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外出聽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1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爲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數學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

20xx年5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去貴陽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名師優質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這2天的時間裏,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劉德武和華應龍三位教師的展示課及學術報告以及孫曉天和呂傳漢的學術報告與羅娟的展示課。

感覺受益匪淺。

吳正憲老師的沉穩、劉德武老師的幽默、華應龍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穫”。

作爲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

專家們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

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

教育專家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解,我心中十分歎服。

歎服他們的口才,歎服他們的自信,歎服他們的敏銳,歎服他們的知識淵博。

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藝術化。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4節課和5節學術報告,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

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他們設計的內容難度逐漸增大,挑戰性越來越強,在不斷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越來越高。

課堂上他們鼓勵學生個性化地學習數學知識,提倡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整個數學課堂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課堂上,學生不僅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及想法,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別人的觀點,相互接納和欣賞,相互合作交流,並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引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探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瞭解決各類問題的策略,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就是這樣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氣息,充滿了師生的靈性和個性。

聽完這些課,我對解決問題又有了新的認識。

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短短的課堂四十分鐘,真正是教學“無痕”,精彩“有痕”!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爲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應該爲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執掌應該爲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

學生:服務的對象:現在的學生樂此不疲的就是善於解答各種問題,卻缺少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而課堂上學生沒有問題的背後又是什麼呢?就是教師並沒有順應新課程的理念,轉變自己的角色,沒有樹立服務的意識,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空間與時間呀!有人比喻說:教學過程是一個流程,它應該像一條河,有時奔騰咆哮、一瀉千里,有時峯迴路轉、潤物無聲。

如果說學生是水,那麼教師應該是不斷變換的河道。

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師們的課堂輕鬆活潑,遊刃有餘,原因是他成功地扮演了學生朋友的角色,扮演了課程開發者、組織者、引領者的角色,他們始終把學生看作服務的對象教師:即服務者:“既然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特殊的天賦與潛能,那麼,教育應當成爲“揚長”的教育,不能只忙於“補短”而壓抑有特長的.學生。

學校不是工廠,不能成批地生產規格一致的產品;學習不是搞填平補齊,而應揚長補短。

“揚長”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才華得以顯露,優勢得以保持,而且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能處於成功的興奮和追求更大成功的願望之中……”在平凡的數學教育工作中,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服務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

服務是一種精神,有一種精神叫服務!

老師們講座的給我的觸動很大,他們說: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是備課,真正的備,首先是要從精神上,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其次纔是從物質上,行動上”準備”,這樣纔有備無患.吃透教材: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是根本,吃透學生:研究學生,瞭解學生是保障。

備課的內涵是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育學修養,因此,教學的境界歸根結底是教師的境界。

備課需要有集體的交流與合作,但更需要個體獨立的思考與求索。

備課不是固定的程序和技巧,它更主要的是一個教觀念,智慧與精神的綜合體現。

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學生也就學得輕鬆愉快。

聽了這幾位專家和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並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

他們教學新知時不是急於告訴學生的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湊十法,並重視學生用語言表述。

這樣學生在自己探索中發現、掌握湊十法。

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

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學數學的主人。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

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華應龍老師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

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的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

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成長需要內驅,成長需要沉澱,成長需要活材,成長需要蛻變,成長需要追求至善。

我會以此次觀摩課爲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課,讓孩子們在學知識的世界裏快樂地成長。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2

學校給我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我能工作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學習,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

6月17日,我有幸到省教育學院參加了《20xx年遼寧省小學科學教師學科專業素質展示會》,爲期三天,聆聽了14個市的代表進行的專業素質展示,對我觸動很大,感受頗多:深入挖掘新教材內涵,成功的課堂教學,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

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查找資料――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實驗證明――運用各種手段蒐集分析數據――得出答案、解釋。

這幾個步驟,是科學課的一般模式。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爲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

新科學教材(教科版)非常重視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有機的把活動和學生的實際相貼近,並且以單元研究的形式出現。

可以看到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很貼近學生生活的科學主題,主題下面又衍生出若干課題,這些相互聯繫的課題就構建了符合學生髮展所需要的科學素養框架。注重科學教育中的師生真誠面對。

在新的《科學》課程標準中特別提到:“尊重兒童在科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這需要教師注意觀察和研究小學生的行爲。

一個優秀的科學教師常常會彎下腰來傾聽兒童的心聲。

科學課教師對學生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麼呢?不是你應該怎樣去做這件事,而是“如果這件事情你願意去做的話,就……”我覺得很有啓示,這樣的話包含着對學生的尊重和愛。

