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助人爲樂心得體會800字大綱

助人爲樂心得體會8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我想快樂的人生不就是在幫助人和互相幫助中體會到的嗎?並且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助人爲樂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助人爲樂心得體會800字

  助人爲樂心得體會篇【一】

彭冬霞,女,1963年3月出生,陡溝社區徐村組村民。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無私奉獻,愛心十足”是她的真實寫照。 彭冬霞多年來本着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和樂於助人的熱心無私 地幫助別人,無論是農忙還是農閒,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她每天都要去與她毫無親緣和鄰里關係的徐先珍家,爲她家做飯、洗衣,幫她整裝梳理、打掃衛生,多年如一日,從不宣揚,默默無聞,是一位助人爲樂的好大姐。

事情還是得從五年前說起,彭冬霞與徐先珍家相隔約有1公里,當她得知曾經患有風溼和內風溼疾病的徐先珍病情加重,現在不能下牀行走,且生活無法自理時,她與丈夫商議以後從百忙之中一定要抽出時間幫助徐先珍,爲她家排憂解難。彭冬霞家共有七人,還有已過七旬且身體不好的婆婆,四個孩子都在初中、高中讀書,家庭經濟負擔比較重,她和丈夫共種了14畝地,主要以有才、玉米、蔬菜、棉花等輪茬耕種,勞動強度也較大。儘管如此,她每天天沒亮就起牀,煮好早飯,做完自己家的家務後,待天方亮時就沿着河邊崎嶇蜿蜒的土路步行至徐先珍家,幫她家做家務、清理衛生、做好早飯還親手送到臥牀不起的徐先珍手上,中餐也是如此,晚上去她家幫她洗臉、洗腳,陪她聊天等。由於徐先珍對自己的生活都難以自理,有時在病痛發作時都想一死了之,不再連累別人和家人,在彭冬霞的耐心勸導下,

在彭冬霞從不叫苦叫累的人情幫助下,她非常的感激,堅信要活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彭冬霞自始至終毫無怨言,這些年連大小便盆都幫她洗刷清理,徐先珍的每月的衛生巾、衛生紙她都給他買好送去??

星期天徐先珍的兩個孩子從學校回來,彭冬霞還用自己的錢買菜做飯給兩個孩子加餐,同時還幫兩個孩子洗換衣、鞋等,並且叫兩個孩子要好好學習,不要顧慮家裏的一切。

由於兩個孩子上大學,徐先珍家的家庭負擔非常重,僅僅依靠丈夫種地根本無法維持,無奈的現實狀況下,徐先珍的丈夫不忍離開了家,將徐先珍交給彭冬霞,孤身一人去北京打工掙錢,彭冬霞主動挑起了她家的重擔,並且對待徐先珍就像親姐妹一樣,每天給她熬中藥,在彭冬霞無微不至的照料下,徐先珍的病情日漸好轉,並且能夠下牀行走。多年的精心照顧,多年的心存感激她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現在徐先珍被丈夫接去北京照顧,臨走時彭冬霞還送她上了去合肥的車,並且一再囑咐她要按時吃藥,一定要把病治好,樹立起重新站起來的信心。

雖然彭冬霞做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卻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用彭玉霞自己的話說就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顯然是一句致理名言。錦上添花雖美,但雪中送炭可貴,彭冬霞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這些小事一直堅持的做下來,又是多麼的不平凡,就是這些小事,讓我們看到她那顆純美的心。

  助人爲樂心得體會篇【二】

劉秀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名字,卻在經過感動衆人的一件件事蹟中被人們所熟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幫裏互助、融洽的鄰里關係,不僅是我國的優良文化傳統,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在頭屯河農場綠洲街南社區有這麼一個人,他關心照顧外來務工人羣,幫助鄉親友鄰,他用無私愛心感動着人們,用行動影響着大家,在綠洲街南社區只要提起他的名字鄉親們無不稱讚。他就是劉秀峯,一個平凡而又淳樸善良的乾瘦老人。

劉秀峯老人今年71歲,從山東老家來到頭屯河農場多年,曾經在農場林場工作,後來又在農場一連種植啤酒花,作爲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骨子裏滲透着與生俱來的真、善、美。在平日裏,左鄰右舍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後、問寒問暖,幫助解決。生活中,誰思想上有了疙瘩,他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開,對於一些困難戶,老人總是送去衣物,日常用品,他將自己全身心的愛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也得到了居民羣衆的讚揚,在社區,大家都去親切的稱劉秀峯老人“劉熱心”。

每天下午走進劉秀峯老人的小院,你都會看到幾個揹着書包小孩走進小院,親切的問劉爺爺好,慈祥的老人總會撫摸着每個孩子的頭,詢問今天的學習情況,不知情況的人會認爲這只是爺爺關心疼愛小孫子的溫情畫面,細細打聽了解才知道,老人和這羣孩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只是房東和出租戶的關係。

2014年5月3日,對於大都數人來說是休息渡假的好日子,但對於劉秀峯和自己老伴以及他們的房屋出租戶謝怡林來說,卻難忘而痛心,5月3日下午,正在工地幹活的謝怡林突然接到農場派出所電話,說他的兒子在和鄰居幾個孩子玩火時,他的孩子被火燒傷,情況嚴重,希望他趕緊回來,聽到噩耗的謝怡林急忙趕回到自家的出租房,看到謝怡林滿頭大汗在出租房裏找東西,劉秀峯老人也急忙去問出什麼事情,最後瞭解得知謝怡林6歲的兒子謝存華被火燒傷,劉秀峯老人立即讓老伴取一千塊錢給謝怡林,並囑咐小謝有什麼困難就打電話,家裏他先幫忙照看。看到謝怡林奔赴醫院去看孩子的着急的背影,劉秀峯老兩口自責今天太忙沒有將孩子照顧好。謝怡林一家從四川老家來新疆打工六年,由於劉秀峯老人的善良、熱心,謝怡林一家一直租住劉秀峯家房子,沒錢交房租,劉秀峯也不催要,謝怡林之子小謝存華從一出生就住在劉秀峯家,如今也有6年,看着小謝存華長大的劉秀峯老人早已把小謝存華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子。小謝存華的事情讓老人傷心不已,老兩口正在商量着去醫院看看他們的“孫子”,希望能爲孩子再做點什麼。

關於劉秀峯的事蹟還有許多許多,謝怡林一家只是其中之一,頭屯河農村綠洲街南社區位於城鄉接合處,社情比較複雜,社區大部分都是來疆務工的流動人口,這些人羣一般生活艱難,劉秀峯老人就經常給予他們幫助,加之社區人口衆多,環境衛生工作量大,劉秀峯老人就義務幫助社區檢查社區環境衛生,並向其他居民宣傳環境衛生的重要性,教導其他居民愛護環境。

劉秀峯老人時常說 “鄰居的小困難不幫助,就會變成大困難,誰家沒個困難,有困難大家都來幫襯一下就可渡過難關,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他身上體現了一種鄰里互助友愛,十幾年堅持包攬困難戶的大事小事,創建和諧社會需要他這樣的熱心人。

用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詮釋着一份大寫的愛,劉秀峯用獨特的方式實踐着,豐富着“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內涵,這份濃濃的鄰里真情,構建了我們溫馨和諧的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