識,加強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也能間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筆者認爲,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①故事引導。由於小學生所接受的語文知識較少,並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引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興趣,進而引入正式教學內容;

②課堂情境。小學生理性思維較差,主要是通過感性思維看待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或者採用多媒體教學,利用聲音、動畫、圖片、文字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③課外活動。教師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展開課外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課後知識延伸。

例如在《彩色的非洲》閱讀中,教師可以組織展開討論活動,讓學生比較我們的生活與非洲有何差異,之後讓學生進行表達,並撰寫一篇讀後感,在班級裏進行對比,通過競爭的形式提高學生積極性。

(二)營造輕鬆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因此,首先要建立一個師生平等的關係,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讓教師成爲學生中的一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報紙讓學生閱讀,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之後進行引導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在《景陽岡》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朗讀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積極性,將學生分爲若干小組,進行角色扮演閱讀,分爲武松、店小二、旁白等。要求學生能夠進入角色世界中帶有感情去閱讀,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的情境。同時,教師在教學完畢之後,可以融入一些《水滸傳》內容擴展故事,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讓學生對《水滸傳》產生興趣。

(三)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要侷限於書本知識,同時也要延伸到課外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這就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閱讀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要在課上不斷引導、推薦,激發學生對課外知識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注重閱讀方法,對課外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學中,當學生認識到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之後,勢必會對《三國演義》產生一定的興趣,這時教師就要深入《草船借箭》課文中,教給學生課文的閱讀方法,之後可以藉助學生的興趣,再向學生推薦一些“空城計”、“連環計”等典故,並設下懸念來激發學生興趣,要求學生在課下自己閱讀《三國演義》,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爲了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文中的諺語、優美句子、格言記下來。一是能夠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吸收值得借鑑的句子;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間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語文課堂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育主體,教師是課堂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待到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後,要鼓勵學生選一些兒童歌集進行閱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在享受閱讀快樂。只有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意識,才能夠讓學生主動的投身到閱讀中,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爲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教師可以在班級角落設置一個“閱讀牆”,如果學生閱讀完一部作品之後,要在課上將作品內容表述出來,之後在閱讀牆上寫上自己的名字與讀物名字,象徵着一種榮耀。通過此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競爭意識,推動學生課下閱讀。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內容。閱讀教學作爲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對學生未來發展有着重要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着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掌握閱讀方法、培養閱讀意識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閱讀心得 3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小學生閱讀心得 4

隨着社會的發展,很多學習工具也是越來越多,很多家長老師也開始注重孩子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能力也是提高讀書質量的表現。許多老師對學生無論是寫作、寫字都提倡與閱讀想結合的教育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針對小學生不同年級的教學方式不同,我們可以採取相對不同的教學特點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對於年級比較低的學生,結合他們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在閱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看動畫片的形式來跟他們互動,讓他們學習開口閱讀,不管對與錯,只要大聲朗誦出來,都是一種能力的表現。

在一篇課文上,可以結合多媒體的畫面,帶領同學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感受着這篇文章帶來的文字起伏,從而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強烈的慾望。適當的辯論比賽也是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激情,在不同的環境下,對文字不同的`見解,會對學生產生更強的閱讀動力與求知慾,從而爲閱讀打下更好的基礎。

老師或家長也可以適當的推薦學生不同的課外書,讓學生在課本以外的領域上產生對閱讀的好感。感覺閱讀文字帶來的魅力,美的文字,美的語言對青少年有強大的吸引力與認知力。通過閱讀可以更好了解各民族的、各國家之前的不同,對於閱讀你可以泛讀、精讀、品讀,在針對不同的書籍的同時,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的方式。總之提倡學生多閱讀,不管是對閱讀能力還是溝通能力還是其他,都有着一定的好處,多閱讀也會提高語文的各方面的學習能力

小學生閱讀心得 5

近日,我讀了《藍色國土》一書。這本書富有教育意義,讓我們充分認識了海洋。“海洋基本知識”讓我們初步地瞭解了海洋,對它產生了一些興趣;“豐富的海洋資源”讓我們“看見”了海底資源,並促使我們去探索海洋這個既有動植物、又有礦物的.大“聚寶盆”;“海權與海洋權益”讓我們瞭解了“海權”、“海峽”與“海港”;“我國的海洋和島嶼”讓我們瞭解了海軍和海洋歷史等,促使我們去保護海洋、認識海洋、珍惜海洋、開發利用海洋......

