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0篇)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0篇)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1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啓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爲一名智者。書中認爲教師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善於以自己的德識才學影響和教育學生;

2、首先要求教師自己德才兼備,但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也如此;

3、教學是教與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只有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時,教育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4、教師除自身應努力工作,以身作則外,如何啓迪和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並使之持久不息,乃是教學中最關鍵的問題。

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麼?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後天決定的。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靠積累,聰明靠勤奮。”先天的聰明還要靠後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爲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徵。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才能成爲學者,成爲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裏是個體性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都是一種複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共同討論,益處更多。首先,討論有助於相互啓發,集思廣益。討論中別人新穎的觀點、奇特的思路都能給人以啓迪。其次,討論有助於激發靈感。討論是思想的交換,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夠產生靈感的火花,長期困擾個人的問題和疑惑往往能在討論中迎刃而解。最後,討論有助於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激烈的思想交鋒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敏捷性。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衆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爲我們每位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2

近期,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xx縣“送教下鄉”語文學科教師培訓,聆聽了片區六位老師的授課、xxx老師的評課和師訓中心xxx老師的講座《精準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總而言之,感觸很深,收穫頗多,尤其是她們結合文本對教學目標精準定位的深入剖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簡要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首先,我明白了語文每課的三維目標不是網上一搜就能確立的,也非我以前照抄教師特級教案就能完成的,這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精力和技巧。作爲一名上崗兩年的語文老師,我自身最缺乏的就是技巧。聽了劉老師的講座,我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有了更深的解讀,最起碼有了方向上的指引。原來每課教學目標的確立要依據新課標、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反思我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雖然也認真研讀過課標數次,可平時教學中所寫的教學目標要麼就將三個目標混爲一談,要麼就忽視了學情方面的分析。因此,接下來的教學中要花費大量的力氣將三個方面有機結合,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才具有實效性。其次,我明白了教學目標並不等於學習目標。在我來石泉的這兩年,我聽得最多的就是教育系統所呼喊的高效課堂,各個學校倡導的目標導學案。說實話,雖然平時的教研活動中,領導時常滲透這些理論,但總覺得有些偏於形式。尤其是目標導學法,自從我校提出了這樣的模式後,學校每位老師上課的流程基本都是這個模子,千篇1律。當然我也無法評判出好壞,只是一直對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含混不清。直到聽了講座和名師的解答,我才懂得原來學習目標中沒有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只是作爲一些滲透。在利用目標導學法授課時,學習目標是依據學生的實際設立的,也是靈活呈現的,並不是所謂的強硬、自由制定。

最後,我明白了教學目標的落實與教學流程的設計是相輔相成的。在我的教學中,一些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大都來自於網上粘貼複製而成。雖然也有過修改,可因爲工作不精細,自身挖掘不深,時常沒有將課件與教學設計中的三個目標做到有效整合。通過細聽三位名師對她們三節課教學構思的闡述,我懂得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需要注重細節,靜心思考,將教學環節的每個步驟與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一一對應,還應依據教學目標對部分環節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我的課堂纔不會容量過多,時間不足。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課堂效果如何關鍵在於課堂的實施者——教師和學生,尤其是作爲課堂引導者的教師,我還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於創新、勇於實踐,善於反思、總結提高。以上就是我就精準定位教學目標的一些淺薄想法,希望各位老師評批指正。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3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字裏行間流露、揮灑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煉就的教育學問。肖川先生感慨,“對於人生來說,有什麼比受過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書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

作者自序中道:爲教師而寫作。我讀完此書,我想,與其說是在爲教師而寫作,不如說是爲所有身在教育、心繫教育、執著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諦、追尋幸福人生的人而寫作,其實還可以包括我們的家長和我們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因爲我們嚮往智慧、我們呼喚真情;因爲我們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靈府、渴望在真誠的言說裏與偉大心靈的晤對。此書的意蘊也在於此吧:以智慧啓迪智慧、以真情呼喚真情。

在書中諸多的章節中,《教師的解放》這一部分給我的觸動最大,其中的一些篇章提及了一些教師的生存狀態。書中提到,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勞動強度過大已成爲不爭的事實。肖川博士又理性地分析了造成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外在的客觀原因有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一些教育職能部門對學校的各種檢查考評、現行教育教學體制管得太多等。主觀的原因在於教師教育觀念的陳舊落後、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和能力不夠理想。肖川博士呼籲全社會從各個層面形成合力來解放教師,並鮮明地擺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對於教師過高和過多的要求。肖川博士作爲一個教育理論工作者,能站在教師立場,爲教師而言說,真的令人感動。

