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關於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四篇

關於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關於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四篇

關於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四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1

還是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很難得的一次機會,我們學校請來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彭懿爲我們講解圖畫書。記憶深刻的是,他在這場講座裏多次提到了一本書《活了100萬次的貓》。當時一直很想看,可翻遍了整個圖書館都沒有找到這本書。今天終於有機會見一見這一隻傳說中的貓了。

這隻讓人望而生畏的貓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有一隻貓,它的過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個不死身,死了一百萬次又活了一百萬次,儘管生命在一次次輪迴——先是國王的一隻貓,然後又分別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隻貓,但它卻活得渾渾噩噩,活到最後,連它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而活了。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隻只屬於自己的野貓,愛上了一隻美麗的白貓,它才頭一次知道爲什麼而活。當心愛的白貓死去了,這隻100萬年沒有哭過沒有死的貓,放聲大哭,然後安然死去。

這是一本有關生命意義的偉大寓言。蘊涵了自我與愛情,生與死的偉大哲理。 什麼纔是真愛?沒有自我會有真愛嗎?如果我們活得連自己是誰都不 知道,整天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怕別人說這樣說那樣。那麼我們有說愛的資格嗎?那樣的愛也同樣是虛僞的吧。有多少人一生找不到“我”而找不到愛,找不到靈魂的歸宿?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在我看來,教育不是讓孩子變成“他”,變成另一個“你”。而是幫助孩子找到自我,確定自我,發展自我。

我個人認爲《小熊的柵欄》這一本讀本很值得閱讀,它是接近生活的一個讀本。讀了這個讀本就會感覺到是農村的生活一樣,它體現的是農村現實生活的常遇到的事情。小熊種蘿蔔,爲防止小兔頭吃蘿蔔而做柵欄,做好柵欄後蘿蔔還是不見了;小熊想辦法,做柵欄要量尺寸,量高度,量寬度,量高度不讓小兔跳過去,量寬度不讓小兔擠進去;量好尺寸做好記號,做好柵欄蘿蔔還是不見,引發小熊想辦法的一個過程,最後小熊大膽的想象出小兔會打洞,結束了讀本內容。給孩子留了一個懸念。故事的每一頁都具有連貫性,從小熊的柵欄引到生活中遇到事情自己必須想辦法解決,一步一步的深層下,作者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表現出來,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談到了"一個經驗"(anexperience)的概念,並將之界定爲:"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到達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該界定顯示出"一個經驗"至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歷程"。二是圓滿性,即"到達完滿"。完整性和圓滿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經驗"的內涵。

應當說、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大多能尊重幼兒對完整經驗的需要,比如、給幼兒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幼兒唱完一首歌,幫忙

幼兒完整地經歷一次科學探索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幼兒園在追求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幼兒所獲經驗的圓滿性。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不斷地催促幼兒完成其作品;爲了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得出答案,教師會縮減探索的時間,給予幼兒過多的直接幫忙、等等。在這種情景下,雖然表面上看來,教育活動是完整的,教師引導幼兒獲得了完成某一個教育活動任務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卻是膚淺的,不具有累積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試圖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常常會在關注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以犧牲幼兒經驗的圓滿性爲代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既完整又圓滿呢?

  一是分解。

分解就是把原先過於龐大的"一個經驗"分解爲一個個小的"經驗"。比如。要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就能夠讓他們經過幾次活動分別來探索水的顏色、味道、流動,物體的沉浮等不一樣特性。對一首歌曲的學習,能夠經過體驗理解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演唱與表演、音樂遊戲與創造等幾個層層疊加的活動分步驟地逐漸達成。在這種情景下,幼兒每一次都獲得了相對完整的一個小的"經驗"、而每一個小的"經驗"的不斷累積便構成了既完整又圓滿的一個大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在讀長篇小說和看電視連續劇時的經驗歷程模式。

  二是留白。

留白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動設計時間歇性地預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學安排的時間。有了在活動設計時有意識的留白後,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從急迫的教育任務中脫身,纔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來觀察、分析幼兒:當教師意識到幼兒在活動

中的表現與活動計劃不一致時,才能根據幼兒現場的反應調整教育計劃,切實追隨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使他們經過活動獲得深人、滿足的體驗。

