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英語聽力訓練心得體會大綱

英語聽力訓練心得體會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聽力是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往往也是中國學生的弱項。其原因大概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的英語環境比較差。二是在我國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中學及大學的公共英語教學中,聽力訓練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英語聽力訓練心得體會

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往往對英語的聽力訓練有着不同程度的懼怕心理。有的不知從何做起,還有一部分人覺得聽力水平很難提高。其實,在高科技時代,特別是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中國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外部條件比起一二十年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中國學生的這種畏難心理主要是因爲對聽力訓練的規律缺乏必要的瞭解。應該看到,與口語、寫作等技能相比,聽力技能的提高相對來說要容易得多,也能較快見到成效。

許多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其中最主要的誤區是不明白聽力訓練中"精聽"和"泛聽"的關係。時至今日,在大學校園裏,在地鐵或公交車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戴着耳機的英語學習者,他們中有的在聽英語的錄音帶,還有的在聽外國之聲的英文廣播。一些條件更好的英語學習者還利用英文電影的DVD或VCD光盤來訓練聽力。但是,爲什麼在今天這麼好的條件下,許多英語學習者仍在抱怨他們的聽力提高得很慢,或者基本看不到成效呢?主要原因還是歸結於他們沒有處理好"精聽"與"泛聽"之間的關係。更確切地講,他們進行的基本上都是"泛聽"訓練,而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精聽"、應該如何進行"精聽"訓練。

那些以訓練聽力爲目標、幾個小時戴着耳機聽英語磁帶或英語廣播的活動,基本上都屬於"泛聽"訓練。這裏並不是說這種"泛聽"訓練完全沒有必要,而是認爲如果"泛聽"不與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精聽"訓練結合起來,確實很難見到成效。這種泛泛的、無目標的聽力活動的收穫往往只是抓住其中的幾個單詞或詞組,而它的"負作用"則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很容易使人犯困。現在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原版電影中確有不少語言教學的好材料,但是,那些經常以看原版電影來提高英語聽力的學習者可以問問自己,在看電影的過程中究竟有多少精力放到電影中各角色所用的語言上呢?又有多少人有意識地不去看畫面下側的中文字幕而專心聽影片中人物的英文對白呢?

所謂"精聽"是以提高學生聽力技能--即通過"聽"來獲取英語知識的能力爲目標的`,而不是着眼於抓住或學習幾個語言現象。這裏我們給大家舉何其莘教授的一個例子--這是他的一段親身經歷,他曾在多種場合講過。上大學前他在中學學習了六年英語,但從未進行過聽力訓練。因此,剛入學時他聽力很差,能聽懂的東西與自己的詞彙量和對英語的理解之間有着極大的差距。大學一年級時有一位老師建議他做這樣一個訓練:給了他一盤英語錄音帶,那是一位外籍教師在我國南方參觀後爲學生做的一個報告,長達45分鐘。這位老師爲他提供了一份生詞表,然後讓他把整個錄音報告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聽寫下來。對於當時基本上沒有聽力基礎的他來說,這真是一件異常艱苦的工作。他當時手捧一本詞典,使用一臺老式的錄音機,一句一句地聽那盤帶子。老師提供的生詞表遠遠不夠,因此,每遇見一個生詞就要根據讀音去翻詞典,然後再根據上下文的內容去猜。錄音中的有些句子是反覆聽了幾十遍--而且常常是被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突破之後才終於寫出來的。這盤45分鐘的帶子,他硬是用了幾十分鐘才最後"啃"了下來。幾天後,當他在北京對外的英語廣播中聽到中日兩國建交公報時,突然發現自己可以聽懂其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內容了!當時他高興得跳了起來。這是他自己當學生時第一次"精聽"的訓練,也是他第一次嚐到"精聽"的甜頭,因爲這次訓練使得他的聽力技能有了"質"的提高。

從以上何其莘教授這段學習英語的經歷可以得知,我們的英語學習者,特別是聽力有困難的學生應該多做一些"精聽"的訓練。具體的做法是:選一段與自己的詞彙量相匹配的錄音,長度爲三至五分鐘;然後,強迫自己不去看錄音的書面材料,而是老老實實地通過反覆聽錄音把這段材料原原本本地寫出來。這種聽寫練習看起來很原始,但卻很有成效,因爲在聽寫過程中你來不得半點虛假,要寫出每個句子就一定要聽懂每一個詞,而且還要推測出所用的標點符號。我們並不一定要天天做這樣的練習。在初學時可以每週做一次,每次也就用一個小時左右。等到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就可以適當地拉長週期,變爲隔週或每個月進行一次,但材料的長度和難度也要隨之增加。只有把這種"精聽"的苦功夫和相對輕鬆的"泛聽"結合起來,平時的"泛聽"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有了這種基礎和能力之後,應對任何考試,相信都是沒有問題的。

這種"精聽"確實是件"苦差事",但它大概也印證了英語中的一句俗話:No pain, no gain。只有下些苦功夫,英語的聽力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