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5篇)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5篇)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

人的一生最精彩的便是做了一些令自我感到自豪的事情,最值得回味的便是最簡單的生活,最簡單的幸福。

有一個人在他人生即將步入那平常人所擁有的最簡單的幸福生活時,卻因爲自我的地位和所擁有的東西招人嫉妒,而被捲入一個臭名遠昭的監獄中,在裏面是度過了14年的時間。他就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筆下塑造的,一個不幸被造物主選中的人——鄧蒂斯——《基督山伯爵》的主人公。《基督山伯爵》寫的是一個精彩的復仇故事,讀這個著作,最讓人值得回味的就是主人公鄧蒂斯在監獄中的生活以及復仇的過程。他原本將被提升爲船長且要與他的愛人美茜絲成婚,卻含冤被關進監獄。艱難地越獄後,他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最終他復仇成功了,同時也領悟到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道理。

他的故事,發人深思。當他在即將爬上他人生的一個頂峯時,卻被人一拉而下,直墜低谷,然而他未曾一蹶不振,而是一心向前,從而到達另一個屬於他的人生巔峯。當命運奪走他一切時,又是命運使他遇到結識了長老法里亞,這個人物的出現,如一根救命稻草,給予他期望,否則他將帶着他的痛苦和絕望一步步走向地獄。他從囚徒變爲自由人,從熱情變爲冷漠,從鄧蒂斯變爲基督山伯爵,他除了有復仇之心,他亦有感恩之心。他的感恩不像武俠小說裏所寫的那樣對恩人撲湯蹈火,在所不辭,而是如一股涓涓細流,滋潤他的恩人,當他找到以往的恩人時,他只是默默地給予支持。而對於仇人,他沒有一劍刺死,只是用他自我滿意的方式去實現復仇計劃。

這也告訴我們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不要只想着抱怨,而要靠自我,機會只留給努力不輕言放棄的人。對於以往對自我有恩情的人,不要忘卻,要懂得回報,同時也不要盲目地付出,而是要在其背後默默地支持和幫忙;對於復仇,不要急迫,而是要有計劃的,當然如果能夠化解的話,那最好是化干戈爲玉帛。真正的痛苦不是死亡,而是生存。在復仇的同時,不要越過限度,適可而止,冤冤相報帶給人的,僅有愈加痛苦和更多的悔恨,要在現實及猛烈的鞭打中清醒,找回寬恕。

人擁有生命,不是爲了復仇,而是爲了使自我的生活更加溫暖,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2

滿懷罪惡的靈魂,跌跌撞撞地迴歸了天主的懷抱,慈悲善良的上帝,終究還是給予了善良的人以公道……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作者以極獨特的角度刻畫了其主角唐太斯:大仲馬在刻畫唐太斯時,極少將鏡頭對準他,更多的是將鏡頭對準即將與之發生故事的那個人身上。作者以上帝的視眼,將那人的遭遇、行爲、想法一一展現於讀者眼前,使讀者只能由那人的種種行爲去一點一點地揣摩,從而令那伯爵的真面目顯現於人前。

基督山伯爵在書中並未被描述得很真實,他所經歷的遠超乎常人,使人聽起來感覺他根本不像是一個現實中的人,倒更像是亞瑟王那般只存在於傳說中的人物。然而,他卻一次次地出現於衆人面前,他用他那彬彬有禮的舉止,和藹可親的態度,塑造出了一個最完美、最親切的紳士形象,他的這一切彷彿都是無瑕的。可是,他白璧無瑕的光環下所遮掩起來的復仇刻印,又讓他重新化爲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

或許,“善良的上帝是隻給惡人以善報的”。當唐太斯歷經千辛,最終變得滿腹學問且家財萬貫,真正得以“重回人間”的時候,卻發現那些給他以痛苦的人大多已是大富大貴,權柄通天了;而對他有恩或有心悔改的人,卻都遭逢厄運,掙扎求生,即便在獲得他的幫忙後,也可是是成了“日子好過些的普通人”罷了。那些“壞人”最終雖遭報復,但那已是二十幾年後的事了,而在這十幾年裏他們所享受的,所擁有的,卻是那些“普通人”一生所不可求的。

或許,“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裏面的:‘等待’和‘期望’”。我們未曾得知,那位水手在成爲伯爵後的十幾年裏具體經歷了什麼,但我們卻明白,他並沒有在獲得很多財富之後急於宣泄自我多年的冤屈,而是隱忍了下來。他韜光養晦地過日子,慢慢地積蓄自我的力量,他一向“等待”着,而漫長的隱忍時光也讓他在最終完成了他的“期望”——一場宣泄式的復仇。

他的復仇成功了,但也失敗了,他到達了他最初的目的,卻再也說不出一句“上帝與我同在”。或許,這就是人類所謂的本性吧,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善”“惡”也可是是人類爲了標榜自我而定義的罷了。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3

“人類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在給馬克西米利安的信中寫道。簡短的兩個歌詞,卻凝練地概括了基督山伯爵歷經苦難後重獲幸福的一生。

唐泰斯,年紀輕輕,就成爲代理船長,在即將與心愛的女人訂婚之日,命運卻與他開了一個玩笑。受想謀求船長職務的唐格拉爾和想奪取未婚妻的費爾南的聯合陷害,他被逮捕入獄。

眼看即將獲得的幸福,命運之神卻一晃眼將他推入最深沉的黑夜。對於一個習慣於自由的水手來說,十七個月的監獄,就超過了人類語言能夠說出的最令人髮指的罪行所應有的懲罰。督察的視察重新燃起了唐泰斯出獄的希望,但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滅,繼而他把希望寄託在上帝身上。

