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集錦15篇)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集錦15篇)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1

XX年x月x日至x日是我們11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第二次見習。見習是師範生職前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通過見習,可以使師範生提前瞭解現代中小學教育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感受作爲一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也能夠指導我們怎樣才能把內容講清楚,怎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會運用巧妙的方法來提出問題,並且這些問題和下一個問題能夠銜接上。在實習期間,我們坐在班級後面聽老師講課,其實這種聽課和我們以往的聽課是不一樣的,這種聽課並不是爲了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而是學習老師怎麼樣講課,如何傳授知識,如何駕駛課堂,如何控制授課時間等。要學習的知識真的很多很多。

一、見習目的

教育見習是師範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要的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專業教學法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本次見習活動的目的是讓我們這些師範專業的學生了解社會、初步接觸教學實際,增強對本專業學科知識的感性認識,獲得本專業教師教學初步的實際知識,爲後續課程的教學作好準備也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訓練學生從事本專業課堂教學工作的相關教育教學技能,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豐富、發展教育教學理論和學校德育理論,心得體會培養學生分析、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使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爲我以後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初步的知識。

二、見習學校:xx小學

三、帶隊教師:xx

四、見習主要內容:

1實踐學校所學習的相關知識。

2熟悉相關教職工的.工作。

3積累基層工作經驗。

4接觸學生,深入瞭解學生。

五、見習發現

1小學兒童有天性好動的特點,注意力很難集中,尤其是長時間集中。他們一節課只安排40分鐘左右,所以在規劃教案的過程中,要求教材中的難點、重點和要點做到簡明扼要,在課堂上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引導學生當堂的內容當堂掌握。

2小學兒童的大腦發育還不夠健全,隨之而來的特點是活潑而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要求小學教師課堂調控力強,教學過程需要考慮添加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小學兒童的注意力。教師採取一定的措施來很好的把握課堂氣氛,既不能太鬧,也不能過於沉靜死板。我在那聽了好幾位教師的課,儘管方式不盡相同,但各有千秋,效果都很好

3小學的課堂強調的是生動有趣,所以教師的ppt都與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相符合。小學教師可以運用音樂,動畫等教學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六、見習總結

1新的中小學課程標準已經實施幾年的時間,個人簡歷我們應該全面瞭解並深入探究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新課程標準,瞭解他們所學習的內容及要求,我們有所目的的提升自己。爲以後從事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鋼筆、粉筆及講課是教師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教學技能,但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新畢業的大學生基本技能水平的下降,所以在職前一定要加大力度培養師範生的基本功訓練。

3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瞭解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每個階段學生的個性特徵,只有瞭解到他們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我們才能與學生友好相處,讓他們感到學習不是一種壓力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七、見習的體會

1、我們一定要學習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聽課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些小學老師摒棄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採取滿堂灌的教學思路,老師們利用豐富的經驗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工作總結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些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在教學課堂中完全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2、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異常活躍。小學生由於自身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表現的異常的活躍,當老師提出一些要求時都能積極的投入,對於回到問題也是爭先恐後,整個小學教學課堂朝氣蓬勃。

3、老師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我們注意到,在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的眼神、動作、語言和神態都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配合完美,老師通過用眼神和動作對學生的回答和思考進行鼓勵和引導,也向學生傳遞自己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的教學心情和課堂氣氛,從而帶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學會與學生在眼神、動作、語言和神態等方面的交流,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教學質量。

4、優質課的授課過程和我們的試講存在巨大的差別。無論是在課前的準備,還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該具有的豐富理論知識和高超,乃至在講課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都是我們所不能及的。因此,我們需要提高我們的相關教育教學技能,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豐富、發展教育教學理論和學校德育理論,培養自身分析、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後,我要感謝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對我們的培養,感謝學校給我們這次見習的機會,感謝所有教過我們的老師,謝謝你們。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2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星辰大海永無止境,太空三人出差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於3月23日給我們小朋友。上了一節有趣的課堂。

跟着航天員們我們雲觀看了太空冰雪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等等一些有趣的實驗。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學到了許多知識。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項目就水油分離實驗及太空拋物實驗。王亞平老師拿出一個小瓶子,裏面裝滿了油和水,慢慢都是分離的`狀態。隨後,王亞平老師與小朋友一起搖晃這個瓶子,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直接陸地上的小朋友,然後後水和油都在慢慢的恢復分離,而在太空的瓶子裏,通過搖晃了,卻融爲了一個一體,並沒有分離,而是通過翟志剛老師旋轉瓶子,水油分離。

