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掛職初體驗心得體會大綱

掛職初體驗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掛職初體驗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掛職初體驗心得體會

掛職初體驗心得體會1

我現在在公司快半年了,這半年的學習過程對我來說很重要。在這段時間裏,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比如商務談判、產品知識的實際應用、新環境下同事之間的和諧共處等。現在,我想寫一些本週的經歷和體會。

總結:

到目前爲止,X月已經下了6個訂單,我最初的任務目標也完成了。在這裏,我要感謝他們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這份名單不會如此順利地下來。

經過半年的電話營銷,我也總結了一點經驗:

1、首先確定產品的使用目標。在和客戶溝通之前,要充分了解客戶,因爲我覺得不能以打電話爲目的打電話,而是以下單爲目的。針對不同的客戶關注不同的內容,就像每個人的心態不同一樣,我這一代同年人大多是驕傲的人,他們的虛榮心不允許他們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陷,所以對保健品很排斥,或者說很健康,根本不需要。此刻,作爲最大的消費羣體,我們需要轉變視角,從父母做起,把孝放在一切美德的首位,用情感感動人。

2、第二,我們必須有正確的決策者。在工作中找到一個真正的決策者需要一些時間。當你不確定接電話的人是否是決策者時,不要輕易暴露身份。可以問誰有決策權,需要打個電話,說出名字。這個時候,你需要我的說話技巧。

掛職初體驗心得體會2

xx年7月19日,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二次掛職經歷拉開大幕。與第一次“進村xx”不同的是,這次是“入市建設”。也許因爲有了上一次的掛職經驗,此次到市重點工程(重點項目)掛職,我少了一些畏難,多了一些自信。從進駐xx市城市建設前期辦公室到現在,不過短短兩週時間,感受頗多。

1、成爲了名副其實的“黨代表”。被分到宣傳報道組的我榮幸地被任命爲“黨代表”,大家不要誤會這是個官職,其實是全組性別比例的呈現。於是:

“我驕傲,我是組內的唯一男丁”。

不過問題接踵而來,第一個難題就是不知在qq羣裏如何稱呼大家。稱“兄弟姐妹”吧,好像無兄無弟;稱“姐妹們”吧,我都搞不清自己的性別了。難,真難,待在只有一個男人的組織裏,難上加難。(此問題至今無解,歡迎來q、來短信解答,重酬!)

“黨代表”的一切工作任務都還順風順水,雖說業務不熟,但寫寫材料還尚可。不過當姐姐妹妹們把攝影、攝像的光榮使命交付給我後(原因是“白富美”不適合背大包,“土肥圓”可以),那個冷汗直冒啊。本人最最最弱項就是擺弄電子產品,當尼康d900拿在我手上時,立馬聯想到老爸拿着iphone4的場景。更恐怖的消息在我上下遍尋相機開關時駕到,“明天下午全市掛職幹部動員大會,市領導要出席,由你負責拍照”,組長擲地有聲。“怎麼辦。怎麼辦?蒼天啊!大地啊!”纔剛摸到槍,就要上戰場,這不是自尋死路嘛。趕緊連夜“磨槍”,幸好單位同事小鐘童鞋給我突擊輔導,並把所有功能調到“傻瓜”狀態,才讓我在第二天下午勉強過了關。各位領導對不住了,就是有些模糊,五官都還是標準的,權當藝術朦朧照用吧。

2、瞭解了“天下第一難”的徵地拆遷。市前期辦對我們這些初來駕到的新人很是關照,辦好了飯卡,辦公室也挺大,就是辦公設備略顯年邁,不過湊乎可以用。報到的第一週,掛職單位領導給我們安排了密密麻麻的業務培訓。五天時間,上了13節培訓課,強度有點大,收穫也很多,讓自己從單一的教育領域,逐漸瞭解、熟悉了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主任、副主任、專家、前輩親自操刀講課,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讓原本不太聽得懂的城建知識,顯得生動易懂。

我在教育局教育科呆了4年,目睹了三任科長在每年招生季的“舌戰羣儒”,一直覺得當教育科長太不容易了。不過當我在培訓中從頭到尾、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地聽明白徵地拆遷工作後,覺得“天下第一難”冠之無愧。城市發展需要用地,老百姓也依靠賴以生存的土地,兩難很難,商量着辦吧。

3、踏勘了熱火朝天的工程現場。寫這篇感受的時候,我們正嚴正以待迎接颱風“海葵”的到來。不過“火爐”xx,越來越名副其實。7月31日,冒着38度的'高溫,在前期辦陳副主任的帶領下,先後實地勘察了九堡大橋、半山隧道、綠城房產等4處大項目、大工程。參觀過程中,心情就像高溫天一樣熱烈、激動,讚歎xx速度,感謝建設工人。

特別九堡大橋,可以說是錢塘江上最美的橋。“玉璜映錢塘,江潮躍明珠”,三隻“翅膀”是源於良渚文化中“玉璜”的拱形符號,不但好看,還可以產生拉力,把整座橋往上提,減輕橋墩壓力。九堡大橋建成通車後,分別與海寧東西大道、杭浦高速、杭甬高速、機場快速路連接,將使xx主城與臨平、下沙和蕭山三個副城聯爲一體,從而極大地擴展xx向錢塘江以東的空間。

4、感受了xx交通的“四堵八塞”。在江干工作,聽得比較多的是從“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而我現在的上班路線卻恰好是“從錢塘江領域”奔向“西湖領域”。由於市前期辦停車位極其緊張,開車上班不方便,於是我嘗試了多種公共交通工具,試圖找到一個合適的上下班方式。

公交出行:b3快速+68路。上班1個半小時,下班2個小時。早上六點半出門,晚上八點到家,真是披星戴月。最最關鍵的是,車上那個擠,路上那個堵,還要提高警惕,當心小偷。一天下來,身累、心累。結論:放棄。

自駕+自行車出行。把車停在區政府地下停車庫,然後租一輛“小紅車”,蹬上個半個小時到單位,節省時間、鍛鍊身體。回家正好相反。不過,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在市中心,“小紅車”是一車難求啊。無論你絕望地走過多少個租車點,結果就是一個“沒車、沒車、還是沒車”。沒辦法,只能花20元錢,坐上“啵啵啵”的殘疾車。結論:此路不通。

自駕+公交出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不斷實踐,終於找到了一條符合我每天上下班的道路。繼續把我的“小明”停在慶春廣場,改乘186路公交車,20分鐘到單位。公交叔叔技術好啊,在擁堵成性的慶春路上自由馳騁,小車自覺迴避讓道。就這個辦法啦,上下班路上時間整體延長半小時。

掛職已度過兩週,時間不長,事情不少。跳出教育,開開眼界,爲我以後更好地服務教育事業,積累豐富的工作素材和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