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1

聽了鄭教授新的閱讀教學要點和方法,我感觸很深。讓我重新審視我的閱讀教學,尤其是教學的整合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小學階段,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不讀書不寫字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參考書的習慣和勤於閱讀的.習慣等。如果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將能夠自學並獲得一些東西。閱讀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方法,以讀爲教,讀中感悟,悟中領悟,詳細講解閱讀教學要點。“堅持閱讀導向,注重閱讀理解。強化閱讀意識,明確閱讀功能。堅持閱讀促解,學會尋求。激活閱讀想象,加深情感體驗。”也讓我對新課堂閱讀教學的要點和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充滿了情感和益處。

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應該少說話,多給學生時間。新課程的神奇力量,被導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教學技巧所折服,深深感受到新課程不僅改變了教師掌控課堂的模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與學生共同成長。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2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着這樣一些問題: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鼓勵創新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性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等。總之,重視傳授系統書本知識,忽視好奇心、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把我的幾點體會談一談,與大家共勉:

一、改革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標準粗線條地確定爲五個方面: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學生投入數學學習的程度;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喜歡不喜歡上數學課,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師生關係是否和諧。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環境是否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培養體現的情況,這一項指標主要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啓發,敢於發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現情況,評價學生智力潛能是否得到較好的發揮。

數學交流和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發展狀況,這一項指標主要評價學生尊重別人、取長補短,合作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和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水平,特別是學生獨立構建新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我逐漸受了新的教學思想,駕馭課堂和管理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對改革很有興趣,因此保證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探索新的課堂組織形式

大課堂教學有利於教師爲中心的講解,但不利於以學生爲中心的自主學習。要想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不改變長期延續的大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很難辦到的。爲此,我積極探索班級、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重點加強小組研討的學習方式,相對削弱大課堂講解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創新見解。

三、逐步推行探索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

關於教學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問題是觀念的轉變問題。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我通過探索,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情景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一時而高興,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着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着獲取知識的愉悅。同時,在和諧誠懇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3

20xx年1月21日至1月23日和20xx年2月7日至2月9日,廣西民族大學“合作課堂”的培訓團隊再次來到我們學校,對我們老師進行第二期的技能培訓,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有:合作課堂的表揚和批評、合作學習的十維度評價標準、人本問題設計、合作課堂中的依存關係、展示環節中管理、互動技術和教師介入技術。由於有了第一期的培訓基礎,所以這次的培訓我覺得更有心得了,收穫也更大。其中收穫最大的在兩個方面:一是表揚和批評,一是人本問題的設計。

原來我對學生進行表揚時採用的都是這種籠統的表揚:“好”、“不錯”、“非常棒、很精彩”,而不有具體的內容,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有一種表揚叫做“描述性”表揚,即對學生進行表揚時要表揚他“好”在哪裏,指出他好的具體方面。而進行批評時可以先說明他做得好的方面,再委婉地指出他努力的方向,這樣就讓被批評的人容易接受。這一場景我在培訓一班裏看到了學員們是如何積極的討論,如何在一些展示和糾錯中學到了正確的表揚和批評。

這次培訓前我覺得自己設計導學案的功力已經很不錯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是由於他們學習目的不明確。而這次培訓後才發覺,其實自己還是沒有完全理解培訓內容,導

學案的`設計只是文本設計,缺少最重要的一環:人本設計----使問題與人產生聯繫。

第二次的培訓讓我對導學案的設計更得心應手,會設計出一些人本問題,儘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由於人本問題的設計是基於至少大多數學生的成長、心理、情感或者閱讀體驗,所以容易讓他們有所觸動,有話可說。也會判斷一篇導學案是否適合學生。比如陸乃勤主任設計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我會看得出和原來的設計有哪些不同了,如果是按照課本的“思考”來設計,就顯得很枯燥、機械化,因爲課本中的“思考”是以文本問題形式來設計,且係數又是學生很不喜歡的字母形式,這樣的設計會給學生一種“夠不着”的無力感,學生的第一感覺會是“不想做這樣的題”,只能等老師來展示答案。而陸主任把問題設計爲人本問題,把字母系數變爲學生容易理解的數字係數,且把兩個方程、它們的兩個根、兩根和、兩根積用表格形式分別列出來,這樣的設計就很容易讓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且是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能完成的任務。這樣的設計就是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問題,這樣的設計符合了理科“人本問題”的主要特點------適合合作的特點。陸老師在表格下方設計的第