小學生閱讀心得 6

在《開學第一課》裏,讓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中國試飛英雄——李中華叔叔。

有一次,李中華叔叔在試飛過程中,飛機不幸發生意外,飛機機身出現了裂縫,燃油也開始泄漏,如不及時跳傘就可能會發生機毀人亡的慘劇。李中華叔叔爲了保護寶貴的科學數據和國家財產,並沒有這麼做。而是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沉着冷靜地駕駛着飛機,經過一系列常人難以想像的複雜操作,終於將失控的飛機穩穩地降落在機場跑道上。

我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要輕易放棄任何機會,放棄自己的夢想。只要堅持不懈、不斷挑戰自我,任何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六年級是我們小學生涯的'最後一個學年,也是我們學習的關鍵一年,所以我應該加倍的努力爭取在這新的一學年中取得更大的起步。

小學生閱讀心得 7

《燕子專列》我們三年級新學了一篇課文。那時候我們都是一個問題“燕子還要?”

讀完才知道:燕子在瑞士有了麻煩,本地氣溫驟降。燕子喜歡熱,但天氣很冷。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它們又餓又冷,很多被凍僵了。政府知道了這個情況,通過廣播呼籲大家行動。

這使我們知道了,世界上每個人都要有愛心。

小學生閱讀心得 8

我今天讀了楊紅櫻阿姨的《淘氣包馬小跳》後,感覺自己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與激動。

特別是主人公馬小跳,雖然他性格頑皮,但是有時能幹出什麼讓人意外的事情,其中,在分部《暑假趣事》中,幹了些讓人意外之事,最能代表的是他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熊被盜獵者提取熊膽汁,弄得生不如死。後來,馬小跳報了警,纔是黑熊逃離了殘酷的盜獵者,重回了大自然的擁抱。

在書中馬小跳是一個被老師、同學和家長厭煩,認爲他只是個調皮搗蛋的人,可在我眼裏馬小跳雖然頑皮、貪玩,但是卻渾身有着一股在平常人身上沒有的`仗義精神,讓我深深感觸到:不管這個人是好是壞,都有他閃光一面,只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感受到別人好的那一面。

小學生閱讀心得 9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來說,做好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許多作家、學者成功的經驗表明,語文素養的提高,大都得益於大量且廣泛閱讀。新課標第一次規定了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並提出閱讀速度的要求。這是對語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對小學語文教學有着較好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我想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怎樣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披文而入情,讀書重在激情。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如在教學《福爾摩斯的推斷》時,我發現學生對福爾摩斯特別佩服,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收集、閱讀有關福爾摩斯的文章。學習了《嫦娥奔月》後,讓學生收集如《開天闢地》、《女蝸補天》等許多中國古代有名的神話故事。這樣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閱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量。

班級讀書會也是小學生在學習夥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用一段課外時間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書,然後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教師共同對該讀物自由討論,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學的讀後感等。可以讓閱讀成爲遊戲一樣的童年生活。

此外,開展讀書筆記評展、精彩詩篇朗誦會,以及利用影視作品開展影視主題活動都是營造閱讀氛圍的好辦法,都可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爲。

二、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小學生在閱讀中,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常常不知如何取捨,不知讀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讀,對於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重視,學生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要注意以下幾點。

小學生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祕、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同時,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據這些特點,我精心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兒童讀物,如《海底兩萬裏》、《木偶奇遇記》、《吹牛大王歷險記》,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書籍既是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的課外讀物,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展,純淨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