我最欣賞“教師的解放”篇裏面的《成爲有思想的教師》。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爲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爲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爲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羣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爲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蘊藏着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該書寫得豁達、平實與質樸。字裏行間折射出作者對教育、對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散發出作者心裏的真情呼喚。

通讀了此書,對我的教學真的有太大的幫助,真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書是生命的源泉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4

讀了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範梅南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通過此書的閱讀,我學習和認識了更多的教學機智。範梅南教授以他獨到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和敏銳的教育經驗,從“現象學教育學”的角度,以教師、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爲原材料,對教育學的諸多方面進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書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學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機智”、“教師替代父母的關係”、“教育的情緒”、“教育生活的體驗”、“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體驗”,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學書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並在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盛行。

這本書裏我知道了從哪些方面對自己進行提升。書中告訴了我們一個好的教師究竟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職業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自我批評的開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果斷性……最後,幽默和朝氣蓬勃也很重要。

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教師教學機智而出彩,而兩者的關係是魚水交融、密切相關的。課堂出彩的基礎是教師教學機智,沒有一定的教學機智,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課前預設難以完美,課堂將會失去極好的生成機會。

機智是一種敏感的、全身心的、審美的感知能力,機智不可以事先計劃,受見解的支配的同時又依賴情感,並“打動”他人。“教育機智表現爲剋制”“機智表現爲‘潤物細無聲’”“機智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機智表現爲對情境的自信”“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機智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機智通過語言來調和”“機智通過沉默來調和”“機智通過動作加以調和”“機智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痕跡”“機智對孩子的興趣感興趣”……從日常生活中的鮮活案例入手,娓娓道來,使我們感受到教育其實是一門藝術,教育需要實踐智慧,教育需要轉向體驗世界,在體驗中開啓我們的理解力和反思力。

總之,《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就像是盞指路明燈,不僅給我們教師還給家長指明瞭一條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孩子的正確教方法。我真後悔,怎麼把如此好的書竟然束之高閣?而且竟然以工作忙,靜不下心來閱讀這種理論性較強的書爲由。看完此書,反思自己爲何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卻總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缺乏“機智”。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加強學習,以《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這本書中的理論爲指導,更新觀念,走進學生,不斷努力去實踐、去探索,做一個有教育機智的教師。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5

今年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該書爲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所著,其中彙集了100個小學教師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作者積40餘年教學經驗,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管理問題”這五個部分,就當前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書中的案例真實,極其貼近教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文章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鑑的操作經驗;案例點評註重科學,深入淺出,入情入理,讀後令人深受啓發。

王曉春老師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倡的是教師的科學精神與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則案例中,一個學生不講衛生,教師對他進行個別教育,通常會採取兩種方式,“告訴他:你太髒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須把自己整乾淨(嚴厲地或者溫和地)。”“第一句話是向孩子耳朵裏輸入教師評價。第二句話是向孩子的耳朵裏輸入教師指令。”這兩種方式,王曉春統統稱之爲“干涉式教育”,並且評價說,“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師一張口,教育架勢就擺出來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屬於低科技含量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靠條件反射就可以實施了。像上面兩句話,普通的家庭主婦也能說得很流利。”那麼怎麼辦呢?王曉春老師結合案例說,“幫助式教育”纔是科學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辦法。

王老師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告訴我們,老師光有愛心還是遠遠不夠的,正如醫生與病人的關係好,但缺乏醫術的話,並不能保證治好病人一樣。要治好病人,醫生還需要有專業能力,能對症下藥。教師也一樣,面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光靠愛心,還應在愛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深入具體地分析他的心理問題是什麼,他的智力類型是什麼,他的思維方式是什麼,他的困難到底在什麼地方,從何處突破可以見到成績,可以建立信心。事實證明解決教學中各方面的問題,老師的愛心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以爲愛能包治百病,其實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老師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愛心更重要,起碼也和愛心同等重要。因此,我們教師應克服工作方法簡單、思維方式單一等問題,練就一身教的好本領,以科學的態度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智慧來幫助學生,讓智慧與愛心同行。