我們的科學課應該多一些關懷,少一些指令。

要運用教學相長,與學生平等討論的教學方式。

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當把教學過程看成是與學生一道共同來重新“發現”科學真理的過程。

把自己當做他們中的一員。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隻有投入的探究,而沒有思想的枷鎖,充滿“自由探究的空氣”。

每次在學生小組上講臺彙報時,我們不妨輕輕的坐在他們的位置中,讓學生忘記教師的存在,把專注的思想用於互相探究上面。

在教學中要經常啓迪學生,要他們勇於提出質疑、大膽發表意見、進行有效爭辯。

“我想知道的是……”“我打算這樣來做……”“對他說的我有另外的想法”……讓學生把自己最想說的說出來,哪怕是他們的不舉手的“插嘴”那也是很可貴的意見,就當它是閃亮的智慧火花。

所有這些“有價值”的語言就是我們最希望聽到的聲音。

三、思索之三:改變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

以往的評價以知識性爲主的總結性評價爲主,往往忽視了科學技能、科學態度等諸方面的評價。

而現在新科學課程的評價體系強調學生對過程的參與,主要是發揮評價的調控與改進功能,並在進行過程中不斷調控,最終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例如盤錦市的高峯老師介紹的評價方法:

1、個人評價。

要用符合本學科的評價語言,如:你真像一個小科學家、你的回答很有創意……

2、小組評價:採取互評的方式,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3、班級發放表揚卡。

在教學中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可以參考教材的建議,也可以借鑑其他教師成功的經驗,也可以由自己、甚至是學生來制定,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評價方法都應得到運用。

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新科學的評價體系,才能達到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那就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課程宗旨。

加強課後反思,要從自己所授的課中悟出一些新的發現。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第一、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着“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

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第二、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僞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等生髮言。

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

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僞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

那麼到底解決了多少“疑難病症”?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呢?

以上是我在聽課過程中的一些心得,當然,要做好這些,需要我個人的不懈努力。

在今後的工作過程中,我會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充實自己的大腦。

此次的聽課對於我來說非常的重要,至少它告訴我再上科學課的思路。

我非常感激也非常幸運參與了這樣一次活動。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3

20xx年5月12—14日,我有幸參加了鹽城市小學數學優質課觀摩研討活動,觀摩了12節名師的示範課,他們的課讓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也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

他們的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

下面我就參加的這一次活動談一點兒自己的粗淺體會和感受。

一、老師的引導很到位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啓發學生、引導學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李慶海老師的《周長是多少》這一節課,李老師的精彩之處在於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

上課前,李老師先給學生拍照留念,學生特別高興,接着開始上課,請學生說一說,然後以學生的說法不同爲素材,交流看法,讓學生感受了答案的混亂,在此老師也說我也暈了,最後在老師的點撥下,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着提出了新的問題,整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探索、發現新知。

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

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保證。

二、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教育觀念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是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

所聽的這幾節課老師自始至終都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和經歷數學。

在體驗中豐富經驗、獲得方法、形成態度、享受快樂、得到發展。

在“量一量”教學中,黃芳老師就是充分讓學生體驗,她首先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初步理解感知,然後通過討論,讓學生畫一畫,展示作業評一評,在動手中使知識內化。

三、創設的情景爲教學服務

徐雅靜老師在他的講課中告訴我們,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爲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有利於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現實生活,應該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提供支撐,爲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

在這兩天的時間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

課堂也加深了記憶。

這樣的情境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快樂地學習。

四.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

從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

他們的教學看似水到渠成,卻包含着精心的準備,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但都是那樣令人耳目一新,過目難忘。

每位老師的課,都設計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分層合理得當。

課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幾位老師的課,從導入新課到課外拓展,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每位教師都能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之處都體現了匠心獨到之處。

每位老師的課前準備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豐富。

課中有可能用到的他們都事先想到了。

我想,這也可能是名師的獨到之處吧。

五、樸實大氣的課堂

縱觀名師的課,他們沒有刻意追求語言的華麗、課件的精美,更沒有擺那些好看而不實用的花架子。

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瞭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

呈現在聽課教師面前的是真實的、不加粉飾的、常態下的課。

沒有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沒有很多浮躁的、形式上的東西。

讓人感覺自然,親切,可看,可學。

留給學生的是充足的思考空間,課堂是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兩天的學習,我學到很多,感受很多,收穫很多,名師紮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大氣自然的教學風格,廣博的知識,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親切大方的教態,靈活的教學機智,獨到智慧的教學設計,富有藝術性的課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將以這次名師觀摩課爲契機,努力向高水準看齊,對自己嚴格要求,從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點一點的進步,一點一點的學習,多做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務水平,通過努力力爭使自己的授課水平實現新的跨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