其次,可以適當推薦給小學生的一些有時代特色的暢銷課外讀物。比如童話故事,成爲衆多小學生童話夢中的主人公;近兩年,《哈利波特》、《魔法學校》這樣的兒童暢銷書風靡校園,這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課外讀物也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寶貴契機和資源,可教師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殺。很多圖書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對這種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親身體驗,使其能真正產生髮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三、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張之洞曾經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小學生課外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加強課內外溝通,拓寬閱讀渠道

首先,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閱讀方法,拓寬閱讀渠道。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以課本爲出發點,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新型玻璃》前,佈置學生翻閱與課文相關,相近的文章、資料等。學生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學習興趣大增,課堂上競相發言。如有的同學說:“我想做一套這樣的房子,它可以飛、可以潛水、還能衝出宇宙,尋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學說:“我想讓每戶人家都裝上一扇智能門鎖。把家庭每個成員的相貌、聲音、指紋等信息輸入電腦,它就能輕而易舉地識別出來,只要主人觸摸門鎖,它便自動打開,對其他人則不理不睬。”各種有創意的構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再讀讀原汁原味的作品或類似的書,使知識縱橫溝通。

2.根據不同文體,進行分類指導

各種課外讀物的閱讀方法是不同的,應根據不同的文體,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怎樣閱讀連環畫、童話、寓言、故事、小說、科普讀物、優秀作文和少兒報刊進行分類指導。如指導學生讀少兒報刊,運用瀏覽和細讀兩種方法。指導學生拿到報紙先統覽全貌,大致瞭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後選擇重要的、新鮮的和自己感興趣的細讀。還教給學生根據專題收集資料剪貼、寫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視技能訓練,培養閱讀方法

我們重視加強閱讀步驟與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粗讀,要求能瞭解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複述。第二步細讀,理解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第三步熟讀,要求寫讀書筆記。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小學生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

1.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

2.訓練閱讀時用腦的習慣。文章大體分三種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而這三種文章各有不同的閱讀步驟,如:記敘文的閱讀步驟爲:文章題目—文章體裁—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記敘文的閱讀材料時,邊讀、邊思、邊記這些要點,達到理解記憶。

3.訓練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定時閱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閱讀,限時閱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爲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開設大閱讀課。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閱讀,閱讀時有老師及時的點撥、引導,提高閱讀的效率。

4.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豐富自己的詞彙,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驗,積澱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的過程。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課外閱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讀,就一定會有收穫。

小學生閱讀心得 10

烏塔,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一個人獨自遊歐洲。她的獨立,堅強使我敬佩,敬仰。烏塔使我想到了自己。我是一個9歲的女孩子,我很膽小,什麼都怕,但從烏塔身上,我懂得了堅強。我的一個朋友,很堅強,不管遇到了什麼,都不會哭。我呢?遇到一點事情,就只會哭,我一定要堅強起來!

小學生閱讀心得 11

人世間還有什麼愛能比母愛更偉大呢?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叫卡爾的小男孩,他有一個瘸子母親,別人總是嘲笑他。但爸爸對卡爾說,當他還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時,經常在馬路上橫衝直撞,有一次一輛車差點撞到你的時候,是你的母親,不顧一切的衝了上去,救了你的命,但他的腿卻被碾的血肉模糊……

母親給了孩子一次生命,我們把它稱爲偉大;如果一個母親給了一個孩子兩次生命,那就是神聖。即使是柔弱的母親,在孩子遇到危險時,她也會立刻變得堅強起來,她會立刻做出她的選擇——保護孩子,而這也是天下母親的共同選擇。

不管怎麼樣,她都會是一位出色的`母親,。因爲她始終用心愛着她的孩子。而最讓他自豪的僅僅的肯定和尊重。

小學生閱讀心得 12

西遊記乃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前提:唐僧受菩薩點化去西天取經,中途發現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就把它救出來並收它爲徒弟。

一段奇妙的旅行開始了……

在途中他們降服了豬八戒和沙和尚,並和他們成爲師兄弟,他們一起降妖制魔,懲惡揚善,最終完成了西天取經的夢想!

