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1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其實這本書,六年級已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有興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裏是爲以後的情景伏筆。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

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這本書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爲自己洗涮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裏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然能與彬格萊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着鼻子走。說實話,我並不認爲伊麗莎白被騙說明她是一個“愚人”。人,總是先入爲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她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有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然“人吧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個生活造過去時代的姑娘?

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纔發現,整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爲它輕鬆幽默的格調。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嘲笑太太,女兒爲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2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雖然主要篇幅都是談婚論嫁,但卻不被視爲愛情小說,而被視爲世態小說。書中的時代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愛情觀,在這部書中,作者把戀愛和婚姻置於比一般言情小說更爲寬廣的社會環境中,裏面人物的活動大多是開放性的,理性的,現實的,反應了她那個時代的世態人情,然而又不會讓人感覺通俗淺顯,她對人物鮮明形象和故事情節的生動刻畫,能很好的引起讀者的興趣,“精心選擇的語言和機智幽默”代表了《傲慢與偏見》藝術形式方面的本質。

這篇小說是以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爲主線的,他們最開始的互相討厭,後來慢慢地互相愛慕。在當時人們以財富來衡量一個人,在那個年代的英國,愛情要受到社會,階級,家庭,還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約和考驗,因爲所生活的環境不一樣,男主角達西是一個出生,財產,地位和教養都非常好的人久而久之的優越感,讓他產生了一種傲慢的態度;而女主角伊麗莎白地位比較低,財產少,出於自己強烈的自尊心,就會對那些地位高,而且傲慢的人產生一種偏見;於是傲慢與偏見就這樣阻隔在他們兩人之間,成爲他們的障礙,併爲此矇蔽了自己的眼睛,在經歷了一系列波折後,他們的愛情成功的戰勝了他們的傲慢與偏見,灰姑娘的美麗童話終於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或者是同事同學之間的一些感情也很容易受一些主觀的因素的影響,成爲我們成長路上的阻礙,我們在與他人的交流和交往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摩擦,這其中也會暴露我們的很多缺點和毛病,在這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發現自身的缺點和問題,學會從自身上找毛病,然後再認真的改掉,正如傲慢與偏見那樣隱藏在自己身上的毛病,要學會去面對並改正,然後在和周圍的人交流,你會發現前面的路會平坦很多,而你所需要的愛情或友情葉惠美進展的更加順利。

少一些傲慢與偏見,多一些理解和寬容,也許下一個路口,你就會豁然開朗,然後發現事情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複雜。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3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寒假,我在學校任務與自身好奇的驅使下加入了讀書人的行列。閱讀了不算多的五本書籍,在其中,我還是想說說看完《傲慢與偏見》之後的想法。

《傲慢與偏見》寫於現實主義小說作家簡·奧斯丁筆下,被毛姆列入十大小說之一。《傲慢與偏見》的主線爲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共計描寫了四起姻緣,是簡·奧斯丁最富於戲劇素材也最引人入勝的一部作品。

文章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貝內特的家庭是以一個顧家、溫文爾雅卻又不願被麻煩事纏身的鄉間老紳士爲父親和一個只想着叫女兒們嫁個有錢人家爲母親以及性格個性均不相同的五姐妹組成的,大女兒簡·貝內特是一個樂觀、思維縝密、溫柔、漂亮、善解人意卻又比較內斂的女孩,深得大家的喜愛,二女兒也就是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貝內特是一個聰明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且會爲他人考慮的女孩,是老紳士貝內特一直最喜愛的孩子,三女兒瑪麗深深扎住在學習的海洋裏,四女兒凱瑟琳與小女兒莉迪亞經常在一起,所以她們有相同的觀點和想法,而小女兒由於從小不受約束,養成了放蕩不羈、貪慕虛榮、輕信盲從的不良性格,並且這種性格導致了她失敗的婚姻。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4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作家奧斯汀的一部長篇小說。它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

文中描述了柏納特一家幾個女兒的故事。大女兒姬安,溫柔善良,美麗可人,與富家子弟賓利一見傾心,卻在關鍵時刻發生了波折。二女兒伊麗莎白,聰慧清麗,有志氣,有主見,與家產萬貫的貴族青年達西相識。可因爲達西高傲孤僻,伊麗莎白對他存有嚴重的偏見,兩人明明相愛卻不肯承認,還不斷地用言語刺痛對方,幸好最後誤會冰釋,有情人終成眷屬。

看了這本小說,我受益匪淺。在我們這些人中,有許多很謙虛,但也有一些傲慢的人。這些傲慢的人有時的確令人討厭,他們把眼睛長在頭上,對其他人都不屑一顧。的確,傲慢是一種缺點,一種在環境下養成的性格。我們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視爲掌上明珠捧着,典型的“小皇帝”。要是從小到大一直這麼養尊處優,怎麼會不傲慢呢?因此,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對傲慢的人產生偏見,而是該多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傲慢,以後自己的事也要學會自己做,不再讓父母操心,勞累了。

正如書中所說:“驕傲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我們擁有那麼一點點長處,就會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但其中的驕傲和虛榮雖含義相同,卻實質不同,驕傲是種自我感覺,虛榮則需要牽扯到別人高估自己,所以,一個人擁有不含虛榮心的驕傲,這也是無可非議的。”

《傲慢與偏見》學生讀書體會5

讀了簡·奧斯汀寫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我深深感受到西歐中世紀社會的黑暗與政治的腐朽。深刻的揭示了當時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冷漠與利益的糾葛,貼切的諷刺了人們內心的骯髒。

自小傲慢的達西搬到了一個村莊和朋友一起度假,而伊麗莎白的母親爲了讓女兒能夠嫁入富貴人家,不惜阿諛奉承討好別人。當得知達西並不喜歡伊麗莎白時卻處處詆譭達西。此充分顯示了當時社會的婚姻沒有真正的愛情,只有互相的利益可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疏遠的。

達西自小受的教育讓他看不起窮人,儘管已默默愛上伊麗莎白,卻不能降低自己的身份向伊麗莎白表白。與此同時,伊麗莎白也對達西產生了深深的偏見,認爲達西是一個傲慢冷漠,自以爲是的人。賓利與簡彼此相愛,卻受到賓利小姐的百般阻撓,一波三折。說明當時的封建等級觀念加深了不同等級之間的人們的隔閡。彷彿是女人活者就是爲了嫁給富貴的男人。也有男人活者是爲了娶一位有錢的女人。人們的拜金主義,虛榮主義猖狂,爲了金錢可以放棄一切的理念佔據了整個社會。

後來,經過許多磨礪,達西與伊麗莎白相互理解也彼此相愛,爲了伊麗莎白,達西接近一些他仍然不喜歡的伊麗莎白的親戚。爲了愛情,他可以放棄一切,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衝破了封建等級觀念,拋開了金錢的利誘,完全以純真的愛情爲基礎,與當時的婚姻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了當時等級制度的殘酷。也充分體現當時人性的醜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