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傅雷家書有感12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傅雷家書有感12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聽我的語文老師說過《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

在寒假中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傅雷夫婦的教育理念真的很棒,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父愛就是一本書,一本飽含生活哲理的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傅雷家書》不僅是文學中的寶典,更是家庭中日常的表現。每一封信中無時無刻不書寫着傅雷對於兒子的關懷和教育,其中傅雷對兒子讀書求學的教育非常的顯著。

傅雷非常重視對傅聰進行傳統文化的薰陶,經常在書信中對中國古典詩詞進行透徹精闢的分析,由此來培養傅聰感受力,傅雷深厚的知識儲備,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精準把握以及對藝術的理解,都爲負衝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傅雷希望兒子可以認識到禮儀習慣的重要性,並教育傅聰要從小事做起,在行爲、態度、處事方面,吸取別人的長處,養成良好的習慣,加快學習的步伐。傅聰通過書信來鼓勵兒子,並非只是一味的去責備,而是引導付聰在生活中尋找與感悟,去尋找創作的靈感,他還從寫作的方面去啓發兒子,從寫作中感悟是大量的積累,最後是自己的知識得到昇華。傅雷知道兒子將藝術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不斷的去學習,但他也同樣知道學習不可操之過急,一直處於學習中會使精神超負荷運作的,所以有時傅雷也會找很多休閒的話題,這樣可以使傅聰在精神飽滿的狀態下更有效的去學習,傅雷在傅聰的學習道路上爲他指明道路,他不僅是一位好父親,更是一位好老師。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做爲一位父親,他如母親般偉大,他亦師亦友,在孩子的成長道上劃爲濃墨重彩的一筆,造就了一位人才。“他”是誰?他就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

在上學期間,我閱讀了這兩封偉大的家書,它體現了作者的舐犢深情和恰當的教子方法。那兩封家書就是傅雷寫給他再國外學習音樂的兒子傅聰,一封寫於傅聰精神消沉時,勸慰兒子正確面對感情的創傷,戰勝挫折,泰然處之;另一封寫於傅聰在音樂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時,激勵兒子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高峯。在信中傅雷通過對兒子的苦悶消沉時款款相慰和在歡喜成功時的諄諄教誨,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觀:勝不驕,敗不餒。

傅雷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從20世紀30年代起,他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並翻譯了貝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大部分作品。同時,傅雷還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修養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就是《傅雷家書》,除此之外,傅雷還是一名成功人士,他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多達34部,他值得我們去學習。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青少年缺少的不正是這些嗎?是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單單是虛度光陰,而是要活得美好,活得有意義。要進行有意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是中學生必要的。

在家書中,傅雷給兒子說過:“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可比呢?”傅雷是傅聰的朋友,意爲何意呢?就是傅雷對兒在感情上,精神上的理解與慰藉。當兒子情緒消沉時,可以毫無顧忌地向自己傾訴,而自己並不會高高在上,橫加訓斥,或者說些教條式的訓誡。相反,他能夠充分理解兒子的痛苦,並盡力安慰兒子讓兒子感到溫暖,放心,然後娓娓而談,以平等的口氣給他提出一些人生的道理。生活不就是缺少這類朋友,這樣的父親麼。

在這封家書中啓迪我們:人生之路並不是處處平坦,而是時有坎坷,挫折。面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時,我們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在讀這兩則家書時,讓人感覺非常親切,似在與一位長者,朋友促膝談心。信中既有父親對兒子的諄諄告誡,親情洋溢在字裏行間,又有朋友之間的感情交流,溫暖着彼此的心靈。家書語言親切,如第一封信中“聰,親愛的孩子”淳樸、親切的語言拉近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距離,這樣真誠的表達使兒子感受到父親的深沉、傅大。第二封信是滿懷欣喜、激情洋溢的給人一種父親收到孩子的孩子的回信時無比喜悅。