後來狂怒代替了苦苦等待。他吐出了瀆神的咒罵,用身體去撞牢房的牆壁;他發狂地怨恨周圍的一切,尤其恨自己。在暗無天日的牢房呆了四年,他下定決心絕食死去。當死神呼喚他時,他意外地聽到來自神甫鑿牆的希望之聲。

神甫,洗滌了他的靈魂,傳授他智慧,並告訴他寶藏的祕密。在神甫病逝後,唐泰斯巧妙地裝進神父的裹屍袋,終於逃出紫衫堡監獄。十四年的忍辱負重,苦苦地等待,他終於獲得數不盡的珍寶,搖身變成億萬富翁的基督山伯爵。

整整十四年的煎熬與等待,因爲心中還有希望,還有牽掛的那份愛。在人生低谷階段,只要有顆希望的心,等待又算什麼呢?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米的地方,生長着一種普雅花。它靜靜地佇立在高原上,花期只有兩個月,但是爲了這兩個月的美麗,它竟然等了120xx年!對普雅花來說,等待是一種美麗的堅持。

隨着現代化的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的心理也越趨浮躁,不習慣於等待。現實社會裏,我們缺乏的正是像基督山伯爵那樣的毅力,只注重成功後的輝煌,而忽視了成功前的努力與等待。等待,永遠都是一段漫長的歷程,然而卻孕育着希望,正如飽受獄災的唐泰斯在絕望時等到來自神甫的拯救。

生命是一個奮鬥的過程,也是一個等待的過程。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處於黑暗而無法自拔的時期:或因爲高考失利而走不出失敗的陰影,或因爲失業而一蹶不振,或因爲親人的離去而悲痛……這時,我們需要平和的心態,像基督山伯爵那樣,對未來充滿希望,在等待中積蓄力量,厚積薄發。因爲,不知道什麼時候,屬於我們的黎明會悄悄來臨。

等待是爲了實現目標,實現希望。生活並不完美,我們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磨難。正如孟子所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許多成功的人士,都歷經過無數的苦難。在苦難中等待,不輕易放棄,上帝始終會青睞於我們的。

相對於基督山伯爵所歷經的苦難,我們的算是九牛一毛,我們又有什麼樣的理由向苦難屈服?放棄自己呢?在今後的歲月裏,我們難免也會遇到人生的黑夜,那就讓我們靜靜地等待,等待黎明的來臨吧!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4

大家好!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大仲馬寫的《基督山伯爵》。故事是這樣的:在法國的馬賽,有一個正直的青年水手叫愛德蒙。唐泰斯,當他將要迎娶美麗的梅塞苔絲的時候,卻因爲他帶了一封拿破崙的信,而被唐格拉和費爾南趁機告發,而被關進了臭名昭著的伊夫堡監獄。他的一生並非就毀在這監獄之中了,他奇蹟般的遇到了同樣蒙受不白之冤的好心的神甫。這位神甫視愛德蒙如親生兒子一般,教授他知識,可是好景不長,神甫因一種家傳的怪病而癱瘓在牀。雖然他癱瘓在牀,依舊念念不忘愛德蒙,在彌留之際傳給他一筆鉅額財富。沒多久便死去了,看着神甫的屍體,愛德蒙突然想出了假冒屍體逃出監獄的辦法。經過一番周折,他也終於逃出了困擾他十三年的伊夫堡監獄。人就是這樣,有着有限的力量,卻有無窮的慾望。愛德蒙有了自由和財富,又想着去復仇。他決定拋棄一切“對”與“錯”,一心復仇。憑着他的冷酷和機智,巧妙地擠進了巴黎上流社會,變成了富有的基督山伯爵。通過他的精心算計,終於將三個仇人弄得:一個自殺,一個瘋,一個破產。

讀完這冊書,我覺得大仲馬對人物的描寫十分值得借鑑。尤其是主人公愛德蒙,他在環境中,性格一點點變化着。先後有兩種性格,先是正直單純的水手愛德蒙,後是老謀深算手段兇狠的基督山伯爵。三個仇人更是各有特點。一個是兇狠毒辣,一個是性格粗野狡詐略有不足,一個是害人於不知不覺中。大仲馬的寫作風格更是通俗易懂。全書中都是大篇的對話,但是一點點描繪出了整個故事,又不讓人覺得太麻煩,像是在觀看一部影片。令我感觸最深的是文中的一句話:“痛苦呀你不是禍殃!”從中可以看出唐泰斯對於痛苦的坦然面對。對呀,痛苦並不是什麼禍,人往往在痛苦中歷練在痛苦中成長。看看那些頂天立地名揚四海的大名人,無不是從苦海中走出來才成就如此一番事業。想想霍金,不是全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能動,才激勵他做得更出色嗎?我們也應該不畏挫折,迎難而上,爲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奮鬥再奮鬥!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5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開始於一場陰謀。“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主委託,爲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祕密告訴了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爲鉅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一位睿智機敏,城府極深的復仇之神。他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最終將寶藏的祕密告訴了曾有恩於他的莫雷爾船長之子——馬克西米利安。本書以復仇爲引線,層層推進,緊密相聯的情節發展中,抽絲剝繭般地一步步展開伯爵的復仇計劃。

伯爵先生所經歷過的不幸是無人能比的,在四面環海、不見天日的死牢中被關押了整整十九年。在獄中,他並沒有絕望,而是努力地向神甫學習各種知識,不僅僅我佩服他的毅力,神甫更因爲“佩服這個年輕人”而爲他創造了許多條件。九死一生越獄成功之後,他並沒有貪圖享樂,而是向着自我的目標不斷地前進——爲自我的不幸報仇!