2、3個問題“請和組員討論:從表格中你能發現方程的兩根與方程係數的關係嗎?”。學生會很容易地探究出具體的兩根和具體的係數之間的數量關係。由於多數學生

“夠得着”,所以會很有興趣地學下去,這就是達到樂學的目的。

總之,廣西民族大學“合作課堂“團隊給我們作的這兩期培訓,給我一種“拔雲見霧”的感覺,讓我有了一種很清晰的教學思路,如何給學生定位,如何導學生這是最重要的,如何給老師定位,老師是引導者,“適當”的切入導學纔是教師的作用。以後的工作就是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活動中,也很期待着第三次的培訓到來。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4

隨着新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理念所呈現出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認識觀等的不斷變化,促使廣大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的圍欄,努力去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出適合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認識觀不斷變化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綻放出新光芒。

一、以人爲本

“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對一切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學生的成長,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成,是“以人爲本”這一教學理念的具體要求。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常常不知所措,只有唉聲嘆氣,認爲理念與實踐的差距太大,無法實施。其實,這只是因爲探索與實踐還不夠深入。

二、轉換教育觀念,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全面發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首先,教師要處理好“平等交往”的師生關係,即教師要主動轉換角色,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多與學生交流,多表揚和激勵學生,多關心和照顧“弱勢羣體”,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和主體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揚和發展。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教師要儘量地深入到學生中參與活動,從中不僅可以多幫助和指導基礎薄弱的學生,還可從中物色物理“人才”,同時增進師生感情。其次,教師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職能,既堅決改變過去那種“獨霸課堂”的陋習,又要反對過分放任學生,談“講”色變。我們應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實實在在地構建嶄新的課堂,讓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精心點評,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適時引導,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創設情境,精彩導入。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爲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着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將座位排成若干U形單元,採用六人學習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在教學《運動與靜止》時,教師用電腦多媒體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烏雲,小溪的流水等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運動。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

四、啓發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

它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首先,探究式教學和啓發式教學一樣,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與提高。啓發式教學是相對注入式教學提出來的,探究式教學是對啓發式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探究式教學從形式到內容比啓發式教學更開放,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充分的體現,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他們也是兩種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

啓發式教學是對注入式教學的變革,整個教學活動呈現出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線,以教師的主導爲輔線的動態構成,強調教師的啓發與點撥作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但從本質上屬於“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法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是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使他們自己去獲得知識、敞開探究思路,提出不同的意見,得出不同的結論。學生學習的形式不拘一格。這種帶有研究性質的教學形式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機械式學習向主動探索的發現式學習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5

20xx年11月11、12日我參加了在秦皇島舉辦的的小學數學名師新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時間雖短,但獲益匪淺,幾位老師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向我們呈現了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以下是我在學習中的心得,是值得我學習的。

一、把課堂交給學生,凸顯學生價值。

福建省教研室負責人羅老師尖銳地指出中國學校最缺的一門必修課:講理。在課堂開始,羅老師提出了研究問題:用一副三角板畫角,能畫出哪些度數的角?便放手讓學生們去自行探究,體現了“以學爲主”而不是“以教爲主”的課堂思路。學生們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發現問題,然後試着解決問題。羅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很快對學生們的水平能力進行分層,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發言,不斷深化問題,層層探究,學生們的方法也是越來越簡便高效,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自信。課後羅老師做了《小學數學教學要清晰的兩件事》的演講。一是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記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題的技巧;要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形成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特別是邏輯推理素養。二是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本質上,不是靠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悟”出來的:不是依賴記憶與模仿,而是依賴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會活動,形成理解和感悟。

1、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

2、創設情境,以挑戰性問題將兒童思維引向深入

3、提供機會,讓學生在探索與體驗中學習

4、建立關聯,以聯繫的觀念指導教學

5、變革方式,由“單一化”轉向“多樣化”