在信中,傅雷以開闊的想象力激勵兒子,希望兒子能繼續爲祖國爭光,以下的句子具有愛過的體現,如:滔滔不絕的流水,流到每個人的心坎裏去,把人家都帶着,跟你一塊到無邊無岸的音響的海洋中去吧!名聞世界的揚子江與黃河,比萊菌河的氣勢還要大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這種詩人靈魂的傳統的民族,應該有氣吞鬥牛的表現纔對。這是民族文化的深刻體悟,更是對後人的激勵:被這偉人文明哺育過的藝術家更是具有磅礴的志氣,奮進的豪氣,不凡的勇氣。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爲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所以最近我拜讀了《傅雷家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侷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當時傅聰正在“得意”之時,傅雷勸戒孩子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首先,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冷靜客觀的分析前因後果引以爲籤,從而越來越堅強。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鬱而超然。這封信寫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兒子時刻保持謙卑,不懼怕孤獨,要勇於攀登藝術的止境,同時他借兒子成功之機給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

”堅強“是貫穿這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a不怕挫折,b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這也是我們可以學到的。還有,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同時,這也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現在的我,正是努力奮鬥的時候,絕對不能有半分驕傲或是軟弱,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向傅雷口中”卓越人格“努力拼搏!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這個暑假我讀了《傅雷家書》一書,令我收穫極大。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讀物,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佈滿着父愛的教子名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索,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爲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及榜樣。

我認爲假如人的一生真的可以爲自己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我現在已經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們朝着目標努力就會有所收穫。

傅雷說: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但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努力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帶往返報,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們心靈更加充實。我相信假如天天都把時間用在自己認爲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會得到進步和滿意。

我認爲只有在互相鼓勵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傅雷說他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我覺得讀《傅雷家書》真的可以豐富人的內心,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讓我們茁壯成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樂趣。

《傅雷家書》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說是傅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充分體現了作爲爸爸對兒子的心意。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讀者。正因爲這樣,感情才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僞《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子女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衆多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能有幾人,因爲這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博學多才,兒子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市場麥曾經評價過傅雷的《家書》:是藝術學徒的好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苦心造紙、苦心教學的文章。

《傅雷家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與兒子交流。我清楚地記得,是傅雷指出他的兒子傅聰說話太直白,在他的生活中不夠成熟。他說我自己也經常製造這些矛盾,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和兒子平等地交流和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語氣。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傅雷結合自己的感受,分析問題,讓兒子更好的接受建議。由此可見,傅雷對教育有着獨特的見解。

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雷,他在孩子抑鬱的時候給了建議。他建議兒子因爲抑鬱症要冷靜,保持心理平衡。他要時刻保持冷靜,客觀分析,競爭。雖然我們的父親在我們抑鬱的時候會給我們同樣的建議,但大多數父親都是從長輩的角度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像傅雷那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夠心平氣和,站在平等的角度與孩子溝通,有多少父親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所以我覺得傅雷作爲一個父親,不僅可以用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可以讓人們虛心接受。

傅雷在與孩子的通信中並沒有直接說明他有多愛孩子,但從他對孩子的勸誡,以及對孩子的忠告中可以看出,他對孩子的愛從未減少。我覺得傅雷是羣衆心中的陰影。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會被直接暴露,反而會被刺耳的話語和嚴格的要求所取代。他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難道不是父愛嗎?

父愛偉大無私。

父愛溫暖而深沉。

父愛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讀完《傅雷家書》,傅雷對傅聰的嚴格教育與音樂上的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說“藝術若是比較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那麼我想說“傅聰的修養若是比較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開花的樹木”。在事業上,傅雷盡力助兒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慮到了兒子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結合成了一體,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動,點亮了傅聰傅敏心靈的燈。

在這偉大的父愛背後,在一封封信的千言萬語背後,其實也隱藏着至關重要的線索——故事的背景。在比較開始,傅聰爲追求自己的夢想奔赴外國求學時,傅雷和妻子用溫和貼切的口吻,彷彿近在咫尺地在與孩子聊天,字裏行間透露着他們對傅聰的思念,還時而不經意暴露出傅雷因對傅聰的生活和學業太過緊張而顯得焦急的口吻。

