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薦】老人與海讀後感

【薦】老人與海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讀後感1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老人與海鷗》,我深深地被這篇課文感動了,原來人世間還有這麼奇異的事情,原來海鷗真的這麼有靈性呀。

一隻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用自己才明白的方式在老人帽子上連續歇落五次,向老人絕別。()更絕的是海鷗用它們特異的感覺覺察到老人已經離開了人世,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獨特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思念和不捨。讓我明白了海鷗真的很有靈性,它們有記憶,有感情,並懂得感恩。

一位普通的老人,褪色過時的布衣、褪色的藍布包、退色的塑料袋,告訴我們他並不富裕,但老人卻能用十多年的冬天,每天步行二十餘里來看望、餵養他的老朋友,和它們交流。

十多年的時間讓老人視海鷗如子女,海鷗也視老人爲家族的成員。我深深地被他們的情感感動着,是呀老人是善良的,海鷗也是善良的,他們用自己善良、純潔的感情告訴了人類,動物與大自然的也是一樣有感情的、懂得感恩的。只要人類用最善良、純樸的愛來關懷、愛護動物與大自然,那麼動物與大自然也會用最偉大的愛來回報人類,這樣人類纔會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

老人與海讀後感2

昆明市有一道特殊的風景:每年冬天都會有成羣的海鷗飛來過冬,而每年冬天的每一天都陪伴海鷗的是一位名叫吳慶恆的老人。

《老人與海鷗》的主要內容是一位老人每年冬天do風雨無阻的到翠湖公園去喂海鷗,視海鷗爲兒女,給他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殘疾的海鷗。老人與海鷗結下了深情厚誼,突然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衣天使。

老人捨不得爲自己花一分錢,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香菸,而爲了海鷗,不惜花錢,自己每天步行二十餘里,不願做公交車。老人很喜歡海鷗,視他們爲兒女,用親暱的變了調的話叫海鷗。老人和海鷗相處的時間很長,他們之間配合的十分默契,老人只要一呼換海鷗,海鷗就立刻飛來,老人還能認出每一隻海鷗。

老人死後海鷗們回味着老人對他們的情……

善良的老人,純潔的海鷗,彼此之間用真情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讓我們領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原來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動人!他提醒大家,要與大自然做朋友,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老人與海讀後感3

很早以前就讀過《老人與海》這本書了,說是書其實它是一篇不是很長的小說而已。雖然短可是它的精煉的文字和那種情節架構還是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外表不好看能夠說的上是醜陋的老漁民在別人的嘲笑聲中出海,在與馬林魚奮鬥幾天幾夜後最終將魚帶回來了,可是帶回來的魚卻只剩下了一副魚骨頭了。

在那幾天幾夜中,老漁民可是受足了罪可是也收穫了衆多。

老人的故事讓我的感受之一是一個人應對困難需要勇氣。一個人需要自尊嗎答案是肯定的,老人也是這種做法,雖然年邁可是他從來沒有對生活失去過信心,從來沒有對他的捕魚技術失去過信心,這是他對自我的肯定以及自信。

在與大馬林魚的搏鬥中,老漁民是越戰越勇,他的精神狀態一向是很好的,那是他內心的信念一向支持着他繼續戰鬥下去,是源於他內心的力量。

感受之二是一個人的最大的敵人是他自我。其實在戰鬥中大馬林魚並不是老漁民最大的敵人,他真正的敵人是來自內心的那份軟弱,如果老人一旦鬆勁那麼他的精神意志就會在那麼一瞬間垮下來,從而無法讓他在幾天幾夜的戰鬥中堅持那樣旺盛的鬥志,也就不會有最終的成功了。

感受之三是外界的看法其實沒那麼重要。儘管老人承受着別人各種各樣的看法,可是他都沒有在意那些,而只是按照自我的生活方法去做,他獲得了自我的成功,那些對他的各種攻擊都不攻自破了。

老人與海讀後感4

在茫茫的大海上有一艘孤零零的小船,有一位孤獨的老人坐在這小船裏。這位老人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筆下是那樣地堅強,今天,就讓我們用心來聆聽這位老人在海上的傳奇故事吧。

這位名叫桑提亞哥的老人,是一位老漁夫,他的妻子過世了,家裏沒有兒子,生活一貧如洗,誰也想象不到就是這樣一位老人,竟與一條比自己船還長地魚較量,並且最後補到了它,老人在這段時間裏靠吃生魚爲生,他堅持生的希望,雖然自己的左手多次抽筋但是他永不放棄,終於補到了大魚,但是補到大魚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因爲大魚流出的血液和它拿鮮嫩的肉吸引了許多鯊魚,老人爲此折斷了自己的魚竿與鯊魚搏鬥,我相信即使是強壯無比、膽大包天的年輕人也沒有這位老人這種毅力和堅持的勇氣。