總而言之,航天員真的太偉大了,科技興則國興,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爲中國航天點贊,爲中國航天人的艱苦付出,無私奉獻,致敬。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3

勤教授說過:“無論課程改革怎樣改,鑽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們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才能遊刃有餘。所以,高效課堂教師深入研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佈局尤其重要。

一、高效課堂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佈局,在備課前教師一定要經過大量的閱讀和準備,不單是寫寫教案那麼簡單,自己必須獨立深入認真鑽研,第一次備課可以不參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參考書,第二次對準自己背的課參照別人的備課,看看哪些是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有思考到的,想想別人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的智慧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最後在上課後,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這樣的備課能促進我們教師獨立思考,使能力不斷提高。

另外,備課要立足兩角度,緊扣兩條線。

① 兩角度備課。對同一教材的內容,師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都有巨大的差異,必然對教材內容的實際解讀相差巨大。因此備課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理解編者意圖,不但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去備課,同時還要設身處地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讀教材,並提出疑問。首先站在學生認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體的高度,體察學生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具備的方法,分析應該落實的知識、訓練重點,找到三維目標的交匯點,在心裏和學生先期對話,徹底吃透教材,能夠對教材內容舉一反三,變式練習層層遞進。然後再統籌安排在教學中應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樣學?

②兩條線教學。教材的編排有兩條貫穿始終的主線:一條是明線,即知識的聯繫;另一條是暗線,即掩藏在知識背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時,明線是: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暗線是:在本節課教學中蘊藏着遷移類推等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時在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先嚐試解決提出的問題。(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根據題中的信息,第①題和第②題該怎樣列式呢?讓學生動筆寫一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1/16+7/16=,7/16-1/16=。讓學生說出算式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2)利用分數的意義,理解同分母分數的算理,並總結其算法。學生嘗試動筆算一算1/16+7/16,通過交流得出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這樣學生就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遷移運用於分數加減法的問題解決中了。教學中有意不呈現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分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緊扣兩條線索,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來嘗試計算分數加減法。學生經歷了計算的全過程,就會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例如:教學相遇問題時,在鞏固練習中設計工程問題、工效問題、還有相背而行,因爲它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相遇問題完全一樣。最後在變式聯繫中設計一道追擊問題,拿它和本節知識做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安排學生能對本節課的知識牢固掌握、靈活掌握,也就是能夠舉一反三。

二、高效課堂要改變教師觀念,關注教與學的過程。

新課程背景下,老師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對高效課堂關注的重點也要改變。新課程要求學生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學生的情緒狀態要關注,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並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另外,課堂上要善於換位思考、轉變老師與學生的角色,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自己閱讀畫角的方法,然後告訴老師畫角的步驟,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畫,共同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學生以後在閱讀教材時能夠讀中有思,思中有讀。在課堂上還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爲“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例如:教學認識四邊形一課,老師讓學生觀察所有的四邊形,問對於這些圖形還有什麼疑問,一個學生就問到:爲什麼都是四邊形而形狀不一樣,學生能提出這樣有價值的問題,說明這個學生已經積極思維並養成了勤于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三、規範作業書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需要做的是精心設計作業、創新作業批改方式、減少學生重複、機械、無效的作業。教師精心地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選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作業,創新作業批改形式,發揮作業批改中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師生心靈交流的激勵性作用,作業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和發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強教師作業佈置和批改情況的檢查和講評,組織作業設計研討,開展優秀班級作業展評、學生家長評教等措施,推進作業設計的優化,使教師形成自主設計高質量作業並及時批改評價的良好習慣。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爲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我心目中的高效課堂

一、要“清”。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清清楚楚一條線體現數學味”。二、要“新”。內容新穎,方法創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討的價值。三、要“活”。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靈動,課堂開放。四、要“實”。又活又實,活而不亂,該落實的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五、要“奇”。出其不意,與衆不同,設計奇特環節,探討有價值的教法。讓我們共同努力:將我們的數學課堂變成真正人文的,靈動的,現實的,煥發生命活力的舞臺。在這裏,只有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交融;在這裏,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尊嚴,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長。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4

通過網課的學習,有助於調整同學們這段日子裏待在家中的這種憊怠心理,更加有利於同學們轉換自己的學習狀態,制定貼近學校的作息、學習時間表。把一天的時間合理劃分爲幾個部分,可以有效的.避免長時間集中與幹一件事而導致的效率低下。

同時,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還感受到了網課的強大的交互能力,同學們有了更爲靈活的學習方式,對學習的興趣也很高。