6、引導反思,促成思維層次的提升

羅老師最後與大家共勉,教了≠學了、學了≠學會、學會≠會學、高效≠難度大、容量大。這些值得我們大家共同思考。

二、好的課堂應是“鼓舞人心的”。

《分數的意義》一課,特級教師徐長青老師通過分實物,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從而自己總結出分數意義。通過徐老師的課讓我認識到教學不止要教學生學習,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成爲探索者。課後徐老師以《重回起點再看教學》爲題作了演講。他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好的課堂應是“鼓舞人心的”的。

1、清晰的尊嚴感——不管有沒有天賦,學生們都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也把自己視爲有價值的,值得尊重的人。

2、流淌着輕鬆的活力——學生們顯得生機勃勃,有活力、健康。所有的學生都忙碌着、參與着。

3、自主性——學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並約束自己,持之以恆地自願學習,沒有被逼迫學習的現象。

4、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學生們彼此支持,也支持老師,沒有對抗和拒絕。

5、覺察力——學生是機靈又富有創見的,他們知道自身和周遭正發生的一切,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適應周圍人羣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演講使我更加清晰了好的課堂應具備的基本要素。同時思索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從複雜到簡單,簡單到不拒絕任何一個學生的參與。

三、創新——數學教學的高遠追求

顧志能老師的《九宮的祕密》一課導入可謂引人入勝,他首先放了一段電視劇的片段,從而引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整堂課通過學生探究,在顧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下,我的思維亦向聽課的學生一樣在思考一個個的數學問題,在解答數學問題的快樂體驗中,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究其原因應該就在於顧老師抓住了數學課堂的內涵,一個有活力,思維活躍的課堂自然不會覺得讓人厭煩。反觀一些課堂,老師上的累,學生聽的累,大致的原因就是老師說的太多,整節課變成了老師將知識灌輸給孩子,那麼累就是必然的。課後顧老師從提升課堂質量、促進教師的成長、推動教研的深入三的方面闡述了創新——數學教學的高遠追求!他講到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深刻經歷學習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的意義。知識,若能創新途徑讓學生自己“悟得”,學生一定是難忘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6

我們一直不厭其煩地倡導教育必須是基於對人的信仰。從狹義的教育學角度,這個信仰應該是對學生生命成長方式的遵順,是以人爲本、尊重生命。在中國教師報自己的教育學裏,可以用“四新”概念承載這樣的教育認識——新教師、新課堂、新學校、新學生。

新教師應該是教育專業者、學校生態建構者、學習和生長開發者、信念傳播者;新課堂是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同時也爲新教師的成長提供了發展平臺,可以概括爲“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新學校需要平等、和諧地包容、接納、尊重每一個學生;新學生首先應身心健康,其次要敢於擔當,再其次是要具備一定的學習、實踐、創新、合作等基本能力。

“四新”的關鍵在“新教師”、核心在“新課堂”:唯有“新教師”纔可能成就“新課堂”;只有“新課堂”纔可能成就“新學校”;只有“新學校”纔可能培養“新學生”。

“新教師”標準

“新教師”顯然不單純是一個知識的“二傳手”,他應該扮演四個“者”:一是教育專業者,二是學校生態建構者,三是學習和生長開發者;四是信念傳播者。具體來說:

1、教師必須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感,努力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和人類心靈進化;現階段,必須敢於投身課改、堅定不移地走素質教育之路,做一個責任和使命的擔當者。

2、教師要擁有自己的信仰:服務人類、奉獻教育、熱愛學生。

3、教師的專業應該包括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兩個方面。教師專業化的支撐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也就是基於人本的對學生的尊重、研究、認識;教師專業化水平主要取決於對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要具備學科知識心理學化的能力;教師必須清楚,教學不是灌輸和表演,從“教中心”到“學中心”,不僅考驗教師的教學勇氣,還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境界與高度。