老人把一條條鯊魚殺死或趕走,自己也傷痕累累,但是他心裏那份希望之火還在燃燒,最後老人回到了港灣。

這位老人和其他老人不同,因爲他有着別的老人沒有的那種勇敢和堅持,這位老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有些事情一次不行,可以再做許多次,只要自己心裏還有信心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老人這份勇氣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些人做事還沒做就說不行,總是害怕後果很不好,這種人就是不勇敢不會嘗試的人,而還有一些人,他們做什麼事都很勇敢的面對。如果讓大家選擇,大家一定會選擇後者,可是有些人做不到。

老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請大家永遠記住要勇敢的面對失敗,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

老人與海讀後感5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感覺很好,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老人與海》。它的主要內容是寫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於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魚實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後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我十分同情這位老人的處境。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這本書也給了我很 大的啓發。 我也一定要向老人學習。要有一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

老人與海讀後感6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老人與海鷗》,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

上課時,老師認真的讀每一句話,因爲今天下午在點滴作文,我在讀這篇課文時已經被文中的老人所感動,我非常的想知道爲什麼老人要這樣,海鷗爲什麼也要那樣做。

你看,老人對這些海鷗多麼慈愛,還給它們起了一個個樸實又親切的名字:獨腳、老沙、公主……

老師告訴我們這是一件真實的事,在昆明發生的,老人的名字叫吳慶恆,他已經退休了,他退休工資只有308元,他雖然已經七十一歲了,但他用自己的退休工資給海鷗買東西吃,然後每天很辛苦。他每次吃一碗飯,兩個饅頭和一些小鹹菜。可是有一天老人就這樣無私地走了。

當人們把老人家裏身邊的照片放大,放在翠湖邊上時,看到“一羣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盤旋飛着,連聲啼鳴。當我聽到了《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時,我想到了我們寫過的《人鳥情深》。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四隻小雛燕在屋裏打架,一不小心把裏面的一隻小雛燕打了下來,然後一隻小貓,名叫花花,準備要吃了小燕子,後來小紅正好寫完作業了出來,看見小花貓正要吃小燕子,就拿起棍子去打它,最後小花貓被嚇跑了。

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這種深情厚誼令人動容。我明白了,動物也有心的,只要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

老人與海讀後感7

《老人與海》是出自美國作家海明威筆下的名作,海明威曾於1954年榮獲過諾貝爾文學獎。他發表的《老人與海》這部中篇小說,通過老人桑地亞哥這個“打不敗”的經典形象,熱情讚頌了人類面對艱難時所顯示出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最傑出的一部作品。這個故事很簡單: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偶然間遇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耐力與毅力的較量,桑地亞哥終於殺死了那條大馬林魚。可就在他即將返回至港口的途中,卻遭遇了鯊魚的突然襲擊,老漁夫和鯊魚鬥爭多日,然而當老漁夫桑地亞哥終於回到港口的時候,那條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唱出了一首不朽的英雄主義讚歌。老人失敗了但那只是力氣和肉體上的失敗,他的信心和希望始終未曾破滅。

“人不是爲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這就是我們所讚頌的“硬漢精神”。

老人與海讀後感8

書,是知識的風帆,是常識的翅膀,是知識的源泉。書能夠薰陶 我們的`情操,寬闊我們的眼界。我的書籍中,有一標書令我回味無限。它就是《老人與海》。此書的息者是赫赫有名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美)海亮威。

書中道的是一位剛強的老人,老人取一個小男孩關係甚惡,老人的名字鳴“聖地亞哥”,他在持續的八十四天沒逮到魚的情形下,單獨出海。無意間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但這條魚切實太大大馬林魚猖狂地託這老人及小帆在海中游言,但大馬林魚初終沒鬥功有勇無謀的老人,老人帶着大馬林魚在無邊無涯的大海上回返野園,但誰知地有意外風波,多少隻鯊魚盯上了老人,老人發明了危險,與鯊魚開端了觸目驚心的搏擊,終於鯊魚被老人戰勝了,老人歷經含辛茹苦,歸到港灣。但此時那碩大無比的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些殘骸。

這固然是一個簡略的故事,但它卻給己們留下了深入的情理。我每次讀完當前,心懷磅礴,我不禁替老人的精神所折服。白叟這敢於共逝世神所拼搏的大無畏精力令我敬佩。但他在恐怖的烏暗中畏縮不前,想光亮後退,末於走沒了窘境,沒被光明所淹沒。爾信任只有閱歷風風雨雨,才幹睹彩虹,讓咱們向彩虹盡力吧!!