爲了在線上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外,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課前做好準備,做到上課時不手忙腳亂,調整好學習狀態,保持良好的心態。線上上課時認真聽講,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貫注;線下自覺完成作業,鞏固知識,充分發揮自我控制能力。

真正從我們自身出發,做到停課不停學。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5

臨近期末,美術學科上個星期考試已經結束,接下來的美術科一般都是上自習科,讓學生複習其它科目的知識,但是這樣遇到一些紀律比較差的班級自習課比上課還糟糕,四三班就是這樣一個班級,你讓學生自習時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坐在座位什麼事情都不做,過一會轉過去和隔壁的同學說話,問他的時候他會告訴你沒有作業寫,或者有作業寫但是沒有帶本子,沒有帶筆之類,總之就是寧願坐現在那裏也不願意學習,沒有學習的動力。有的學生還以學習需要借筆借其它的工具爲名過位去和其它同學聊天,可想而知。當老師前句話說讓同學自覺自習下來的時候,後面緊接着就是教室裏吵鬧聲,隨便過位,甚至追逐打鬧亂成一片,完全就是一派市場買賣的景現。這時老師再提高嗓門強調保持教室安靜的時候雖然剛纔的現象有所收斂,但效果不佳,不到5分鐘吵鬧的現象再次響起,一節課老師和學生這樣來回幾個回合,不累死纔怪,所以能否有效組織課堂自習是我們要思考的方向,今天我對四三班上了自習課作了這樣的調整:

一、讓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監督同學們的自習,先在黑板上寫“請保持安靜”的標題,再畫出"表現好”和“表現壞”的區域,然後對學生這樣要求:

1、自習課自然要大家保持教室安靜,說小話,過位發出較大聲音的同學名字將被寫到“表現壞”的區域裏面,那麼下課後將被扣學習之星,對及時改過的同學可以把名字從區域中檫去。

2、在自習課中能主動寫作業,安靜看書學習的同學,名字將被大聲表揚並寫在“表現好”區域裏面,下課後將獎勵一顆學習之星。

二、對作監督的同學進行指導,告訴他在監督的時候要做到公平 公正 監督要有方法,把4個自然小組分成前後兩部分,那個部分有聲音要及時提出警告,再觀察到底是那位同學說話影響要給予點名警告,不及時改過的.把名字寫上黑板。過後再觀察該同學,如果有改正可以大聲表揚再檫去名字。教室在處於相對安靜的時候要觀察並適當大聲表揚自習好的同學,然後在“表現好”區域寫該同學的名字。

三、作監督的同學在即將下課的時候將接受大家舉手投票,獲得通過也將獲得一顆學習之星。如果監督不力舉手不通過的話將不加星。被同學投訴情況屬實還將被扣星。

四、下課後讓管理學習之星的同學根據黑板的名字作相關的記錄。

小結:整個環節下來開始的時候負責監督的同學點名提醒的時候聲音還不夠大,不夠清晰,表揚的次數的時間段把握還不夠好。

這種方式讓學生自我調整,學生管理學生,老師只是在旁邊指導,也可以讓平常不守課堂紀律的同學來作監督員,在整個過程的實施管理老師對他的指導遠比平時對他正面的批評教育收效要好得多。充分體現了“教”與“學”教學理念的轉變。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6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瞭解了有關太空的知識。

在課堂中,有三位宇航員老師爲我們講述了在太空的奇妙現象,列如“液橋”。在地球上,是很難做到在太空的效果,這足以激起我等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對未來的`世界科技充滿嚮往。

在實驗時,我清楚記得一個實驗,是關於油與水在一個瓶子中的奇妙現象——在地球中,油和水在同一瓶子裏,油會因爲水密度大而浮在水上,與水分離,在太空中卻會融合,在臺下學生動腦思考後,利用“離心力”解決問題,可見科學在生活中以及在探索中的重要性。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7

10月27日上午,我們全校的數學教師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培訓活動,本次活動是由校長組織,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激勵性語言,學生學習的驅動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激勵性語言的重要性。

作爲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科知識,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善於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及時恰當的讚美及鼓勵性語言鼓勵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愛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活躍課堂氛圍,讓他們體會到成功地喜悅,也讓課堂教學達到更優。

小學生正處於渴望知識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正確引導他們愛學習是每個教師面臨的問題,教學中,我們要善於觀察學生,發覺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並適時的加以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是發自內心的,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慾望。通過學習,我也確定自己今後的方向。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重自己的言行,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8

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爲期兩天的微課程設計製作培訓,聆聽了華東師範大學杜龍輝教授《生成性資源-微課程教學設計與製作》的報告.杜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幽默風趣的話語,精彩的案例,伴隨着不時傳來的陣陣掌聲,讓教師們經歷了一次頭腦風暴.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收穫:

關於〝微課〞,在學習之前對於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個概念.我主觀的從字面意思理解爲:簡短的'視頻課.學習之後我對微課有了全新的認識.