這時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麼純真。可是讀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時,我總會感覺哪裏怪怪的,細心摸索了一下便發現傅雷的口吻變了,雖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簡單不過的信,但是在寫這封信時的背景是這樣的——傅雷被污衊且被錯誤批評,還要進行“思想改造”(其實就相當於坐牢)。

傅雷當時的心境一定是複雜、混亂的,所以這封信也顯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聰從波蘭出走英國爲轉折點,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比較後選擇的結局,總讓我心有所戚。

家書中,充分體現了傅雷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對兒子無私關愛,爲人坦蕩、秉性剛毅的形象;也充分體現了傅聰孝敬父母,熱愛音樂,心懷祖國的人物形象;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聰還小的時候,她就像家庭的潤滑劑,承擔着傅雷的衝動怒火。

傅聰大了,在海外留學,作爲愛子情深的母親,端莊賢淑、溫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躍然紙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傅雷家書》以真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傅聰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感人至深。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在讀完《傅雷家書》不禁感到震撼,傅雷的教子之路是關乎着傅聰的一代又一代,在傅聰六七歲時開始接觸鋼琴,但總是貪玩,一向謹慎的傅雷,決定讓傅聰走向音樂生涯,並支持傅聰參加波蘭比賽,使他的視野更加開闊,進一步學習,在此同時,他還總會以書信的形式,無時無刻的提醒着傅聰的生活,以及職業生涯,他希望傅聰成爲一個謙虛謹慎,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並在信中給予了許多關心以及建議,大道職業素養,小到生活瑣事,在前期他提醒傅聰的交友之道,要謹慎交友,並被受到邀請時敢於拒絕,在比賽時又會提醒勞逸結合,將事物提前做好準備,但在信中,傅聰得到了成就,卻不會很誇大的誇獎他,而是時刻提醒他做人要謙虛謹慎,目光也要長遠,不能因一時的成就就驕傲自大,在後期又對傅聰提起了建議,人生伴侶的情感之道,她提醒兒子,要以事業爲重,但更要多關注自己的妻子,在傅聰結婚後,傅雷將書信的內容轉變爲兩個人,不僅說道傅聰,也說道他的妻子,生子後也會對自己的'孫子無微關懷,告訴他們教育孩子的技巧,以及知識方法,傅雷的做法很像,他在書中說自己像是兒子的“忠實鏡子”,即使身處兩國,但依舊像鏡子一般形影不離的教導、提醒、建議,可以說他的教子之道,細膩的母愛般柔滑在書中,他最常提到的就是交友之道,總是會提醒兒子要慎重的交友。雖然傅雷沒能陪付聰走完他的一生,但他的教子之道,卻永遠地留在了傅聰心中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我把夜空剪成一個信封,又用星星砌上你的名字,蓋上月亮圓圓的郵戳,然後等待…… ——題記

書信向來是最誠摯而真切的文字,其中沒有矯一揉一造作,盡爲作者自然的真情流露。古今中外的偉人們也常以書信爲寄託,講述自己的情懷。可記得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便是那對家書系着億萬情結之人,通過家書來抒發他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國家榮辱的思想。也又如外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致韓斯卡夫人》則表現了他對韓斯卡夫人的敬意之心。人心之間,可能會有着一層一層的阻隔,不能很好一交一流甚至不知該如何一交一流。我想,書信便是那最妥當的方法,委託信鴿來傳遞各人之間的情感。

或許過於敏一感的我們與不善言辭的父母不能很好地溝通,心中藏着太多疑惑不能被解決,不妨用書信的方式來書寫自己的煩憂,那麼孤獨的沉默便將款款而去。傅雷便是這般,將原本僵硬的父子情轉變成朋友般的存在。頁頁信紙氤氳着傅雷老先生濃濃的父一愛一。父一愛一有嚴厲、有一溫一和、有倔強、有無情、有原則,但他都是對子女一愛一的凝結,小小的我們用心讀懂就足夠了。

《傅雷家書》是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於它是一位父親寫給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又在於它從兒子的角度出發,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與人生的真理。傅雷所書,語言含蓄、情感真摯,令孩子明白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更是傅雷先生濃濃的父一愛一與全部家書的情義,恰使長子傅聰在異國的漂泊中,得以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困難,最終成爲著名的鋼琴大師。