從這部名著中,我發現只要我們大家同心合力去做事情,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所以我們大家要團結!

小學生閱讀心得 13

這是一個可愛、善良,勤奮好學的小男孩;這是一個富家子弟,是命運改變了一切,讓他變成了一個流浪兒,他的叔父爲了爭奪家產,把它丟棄到了一條大街上,而善良的他被一位農村婦人所收留,不但最終找到了自我的親人,還得到了家產,享受了榮華富貴,同時也經歷了許多許多,收穫了經驗和朋友。最讓他開心的是他擁有了一個養母和一隻體諒她的小狗。

經歷了這麼多,他最終明白了,有些東西是金錢所買不來的,只要生活是充實的、充滿愛的,無論富還是貧,都會十分歡樂。當你有所收穫時,不要忙着去得到更多,而應當加倍珍惜眼前的一切。身邊的一切和時間一樣,都是無法停留的,所有的人物、事物、景物都似一場空夢,一晃如煙,你便再也無法找到他們,所以珍惜眼前的財富才能收穫更多。

讀了着本書,我也收穫了許多。在閱讀着本書時,我的心境總是和他有關聯。當喬弟表演雜技時,我不禁捧腹大笑;當我看到小猴子死去時還穿着演出服時,我的心裏翻江倒海;當喬弟和小狗努力賺錢買了母牛再次回到家鄉時,我不禁爲他們的相聚感到高興;當我看到皮大斯師傅爲了喬弟而凍死在野外時,我不禁淚流滿面……總而言之,談起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情節都足以讓我百感交集。但我最大的'收穫,是這本書告訴了我一個生命的真諦。他僅有兩個字,卻蘊含着高深莫測的道理,這兩個字就是“珍惜”。珍惜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珍惜每一份友情、親情,珍惜每一段時光,珍惜身邊得一花一木……

珍惜是收穫的源泉,僅有先珍惜眼前的,才能收穫更多。同學們,讓我們從今日起,做一個懂得珍惜的人吧!

小學生閱讀心得 14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

我們小學生手中的教科書都是精心編寫的。課文思想教育內容豐富,語言文字訓練紮實,教材中關於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助人爲樂、誠實善良、鑽研科學、以及遇事動腦筋和全面地看問題等思想內容,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更能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裏,這種感覺特別強烈。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必須很好地利用課本,讓課本成爲很好的指路明燈。比如,當學生在學完《海上英魂》,沉浸在鄧世昌這種爲了國家捨死忘生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時,我們可以及時介紹一些英雄人物的傳記。這些就是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教材,學生帶着一種高亢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人物由衷地感到佩服。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閱讀的歡樂。被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質感動。當我們教完《會說話的產品》時,就可以介紹一些科普讀物讓學生看;教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就可以介紹林清玄的其他優美散文,讓學生讀。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要讓他們心裏的詩的琴絃響起來,這根琴絃就是學生的教科書,它是讓學生進行廣泛閱讀的指路明燈。

二、在語文課堂開設閱讀窗口,針對孩子的差異,採取不同的方法,把每一個孩子都領進書籍。

所謂流利的,有理解的閱讀,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然後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並在同時進行思維。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麼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的概念和現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裏吸取的知識的體系裏去。我在教學時,經常在我的語文課上設立閱讀“窗口”,讓學生閱讀感興趣的文章。學習好的學生我找他個別談話,主動介紹一些好的書籍,他們書讀得越多,感到自己學的知識就越少,越會激起他們閱讀的慾望。從而以更飽滿的精力投入到閱讀中去。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更加要求他們更多的閱讀。並且向他們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教他們泛讀和精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和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我告訴學生可採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而對於一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優美的優秀作品,則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佈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這樣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爲自己的知識營養。另外,我還教給學生一些“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比如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閱讀時的見解、感受等。或者在文章旁邊作批註,或者寫讀書筆記等。隨着孩子閱讀量的增大,孩子的思維逐漸受到碰撞和衝擊,激發學困生的覺醒。可以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智育的主要手段。