基督山伯爵根據他各個敵人的弱點懲罰他們,這是一個上帝般的男人,威嚴地在空中俯視着世間裏發生的種種罪惡,骯髒與苦難。他富有的外表下包裹着智慧的利劍,刺入那些上層人物重重掩蓋下的內心,將裏面的污穢暴露於陽光之下。他用一個買來的奴隸揭露了弗南伯爵榮耀下的無恥卑鄙,他用一個女人的貪念和一個私生子的怨念毀滅了維爾福檢察官的威嚴光環,而在懲罰他的敵人登格拉斯時,他用盡一切辦法讓他會想起他那被餓死的父親,讓其內心充滿恐懼。

整本書雖然是以仇恨爲引線,展開了一個復仇的故事。但在看完整部鉅作之後,我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這淚水,不爲伯爵和海黛的雲遊四方而悲傷,而是爲伯爵內心深處的堅韌感到敬佩。我無法想象,大仲馬筆下的伯爵先生竟能夠將自我的一切隱藏那麼久,竟能夠在仇敵面前仍舊優雅……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想象,唯有丁玲的一句話好似“醍醐灌頂”: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都能適應。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是我在讀完《基督山伯爵》的另一感受。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着一時的心緒就能夠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地用自我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話。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以往的親人,以往的恩人和以往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之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裏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我的方式。對以往有恩於自我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明白其實自我就是爲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讓我在幾度的叫好之後也不免有點心驚。

基督山伯爵是一個人們十分喜歡的人物,他十分的敢愛敢恨、豪爽氣派,也聰慧過人,由於飽經滄桑,他對任何事都格外的執着。基督山伯爵能夠說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形象,但他並不是憑空捏造的,他蘊藏了部分作者的寫照。作者大仲馬就是一個十分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連續幾年每日宴請賓客,高朋滿座;其中許多人,大仲馬連姓名都不明白,可見他的氣派,比起基督山伯爵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基督山城堡門廳的正位,堂而皇之地放着一尊大仲馬的半身像,還配上一條座右銘“我愛愛我的人。”由此可見,基督山伯爵的敢愛敢恨、豪爽氣派是遺傳了大仲馬。其實這條座右銘,大仲馬只講了半句,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才體現了完整的意思。那就是“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別人如何對待我,我就如何對待他。這樣既公平,也貼合情感上的平衡。但其實真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人們很多時候就會十分的優柔寡斷,不知所措,而不像基督山伯爵那樣敢於決斷。或許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基督山伯爵》更多的是揭露當時社會的暗無天日、金錢至上。鄧蒂斯的悲慘遭遇足能夠說明這一切。鄧格拉斯、費爾南、維爾福三人的飛黃騰達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事實不僅僅是如此,金錢、名譽對人性的毀滅超乎了我的想象。且看維爾福一家,維爾福先生自私自利,爲了名譽、前途不惜違背自我的父親,爲了金錢,他憑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賣陷害了多少人;維爾福夫人貪戀金錢,爲了一份價值可觀的遺產,她不惜毒死四個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兒。由此可見人性的卑劣啊!相比19世紀,如今金錢的地位似乎越來越高,那麼人性的毀滅也越來越深嗎但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爾一家就是不被金錢所吞噬的好人,最終金錢卻不請自來。而維爾福夫人最終卻落個兩手空空,這就是事與願違吧,老天還是有眼睛的。

在看完了整本書後,有這麼幾句話讓我印象十分地深刻:“1.上帝給了人類有限的力量,可是確給了他們無限的慾望。2.歡樂或不歡樂是一個祕密,僅有自我和四面的牆壁才明白。3.當你拼命想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就不再是別人的對手,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別人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不管是誰,只要下了這個決心,他就回立刻覺得增添了無窮的力量,而他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了。4.一切罪惡僅有兩帖藥---時間和沉默。5.世界上並無所謂的歡樂,也無所謂的痛苦,唯有兩種處境的比較罷了。唯有經歷過最大厄運磨難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所在。盡情的享受生命的歡樂吧,永遠記住,在上帝揭開人類未來的圖景前,人類的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和期望。6.人世間無所謂幸福與不幸福,僅有一種境況與另一種境況相比較,僅此而已。僅有經受了極度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到極度幸福。渴求過死亡的人,才能領悟活在世上有多完美。7.在這世界上既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僅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僅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嚐到極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爲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來到之前,人類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裏面。”耐心的等待加之期望帶來的動力,必然能迎來黎明的曙光。基督山伯爵

也正是靠着這兩個詞度過了他最艱辛困苦的歲月。“等待”和“期望”就是我在大仲馬智慧的火花中學到的兩個詞。期望大家能像所崇拜的基督山伯爵一樣,用這兩個詞到達人生目標

人世間最可怕的東西是什麼是血肉之軀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剎那間迸發,就似一把寶劍在經過煉劍師的千錘百煉之後,在忽然間亮劍,寒光、劍氣,此時無人,亦無招能夠與之匹故。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冶煉,纔會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們就像毛毛蟲,在繭內積蓄着能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唯有破繭而出的那一刻,他們才爲自我,感到驕傲;他們就像武林中的劍客,無聲無息地在幽谷中修煉,終有一日,拔劍出鞘,無情的冷劍已親吻上了你的喉,而你,還在驚歎他的那股韌勁!