老人與海讀後感9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老人與海》。文中的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使我敬佩。

桑提亞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不會放棄,他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不已。面對桑提亞哥的這種性格,我真的是太渺小了,因爲我難題想不出來了,就會煩躁,生氣、放棄,而不像桑提亞哥那樣不放棄,堅持下去。

有一次,我在家裏閒得沒事做,就想起了縫沙包,我連忙去拿針和線,開始縫了起來。縫着縫着,我的手指突然一痛,我一看,是手指被扎破了,我不耐煩了生氣的把針和線扔到一邊兒,大聲說:“我不做了。”我坐到寫字檯前,把語文書拿了起來,翻到《老人與海》時,我讀了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道路漫長、艱難,充滿坎坷,但只要以一顆自信的心去勇敢地迎接挑戰,就一定能勝利。我想了想,就把針和線拿了起來,繼續縫起來,不一會兒就縫好了,雖然縫的不怎麼好,但是也成功了。

這篇課文讓我深受啓發: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不要輕易放棄,要以一顆自信的心面對挑戰,就一定能成功!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寒假裏,我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書中似乎只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我認爲故事裏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就是人們常說的小故事大道理。

書中寫到,老漁夫每天獨自駕着小船出海捕魚,一連84天都毫無收穫,但他並不生氣,第85天照樣信心滿滿再次出海,這次與平時不大相同,一隻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咬鉤了,這條魚的力量非常大,它拖着小船整整漂流了三天三夜,老人在這三天三夜中經歷了艱難考驗,激起了老人和魚搏鬥的信心與決心,同時老人也對這條大魚的堅持和勇敢充滿了讚美與尊敬。經過三天三夜的搏鬥,老人終於戰勝了大魚,並把它綁在了船頭。然而在返航時卻不幸遇上了鯊魚,筋疲力盡的老人用盡全力與鯊魚時行了搏鬥,但那條大馬林魚卻被鯊魚咬得只剩下空空的骨架。老人歷經一翻艱辛,最後拖回家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和一身的傷,可還是得到了人們的讚賞。

讀到這裏,我很佩服老人的信心和決心和毅力,前84天沒有打到魚,但老人仍然堅持打魚,換做是我,可能早就放棄了。特別是後來和鯊魚三天三夜的搏鬥,更是要具有常人無法具備的勇敢與堅持。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個就是人不是生來就會被打敗的;另一個是人可以毀滅,卻不能挫敗。這也是老人的真實寫照。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讀完《老人與海》後,我深深感受到聖地亞哥老人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無論面對什麼困難和逆境,老人都保持着人們的尊嚴和勇氣。命運對他不公平,他沒有抱怨,沒有灰心,沒有沮喪,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聖地亞哥老人學習,學習他寶貴的品質和頑強的精神。

這本書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普通而可敬的老人讓我深深地明白,生活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壓倒,而應該盡最大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作出不屈不撓的鬥爭。人可以被消滅,但絕不能被打敗。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有些人悲觀消極,不願意站起來,總是陷入困境;有些人樂觀勇敢地走向成功的大門。

人性是強大的,人類最初有自己的限制,但正是因爲像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挑戰限制,超越他們,這個限制一次又一次地擴大,一次又一次地把更大的挑戰放在人類面前。從這個意義上說,像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無論他們的挑戰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值得我們永遠尊重。因爲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人類最高貴的信心。

生活是一種無盡的追求。人生的道路漫長而艱難,充滿坎坷,但只要你勇敢而頑強地以自信的心迎接挑戰,你就會成爲真正的贏家。

老人與海讀後感12

一艘船穿越了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海洋。船的船頭掛着一面華麗的旗幟,儘管它經受了許多風雨。旗幟上,四個字像龍一樣舞動着,閃耀着超越極限的光芒。這是海明威對他的《老人與海》的評價。