4、必須認識學生。一切的教育教學原則都應該“從兒童出發”,對兒童的研究應該是教師畢生追求的課程。

5、教學的全部藝術都應該體現爲營造學、策動學、滿足學。

6、教師的一切行爲都應該對學生的生活、生命負責。教育要“爲生活做準備”、“爲成長做奠基”,因此要善於營造生活和成長環境——班級即社會、課堂即生態。

7、教師必須成爲一個發展者,終身學習,教學相長;教師要明白教師的發展價值取向是:發展自己、成就學生。

8、教師不要控制,而要點燃;不要囚禁,而要開發;不要逞強,而要示弱——敢於讓學生超越自己。

9、教師要敢於放手——師退生進,捍衛學生主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展示欲,調動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還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天生的學習者。

10、一切教學都應基於能力和情感,而不僅是知識。會學比學會重要,想學、樂學也比學會重要。

11、學生的生命是由多個45分鐘組成的,現階段教育的“底線”是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

“新教師”與一般教師有什麼不同呢?可以總結爲以下幾點:

1、並不急於對學生作出簡單評判,而是讓學生自己反思、矯正自己的學習行爲。

2、瞭解學生學情,提供反饋或輔導。一般教師更關注課堂紀律或學生注意力等問題,但新教師應該更關注學生的積極表現並給予充分肯定。

3、一般教師容易墨守成規、亦步亦趨,更多靠分數和學生檔案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潛能、發展趨勢,新教師則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教學內容和進度。

4、一般教師的教學往往囿於事先擬定的內容,較少能根據學習進程來調整計劃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新教師與此不同,會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反應,隨時調整教學內容。

5、一般教師對學生的“認識”似乎沒什麼興趣,新教師則對學生了如指掌,會基於學生的“已知”實施教學。

6、一般教師較多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多關注自我,對於改進教學方法常常顧慮重重。新教師絕少以自我爲中心,會主動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承認自己的錯誤,隨時對評價作出調整和修改。

解讀:“新教師”顯然不是指新入職的教師,而是指具備“三觀”的教師——實際上,新教師的概念和教師的工作年限、學歷、年齡、性別,甚至是知識水平都關聯不大。所謂“三觀”,我們的解讀是:

1、教育觀:教育即人學,是“從兒童出發”的對學生的尊重、發現、認識、接納、包容;

2、教學觀:以“學中心”來圍繞學、設計學、服務學;

3、學生觀: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學生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一切學習都是自學。

“新課堂”標準

對人本主義的追求要求我們必須重塑教學這一概念。“新課堂”對這一概念的重塑提供了可能性,併爲優秀卓越的.新教師成長提供了發展平臺。實質上,人本主義對教師和課堂的思考永遠是:道德和人性。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沒有誰能完全釐清並找到一個最理想的評估方案,只能相對較好地表述出來。

新課改推進10多年,有些教師和學校至今還不肯接受。同時,當很多人習慣於炫耀自己的課改成就時,我們必須有另一種警惕——防止應試教育在變換一種形式演繹它的“僵而不死”。比較顯著的例子是,有些學校有導案、學案、訓練案,但依然不是以學生爲主體,而是靠控制學習、強制訓練來提升所謂的教學成績。再比如,有些學校分了小組,並且組織學生合作,但實際上只不過是“走過場”,而真正控制課堂的依然是教師。這些現象都令人憂心,雖然我們要學會包容一切改革,甚至允許在改革中犯一些錯誤,但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僞課改和假課改,反對它們就是在反對應試教育。我們所追求的課堂顯然不同,“新課堂”可以概括爲“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還可以用10個顯著特性來闡述新課堂:

1、知識不是靠教師的傳授獲得,而是通過“超市”形式,任由學生選擇。“知識的超市”表明課堂要具有3個特性:自主性、豐富性、選擇性。

2、課堂的價值體現出從“知識”到“生命”的質的飛躍。“生命的狂歡”表明課堂要具有3個自主特質: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

3、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或者以學爲中心的課,而不是教師的課、以教爲中心的課。

4、課堂是一種生生、師生相互作用的合作過程,應該是一個“工作場”。當我們把好學校解讀成是“一方池塘”的時候,課堂也應該成爲一個富有生機的“生態場”。

5、對個體學生而言,課堂滿足“個體”的內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因而課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甚至將學習描述成“一件個體的隱私”,教師要敢於“捍衛學習隱私”。