1.知道了什麼是微課?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爲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爲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爲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

2.明白了微課的特點:〝短小精悍〞.〝短〞即視頻長度短,一般儘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5分鐘左右最好;〝小〞即主題小;〝精〞即設計.製作.講解要精良,不要囉囉嗦嗦的;〝悍〞即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3.微課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無法實現因材施教的弊端,實現了翻轉課堂的教學,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程度好的可能看一遍就已經掌握了,就不需要再浪費時間了,可以把時間用到學習其他內容上;程度弱的學生可以反覆觀看微課,直到自己掌握爲止.這樣就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調學習並隨時在線與同學互動.

4.瞭解了微課的幾種製作方法:用錄屏軟件.攝像工具.智能筆或專用軟件錄製,也可以在錄播教室錄製或專業演播室製作等等錄製方法.其中比較常用.容易操作的微課製作方法有三種:PPT式微課.講課式微課.情景劇式微課.

這次培訓,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衝擊,真正領會到了微課程〝微而精,小而奇,內容少,蘊意深,從小處入手,解決一個問題〞的獨特魅力.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9

12月份我們上了首次天宮課堂,宇航員們在宇宙中做的實驗真是記憶猶新。一轉眼,今天我們迎來了第二次天宮課堂,我知道會有許多太空小實驗,因此我非常激動。

其中有太空“冰雪”實驗,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際爲“熱球”,這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啊!還有我們夢寐以求的冰墩墩也到空間站了,與王亞平老師一起做起了“太空拋物實驗”做起了空翻,只見冰墩墩被拋出後,沿着原有方向勻速前進,這一實驗讓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牛頓感第一定律: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是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得到了即直觀又有趣的驗證。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爲我們開啓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也給我帶來了太多的驚喜與知識,一掃疫情停課的陰霾,收穫滿滿!

偉大的精神,偉大的行動,讓我們插上夢想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吧!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10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誇美鈕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主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等。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也就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探討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方法。下面我就談談我的課堂點滴。

一、類比式教學——化抽象爲形象。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許多專用的電腦術語,這對於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往往是比較困難,教學效果不是很了理想。但是教師如果能夠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學生年齡的特點 ,適當的運用一些形象生動的的語言來啓發他們,化抽象爲具體,化枯燥爲生動,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低年級的學會開機、關機這課的時候,我會請他們把愛睡懶覺的電腦叫醒,如此童趣的語言相信很受孩子的歡迎。把新建的文件夾比成是自己的書包,每樣屬於自己的`東西都要放好在書包裏。避開抽象、枯燥的理論說教,充分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學生能很輕易的理解老師講解的意思,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二、遊戲式教學——化複雜爲簡單。

由於小學生將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時間比較短,例如:在指法練習的時候如果用單一的練習方式,只能讓他們感到枯燥無味。在實踐中,我們整合了多種指法練習軟件,使用兒童化、遊戲的方式,從多個角度訓練學生的指法,如:“打飛碟”軟件要求學生以正確的擊鍵來打落飛碟;“拼單詞”軟件和英語學科整合,要求學生根據提示正確拼出英語單詞;“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較多的遊戲供選擇——“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這些軟件一般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鞏固指法。

學習任何一種技能,光練習不使用,不僅不能體現技能的價值,也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當學生的指法練習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我們開始讓學生學習使用微軟拼音輸入法練習輸入漢字。開始時,讓學生一節課只輸入同樣的一句話,把這句話的輸入練習得非常熟練,達到盲打的程度。經過三四課時的練習,再開始使用網絡討論軟件,展開一些網絡討論,話題諸如:你熟悉的城市、你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等。學生饒有興趣地和夥伴展開網絡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不但增長了知識,指法技能更是大大得到了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分別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和“彈指神功手”等榮譽稱號。

三、互動式教學——化負擔爲動力。

在課堂教學中,不少同學已經早早完成了任務,不在安份於比較簡單的教學內容了,這時候如果教師視而不見的話,就很容易打亂整個課堂教學秩序,影響了正常的教學。於是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很強的表現慾望,“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成果。