人生總是先有苦,後有甜。只要永遠向着前方看,你就會越來越接近目標,把目光放得長遠些,使自我的一生沒有絲毫遺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期望,再漫長的等待也是值得。明天的陽光依然燦爛。是的,明天定是一個豔陽天,只要你堅強地穿越今日這個雨季。今日,註定是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再多的悲痛難過也只會耽擱完美的明天,因爲已經到來的再也無法趕開,你所有做的,是充滿期望,去等待!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6

終於把1400多頁、幾萬甚至幾十萬字的《基督山伯爵》看完了。當合上書的一刻,我不禁感嘆作者大仲馬的寫作水平高超,小說的精妙,和語言的生動到位。

《基督山伯爵》講了一個名叫唐泰斯的年輕人,本來生活幸福、事業有所成,但後來被人陷害進了大牢。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人——法利亞長老。長老教了他許多知識、哲理、語言等等,並交給他自己的寶藏位置,最後以自己病死而幫唐泰斯逃出了地牢。唐泰斯隨後經歷了許多事情,並得到財富,以此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最後報答了恩人比如摩萊爾先生,報復了仇人維爾福等人。這就是這本書講述的。

這本書揭露當時社會的暗無天日、金錢至上。鄧蒂斯的悲慘遭遇足可以說明這一切。鄧格拉斯、費爾南、維爾福三人的飛黃騰達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事實不僅僅是如此,金錢、名譽對人性的毀滅超乎了我的想象。且看維爾福一家,維爾福先生自私自利,爲了名譽、前途不惜違背自己的父親,爲了金錢,他憑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賣陷害了多少人;維爾福夫人貪戀金錢,爲了一份價值可觀的遺產,她不惜毒死四個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兒。由此可見人性的卑劣啊!所以,懲罰惡人,報答善人是我們應該的。同時也反映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不只如此,此書也表達出”希望“和”耐心“的意義和給人的幫助。告訴我們擁有希望和等待的耐心,是我們成功的成分之一,當然也有運氣和實力、堅強等衆多因素。總之,成功不是幻想着就實現的,也不是一步登天,更不是無盡的等待,卻錯過了無數機會。

因此,我們要有耐心、希望、毅力,並把握好機會,這樣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是全世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名著之一。一直以來沒有去看,只因嫌它太長,沒耐心,而這次放假,終於下決心要讀完它。原以爲會和其他的名著一樣有枯燥的開頭和與現在時代合不上的對白,沒想到一讀便再也放不下了,欲罷不能。

總的來說,我是喜歡基督山這個人物的,很真實的感覺。設身處地地想,如果我遭遇到他的遭遇,我也會進行復仇,但那不是上帝的手,而是復仇天使,是死神的手。

他的心路歷程是赤裸地袒露在讀者眼前的。我看着他從天堂掉入地獄,看着他從雲端掉入地底,看着他從充滿希望到徹底絕望,看着他從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變成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復仇天使。我陪着他幸福,陪着他失落,陪着他遭遇絕望,陪着他從墳墓中爬出來,陪着他復仇,也陪着他最終放下仇恨終於釋懷,找到幸福。

快樂對他來說是多麼短暫,十四年的牢獄之災,使他的外貌、聲音,乃至心性、性格也都發生巨大變化。他從墳墓中爬出來,恩怨分明,對莫雷爾等幫過他的人進行報恩,對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施以報復。

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最終終於看透世事,正如他對莫雷爾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有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那時怎樣的豁達、怎樣的胸襟啊!那時歷經磨難後得出的人生感悟。

人們總是不滿足語言現狀,不滿足於既得的幸福,可只有當失去時,才發現那份幸福是多麼的麋足珍貴。

我們總是埋怨學習的辛苦,父母的嘮叨,而我們卻不知道,學校是這社會上僅剩的淨土,父母的愛是世上最無私的情感。

在我們遭遇危難、困苦是,基督山告訴我們,要”等待“和保持”希望“。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抱持着希望,等待黎明的到來。基督山就是這樣熬了十四年。

也許有人不齒他的復仇行爲,但我要說,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人能在那樣的情況下還維持着”以德抱怨“的高尚品德的,至少我不能。善惡到頭終有報,不管是上帝之手,還是惡魔之手,都是正義之手。以德抱怨這種蠢事,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畢竟只是普通人,自然無法逃脫七情六慾。重要的是要適可而止,當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危害到無辜的人時,他懊悔了。我只能說,沒有人能一輩子沒一樁令自己後悔的事,只要及時收手,應該爲時未晚。

書,是精神糧食,是靈魂的伴侶。在無奈、失落、困苦、無助是,心靈的旁邊有個人相伴,那個人叫:埃德蒙·唐代斯,基督山伯爵。

他,是法國19世紀優秀的積極浪漫主義作者,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拿破崙手下因戰爭早逝的勇將——亞歷山大。沒錯,他就是大仲馬。他的傳世著作小說多達百部,而我要向你介紹的書,書名叫《基督山伯爵》。

這本書可以說是大概以真實的歷史資料作背景,揭露了當時法國社會現象的黑暗。主人公鄧蒂斯起先遭受別人的迫害,新婚失去妻子並被捕入獄。在牢中,鄧蒂斯痛苦萬分,當他準備放棄時,卻得到了恩人的相助,在基督山島上找到了令人振奮的寶藏。沒錯,鄧蒂斯已經成爲了”基督山伯爵“——一位真正的富翁,從而開始了人生快意恩仇之途。而他並非只是一個純粹的復仇者,在他的身上,我們更多可以看到的是善良、聰慧,並有極強的同情心。而讓他咬牙切齒的仇人們,在他各種各樣不同的復仇形式面前,一個個倒在他的腳下,甚至有的復仇方式,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些仇人並不僅是壞人,他們的內心世界同樣豐富複雜,耐人尋味。

小說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你如果是初次閱讀這本名著,也許永遠也猜不到故事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會有怎樣的轉折?又會有怎樣的發展?誰能想到一個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水手,會轉變成一位服飾華麗的伯爵先生?故事的每一步,都會緊緊抓住讀者的心。