王老師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的教師非專業化的反應,比如碰到釘子就急躁,遇到失敗就沮喪,稍不稱心就埋怨,怨氣沖天,顧影自憐,工作情緒化。其實仔細想一想,這正是一線老師的寫照?在王老師看來,一個專業化的班主任遇到難題,首要的任務是瞭解情況,進行分析,鎖定問題性質,然後纔可以根據性質進行干預。萬不可上來就管,那樣容易下錯藥。王老師分析瞭解決問題的兩種思路,一種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使學生成長”,一種是“看到現象—進行教育—達到教師目的”,然後提出:“爲了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先要儘可能周全地瞭解情況,佔有材料(否則根本無法研究,因爲研究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有材料的,人的腦子不能空轉),然後根據這些材料提出種種歸因假設(假說),即初步診斷。有了診斷,就可以開藥方試試了,於是採取措施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干預。再根據反饋回來的干預結果,調整假說,調整診斷,調整藥方……如此巡迴往復,認識不斷深入,問題也就逐漸得到解決。”

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幾乎每天都會碰到,我總認爲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更多,也會讓我們驚喜。

每每看到這本書裏面那些鮮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憤懣就會少點,雖然教育生活中總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讓我們再次的成長。教師之間的問題、學生存在的問題、師生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管理問題等等,有時候想一口氣讀完它,有時候想反覆地讀某一個案例,覺得老師的無奈、老師的智慧、老師的愛心,都在王曉春老師的點評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認識。

這是一本輕鬆愉快的書,一方面是因爲這些案例所展示的教育場景是我們所熟悉的,另一方面是因爲王老師寓嚴謹於輕鬆幽默的文風。王老師治學的嚴謹周密,在教育在線是公認的,思維清晰,邏輯嚴密,態度平和,唯真是從,沒有情緒化的言辭。但是寫出來的文字卻從不故作高深,而是深入淺出,從容不迫,透徹明白,同時又幽默風趣,讀來彷彿與王老師面對面交談,有如坐春風之感,在不知不覺中深受教益。

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並不陌生,卻有那麼陌生。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

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把一份信任送給了老師,我們就要把每個孩子銘記在心,放下姿態,蹲下身去,親近孩子,主動和他們交流。做教師的千萬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投入細緻的感情,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會成長,會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我們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最大限度地爲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使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都有所得。

總之,作爲一名教師,要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6

從劉鐵芳先生寫的序和肖川先生的自序中,都能看出肖川先生對於教育的執着和對於教育的理性思考。我從網上看到這麼一段評價這本書的話——

“寓凝重、深邃、透徹的理性思考和濃情溫暖的人文關懷,於或輕盈靈動、或細膩雅緻、或明快練達的文字之中。同時,該書更有一種歷經波濤洶涌、大浪淘沙之後的豁達、平實與質樸。宛若一位歷經人間悲歡、遍嘗人生艱辛與輝煌之後陡然看破紅塵世故的老人,那樣地平靜、閒適,那樣地厚重、深沉,那樣地超然物外,那樣地天高雲闊、雲淡風輕。字裏行間無一不折射出作者之於教育、之於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散發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喚。當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當我試圖透過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來源時,我發現,用“智慧”與“真情”真的是最爲恰切不過的了。教育需要理想與信念,包括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沒有理想,就沒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會陷於迷茫和困頓;沒有信念,就沒有精神支撐,“就沒有勇氣和毅力不斷生髮的源泉,我們就無法超越橫亙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無數險阻和艱難”。同樣,教育也需要智慧與真情。沒有智慧,我們就缺乏透過瑣屑與繁雜洞察精深與微妙的能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我們將囿於冷漠、被動和機械,我們更難以發現和體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與感動;“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

我覺得我也有此同感,只是我沒有這麼好的文采來表達我內心的震撼,只能藉此表達我的感受。我對“名師不可仿”這篇文章印象教深,的確我們學校經常請名師來學校上示範課、作講座。“他們所代表的先進的教學理念的確值得學習,他們的成長之路也值得研究、借鑑,但他們的示範課的招式卻不可簡單模仿。”“着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創造性地生成教學的策略,才能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以後我努力博採衆長,爲我所用,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努力成爲一位優秀的小學教師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7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肖川博士專爲廣大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教師所寫的一本詩意化的教育學新近著作。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來說,他的書是爲教師而寫就的,他力圖反映出教師的需要與趣味。該書旨在我們廣大教師理解與領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提供一條別樣的路徑——通過人人皆能讀懂的教育隨筆的自由形式,言說出人性化的教育所應具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加深教師對教育內涵的進一步理解,增強教師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書瀰漫着人文主義的濃香氣息和發散着現代教育理念的智性光芒,在雅緻的幀裝設計和富有遐想力的漫畫式插圖與淡淡的墨香的襯托之下,《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愈加顯示出讓人有急不可待的閱讀衝動。