6、課堂終究是一種“人學”文化的真實體現,因而它應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包容、傾聽、接納。

7、基於師生共同體和一切學習共同體(對子、小組、班級)的健康、持久、良性發展,教師必須解決師生髮展的衝突,明確“通過發展學生”,從而“成就自己”的價值觀。

8、擁有從學習規律出發的科學的教學流程:自學—展示—反饋。

9、符合“先學後‘交’”思想:教師的作用主要發揮在對學習環境的營造、學習條件的創設上;所謂課堂主導,應體現在對學習困惑的點化、點撥上;課堂應遵循“先學後‘交’”的思想,這個“交”就是“主導”,而不是單純的“教”。

10、動靜結合的課。好課堂是生命的體現,動和靜都是生命的形態。

解讀:當我們在表達教學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時,實際上還必須着重強調一句——以學爲主體。

在過去的50年間,研究者過分重視了對教師教學行爲、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的研究。其實,我們一直在這樣表述:課堂教學真正的考驗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對學生生命成長方式的認知,以及這種思想和認知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呈現。

顯然,學生最主要的生命成長是通過學習或者說是通過課堂活動來呈現的。因此,教學的研究恐怕要回歸到“學生”和“學習”本身,纔會變得富有意義和生機。新的教學活動,必須通過模式來實現,而這個模式不是基於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框定,而是必須體現出學習者真實的實踐體驗和他們的認知規律。這種被很多人認爲是“激進的教學理論”,恰恰體現出來的是以人爲本的教育者對基於人學的教育的全部表達。

“新學校”標準

1、教育即“人學”:富有人性、以人爲本、尊重生命。

2、以兒童爲課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3、有一名從來不自詡爲“教育家”的校長和一支熱愛學生的教師團隊。

4、不是應試名校,甚至不一定有很高的升學率;不是硬件名校,甚至不一定是重點學校。

5、有文化,但文化一定不是控制和專政;尊重差異、注重過程,淡化競爭、崇尚合作。

6、不搶生源、不挖名師,善待每一名師生,維護教育公平。

7、崇尚學生主體和自然成長,准許學生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8、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和豐富多樣的學校生活。

9、是一個讓師生在精神及身體上感到安全而愉悅的場所。

10、有良好的教學關係、平等的師生關係;重視教學,更重視對學生的研究,追求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

解讀:好學校到底是什麼樣的?升學率高、大樓林立、綠草如茵的學校就一定是好學校嗎?我們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的?如前所述,好學校是一方池塘,“如果你在地裏挖一方池塘,很快就會有水鳥、兩棲動物及各種魚,還有常見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開始往裏面填東西……”相對傳統名校,這裏的“池塘”,是一個教育的環境生態概念。學校首先是平等、和諧地包容、接納、尊重每一個學生。這很不簡單,當傳統的教育學一直在致力於研究學校評價的幾級指標時,我們有可能忽視了學生內心的渴望。學校教育必須對生命負責,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線。

“新學生”標準

“新學生”的標準是基於對教育目和期望的判斷。如果說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有什麼樣的學生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那麼,“新學生”就代表着“新人類”,他們的“族羣”和數量決定着未來世界的性質和品質。

新學生的標準如下:

1、具有終極使命感,是“地球村”裏的公民。

2、敢於擔當,對國家和人類負責,對社會和家人負責,對自己和自然負責。

3、身心健康、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4、善於學習,能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5、有自信、有毅力、有意志。

6、會反思、敢質疑、善溝通。

7、具有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

8、有契約精神。

9、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10、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如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解讀: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爲了人,當我們把好學生定義爲成績優秀、循規蹈矩、遵守紀律、老實聽話時,教育就離“人”越來越遠了。如果回到人本價值觀上思考,首先,學生是一個獨立於一切目的之外的人,工具教育顯然是“反人性”的;其次,傳統的以控制爲手段的教育,顯然是對個性的摧殘;再其次,學生是“個體”,他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學校作爲一個“羣體”概念,則又需要學生具有團隊協作的精神與擔當。