《老人與海》描繪了一個硬漢。談到古巴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他獨自去釣魚,在一無所獲48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這是一條比他的船長兩英尺的大魚,老人從未見過或聽說過。這條魚也很強壯,拖着船漂流了兩天兩夜。老人經歷了這兩天兩夜來從未經歷過的艱難考驗,最後把大魚刺死,並把它綁在船頭。然而,這時他遇到了一條鯊魚。老人與鯊魚搏鬥至死。結果,這條大馬林魚被鯊魚吃掉了。這位老人最終拖着光禿禿的骨架回家了。爲什麼作者沒有讓老漁夫贏?有一種哲學:一個人不是生來註定要被打敗的,你可以摧毀他,但你不能打敗他。每個人都有缺點,只要你能克服它,而不是屈服於它,你就會變得強大。音樂家貝多芬說過:我可以被毀滅,但我不能屈服。

人是有極限的,但是像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挑戰極限,一次又一次地擴大極限。一次又一次地擴大限制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困難。不管他們成功與否,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因爲他們有更高的品質:自信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沒有慾望的追求,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會有起有落。只要你有勇氣和自信,你就會成爲贏家。

老人與海讀後感13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位老人每次釣魚都釣不到魚,老人下定決心劃到海的中央去釣魚,然後老人坐上船,釣魚去了,他在海的中央,突然一條大魚上鉤了,老人把魚釣上來準備走的時候,一羣鯊魚遊了過來,老人沒有畏懼把鯊魚一一都打死了,老人最後回去,發現自己已經出海了85天,最後老人又夢到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獅子。

你們覺的《老人與海》是不是很像一個故事《龜兔賽跑》,一天烏龜贏了一場比賽,兔子提出要和烏龜比賽,結果兔子在途中睡着了,最後烏龜贏了。老人也有着像烏龜一樣堅持不懈的精神,烏龜因爲堅持不懈贏得了冠軍,老人因爲堅持不懈釣到了大魚。

大概是我五歲的時候吧,我和爸爸媽媽去爬黃山,我爬到山腰的時候便不想爬了,因爲我有恐高症,媽媽鼓勵我說:“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最後我堅持了下去覺得腳步走的更穩了,最後我爬到了山頂,看到了無比美麗的風景。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貝多芬他從小雙耳失聰,但他堅持不懈,最後成爲了偉大的音樂家。

一位老人划着船的樣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老人與海讀後感14

暑假,我閱讀了許多書,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在這篇小說中,海明威刻畫了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形象。這位老人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在第 八十五天於遠海捕到了一條比小船還大的槍魚。在與這條魚周旋兩天後,老人終於叉中了它。可受傷的魚引來了無數鯊魚的爭搶,儘管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港口時槍魚卻只剩下了骨架。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老人的信念,這個信念支撐着老人不在與大魚周旋的兩天裏倒下。回到港口時,老人曾認爲自己被打敗了,但一個在前四十天陪伴老人出海,後來被他父母安排到另外的船上的孩子卻認爲他沒有被打敗,並打算與他再次一起出海,象徵着老人的這種精神的傳承。

讀完這書,我不禁聯想到了我自己。面對困難,屢次嘗試不能成功時,我往往會選擇放棄,可現在一想,這不無異於承認自己被困難打敗了嗎?這個在精神上永遠不可戰勝的老人將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老人與海讀後感15

“人可以被戰勝,但不能被毀滅。”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老漁夫桑提亞哥駕船捕魚,但是他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魚。他不肯認輸,依然鬥志昂揚,終於在第八十五天時釣到了一條身長約十八英尺、體重約一百八十磅的大馬林魚。馬林魚拖着老漁夫的小船駛向遠海,但老人沒有淡水、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幫手,甚至左手抽筋。但他在這種困境下,依舊頑強地和馬林魚搏鬥。經過兩天兩夜,他終於殺死了馬林魚。單拴在船邊的馬林魚散發的血腥味遭到很多鯊魚的攻擊。老漁夫殺了一條鯊魚,但鯊魚越來越多,他只剩下了一支折斷了的舵柄作爲武器。最後老人拖回了一副馬林魚骨架。

在看海明威的這本小說時,故事情節讓我熱血沸騰,一個老漁夫敢於挑戰一個比自身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大馬林魚,而且在途中還不止被一條飢腸轆轆的鯊魚攻擊,過程極爲驚險,雖然老人釣到的大馬林魚被咬地只剩屍骨,但那魚骨卻是對他多年來作爲一個漁夫的榮耀,老人說過:“人可以被戰勝,但不能被毀滅。”

這個看似悲劇的故事,但實際上有着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人們的鬥志。並且故事中老人出海之後體現更多寬廣的胸懷,也是過去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海明威作品的高度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