這本小說,起初是怎麼讓我在茫茫書海中選中呢?這是因爲這本書的目錄獨樹一幟。在三十四個章節中,目錄的每一個章節題目都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構成,如”入獄“、”尋寶“、”決鬥“、”逃跑“、”寬恕“等,既簡潔明瞭,又引人入勝。不像有些小說,只看題目就知道了整本書的故事概括和結局,這樣不免讓讀者枯燥乏味。而《基督山伯爵》中一個個小標題,能透露出一些線索供讀者猜測,卻又百思不得其解,從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在一個個簡短的標題背後,不僅僅是中心思想的高濃度概括,還有在人物外表、動作以及心理描寫的細緻刻畫。

說到這裏,對於《基督山伯爵》你是不是也想一睹爲快了?那就趕緊了,讓我們共同在基督山伯爵起伏的人生歷程中驗證”好人一生平安,壞人終究自食其果“這個深刻的道理。也請你相信,明天將會更加美好!很榮幸能與你分享我的閱讀經歷。

這幾天,爸爸給我借了一本書,大仲馬寫的《基督山伯爵》。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法國水手,受到了船主的器重,要提拔爲船長,船員丹格拉爾很嫉妒他,於是他和唐代斯的情敵菲爾南一起誣陷他是拿破崙黨人。檢察官維爾福因爲害怕唐代斯暴露出他爸爸就是拿破崙黨人,私下裏把他關進了伊夫堡監獄的地牢裏。而他們依靠投機鑽營,進入了上流社會。

在監獄裏,唐代斯認識了一名神甫,神甫教他了許多知識,並幫他推斷出誰在誣陷他,在長期交往中,神甫最後被他的勇氣、善良和正義感打動,告訴了他基督山島寶藏的位置。在暗無天日的地牢裏忍耐了十幾年後,唐代斯終於逃出了監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登上了基督山島,找到了財富。

他回到了家鄉,發現自己父親早已餓死,女友也嫁給了菲爾南。他先是化名爲水手辛巴達,給老船主許多錢,使他們擺脫了破產危機,然後改名爲德·基督山伯爵,混跡於上流社會貴族之間。他收買了電報員,發出錯誤電報,使丹格拉爾在投機中虧本,然後把自己存放在丹格拉爾銀行的錢全部取出,丹格拉爾無力支付,最終破產了。

基督山伯爵又假裝和維爾福夫人談話時提到毒藥,維爾福夫人爲了讓自己親生兒子繼承財產,毒死了維爾福的岳父岳母,又接着準備毒死維爾福的父親和女兒,基督山伯爵救出維爾福女兒後,揭露了維爾福不爲人知的罪惡,維爾福家破人亡,最後發瘋了。隨後,基督山伯爵把菲爾南發跡前出賣主人,背叛國家的事情傳開,菲爾南身敗名裂,妻子和兒子離開了他,菲爾南找基督山伯爵決鬥,發現基督山伯爵就是自己曾經陷害的埃德蒙·唐代斯後,羞愧難當,回到家後就自殺了。

我覺得這本書十分精彩,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人物刻畫個性鮮明,揭露了當時上流社會貴族們的腐朽沒落和陰險狡詐,基督山伯爵也刻畫的十分神祕,他知識淵博、沉着冷靜、機智勇敢、快意恩仇的人物形象也躍然於紙上。實在是一本值得閱讀的經典名著。讀完這本書,我還領悟到:邪不勝正,惡有惡報。

前幾日又將《基督山伯爵》細讀了一遍,再一次喜歡上了這個法國式的故事,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仍記得初讀是在高中課堂閒隙之時抽空瀏覽,喜歡這本書的最大原因是它迎合了我們中國人堆快意恩仇的獨有武俠情結。大部分人同我一樣喜歡武俠,喜歡中國式的江湖,喜愛”愛憎分明“的酣暢淋漓。

年輕有爲的唐代斯,因爲四個不同的原因遭到了四個人的聯手陷害,在暗無天日的牢房呆了十幾年。一個睿智的神甫幫他分析了局面,由此一顆復仇的火種也在他的心底開始燃燒……

初讀時,一些細微的場景讓我久久難忘。法老號揚帆歸來時的喜悅讓我感動地流淚,他的老闆終於解決了債務,而唐代斯也結束了報恩,開始那條真正的復仇之路;當馬克西米連和他的妹妹一家邀請唐代斯做客,那種久違的家庭氣氛和他們對唐代斯的愛也都讓我無法忘懷;神甫的博學多才和高瞻遠署讓我歎服。

一連串完美的復仇計劃在一步一步完成後,和海蒂乘船遠走的唐代斯留下了:等待和希望。再讀時才從純粹的情節中脫離,開始慢慢體會這幾個字的意義。隨着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對唐代斯的經歷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堅毅、忍耐、執著、冷靜、從容,所有的這些都是唐代斯在等待中的品質,而我也相信,這些正是我們普通人所欠缺的,我們只是在放棄希望的時候,輕輕擁抱了一下阿q先生,說上一句,這就是生活!再踏上一段新的征程。我仍抱着希望在等待中過活,等待着不斷挖掘基督山的財寶,那或許不是讓我富足的金銀珠寶卻是能夠讓我釋然的心靈召喚,唐代斯,時間向前,而你亦沒有讓它淹沒!