  三是時間。

充足的活動時間是幼兒獲得高質量經驗的條件。要讓幼兒的經驗完整和圓滿,教師必須學會放慢腳步,善於等待,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按自我的步調進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動時間,教師才能夠不急於讓幼兒獲得某個既定的結論,幼兒也就能夠按照自我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我尋找結論,自我發現和修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纔會體驗到挫敗與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動、喜悅、失落、難過等各種情緒,幼兒所獲得的經驗纔會是飽滿、充實的,並在與原有經驗的匯聚中成爲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每讀完一本好書心裏不免會有種大徹大悟、感觸頗豐的感覺。讀了虞永平教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忽然間覺得自我參加工作至今爲止短短几個月的一些工作方式與教育策略還是有很多沒有到達應有的價值與目標,很多時候,我們太過於追求教育結果而忽視了教育過程給幼兒帶來的多元智能發展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利用好區域和環境帶給幼兒的學習興趣,錯失了讓幼兒探索發現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成爲真正的引導者、支持者,機械式的灌輸讓幼兒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這本書讀完後,我的腦海裏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三個觀點:

1、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學做合一。

“幼兒園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充實幼兒的生活,促進幼兒生命。幼兒園課程應當切實關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基礎…僅有在那種關注幼兒生活、爲了幼兒生活的課程中,幼兒纔可能歡樂、充實並感受挑戰,才能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這些都是書中的原話,生活化課程設計的核心任務就是讓幼兒做什麼,教師的教學設計首先應當關注的是幼兒想做的、能夠做的,然後纔是教師爲其能夠做什麼。幼兒就是在做什麼的過程中獲得經驗,得到發展的。幼兒的“做”包括觀察、探索、發現、表達、交往、欣賞等活動。要讓幼兒主動地學習,充分的發揮主體性。張雪門指出:“經驗不是特殊的東西,經驗是和環境相接觸而來的。”陳鶴琴指出的“活經驗”的觀點就是指幼兒園課程是現實的,要向社會生活、民情風俗和自然物學習,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和體會。虞教師書中的一些文章所闡述的觀點正是爲了體現了這些觀念,如兒童的表演區室、兒童博物館、圖書館、99、科學發現室、民間工藝坊、飼養區、微型社區、炊事區、種植園地等,無不是在強調“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學做合一”這一觀點。

2、認真衡量各種環境區域、區角的課程價值,結合幼兒的經驗,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能夠在幸福的成長環境中習得有意義的知識與技能。

虞教師在書中所提到的那麼多領域的學習價值我們是有目共睹的,並且受益匪淺,課程資源材料應當起源於生活。在文章中各個功能室的建立給予幼兒更多的學習空間。如:科學發展室,飼養區、幼兒圖書館、兒童博物館、表演區等等,且讓我們先想象一下幼兒在這些活動室裏歡樂的遊戲、探索的情景,那是個多麼幸福的地方。所以,幼兒園應當進取地開發有關的資源,遵循兒童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解放幼兒的雙手、解放幼兒頭腦。所以,教師應當認真衡量每種課程帶給幼兒的價值有哪些,能夠讓幼兒在幸福的歡樂的學習中掌握一些切合實際的知識技能。

3、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幼兒園應有效地幫忙教師提高與成長,教師也要不斷充實自我的文化和修養,做合格的支持者、引導者,進取樂觀的將幼教事業進行到底。

從教師知識透視幼兒園課程文化,能夠看出教師對人類知識的傳遞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教師任何一方面的知識欠缺都將直接影響學習者的發展。在幼教這種不分人分科的特殊教育方式的環境下,教師必須爲幼兒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負起必須的教育職責,保育和教育的相結合也讓我們不得不時刻充實自我各方面的知識,爲成功地做一名支持者、引導者而努力。關於增加教師的學習機會、交流機會,我覺得一幼在這一方面給與教師的幫忙十分大,我受益良多,幼兒園組織的多次教研與外出學習讓我們不斷擴大自我的知識面與教育視野。用有效的方法來幫忙教師,會讓教師的成長也變得更快更好。虞教師在書中提到的威爾遜教授所提出的對教師關注、贊同和情感的觀點也讓我覺得有了用更加進取樂觀的態度將幼教事業進行到底的決心。當然,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地去研究學習,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等,從課程實施者到課程設計者,從課程設計者到課程建設者,能夠讓幼兒在我們所創造的環境中習得必須的知識與技能。

