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800字(通用5篇)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800字(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8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800字(通用5篇)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1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

每個人都一定讀過書。也許有些人讀得多,也許有些人讀得少。有些人讀書到廢寢忘食。有些人沒有心思看,有些人把書當作食物,如果有一天沒有讀書,就好似到肚子餓了一樣難受。

對我來說,當我孤獨的時候 ,書是我最好的朋友。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娛樂的消遣品,拿到一本書閱讀,我會感到很開心和放鬆。

讀更多的書有益無害,在我讀的書中,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以下的幾篇的:從“懸掛”我覺得這篇文章:因爲家境普通,不幸的是我被迫輟學,讓父親一生內疚,連學校裏的一個女教師都爲此感到遺憾,其實,這世間愛是無處不在的。

愛來自平凡而又偉大的靈魂。從文章《我的知青老師》中我體會到: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在學生受到毒蜂攻擊的時候,奮不顧身地保護學生,這種恩師給予生命的愛,足以證明刻骨銘心的師生之誼。

從《山妹》這篇文章中我認識到:山妹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爲了保護同學們,不顧個人安危與200多磅野豬搏鬥而犧牲。

讀書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樂趣,對於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是一種休閒;對於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來說,讀書可能是一劑靈丹妙藥,枯燥、無聊和讀書解憂;無知,閱讀可以幫助找到答案,閱讀對於我們的益處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你能在實踐的時候不是簡單的使用書本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使用,就讀書的最高境界。

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鑽石似的思想和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蘊含的知識和智慧是如此珍貴,可以說是一個人的良師益友,精神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讀了不健康的.書,我們不是在獲取知識或樂趣,而是在貶低自己,使自己庸俗和無知。

在書的海洋中,有時它會讓你發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你就是屬於這裏;有時它會讓你覺得你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讀書給人安靜,快樂的體會,是金錢都不可替代的,書就像人類的精神營養,缺少了它,生活就枯燥了。如果你想讓的生活充滿樂趣,拿起書,來理解生命的真諦吧!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2

《質量免費》提出的"零缺陷"和"一次做好"的觀點,極大地衝擊着我的思維和觀念。回顧以往的管理經歷,我們對於質量和績效的標準從來都是低標準、高要求,美其名曰體現激勵性。"完美主義者"往往被視爲貶義的代名詞,"零缺陷"怎麼可能?

隨着對《質量免費》的深入研讀,彷彿跨進了另一個世界。質量就是符合標準,"零缺陷"是工作的標準和要求,這些簡單又清晰的定義讓我知道了什麼是"一次做好"、怎麼才能"一次做好".古語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管理的衰退效應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高標準,才能取得好效果,不能給自己一個完成任務的保險係數而將工作標準降低。

當我們認識到了"一次做好"的重要性,有了"零缺陷"的意識後,怎樣將理念變成行動,讓它落地,體現在每個員工的工作業績和產品質量上呢?所謂知易行難。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上,公司高層管理者,重點在方向和路徑的把握上,作爲單位和部門的各級管理者,則要側重在"術"的層面上,學習和掌握具體的方法,與自己單位和部門的實際相結合。我們要學習並掌握《質量免費》的"14個步驟的做法",像教練一樣,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輔導自己的團隊和員工,實施質量改進,逐步做到"一次做好",實現"零缺陷"目標。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組織、策劃、考覈、糾偏、激勵和控制,這是一個細緻活,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腳踏實地去做,這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確保把事情做對。這既是對我們能力的考驗,更是"一次做好"成效的體現。

"一次做好",讓我們從"道"的理念層面深入到"術"的方法上。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3

今年暑假我閱讀崔允漷教授主編的《有效教學》,本書分別從“什麼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三方面,闡述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他所提出“有效教學”主要是把學習還給學生,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維持與促進學生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下面所談內容是我學習《有效教學》思考心得。

要還學生以民主,用討論激活課堂氣氛。崔允漷先生說,要儘可能鼓勵學生集體活動,並給予客觀的表揚與批評。在課堂教學中我往往對學生要求高,總感覺學生知道的太少,於是,不自覺地急於把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忘記了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思考討論。這樣以來,學生少了思考的時間,被動的接受教師強塞來的知識,學生自然對強塞來的知識就有了抵制情緒。現在想來,無論如何,教師在一節課上是至少要給學生一次討論的時間的。

例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由於我的操之過急,把文本知識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使得他們疲於學習。在《有效教學》的指引下,我不斷成長與進步。於是,我嘗試着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在活動中,我發現課堂氣氛頓時就多了些生機。他們討論後,我再給以小結和板書,學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了,而我要講的內容也變得少而精了。是啊,學生是充滿了活力的,還他們以民主,經過他們思考後再給以引導幫助,質和量都會提高。所以,永遠不能剝奪學生民主的權力。