例如:對於教學內容比較簡單的課文,我先讓學生自學,動手操作,把很快完成任務的學生編到一組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其他組員評價、補充,然後大加表揚這些學生,再聘請這些“佼佼者”當小老師擔任其他組的組長,負責幫助本組成員,以便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基礎很差的學生。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增強了小老師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應用信息能力,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既增強了其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又培養了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生們都盼望着自己能早日當上小組長,於是課前主動地預習課文,大大提高了積極性。這種在互動式的教學中樹立榜樣的教學方法使“少數學生更好,大多數學生都有收穫”。然後在大家都學會後,請學生說說:“你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你還想知道什麼?……”只要學生願問、願學,教師就不必拘泥於教學內容,有的可以在課內小組討論解決,有的可以課外自己查資料解決。這樣學生通過探索解決了問題,對所學的知識才會理解深刻,纔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纔會更好地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纔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計算機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利用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內容,給學生展示一些新的懸念,激發出他們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並在此氛圍下,指引着他們去求知探索。例如:我在教學“WORD”時,首先給同學們展示用WORD編寫的一塊圖文並茂的文檔,然後展示給學生們,我們看到的這塊版面就是用WORD編寫的,非常漂亮是嗎?你們認真學了這一章節的內容,也能製作如此出這樣漂亮的版面來。通過老師這樣的啓發,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會很快集中到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上來,於是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11

由光耀亞太到覆蓋全球,中國衛星導航事業就此掀開了嶄新的篇章。

這是面對發達業已成熟的衛星導航技術,北斗人向世界貢獻的中國智慧。2年多,18箭,30顆星,北斗高密度發射組網連戰連捷,創造了世界衛星導航的“中國速度”。國際上混合星座導航衛星系統,首次實現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三種服務融爲一體,北斗對全球用戶提供強大的服務能力。

這是面對世界多極化發展和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北斗人向世界貢獻的中國方案。同爲導航系統,中國北斗與其他系統必然存在競爭,但絕不是“戰爭”。相比只有一套系統,多種系統的兼容共存增強了導航可靠性和精確度。中國北斗的加入,更使全球特別是發展中使用衛星導航數據多了一種選擇,進一步促進了世界互聯互通。

風雲激盪的世界,發展鴻溝難彌,經濟危機頻現,人類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日益增多。然而,人類追求和平、創造幸福的夢想不會改變,各國攜手共謀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在支持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開放的北斗,亦將作爲其中的一分子,與世界攜手共贏。

目前,北斗已向上百個提供服務,用戶數量達到“億級以上”水平。更穩定、更精確、更開放的中國北斗,將爲企盼共同發展、企盼科技改善生活的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體驗,爲經濟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

幾千年前,中國的羅盤傳播到世界,爲人類的`足跡開闢了更加廣袤的空間,旅行者攜帶着它,勇敢地駛向遠方。

今天,中國的北斗讓世界再次看到,以智慧和汗水澆灌,持共贏共享的胸懷,一個和平美好的地球充滿希望。

讓中國分享惠及全球,讓中國智慧擁抱世界。中國北斗必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征程上,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12

初次聽說高效課堂,聽到高效課堂“先學後導”的教學模式,聽到“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總覺得這種教學方式的改革從理論上一定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組織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甚至還產生了一種期待。後來初聽實驗課,心中不由的產生一些疑惑。今年自己也加入到實驗的行列,才真正體會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艱難,形式操作上的手忙腳亂和教學過程中的疑難困惑不斷困擾着我,甚至對這種“高效”產生懷疑。隨着實驗的推進,也迫使我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探索“高效之道”。在聽了慕儀中心小學一節四年級的高效課堂實驗課後,我真正看到了“高效”,也再次激起我進行實驗改革的信心。通過這段時間理論學習和聽課學習,感觸頗深,要使課堂真正實現“高效”,就必須做到: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作爲一線的實驗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教學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這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有關高效課堂的知識,甚至嚴格的將教學模式中每一環節,每個時間段的學習任務都要從模仿入手,帶師生上軌之後再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調整成爲具有自己班級特色的課堂。因此開展大量的理論學習,學習高效課堂的教學核心理念、學習模式框架,甚至具體到學習如何寫好導學案,如何設計好三單——課堂的生命線,課堂每一環節的時間分配,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結構化預習,如何指導學生有效的進行課堂探究學習,甚至於展示學生如何清楚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徵求別人的意見等等。總之,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才能是自己課堂充滿活力,也才能真正實現“高效”。