作爲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發展觀和教育觀,虞教師的字裏行間都滲透着這些正確觀念,讓我們一齊努力,在他的理論引領下,分享有價值有意義的歡樂課程,爲幼兒創造幸福歡樂的童年。

幼兒園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最是書香能致遠。爲了培養幼兒從小“愛讀書、樂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營造“書香校園”、“書香家庭”環境氛圍,我園將十二月定爲幼兒園的讀書月。大二班結合園所要求,精心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閱讀活動,現將讀書月活動總結如下:

一、營造寬鬆氛圍,喜歡閱讀

1、增設小書房

爲了讓孩子們喜歡閱讀,家人們在我的指導下,紛紛在家裏增設了小書房。有的選擇孩子們喜歡的顏色書櫃,有的增添了孩子們喜歡的一些小繪本,還有的在家裏空間不太大的條件下,選擇一個角落,簡簡單單的幾本書,一個靠墊,卻變成孩子最喜歡的閱讀聖地,最開心的閱讀場所。

2、走進繪本館

爲了進一步營造寬鬆愉悅的閱讀氛圍,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我讓家人們利用雙休日帶着孩子們走進繪本館,在班級羣視頻反饋中,當我看到孩子們見到書籍後的那種欣喜與專注,非常感動。因爲這種學習的氛圍,是家庭和幼兒園所不能達到的。我希望,藉着閱讀月這一活動,讓更多的孩子走進繪本館,喜歡上閱讀,走進每一個優美的繪本童話世界。

二:整合一切資源,愛上閱讀

1、阿笨貓書

阿笨貓書園內每個班級都有,內容健康向上,且富有童趣。因此,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讓孩子們從閱讀阿笨貓故事開始,不但有效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而且爲阿笨貓故事的優秀選拔奠定了基礎。

2、自制圖書

因條件有限,孩子們的圖書少之甚少,爲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有效利用家長這一資源,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通過親子製作的方式,用不同材料製作了很多富有創意的好圖書,這樣大大彌補了圖書少的問題。不僅如此,我們三位老師用廢紙桶也精心製作了《小蝌蚪找媽媽》的螺旋式立體繪本,贏得了領導和家人們的一致好評。

3、圖書漂流

爲了讓每一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極致,讓每一個孩子和家長閱讀更多的圖書,我們班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園內圖書、家庭已有圖書、自制圖書進行漂流。最後,自制圖書又迴歸區域爲寶貝們在園閱讀使用。通過圖書漂流活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更濃了,原來開展區域活動,圖書區甚是冷落,現在卻變成了最受歡迎的閱讀吧。

4、故事大王

自開展閱讀月活動以來,班裏涌現了好多的故事大王,仔仔、盧亞惠、秦梓純、馬博磊、曉辰、源岐……太多太多,他們由原來的羞澀變爲現在的積極踊躍,由原來的不會說到現在的完整講,那幽默的語言、誇張的動作,贏來小夥伴們的陣陣掌聲

三、親子共同參與,享受閱讀

1、轉換理念,重視陪伴

通過長時間的引領和闡述,特別是閱讀月活動的開展,漸漸地他們的育兒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停留在把孩子吃飽喂好就行,而是更明確親子陪伴的重要性,盡最大所能的參與孩子的閱讀與成長。

2、注重互動,加深情感

在親子閱讀中,他們驚喜地發現:自己對於閱讀的態度和專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慢慢地他們放下手機和電視,陪同寶貝一起閱讀,見證了孩子一天天的成長與變化。親子閱讀,無形中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情感就更濃了。

3、貴在堅持,養成習慣

21天好習慣打卡雖已結束,但是好多家人和寶貝“愛上閱讀”好習慣仍在堅持,或朗誦詩歌,或看圖講故事,或結尾創編……,他們每天堅持,促進習慣養成。

4、掌握知識,收穫滿滿

在閱讀中,陶冶的是情操,收穫的是成長。有的家人向我反饋:“呂老師,園裏開展閱讀月真好,不光孩子們閱讀很多故事,連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知識,受益良多。希望以後園裏多開展一些這樣的活動,謝謝!”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雖然,讀書月活動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對於家人、老師和孩子們來說,閱讀纔剛剛開始,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不僅要讓書香溢滿校園,還要讓書香飄向家庭,飄向社區,讓我們在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在閱讀中感受更多的精彩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