有人也將這本書譯爲《基督山恩仇記》,這個名字並不能真正的完全反映唐代斯的整個傳奇人生。相反,我認爲《基督山伯爵》更能體現出其中的韻味!他在最黑暗的時候並未被仇恨完全矇蔽了內心,而是”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他並沒有違背作爲一個伯爵應該有的氣度——”報恩報的徹底,報仇報的徹底“。他是實至名歸的”傳奇之王“。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7

讓人終生難忘的復仇故事,視名譽如生命的最終身敗名裂,手持正義之錘的最終被神判罪,貪婪財富的最終傾家蕩產,想想那首著名的《好了歌》,是不是有點紅樓夢的意思?只不過紅樓中封建貴族的敗落似乎是天的安排,早早的就在太虛幻境中註定了下來,而基督山中個人復仇的因素更大一些。這裏實際上體現了中國宿命論思想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對比。

然而深究基督山一書,表面上看似乎是個人對於他人背叛與誣陷的復仇,實際上遠非如此。看看三位陷害者最後的結局吧,將軍由於背叛祖國賣主求榮而被指控,檢察官因爲與他人私通並活埋私生子而遭到揭發,銀行家由於貪財不惜犧牲子女幸福,事敗後同樣因爲貪財鋌而走險捲款潛逃最終遭到懲罰。沒有哪個人是由於多年前對基督山的陷害而獲罪的,如果他們沒有後面這些惡行的話很可能仍將榮耀於世。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基督山的復仇不侷限於個人恩怨,而是‘天’對於人性中醜惡一面的懲罰,是上帝對於徇私,背叛,貪婪這一個個罪惡面孔的復仇,而替天行道的`正是基督山伯爵。這樣看來,基督山與紅樓夢確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演繹了宿命論的結局。

在兩部小說中‘天’獲得成功的同時,對於‘人’的結局的安排卻不相同,一個復仇成功,而另一個卻遁離塵世,因此一喜一悲。二者都與命運進行了殘酷的鬥爭,基督山雖成功靠的卻是天降的財富,脫不開拜物教的思想,於是也失去了對命運進行更爲深入的思考的機會;賈寶玉雖失敗卻參透了命運的玄機,獲得了人在物外的大徹大悟。我想,這當是《基督山伯爵》的文學價值一直爲人詬病,而《紅樓夢》卻得到了文學界一致肯定的原因吧。

無論如何,基督山對於人生有限探索的結果對於我們而言仍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使得我們不必經歷主人公身陷囚籠十數年的絕望與痛楚,卻得以在人生不如意之時在心中銘刻以下這句話:

世上沒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況的比較,唯有經歷苦難的人才能感受到無上的幸福。必須經歷過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歡樂。活下去並且生活美滿,我心靈珍視的孩子們。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來之日,人類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8

記得那時還是在緊張的高中年代,語文老師鼓勵我們閱讀世界名著,我認識了基督山伯爵。書中主人公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傳奇經歷,至今深深的留在腦海之中。寒假當中,我又重新回味了全書,再次的感受了主人公的愛與憎。

基督山伯爵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人物,他敢愛敢恨、豪爽氣派,聰慧過人。由於飽經滄桑,他對任何事都格外的執着。基督山伯爵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形象,但他並不是憑空捏造的,他蘊藏了部分作者的寫照。作者大仲馬是一個非常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連續幾年每日宴請賓客,高朋滿座;其中許多人,大仲馬連姓名都不知道,可見他的氣派,比起基督山伯爵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基督山城堡門廳的正位,堂而皇之地放着一尊大仲馬的半身像,還配上一條座右銘“我愛愛我的人。”由此可見,基督山伯爵的敢愛敢恨、豪爽氣派是遺傳了大仲馬。其實這條座右銘,大仲馬只講了半句,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才體現了完整的意思。那就是“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別人如何對待我,我就如何對待他。這樣既公平,也符合情感上的平衡。但其實真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現實生活的許多人都是將這句真理兩極端的發揮,或是我愛愛我的人,或是我恨恨我的人;而並沒有像基督山伯爵那樣敢於決斷。故事中他對於恩人的報答可算得上“涌泉相抱。”而他對背叛自己的人,可謂是報仇雪恨。

《基督山伯爵》更多的是揭露當時社會的暗無天日、慘無人道。唐代斯的悲慘遭遇足可以說明這一切。唐格拉爾、費爾南、維爾福三人的飛黃騰達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事實不僅僅是如此,金錢、名譽對人性的毀滅超乎了常人的想象。且看維爾福一家,維爾福先生自私自利,爲了名譽、前途不惜違背自己的父親;爲了金錢,他憑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賣陷害了多少人;維爾福夫人貪戀金錢,爲了一份價值可觀的遺產,她不惜毒死四個人,其中有她丈夫

前妻的父母和女兒。由此可見人性的卑劣啊!但有黑自然也有白,莫雷爾一家就是不被金錢所吞噬的好人,最後金錢卻不請自來。而維爾福夫人最後卻落個兩手空空,這就是事與願違吧,老天還是有眼睛的。

再次欣賞完全書之後,觸動我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直到天主垂允爲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到來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這五個字內‘等待’和‘希望’。”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帶來的動力,必然能迎來黎明的曙光。基督山伯爵也正是靠着這兩個詞度過了他最艱辛困苦的歲月。“等待”和“希望”就是我在大仲馬智慧的火花中學到的兩個詞。我也希望我能像我所崇拜的基督山伯爵一樣,用這兩個詞描述我人生的輝煌!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9

讓人終生難忘的復仇故事,視名譽如生命的最終身敗名裂,手持正義之錘的最終被神判罪,貪婪財富的最終傾家蕩產,想想那首的《好漢歌》,是不是有點紅樓夢的意思?只不過紅樓夢中封建貴族的落敗似乎是上天的安排,早早的就在太虛幻境中註定了下來,而基督山中名人復仇的因素更大一些。這裏實際就體現了中國宿命論思想與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不同

然而深究基督山一書,表面上看似乎是名人對於他人背叛與誣陷的復仇,實際上遠非如此。看看三位陷害者最後的結局吧,將軍由於背叛祖國賣主求榮而被指控,檢察官因爲與他人私通並活埋私生子而遭揭發,銀行家由於貪財不惜犧牲子女幸福,事敗後同樣因爲貪財鋌而走險捲款潛逃最終遭懲罰。沒有哪個名人是由於多年前對基督山的陷害而獲罪的,如果他們沒有後面這些惡行的話很可能仍將榮耀於世。