新學生首先應身心健康,其次要敢於擔當,再其次是要具備一定的學習、實踐、創新、合作等基本能力。新學生標準的提出,是基於教育現實背景下的新任務、新內容。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7

我國正面臨着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新課程它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爲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爲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爲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爲開發者。新課程對教師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爲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爲以教材爲軸線,以活動爲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衆與聽衆。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爲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爲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爲,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爲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8

新課改在我校實行近一年了,也曾經到外地參觀學習,但這次到興華學校參加全國典型課改經驗交流會,真的受益匪淺,新課改參觀學習心得體會。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聆聽了專家的講座,又到班級聽了幾節隨堂課,使我對新課改又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聽課之後,我發現興華學校的老師對學生的未來是多麼負責與關注,關注他們學習的需要,關注他們發展的需要,關注他們未來的需要。

1、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學。

從學生那自信的言談舉止、陽光般笑容,發自內心的求知慾中,我感到了興華學校學生人格的獨特魅力。走進每一個教室,你都會看到:每個學生的發展的慾望是那樣的強烈,對知識的渴求是那樣的執著,他們猶如春天的小草對旺盛生命的`追求。

2、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

建立了學習小組,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的機制,打造了小組團隊精神,營建了積極進取的班級文化氛圍,這些都讓合作學習的理念落到實處,也使學生的資源共享變成現實。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中都有獲到成功的機會,成功的體驗會激發學生再次獲得成功的慾望,這種不斷積累一定會產生的良性循環。

3、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展示。

課堂上學生高舉右手,回答問題聲音洪亮。同時,學生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見解。實行兵教兵,兵正兵,兵強兵。最後還要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

4、把課堂還給學生,轉變教師角色。

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在課堂上學生是自己的主人。學生的行爲是沒有任何的約束,讀書時或站或坐,表達是自由的,討論時你爭我搶,爭先恐後,思想是開放的,只要圍繞主題,可以用任何一種形式來表達。在課堂上我們聽到的教學外最多的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賞識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主宰"!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既理想又成功,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在班級裏學生對學生的尊重、賞識與鼓勵。當每一個學生回答完自己的問題時,其他所有同學都必須爲回答問題學生鼓掌,表示鼓勵與尊重。

5、把課堂還給學生,構建和諧課堂。

在他們的課堂上,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

這裏教師真正成爲"導師",成爲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瞭解在傾聽。在我所聽的課上,無論是哪一個班級,教師在課堂上發言的機會總是最少的,學生根本不給教師什麼發言的機會,只是下課時聽到了老師那三言兩語鼓勵性的評價。而學生則完全主宰了課堂,他們時而靜心思考,時而熱烈討論,時而激烈辯論,時而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而去書寫反饋學到的知識。

6、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主管理。

通過對班級方方面面的檢查和評價,從另一個角度再一次體現了"學生是班級真正的主人"這一理念,人人蔘與班級管理,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由於"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之,興華學校的新課堂就是"把學習的空間,學習的權利,學習的快樂,學習的自由"都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學生當然將會終生難忘。興華學校課改的成功經驗對我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啓發,促使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施新課改,幫助和指導我積極地搞好新課改。

新課堂學習心得體會9

近一個月以來,我們縣組織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新課堂博覽會活動,主要是圍繞高效課堂和新的教學模式,這次活動讓我感受頗深。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在這裏得到了真實的體現,真正實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我想從得到的體會和感想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體會令我受益

在新課程下的課堂上,沒有權威,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這裏教師真正成爲“導師”,爲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瞭解在傾聽。老師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時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現方式,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是什麼?毫無疑問,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

二、新的教學模式在我校教學中的借鑑

在我們學校借鑑新的教學經驗,面對學生,我感覺最先解決的問題是:

1.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積極性不應該是喜歡但不用心學,有興趣但不知樣變表現自己的感受。

2.怎樣在分組合作以後維持學生的紀律?尤其是英語課堂合作機會較多,所以維持學生的.紀律就更加重要,但現在的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差,自制力也不好。現在進行的合作學習,但合作的意識並不明確,這不等於是合作學習。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學習,還需要在學生養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就要把課堂讓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相信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會讓新課改精神在我校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