二、轉變教師角色,課堂還給學生

高效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相信學生纔是“師德”;解放學生是教育的使命;利用學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頭;發展學生是教育的根本。這種“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角色要實現根本性轉變,從真正意義上,由課程複製者轉變課程開發的研究者;由知識講授者轉變爲問題發現者;由知識抄寫者轉變爲學習活動設計者;由課堂教學管理者轉變爲學生有效學習的服務者。教師不再是“上課的老師”,而是教師在備課、上課、評課等不同環節的角色也將發生變化,教師備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從教材到教案,而是“師生共備”;課堂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單向的知識傳授和線性參與,而是“師生共學”;課後評價不是教師層面的主觀評價,而是“師生共省”。

教師要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構建學習願景,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接受“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思想,具體貫徹“預習結構化”、“學習責任化”、“評價多元化”、“時間效益化”和“記憶高效化”的行動理念。課前,努力使學生被動性學習轉變爲主動性學習,逐步使學生學會依據文本內容,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對學習內容事先進行結構化預習,人人完成《問題發現單》,並及時評價預習效果;課中,使學生等待式學習變爲體驗式學習,讓學生人人蔘與到學習活動中,“啓開學生嘴,讓他們說起來,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和同學投入到有效學習中來,積極完成《問題生成單》和《問題訓練單》;課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遵循“三、七、十五有效複習法則”,按時進行迴歸性複習,鞏固學習效果,促進學業成績持續提高。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扮演好導演、導師的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準確把握目標,精心設計三單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潛能生,我們也可以爲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高效課堂有效的教學工具是“三單”,即問題導讀——評價單,問題生成——評價單,問題訓練——評價單。在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就要精心設計三單,這是課文的精髓,課堂的生命線。問題的導讀單要有導學功能,對學生的結構化預習具有評價性,它要求不但目標明確,還要指向性明確;問題生成單在學生預習基礎上,教師結合教材的重難點所設計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問題訓練單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回顧,問題拓展,提高應用。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精心設計三單,才能引導學生科學有效的學習,使課堂綻放光彩。

四、科學分配學生,有效指導學習

高效課堂,實行分組,優點在於鍛鍊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每個小組是一個整體,加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讓每位孩子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更鍛鍊了小組長的領導和指導能力。因此,在分組時一定要注意學生學習水平的搭配,學生個性差異的搭配,學生性格特點的搭配,學生性別差異的搭配等。只有科學合理的將學生分組,纔有可能使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

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毫無疑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後;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可以說,學生學習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他們自覺主動的`行爲,預習、展示、反饋都是以學生爲主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堂上自主、主動、合作、和諧的探究,並且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得進其所。

在課堂中,學生有了學習的目標,有了解決問題的慾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競爭意識,課後有了可以繼續學習的精神食糧。俗話說,有所需要纔有所動力,在課堂中學生有了具體的目標,纔會擁有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傾向於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自信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話下了。

教學目標的準確制定是高效課堂的導向,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學三單的科學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師生角色的科學分配是高效課堂的保證,教師素養的提高是高效課堂的後盾。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密切聯繫。只有這幾個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我相信,高效課堂,會帶領我們開闢荊棘,迎來前面的繁花似錦……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13

20xx年的金秋,迎着鋪面而來的〝微之風〞,我們一行十四人來到了美麗的青島,參加了中國教育報刊社培訓中心組織的微課程專題培訓.儘管培訓的時間很短,但培訓的費用卻很高,有失望有印證更有啓示,總之,短暫的培訓爲我們揭開了微課程的神祕面紗.微課其實很簡單

微課就像這次的培訓,很簡單.一天半的培訓,其實內容很少,老師講講.學員嘗試.專家點評,像平常我們上課.本次的主講是李玉平老師,一位來自美麗大草原的漢子,微課程的創始人,親切隨和,會場上常常會響起他爽朗的笑聲.簡單的開場白,他就結合着板書告訴了我們爲什麼做微課程,目前常用的微課程類別以及做微課程的內容,沒有多少深奧的理論,簡潔的話語,清晰的思維導圖,最後定格在一句話:微課程是個思想活.是的,微課程其實需要的技術含量真得不高,但創意卻是最重要的他的講話就像課堂的導語.

接下來的微課開發團隊的兩個核心成員--來自遙遠的深圳的兩位教師:舒翠萍和程俊英換成了視頻,然後交了上去.或許像我這樣傻乎乎的學員沒幾個,李老師點評了兩個使用錄屏方式製作的學科微課後,就介紹了《花兒朵朵開》,聽得出,他不僅認可這個PPT,還給予很高的評價,會場反響也不錯,有想拷走的,也有關注學校校本課程的總之印證了,我對微課的理解沒有多少偏頗.