因此,從《有效教學》中瞭解了課堂氣氛的重要,讓我驚恐萬分。於是,在備好內容的同時,我總要考慮學生會出現的反應,如果是下午第一堂課,更應該設計好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因爲這時的課學生容易犯困,我得打消他們的睏意。像這樣經過多次思考,方敢確定自己備好了課,纔敢走進課堂。

我希望我們每位老師都儘量去認真備課備學生,儘量讓自己的每堂課學生都愛聽,儘量達到積極課堂氣氛的幾項指標。我想這樣的結果,不只是學生會愛上課堂,愛上老師,老師也會受感染,而愛上課堂,愛上學生!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4

記得初二時讀過《簡愛》。當時也只是粗淺的一看,只是覺得簡是一個追求愛情自由的人,而如今真是常讀常新。

簡一個貧窮低微、長相平平、性格倔強、感情豐富,而且多才多藝。會繪畫、彈鋼琴、印象最深的還是她與別人對話時,你問一句,她答一句,從不多說。

簡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過,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而她在絕望中振作,沉淪中重生。這是一個小女孩人格的力量。

離開了姨媽,在慈善學校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海倫,一個放棄現實高傲的天使,他的生命又象落日一樣短暫、壯美。默默的離開了簡。簡的失友之痛,加上羅可赫斯特的詆譭,簡倔強不屈,用她一張平凡的臉面對一切。六年的學生,二年的老師。見長大了。

於是作爲一個家庭教師,他來到了桑菲爾德,在某個下午,她穿着那件青黑色的風衣,在路邊遇到了羅切斯特,相見時,不知真的象羅切斯特說的那樣,是簡愛的魔力,把他的馬摔倒了,還是別的原因。羅切斯特在簡愛的身邊摔倒。於是簡愛的嚴肅、自重、認真、自強,深深的吸引了他。在某個夜晚他道出了他的心聲:“我有時候對你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特別是象現在這樣,你靠近我的時候,我左邊肋骨下的哪一個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體同樣地方的一根類似的弦打成了結,打得緊緊的,解都解不開。要是那波濤洶涌的海峽和兩百英里左右的陸地把我們遠遠的隔開,那時候,我內心就會流血。”而正要結婚時,得知羅切斯特有了妻子,自尊自強使她絕然離開了他,最後得知羅切斯特爲救跳樓的妻子,雙目失明,她再次全身心的來到他身邊。

簡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難道就因爲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可能這就是簡人格的寫照,也是我喜歡簡愛的原因,羅切斯特也曾說過:“jane you strang almost unearthly thing”這可能就是簡的特殊之處!

這也怪不得簡愛吧中,有一人寫道:看完了《簡愛》,讓我對簡愛這麼個人也充滿了敬佩之情。我想,我將來也得當一個象簡愛這樣的人。

  老師讀書心得體會5

對於環境的理解是隨着時間而逐步改變的。有段流傳很廣的名言是這麼說的,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周圍的環境,就要想辦法努力改變它;如果不能夠改變環境,那就努力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就想辦法再換個環境試試。樹挪死,人挪活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可是,如果換個環境仍然沒有辦法適應呢?照着這個思路思考下去最後會得出一個什麼結果。雖然有點哲學上一辨到底的意味,但有些東西把牛角尖鑽透了之後,反而知道該如何輕鬆面對了。就象經歷過的人,無所畏懼。但這種無所畏懼和無知者無畏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含義。後者是初級階段,前者提升的層次更高,視野更開闊。

中國人講中庸之道是有道理的。老祖宗幾千年的東西,畢竟對後世有所啓迪。以前對於中庸的理解非常的片面狹隘,總以爲是抹殺個性之事,這其實是不懂得如何通過中庸求同存異,揚長避短。中庸之道,個人的理解,更多的是爲了雙方的溝通與交流,找到彼此承接的平臺,哪怕對方與你的差異完全是一南一北,你仍然可以從個人愛好,或者是某些不爲人道的小祕密找到話題。

更多的時候持有中庸這樣一種態度,可以急事緩辦,可以將不好辦的事情改變過來,扭轉局勢。以退爲進,是爲了更好地進攻。在戰場上,一個人在沒有學會如何進攻敵人之前,先學會保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股神說得非常有體會:投資最重要的是想方設法保存原有資本,第一條如此,第二條、第三條同樣如此。

什麼樣的光芒最長久?不是突然一現的流星之光,只有恆星那並不太強的光,夜夜可見,永遠在天空中閃亮。又想起登高必跌重,一步步行去,踩踏實了,最爲穩妥。

中庸並不是放棄自己的立場,雖然許多時候中庸意味着保持中立,但中庸絕不等於平庸。怕就怕,過於聰明,起點不高,看得不遠,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自以爲是最誤事。因此纔會有“難得糊塗”這樣精妙的語言。

中庸是一種處世態度,它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標。因此,學會中庸,給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中庸與雄心壯志並不矛盾。年輕時候愛走極端,隨着閱歷的增多,逐步明白了,中庸,會給人帶來更多的迴旋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