從這點上來講,基督山的復仇不侷限於名人恩怨,而是‘天’對於人性中醜惡一面的懲罰,是上帝對於徇私,背叛,貪婪這一張張罪惡面孔的復仇,而替天行道的正是基督山伯爵。這樣看來,基督山與紅樓夢確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演繹了宿命論的結局。

在兩部小說中‘天’獲得成功的同時,對於‘人’的結局的安排卻不相同,一名復仇成功,而另一名卻遁離塵世,因此一喜一悲。二者都與命運進行了殘酷的鬥爭,基督山雖成功靠的卻是天降的財富,脫不開拜物教的思想,於是也失去了對命運進行更爲深入的思考的機會;賈寶玉雖失敗卻參透了命運的玄機,獲得了人在物外的大徹大悟。我想,這當是《基督山伯爵》的文學價值一直爲人詬病,而《紅樓夢》卻得了文學界一致肯定的原因吧。

無論如何,基督山對於人生有限探索的結果對於我們而言仍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使得我們不必經歷主人公身陷囚籠十數年的絕望與痛楚,卻得以在人生不如意之時在心中銘刻以下這句話:

世上沒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況的比較,唯有經歷苦難的人才能感受無上的幸福。必須經歷過死亡才能感受生的歡樂。活下去並且生活美滿,我心靈珍視的孩子們。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來之日,人類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名詞中:"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0

經歷磨難,報恩報仇,等待希望。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經典之作、膾炙人口的小說《基督山伯爵》。

他,善良正直的大副在即將當上船長之際,因被嫉妒和陷害開始了暗無天日的牢獄生活。在神甫,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的幫助下,經過14年的苦苦努力終於逃離監獄。他,擁有了整座山島的寶藏,踏上了夢寐以求的復仇之路,讓所有有罪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用他的話說,他做着本該屬於上帝的工作。他,就是《基督山伯爵》裏的主人公,愛德蒙·唐泰斯,更是基督山伯爵。

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這是基督山伯爵的思想。確實,我們應該知恩圖報,但對於那些陷害我們的人,復仇是必然的,因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似乎,這並不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

他在監獄裏苦熬了14年,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復仇的機會。爲此,他學會了隱忍,即使在無數次的逃脫失敗後,他還是在等待,永不放棄,甚至在逃出生天後,他還學會了物理、數學、高級金融、天文學、三種死的語言和七種活的語言。這是何等的意志力!

等待的日子裏,我們要做的大概只有一件事,積累足夠的養料,充分汲取營養,接受磨難,養出一份卓越的智慧。只有這樣,待機遇來時才能緊緊抓住,實現我們堅守的夢想。

有人說過,人的一生必然經歷風吹雨打,陷於絕境的時候,向前還是退縮,完全卻取決於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自己的處境,因爲只有等待和希望,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你就會擁有豐富的財富和智慧。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1

讀了《基督山伯爵》以後,我發現基督山伯爵有愛的勇氣,也有恨的勇氣。因爲飽受滄桑,他對一切都特別執着。基督山伯爵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人物。書中,“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自己像別人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是公平的,也是情感上的平衡,但這並不容易。和基督山伯爵不同的是,在許多情況下我是猶豫不定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經常擔心做一個決定會失去什麼,這阻止了我過上輕鬆的生活。

《基督山伯爵》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人道,唐代斯的悲慘經歷可以解釋這一切,唐格拉爾、費爾南、維爾福的崛起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事實上還不止這些,名利對人性的毀滅超出了我的想象。

與那時相比,現在金錢的地位似乎越來越高,所以對人性的破壞會越來越深嗎?也許是這樣,人是如此的脆弱。有些老人跌倒後,被路人好心幫助,但爲了不金錢,反過來冤枉路人撞倒自己。試問,這樣的話,還有誰敢去做好事呢?

但是,有壞人自然有好人,莫雷爾一家都是善良的人,他們不爲金錢所吞噬,最後金錢不請自來,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2

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鄧蒂斯,是個有前途的年輕水手。可就在他的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失去了一切。在牢中,法利亞長老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並幫他成功越獄。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他把昔日有恩於他的船主莫雷爾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對從前的三個仇人,他鬥智鬥勇,使他們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說中,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近完美。在與仇人面對面復仇時,他沒有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基督山性格里貫穿始終的節制,即面對財富、美色、仇恨的不貪婪,亦讓我印象深刻。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願後,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和愛人遠走他鄉。

我看着他從雲端掉入地獄,看着他從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變成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復仇天使,看着他最終放下仇恨,找到幸福。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最終看透世事,正如他對莫雷爾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有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那是怎樣的豁達,怎樣的胸襟啊!他讓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絕望,正如故事結尾所寫的那樣,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3

人生如畫,僅有經過一次暴風的蛻變,才能傲立遺世,人生如歌;哪怕有過低潮,暗啞,仍然要追求高潮的歡樂。

近讀大仲馬的著作《基督山伯爵》,該書講述了法國波旁王朝的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法老號船的年輕大副唐泰斯爲船主委託,爲拿破崙黨人送信,遭兩個卑鄙小人和陰險檢查官維爾福陷害,關入死牢,十四年後,他帶着獄友法里亞神埔教授的知識和祕密,越獄逃生,找到寶藏成爲鉅富,化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佈置,報答了恩人,懲罰了惡人的勵志故事。