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中,始終貫穿着肖川博士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嚮往、求索與感悟的深摯情懷,而且還貫穿着他的由教育理想到社會理想及人生理想的這兩大主題。

面對日益功利化的當今教育改革的`價值趨向,作爲知識分子一員的教師更需要堅定社會道義與民族責任,不懈地追求教育要爲幸福人生奠基、爲自由社會培養人、爲民主社會培養和造就自主發展的好公民的終極價值。

他的觀點正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辨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讀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猶如與智者對話,它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和責任,也讓我們進一步懂得了怎樣關注教育、人事、社會與時代。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8

當了十幾年的班主任,我最大的感受,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瑣碎的工作,它不僅需要老師的愛心、耐心、細心,更需要老師的智慧。因爲班主任面對的是幾十個活生生的、充滿活力的學生。

有一個晚自修的第三節課,我到我班去巡視,因爲天冷,教室的門窗都是關閉着的,當時還有老師在上課,我就不推開教室的門,只是輕輕地推開教室最後那扇窗,從窗縫裏觀看一下教室的情況,不看還好,一看火冒三丈,坐在最後排的兩名男同學,作爲重點班的學生,竟然這樣,完全不理會有老師在講臺上,他們在下面邊說話邊吃着棒棒糖,氣得我當時就想進去把這兩名男同學拎出來,給他一頓教訓,但是我沒有這樣做。有的學生就算違反了紀律,沒有證據,會狡辯的,於是我掏出我的手機,在窗外把這兩名男同學的一舉一動拍了下來,拍了三十多秒鐘,這兩名男同學還是沒有發現我。我有證據在手了,看你如何狡辯?我不想打斷老師上課,我打算在走廊上等待老師下課後再教訓這兩名男同學,誰知道等到十點四十分,上課的老師還沒有要下課的意思,這時候我己經不是那麼的生氣了,心想,天這麼冷,就不等了吧,明天再找他們算賬。

經過思考,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沒有直接找這兩名男同學算賬。而是讓全班學生做一道情景設置題:假如你是一位老師,上課的時候有兩名學生在下面邊說話邊吃東西,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是什麼感受?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我邊說題目邊盯着這兩名學生觀察,這兩名學生聽了我的題目之後,他們臉一下子紅了。接着,我又指名這兩名學生起來回答。從他們的神態和回答,我知道他們也意識到了老師是在批評他,我就沒有多說什麼。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育過程中,兒童越是覺察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好。”所以在處理這一件事時,我運用了情景設置換位思考法,以不批評的形式使學生接受批評,對學生不產生心理壓力,不強求學生接受,而最終能產生積極的作用。

這件事給我的啓示頗深。批評學生要講究方法策略。在處理這件事時,我不露聲色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犯了錯誤,我們老師是爲了讓學生虛心接受批評和改正錯誤的不是爲了傷害學生自尊的,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可能更加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反叛心理,那樣班主任的工作就更難做了。管理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想辦法啓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把對個別學生的教育看成一次對全班學生引導教育的契機,讓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一次淨化,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以尊重爲前提,在輕鬆與平和之中更好地尋求教育智慧,在春風化雨中做到智慧育人,讓“教育無痕”。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9

“智慧課堂”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觀當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充滿了機會與挑戰,而知識則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籌碼,學習“智慧課堂”勢在必行。通過這次學習有如下收穫:

一、什麼是智慧課堂

新的課程理念認爲,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隨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所呈現出來的前所未有的艱鉅性、複雜性,以及教學活動自身的特異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都對教師洞悉複雜局面、應對複雜挑戰的智慧品質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國家督學成尚榮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知識人”轉爲培養“智慧者”;用教育哲學指導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領教師和學生愛智慧、追求智慧。“

由此可見,讓智慧喚醒課堂,讓智慧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是時代的呼喚,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是課堂教學煥發生機與活力的契機,也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使命,我校目前進行的“建構智慧課堂”的課題研究有着鮮明的時代意義。

二、做智慧型教師

智慧的課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師。一個墨守成規的教師會阻礙學生個性的發展,扼殺學生的童真、天性,時代需要我們作爲學生智慧成長的引導者、促進者和自我智慧成長的反思者、實踐者。作爲一名教師不僅需要廣博和專精的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