三、營造閱讀氣氛,教師自己必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爲一本活的教科書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海洋,培養對書籍的酷愛,使書籍成爲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何種地位。所以,作爲教師,就要像於永正老師所說的那樣,自己要成爲一本活的教科書。教師的教學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水道溪流來滋養它。這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每天不斷的讀,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融入思想的大河。那麼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死扣教科書,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爲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誇美紐斯曾尖銳地指出:“不學無術的教師,消極地指導別人的人,是沒有軀體的人影,是無雨的雲,無水的源,無光的燈,因而是空洞無物的。”

四、學校和家庭同心協力,創設條件,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根據研究,家庭的侷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是兒童智力落後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家庭的教育,教師是很難教會兒童閱讀的。在家長學校中,我們要讓家長看清這一點,懂得尊重書籍。讓家長們爲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書,也可以自己的孩子去辦借書證。讓學校和家庭一起,引導兒童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我校結合社區、家庭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構成了一個學生學習的金三角。家裏注重書房的利用,每家一個小書架,一張小書桌,一個和諧的家庭。孩子在這種薰陶下快樂地讀書,有了自己的空間自然也愛上了讀書。每個教室設有一個圖書角,讓孩子們隨時有書可讀,整個教室沐浴着濃濃的書香氣息。

五、開展活動,激勵學生堅持閱讀

當然,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爲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評比表彰課外優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

在小學階段,我們如果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在閱讀中就會有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進行更多的閱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也會越來越強烈,纔能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從而也就會有創造性的勞動生活。正像蘇赫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他們走到學校的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孩子們的摯友吧!

小學生閱讀心得 1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而且,學生對閱讀具有深厚興趣,本身就是課外閱讀實踐成功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如何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他們主動積極地遨遊書海、採珠拾貝呢?

一、以講故事入趣進行好書推薦,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四年級學生年齡尚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做事全憑興趣,自行閱讀的能力又弱。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很重要的開端。結合教學實踐發現,中年級學生雖然活潑好動,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他們安靜下來,那就是小學生最喜歡聽各種各樣的故事。教育的智慧不是汲取,而是點燃。我們利用學生對故事的興趣作爲點燃學生閱讀興趣的火花,針對小學生善於形象思維的特點,通過精心準備,爲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做了一些小小的嘗試。

二、營造書香教室,吸引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當學生的讀書興趣激發起來以後,如果得不到持續、穩定的發展,興趣就會慢慢消退。平時有機會就給學生講名人從小喜歡讀書的小故事,從一句句名言,一個個故事,一本本書籍,形成了班級濃厚的`讀書氛圍,力求吸引學生們樂於讀書,勤於讀書。這樣營造了學生生活的一個書香的班級。通過書香班級環境的潛移默化,慢慢地影響學生內心渴求讀書的興趣。在書香的教室裏,學生既是讀書小會員,又是負責管理、組織活動的小主人。學生可以徜徉在書的海洋裏,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讀書的興趣也就日益濃厚了。

三、促成親子閱讀,穩定課外閱讀興趣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什麼樣的家庭就會出什麼樣的孩子,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因此我們平時重視加強學校與家庭的緊密聯繫,積極倡導親子閱讀,通過家長的共同配合,從校內到校外學生的閱讀得到支持,取得與家長一起幫助學生在書籍的選擇上把好關,孩子時時處處置身於濃郁的書香文化氛圍中,讓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在充滿着色彩斑斕童話色彩的書海中持續穩定發展。

總之,課外閱讀對於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對於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而言,興趣是基礎,是前提,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