尋常的親情充滿了感一性一,很少像傅雷這般理一性一的親情。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一交一流,給全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這種情感魅力日顯珍貴。

以此看來,書信的魅力是無窮的。可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以各種通訊設備來獲取聯繫,卻忘記了通信這種古老又高雅的文學情趣,有一段時間,我也沉戀過書信,在素色的紙張上,我將一點一點情感寫下,一點一點成熟記下,每個黑字都是印在白紙上的靈魂,我用情感接觸它,它便活了。寫信、寄信、收信、拆信、讀信,每一個過程無疑充滿着神祕與興奮,就連挑選信紙,也可能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傅雷家書》讓我認識到了不一樣的親情的一交一流,父母對孩子的一愛一,孩子對父母的理解令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那句話更信服:書信是生命的慰藉。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週末的閒暇時間,我喜歡安靜地坐下來,品一杯好茶、彈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讀一本好書......

——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往來集結而成的。該書是一本充滿親情的家書,也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督下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的教育與監督也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風嚴厲,再加上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係極其僵硬。

後來,爲了更好的前途和命運,傅聰出國了,出國後,由於父子間的僵硬關係,傅聰並沒有往家裏寫過信。但表面冷清、卻又愛子之心強烈的傅雷,由於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擔心,最後傅雷思來想去,決定給傅聰寫書信。這一寫就寫了很多封,這些書信的最後合集就是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書》。在這些書信中,篇篇都能讓我們看到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是時隔多年,也能從中深切地看出字與字之間的所流露出的那種父對子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這些信與一般父親所寫的內容不同,其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父親寫信都會表達着對兒子的欣慰、自豪、懷念、關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達的則是對孩子童年時他的嚴厲要求的愧疚之情。訴說自己對童年時嚴厲待子的後悔之情。

再一次讀《傅雷家書》時,我們不免會從中進一步得到:傅雷其實是一位好父親,雖然他脾氣暴躁,但都是源於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的心啊......哪位父親不是這樣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覺得無情,可背地裏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傷,又有誰能體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們吧。其實,他們是愛我們的,只是不善言詞罷了。也許“父愛如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對我而言,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對子的諄諄教誨外,我也爲此對父母所給予的愛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覺對自己也應該嚴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費心。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聖人談心;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得到了老師的教誨。閱讀,是滋潤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親情是我們面世的第一份感情,深厚而濃郁,傾盡了父母的一生,也蘊涵了手足的同心。

傅雷先生說過一句話話:“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我做父親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個影子覺得厭煩。”我想傅雷先生做到了,並且他對兒子的關愛也讓兒子感受到了。

記得書中有一次兒子回信沒有用中文寫,在傅雷先生回信中先是對兒子的外文進步做出了讚賞,對他長時間的學習與進步給予了肯定。接着再對兒子委婉的說希望以後能用中文回信,並說出了理由:中文回信可以加強寫作能力,享受文藝薰陶。同時也能鞏固母語,防止遺忘。傅聰也明白的父親的用意從那以後都用中文回信;有時他也像一位老師,記得傅聰到波蘭不久後參加的一次鋼琴比賽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遠在中國的傅雷先生開心不已但在信中也不忘提醒兒子不要驕傲。傅聰也明白,不忘父親的提醒,不驕不躁;時常傅雷先生會與兒子討論藝術方面的問題,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看法。傅聰也積極投入,有事兩個人有了不同的觀點也會激烈的辯駁。

可見傅雷先生的愛是全方面的,而傅聰接受並理解了。傅雷告訴了兒子許多生活與藝術方面的建議和看法,如在學習上應該勞逸結合,先學習樂理,切不可操之過急……千叮嚀萬囑咐,只希望兒子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體現了這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傅聰也理解了父親的愛,並對父親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思考。明白父親的愛子心切,無論多忙也會抽空回信,講講生活的瑣事進行溝通、交流。在我看來傅聰就像風鈴,而傅雷就像那陣風,只有風吹來風鈴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而傅聰有現在的成就也是建立在傅雷對他的建議與愛的基礎上的。