微課帶給我的啓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何況這麼高級別的培訓.梳理這次微課的培訓,給我三點啓示:首先,讓我明白瞭如何進行微課的深度開發.第二天,微課團隊的專家又結合着《花兒朵朵開》和大家交流了關於微課深度開發的問題,李老師點評,單獨的這樣一個作品,頂多是學校的一種宣傳方式,如果把它作爲一個項目來開發,那就可以整理出一系列的微課,比如每一項校本課程的介紹;校本課程裏某節課學習難點的介紹等等.他又列舉了他女兒針對拼音iuy的學習,就開發了十多集的`微課,他認爲碎片越小,越便於師生的使用.

儘管有的觀點我保留,但將校本課程做成系列化微課,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其次,李老師團隊那種自發的研究精神.用李老師的話說,最早他並不是做這個的,就是用了輔助研究的,他作爲教研員發現有的問題給老師講了,但不夠清晰,不便於老師反覆研究,於是就慢慢做成了這樣的微課.

一位年齡已近退休的老師,能以這樣創新的精神.紮實的作風去做研究,令人敬佩!最後,我再次感受到了這種和諧愉悅的培訓之風,沒有裝腔作勢的老學究面孔,臺上無論坐的是誰,都是在分享,分享自己的小妙招,分享自己的做微課的故事.真誠的交流,現場的演練,深夜大廳的交流,都定格成一幅幅照片,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14

20xx年3月28日至31日,在縣教研組的組織帶領下,我們一行21人有幸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了“名師之路”之全國“新理念,新課標”第四屆小學生態課堂教學研討會。會上,專家們科學、巧妙且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簡單、務實、高效的教學活動,切適、有效的課堂激勵評價,深厚的教學素養自然地展示於課堂,使所有在場教師享受其中,受益匪淺。三天的“名師之路”小學語文老師課堂教學觀摩會是短暫的,而留給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由活躍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知名教師羣體,他們作爲展示教師,負責展示課,以供聽課教師觀摩學習。而我們也從這些大師的課堂上看到了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本文由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色”的自然美,生態美。

根據此次的西安觀摩之行所取得的收穫,用來改進自身教學現狀是非常及時可行得,對於剛教學3年的我而言現在的教學應該是朝如何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增強個人執教能力這個方向去實踐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經”,收穫是豐碩的,對於培訓的步驟和內容也正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所或缺的,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於本次觀摩後的感受體會:

1、成長方向:愛學生和愛讀書一樣重要

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該如何成長這個疑惑聽了於永正老師的即興講座,給了我撥雲見日的感覺,爲我打開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學生爲榮的老師是最幸福的,教師是教學中的客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於老師在講座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對學生慧根、德性的雙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辭告訴我們要在浩瀚無垠的書海中,在良莠不齊的書城裏,去選擇那些適合兒童,爲兒童所需要、所喜愛的書籍。

還有他對父愛的真摯情懷,對兒童的熱愛、理解和尊重,對閱讀的價值判斷及運用,讓我感受到了閱讀推廣者所必須的內在動力;他“將世界帶進教室”的胸懷、激情和執着的韌性,讓我體驗到了一路走來的堅定與堅持;他對中國傳統的情愫,對宗教的信仰,在閱讀中長久沉醉濡染而成的閱讀品位,讓我感悟到了閱讀推廣並不是簡單的誦讀而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底蘊是無可估量。當然他對閱讀的那份熱愛更是深深的震憾了我,

2、識字教學:追溯字源

武瓊教研員的課《數星星的孩子》讓我在這位知性的女教師身上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駕馭課堂的那份運用自如。比如:(1)在我們一行的小組中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如何把握識字教學中對字源的追溯”這一問題。整堂課武老師對於所展示的生字“坐”“很”的字源講解更是惟妙惟肖,相信在某種適當的情況下去鼓勵孩子瞭解文字的起源和發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介紹字理更多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漢字的情感。(2)細節的把握方面,這節課主要讓孩子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在理解這些文本表面的含義之後,最主要的還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一節課裏的每一分鐘對於孩子是多麼的寶貴,而對於教師更是如此,圍繞一個問題用最短的時間讓孩子明白理解,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孩子們討論“星星能否數的清?” 該環節的設計給了孩子一個個性解讀的空間。她的課告訴我們教一篇課文讓孩子只是理解這篇課文,那麼我們的教學也未免太失精華,我們要教於孩子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文本有限,課外的延伸卻是無垠,我們要教會學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纔是教學的真正目的。雖然她在課堂中是強勢的,但不難看出孩子們都在跟她“搶”強勢,其實又怎樣,這不正是教學中的共鳴嗎?