之所以說其勵志,是因爲故事中的唐泰斯內心的堅韌,那怕這個世界何其不公平,仍然報以歡歌,像一寶劍;在千錘百煉後星光璀璨,如同火中的鳳凰,涅槃重生;如同一隻毛毛蟲,日復一日地積蓄能量,只待破繭而出。十四年的牢獄生涯,沒有磨滅他的光芒,情人的另嫁,父親的死,一次次衝擊着他的心,當他化身爲基督山伯爵時,仍然坦坦蕩蕩,像極了琅琊榜中的梅長蘇,經歷過黑暗,脫胎換骨,改頭換面,有着刻骨銘心的過去,縱然有過疾風,卻仍然清澈堅定,應對法老號船的老船長,堅守本心,報答船長的恩情,懷揣着一種信念“無論有多大的風暴,都不能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我眼中的基督山伯爵,比年輕時更沉穩紳士,若有似無的笑容,優雅的談吐與舉止,無一不在閃閃發光,他愛他愛的人,恨他恨的人,簡單至極,哪怕他用盡了辦法去報復那些傷害他的人,可高牆沒有擋住他的視野,烏雲擋不住他的眼睛,他在完成這一切時,告別了巴黎,告別了財富,從唐泰斯到基督山伯爵,陷害也好,牢獄也罷,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內心的強大,遮掩他的光芒,十八年的牢獄,人生又會有多少個十八年,可這個十八年他一步步磨平了棱角,變成了璀璨圓潤的珍珠,於他,這十八年的急風驟雨,他從不言棄,在絕望的邊緣萌發了生命的花!

書中有一句話:“人類的一切智慧包含在這四個字裏面的‘等待、期望,’”是啊!在唐泰斯身上,所有的等待都是爲了迎接重生的期望,是值得的,僅有在困難和疾風中顛簸中的人,纔會體會晴朗的天空是難得可貴的,纔會明白人生真正的幸福,纔會在波折中永不言棄!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4

這本書是全世界流傳最廣的名著之一。但一直沒有去看,原以爲會有枯燥的開頭和與現代合不上的對白,沒想到一讀就放不下了,欲罷不能。

書中我是喜歡基督山這個人物的,很真實的感覺。設身處地地想,如果我遭遇到他的遭遇,我也會進行復仇,但那不是上帝的手,而是復仇天使,是死神的手。

我看着他從天堂掉入地獄,看着他從雲端掉入地底,看着他從充滿希望到徹底絕望,看着他從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變成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復仇天使,看着他最終放下仇恨,找到幸福。

快樂對他來說是短暫,十四年的牢獄之災,使他的外貌,聲音,心性,性格也都發生巨大變化。他從墳墓中爬出來,恩怨分明,對幫過他的人進行報恩,對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施以報復。

人們總是不滿足語言現狀,不滿足於既得的幸福,可只有當失去時,才發現那份幸福是多麼的麋足珍貴。

我們總是埋怨學習的辛苦,父母的嘮叨,而我們卻不知道,學校是這社會上僅剩的淨土,父母的愛是世上最無私的情感。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15

問世以來已有一個半世紀之久的《基督山伯爵》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主要講述的是十九世紀一位名叫愛德蒙?鄧蒂絲大副受到陷害後鋃鐺入獄的悲慘遭遇以及之後成功越獄、化身基督山伯爵成功復仇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境並不簡便,儘管結局是完美的——壞人都得了應有的報應,主人公也將和自我深愛的伴侶過上幸福完美的生活,而我卻感不到欣喜,僅有些心酸、恍然和不貼合年紀的感嘆。

無疑,從被誣陷進監獄開始,他的人生便毀了。他明明擁有大好的前途和深愛着的美麗的未婚妻,卻在一夕之間被最信任的朋友親手摧毀,自此,掉入絕望的深淵。在監獄中他飽嘗磨難,過着非人的生活,若沒有法利亞長老傳授他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基督山島上埋着寶藏的祕密告訴了他,他能復仇麼?他的監獄人生還要持續多久?主人公自我說“最恐怖的不幸,最可怕的痛苦,被那些愛的人遺棄,受那些不認識的人迫害,這一切構成了我青年時代的苦難”,無辜的他何其痛苦!或許他的復仇很成功也很大快人心,可對被苦難折磨、被仇恨折磨了十幾年的他來說,傷害一旦造成,再如何“醫治”也終是於事無補、難以抹去。

復仇過後,他卻並不歡樂。這不禁讓人感嘆,人生便是如此,建立在憤怒、復仇之上的歡樂,永遠不可能是真正的歡樂,得償所願後反而心頭空落落的,尤其對把復仇當作生命支柱的主人公而言,隨着仇恨源頭的消失,他生命的支柱也消失了。我覺得正是遇到了海蒂,才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另一生命支柱。他說:“我的本性雖善良、坦率和寬大,但我卻變成了狡猾、奸詐、有仇必報。”這說明他已經認識到自我了,於是善良的他最終寬恕了鄧格拉斯,拯救了凡蘭蒂,拋棄了所有的財產,重新像個平凡人一樣過細水長流的生活。經歷

了許多,最終都是要回歸平淡的。經歷了所有,無非是讓自我的心靈得到平靜。我想起不知在哪看到的一句話:“我們最懷念的依然是那個純潔天真的自我。”也許,這也是另一種主人公所說的“等待和期望”。

小說中,最令我感到心酸的是美茜蒂絲。她如天使般美麗動人,期盼着與心愛的愛德蒙結婚,卻無奈被現實捉弄,忍受着思念和痛苦的折磨,終是和他人結婚生子,最終被傷害到無力應對現實。我深深地記得那一幕——她望着海,目送載着她的去非洲當兵的兒子的船,溫柔的聲音卻連聲念着“愛德蒙”。主人公復仇後,她的生活又回到了原點,思念、期待。但也許這次,她的兒子會用他的雙手爲他的母親創造幸福的未來。這何嘗不是一種“等待和期望”。

“等待和期望”,這不就是生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