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幹部工作培訓的心得體會

幹部工作培訓的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幹部培訓工作也遇到了許多新問題,如:認識的統一問題,尤其是在各方面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如何充分認識培訓在幹部隊伍建設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防止和克服幹部培訓可有可無的思想;工作的定位問題,如何把握幹部這一特定羣體的總體特性以及各類培訓對象的不同特點,切實提高幹部培訓工作的針對性;機制的創新問題,如

幹部工作培訓的心得體會

何開拓視野,理順關係,整合資源,優化載體,真正形成大教育、大培訓的工作格局;方法的完善問題,如何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和現代教學手段、管理措施的有效運用,實現效率、效益的最大化。爲此,從縣科級幹部培訓工作的實際出發,筆者認爲必須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與時俱進,更新培訓理念

做好新時期的幹部培訓工作,必須在思想、內容、方式、制度、機制等各方面堅持創新,只有堅持不斷深化改革,開拓創新,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才能使幹部培訓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首要的,是思想理念創新。要樹立人才資本觀念,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源開發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幹部作爲人才隊伍的骨幹,教育培訓更是一項重要的資本投入;要樹立黨管人才的觀念,真正把幹部培訓工作置於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高度重視之下,實現黨管幹部、黨管人才;要樹立素質教育觀念,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知識結構的優化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突出強化能力的培養,始終堅持把學習力、創造力的提升作爲培訓的重要任務;要樹立終身教育觀念,把學習作爲終身任務,實現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建立幹部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

二、放開搞活,創新培訓機制

幹部培訓工作存在調訓難、培訓難、提高難的被動局面,關鍵在於幹部培訓運行機制不暢,必須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先進性,逐步建立一套“政府調控、行業指導、單位自主、個人自願”的開放式大培訓模式。

目標上,做到理論學習、黨性鍛鍊雙豐收,在拓展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的同時,還要取得組織紀律、學習態度、作風轉變等方面的明顯轉變。

在方法上,堅持多渠道、多形式、個性化,堅持課堂與研討、考試等不同方式的結合,尤其是針對幹部日常工作的特點,強調實踐教學,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實地調研、對策研究、情景模擬,注重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和研究,以引導式、啓發式、研究式教學爲主,克服單一、呆板的培訓方式,調動“教”“學”雙方積極性。

在內容上,突出政治理論的學習,突出當代政治、經濟、科技、法律知識的學習和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技能的學習,突出前沿學科、行爲學科和哲學方法論等新知識的學習,建立以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鍛鍊、業務能力爲框架的培訓內容體系。

在對象上,拓展培訓面,重要幹部重點培訓,優秀幹部加強培訓,年輕幹部經常培訓,緊缺人才加緊培訓,把黨政幹部、企業經營管理幹部、科學技術幹部作爲重點,同時兼顧其它戰線幹部培訓,積極指導協調基層單位根據各自業務需要、實行歸口分類培訓,做到同步考慮,統籌安排,分期進行,全面展開,整體推進。

在手段上,加大必需的經費投入和物質投入,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逐步採用電化教學、遠程教育、網絡教學等現代手段,充分運用數字、信息、多媒體等現代技術,以提高獲取新知識的速度。

三、建章立制,革新培訓行爲

幹部培訓工作要取得實質性突破,機制是關鍵。要從完善幹部培訓管理制度入手,以健全的制度規範培訓行爲,提高培訓水平。

一是領導責任制度。要按照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主管、相關單位配合的幹部培訓領導工作體制的要求,協同動作,形成合力。各級黨委要把幹部培訓工作擺上位、推到位,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對幹部培訓工作的領導;組織部門作爲全縣幹部培訓的主管部門,承擔對幹部培訓進行規劃與宏觀管理和指導的主要責任,要設立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簽訂目標責任,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領導配合抓,及時研究解決幹部培訓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校是幹部培訓的主要基地,承辦具體的培訓任務,負責日常的組織協調、課程安排、培訓管理。

二是辦班報批制度。當前在幹部培訓工作中多頭培訓、重複培訓現象較爲突出,培訓班過多過濫,特別是一些有辦學條件的單位受利益驅動,通過行政手段組織基層幹部參加一些無實際意義的培訓,增加了基層負擔,造成基層幹部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須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實行辦班申報制度。凡組織部門編排的年度主體班次須報幹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凡部門牽頭主辦的條線幹部培訓班須報組織部門審批,經審 核平衡後,統一下達培訓計劃。

三是資格認證制度。制定科學、規範的培訓質量評估和監督辦法,建立專家評審、組織考覈、幹部評議三位一體的評估體系,定期對培訓基地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服務質量及培訓質量等進行檢查考覈,及時掌握培訓情況,確立培訓機構取捨,從而規範學校辦學行爲,提高辦學水平,確保培訓實效。

四是班前會商制度。每一主體班次辦班前,組織部門要召集主辦單位、協辦單位和承辦單位進行會商,研究落實培訓班的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課程安排、教師聘請、辦班收費、學員食宿等具體事項,及時擬定培訓課程表,確定主持人、主講人,提前通知有關單位、人員做好培訓準備。

五是質量考評制度。培訓前通過實行單位推薦、校方測試等辦法,對參訓幹部基本情況有一個大體的瞭解和評價;培訓中要結合幹部的學習情況和表現隨時進行評價和考覈;培訓結束時必須對參訓人員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可以採取書面考覈、教師打分、提交論文等不同方式。長期班的培訓結束一段時間後,還要對幹部回到工作崗位知識轉化爲能力的情況進行跟蹤考覈評價,看是不是掌握了培訓內容,是不是用於指導工作,是不是幹有成效。對教師,也必須定期進行考覈,在每一期培訓班結束時接受學員的民主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