智慧型教師就是具有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師。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學與藝術高度融合的產物,是教師在探求教育教學規律基礎上長期實踐、感悟、反思的結果,也是教師教育理念、知識學養、情感與價值觀、教育機智、教學風格等多方面素質高度個性化的綜合體現。智慧型教師與研究型教師有諸多共同之處,如都執着於教育規律的探索,現實問題的研究,對理論學習抱有很高的熱情,將研究視爲重要的成長基礎等。但從二者的內涵和目標指向來看,智慧型教師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高的目標指向,它對現代教師的成長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高的發展境界——在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水平。

做智慧型教師吧,只有充滿愛心的教師,學會讀書和反思的教師,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夠打造新時期的智慧課堂。

三、建構智慧課堂

1、智慧課堂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智慧是植根於愛的,教師不僅要尊重和寬容學生,更要欣賞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多元見解,不排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節外生枝”。在充滿智慧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唯唯諾諾、亦步亦趨、小心翼翼。這樣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吸引着每一個學生進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靈的交互,學生的思緒得以飛揚,靈感得以激發,智慧得以生長。

2、智慧課堂應講究教學語言的藝術

在工作中,時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師自己很有才華,可惜上的課卻並不受學生歡迎。這與不能清晰展開教學有很大的關係。而一些公開課之所以很成功,給學生及聽課的老師以一種享受,教學語言的精心設計起了很大的作用。

3、智慧課堂要有多樣化的教學設計

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是指多樣靈活地呈現課時內容,是“用教材”還是“教教材”?如何用好教材?都應該是教師精心預設的問題。當然,多樣化的教學設計還包括使用吸引注意力的技巧,變化提問的類型等。

4、智慧課堂應引導學生投入學習

我們要研究如何增加學生的投入時間,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對可能出現的“意外”預先想好對策、對學生的學習及時進行反饋等都將直接觸發學生智慧地學。

5、智慧課堂應重視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新課標提倡的一個重要理念。教學不應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知識的過程,更是課堂創生與開發的過程,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智慧課堂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教學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及時調整課前的預設,給學生騰出空間,爲生成提供條件,鼓勵生成。

6、智慧課堂應追求高效教學

“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效益。其顯性標誌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國際未來學研究所儒佛內爾博士說過:“明天的資本,就是智慧。”智慧是力量的源泉,智慧是創造的源泉。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和學生一起從思想上親近智慧,行動上實踐智慧,不斷地生成智慧,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讓課堂成爲學生智慧之旅。

關於智慧教育心得體會10

爲了提升我的專業化素質,我在寒假讀了一本書《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給了我一頓精神大餐。我細讀了一遍,感覺句句經典,自己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真正的教育是要培養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和對人民的一種責任感,而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嚴格的要求,沒有斷然的命令,沒有合理的教導和不善於把自己的個人利益服從於多數人的利益,服從於集體的利益是不可能有什麼責任感的,因此,我認爲,在班級管理中,責任教育則是指老師站在祖國未來需要的高度,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意識,建立科學的責任認知,履行正確的責任行爲。

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複雜的一項工作。平常所說的培養自己的信念,實際是培養不違背自己良心的那種能力。我和我的同事們在教育工作方面有個嚴重的缺點,就是隻會去逼迫學生,而不會啓發學生讓他自己去逼自己!

人的最大勝利就是他能戰勝自己。一個人從童年起就要學會支配自己,從小就要學會命令自己,管束自己,逼迫自己去做應當做的事,而且把應該做的事變成你願意做的事,這是一種和諧。

學生犯了錯以後,採用懲罰手段是很簡單的,要教育他爲自己的過失感到難受,從而受到良好的譴責。所以,根據蘇翁的觀點,在學生犯錯以後,我們應該努力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良行爲,從而產生這樣的想法:我應當成爲一個和我現在不一樣的人,爲自己的過失感到難受,這是對別人的不良行爲不能容忍和毫不妥協的源泉。因此學生犯了錯以後,受到責備主要不是來自老師,而是來自學生本人,作爲老師,我們只能去點燃善良思想的火花。

用知識教育學生,並不意味着把知識變成成品,然後將它們塞進學生的頭腦。學校的使命在於使青少年在心靈裏樹立起自學學習的態度,確立對知識的堅定原則立場和自己的見解。

當然,勞動鍛鍊、身體鍛鍊等在自我教育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書籍是自我教育的重要資源,引導學生看好書,進行勞動、身體鍛鍊是促成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手段。

總之,要使學生能夠真正地進行自我教育,還需要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多學習、多探討、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