其實在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的愛也是全方面的,只是我們沒能理解他們。記得有一次網上買東西,爸爸讓我使用“好友代購”這個功能可不知爲何失敗了,試了很多次也是如此。我讓爸爸把他的手機給我,我在他的手機上挑選,可他卻不,一定要我試這個功能。後來媽媽看到了我後面試的那幾次都失敗了,也希望爸爸照我說的那麼做。後來他們莫名吵了起來,我心裏不禁覺得爸爸在無理取鬧了,後來他才說出了這麼做的原因:“我這次讓她學會了應該怎麼做,下次她才知道怎麼做。而且方便,要是這次沒有把問題解決,下次還是樣。”我心中的火瞬間被熄滅了,這句給彷彿一陣春風,溫暖了我的心房。我不禁多我生氣時對爸爸說的話感到了後悔,也對我沒理解爸爸的做法感到慚愧。或許對父母多一點理解才能明白他們對我們的愛吧。他們的愛在我們身邊長期存在,以至於在我們看來變得理所當然,或許他們的言話使你感到叨嘮,或許他們的做法使你厭煩。可他們的出發點只有一個——愛你。

這份愛是如此沉重我們做兒女的需要的就是去理解、去包容那份愛。

可能你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並不像傅雷先生那樣,但父母們的初衷都是一樣的。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在他們困難時給予幫助,在孩子犯錯時進行指正。我們需要去學着去理解父母,去感受父母的用意。就像我爸爸說的那樣:“父母親是這個世界上和你最親的人了,他們不可能害你,他們所說的嘮叨都是以自己的經驗來幫助你。希望你們能少走彎路、少做錯事。”是啊,在你看來的嘮叨卻是父母對你的在乎與關心。我們在家長嘮叨聲中學會說話,學會了走路。我們在父母的嘮叨裏少了那些調皮少了些衝動,他們的愛讓我成長。

愛有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或含蓄,或直接,或溫柔,或激烈,別用你的不理解去懷疑他們對你的愛,也別讓你的偏執對他們產生無端的誤解,請理解親情的無私與博大,學會在點滴中去感動,繼而感恩。

如果親情是樹,那麼一定是在理解的土地上生長;如果親情是鳥,那麼一定是靠着理解做翅膀;如果親情是傅雷與傅聰,那麼一定是傅聰的理解與傅雷的付出一起誕生的。如果親情是花,那麼請讓我們用理解來澆灌。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親情是什麼?是山、是海,似那第一縷朝陽,似那輕拂的風,一直在我們的身邊。沒有在意卻又時時刻刻的關懷着你、伴隨着你。山那般重,水那般澄。

不信,看看它。

它——《傅雷家書》,刻畫了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在書中,他們不是中外聞名的翻譯家、精通棋藝的學者,只是平常家庭中關係親密的父子。沒錯,傅雷不再是傅雷,傅聰也不再是傅聰,只有“父”與“子”。

在書中,他們坦誠相待,字字如一幅水墨畫,自然而然,充滿溫暖。父母所關心的他們都想到了,吃喝住行,樣樣細細打點。並且特別注重兒子傅聰的“行”,言談舉止,使人們對傅雷家的家規深感佩服。連寫字都會認真觀察兒子,並且向兒子解說字的寫法,細膩到不放過標點符號,流露出深切的望子成龍之意。

談其學術問題時,倆人又由父子變成了忘年之交,向迷茫中的兒子給予耐心開導。口吻也變成了商量的口吻,懂得傾聽兒子傅聰的想法,並且給予他充分的選擇權。他明白,做父親的並不是替兒子選擇,而是聽從兒子的選擇,尊重兒子的選擇。

而傅雷的價值觀“做人”是廣義的“私德、公德,主要是對集體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心中有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民族情懷也”是他常常叮囑的。

每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傳遞在這本三百多頁書中,我知道,我力量便是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羈絆,名曰“親情”的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