3、 有效朗讀:自然、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想象。”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可是在當今教學中,我看到部分語文課上關於課文內容的講解要大大多於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課文教師講過了,學生聽過了,書上的內容弄懂了,生字、生詞解決了,課也就算上完了。這樣一課課地講下去,學生獲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說的某一方面內容的.“知識”,語言文字的訓練被放到次要位置。葉聖陶先生對朗讀這樣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是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於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穫。”語文教學中講解是對文本的解剖,而朗讀是活的,是賦予作品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說:“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樣的朗讀才最有效?這是我們年輕教師常常困惑的問題,而這次我在武鳳霞老師的古詩文課堂《伯牙斷絃》,在趙志祥老師的綜合性學習《我愛讀對聯》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滲透文本的朗讀,這也符合本次課改對朗讀評價的要求,即:“朗讀要提倡自然,要以對內容的理解把握爲基礎,摒棄嬌柔做作的腔調。”不能一味的口頭強調“有感情的朗讀”,否則將無法正確的體現文本的特點和文本的個性。而且我們教學中也常常發現學生在朗讀時“朗讀腔 ”“表演腔”太濃,而這樣的朗讀恰恰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聽了他們的示範課讓我感覺最深的地方就是:原來自然地朗讀就應該像說話一樣,用恰當的語氣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調,語勢。

若把文本分爲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麼抒情性的文本就應該用朗讀去“打動”和“感染”聽衆,非抒情性的文本則只需要“告訴”就行了。科普性的說明文我們只要清晰的告訴、介紹,把重點的知識通過重音、語速、語調的變化,自然流暢的表達出來就行,不需要額外附加情感;對話類的文本,故事性特別強,在讀人物對話時,就應該用比較誇張的演讀。總之朗讀應該以不同的文體作基礎,先把握好課文的總的感情基調,然後讓孩子去“自然、個性地朗讀”。

4、語文課堂:簡單、平實、紮實

聆聽了幾位大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尤其是李衛東老師的《狼牙山五壯士》,環節設計非常簡單,教學伊始李老師從課題入手引導:該環節設計起到了簡單紮實得鋪墊作用,再讓學生帶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環節設計雖簡約但紮實,在輕鬆自然教學環境中紮實有效地訓練好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語文品質。他們的課堂中的語文教學,已走向平實與質樸,紮實和簡單。正如李老師他 “着眼整體發展,着力語言訓練,着重內化進程”的教學思想和“教得輕鬆,學得紮實”的教學特色相匹配。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爲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爲半徑“畫”好一節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了,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啓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的“中間着”,教師只需要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專家的教學課堂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遞,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展示自己,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總之,這次的觀摩會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名師之所以成爲名師,既是時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時代,因爲他們的教學藝術着眼的是學生生命的發展。名師們魅力的課堂,是生命的課堂,這是我要畢生的精力去追隨的……

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學生課堂的心得體會15

距離第一次看太空授課已經是去年十二月份了,那次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水滴放大鏡了,今天天宮課堂再次開課,讓我們再次探尋其中的奧祕,點亮少年航天夢吧。

首先,失重是否意味着重力消失呢?老師們開啓了第一個問題,爲此老師給我們解釋道“當物體處於失重狀態時,物體的重力並未發生變化,只是視重變了,所以失重並不意味着重力消失。”

緊接着老師們又帶着同學做了個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呈現了個像橋一樣的形狀—液橋。

通過屏幕,看着王亞平老師和一位同學共同實驗時,彷彿看到了胸前飛舞的'紅領巾正指引着杆頂隨風飄揚鮮紅的五星紅旗,正是這些在訴說着中國千百年來的航天夢啊!

“太空離心機、高精度時頻實驗櫃、變重力科學實驗櫃…”這些儀器,代表了中國科技,代表了中國航空,中國航天夢的逐步實現,世界共睹。

在天地互動中,同學們向宇航員老師們提出了一系列疑問,有“太空中水能燒開嗎?”還有“在空間站上看到的月亮和地球上一樣嗎?”其中還有一個同學問了“如何成爲一名到空間站做實驗的科學家?”中國航天強國夢要靠世世代代的青少年繼續完成。

天宮課堂又落下了帷幕,讓我們仰望星空,看北斗環繞,見中國航天摘萬里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