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實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彙總8篇

【實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實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彙總8篇

【實用】課堂教學心得體會彙總8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教育教學的改革已有十年多。在這次改革的大潮中 。我們的課堂教學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轟轟烈烈而又從容有序。我們英語課堂也不例外,課堂教學改革搞得是熱火朝天,如火如荼。作爲改革的實施者,我們教學水平在不斷進步,教學質量在不斷的提高,我們有收穫,有感悟。在一步步的改革過程中,不斷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爲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我的認識

1、新教學觀念。通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的灌輸和講解,而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關注的是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爲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新課程觀念。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教師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通過實踐,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併爲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相信學生,熱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二、我的嘗試

1、挖掘教材,精心編寫預學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體作用首先體現在預學案的編寫上。課改以來,我認真鑽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語言,語法變爲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預學案,爲上好不同

類型的課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2、充分展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則是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個平臺。一直以來,我堅持使用導學案模式來進行語言教學,儘可能的將課堂交給每一位學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膽放手,耐心指導。學生初次接觸課改,好奇而又陌生。把新的知識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先預習,課前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鼓勵他們繼續大膽的向前邁進。在展示環節中,我一改過去每節課都是優等生在發言的狀況,規定每個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必須輪流上臺展示,主講或當小老師。放手讓他們用各自喜愛的方式來嘗試,來體會,然後耐心地指導他們用更全面的方法來改進,來創造。在展示過程中,有表現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現得特別欠缺的。但即使再差強人意的學生,我也會靜靜地等待他們展示完,絕不會中途打斷他們。因爲一旦被完全否決,他們的信心將倍受打擊,其他的後進生也會因此產生恐懼的心理,教學又會回到由優生主宰課堂的原路上。“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堅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導,放手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得去嘗試,去探索,去總結,不用着急教學內容是否能及時完成,不必擔心教學質量暫時是否受到影響,只要讓所有的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點獎勵,少點批評。課改初期,如同摸石頭過河,困難重重,狀態不斷,可學生的信心千萬不能扼殺。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態度,儘可能較多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語音語調相當漂亮!真有創意!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爲了更好的激勵大家,我又設立了獎勵機制,如分量化制度,添星制度,奪紅旗制度等,在這濃厚的競爭氛圍中,絕大多數學生不甘落後,處處爭當學習的主人翁。

3、反饋檢測,落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課改過程中,反饋檢測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和學生通過學習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的有效環節。內容主要以口語檢測和筆試相結合,形式可以多樣。時

間充足的話,可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也可利用早自習或中自習對部分學生進行綜合抽測;還可在課餘時間,讓每組的小組長對本組的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每天的作業檢查也是一種方式。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或口語表達方面的不足,並及時進行補充講解,不讓一個學生因此而掉隊。

三.我的收穫

在經歷了多年的風雨歷程之後,終於工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課改取得了一定的勝利。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上充滿笑語,氣氛非常活躍,真正做到了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從單詞到句子,再從句子到短文,從對話表演到知識點講解,同學們個個都能朗朗上口,輕鬆應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培養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協作,如何團結友愛;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在學校和心校舉行的各種考試中,我所帶的班級都有不錯的成績,的的確確品嚐到了豐收的果實。

四、我的反思

在感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也存在着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課堂秩序較難維持,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學內容難以完成,教學進度緩慢;課堂用語母語使用過多,語音語調不夠準確;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持久,積極性出現差異等等。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把課改工作做得細之又細,每一個環節都要穩紮穩打,落到實處,要把課改作爲一項持久的工作,不厭其煩地去做,同時還要求我們善於總結得失,及時修正,及時完善,讓我們的課改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第二十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的小學數學的觀摩會,有幸聆聽到xx等幾位名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真實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智慧。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着學生,震撼着學生的心靈,同時也觸動着我的心絃。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一個個質樸真實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他們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水平、嫺熟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與魅力。課堂上獨特的教學設計、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我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展開我在此次觀摩會上的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每堂課都很接地氣,沒有了作秀。教師放低了身份,與孩子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很實在,很和諧。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與學生輕鬆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鬆,學生自然就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鬥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xx老師,他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意義》這兩課,這位老師的名字很有意思,強大的強震動的震皮球的球。

他在課前與學生這樣交流,他說:“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看到我的名字你們想到了什麼?”這個時候學生開始衆說紛紜,其中有個孩子說:“我在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強大到震動了地球”。在學生們一片笑聲中,老師趕緊走去和學生握握手說:“謝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孩子們,今天的課我們就從想象開始。”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天真的孩子與幽默的老師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爲自由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聽了劉xx老師的《簡單的數據分析》,在課的開始,通過猜測,班內3位同學的生活方式,引出數據,進而引出數據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依據身高數據分析三位同學的生活方式;隨後又出示了體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將問題進行拓展,應用數據分析,進行決策、預測、判斷的練習。

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隨後的拓展,都把握住“數據分析”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這種數據分析,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統計圖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統計圖背後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是這節課,我覺得所有的統計教學都應以“數據分析”爲核心。數據分析是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數據分析的過程不只是計算和畫圖,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數據,將蘊含在數據中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解決問題。

雖然兩天的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已經結束了,但名師數學教學的風采與魅力給予我極大的感受跟啓發。作爲一名老教師,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學習和實踐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真探究,細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效之路。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新課標背景的數學教學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標、新的思路。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幾乎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認識到數學教學必要性很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課堂”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主要方法如下:

一、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二、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用出總結。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三、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四、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爲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五 、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爲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六、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八、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爲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較的發展和培養。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良好的成績將爲我今後工作帶來更大的動力。不過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一如既往地勤勉,務實地工作,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從應試教育轉變爲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這一重大轉變,對教學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學生的學法,使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重視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實踐創新能力;注重情感領域,倡導愉快教學,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爲實現新的教育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這一形勢下,大力提倡教師寫教學反思。通過實踐我對教學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如何打造優質高效教學課堂,反思如下:

1 、處理好以學生活動爲主,教師適時調控,師生共同研究、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

學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動和實踐中得到鍛鍊和發展的,教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師也無法代替。爲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啓迪學生智慧,啓發學生思維,給以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閱讀、查資料、動腦思考、動手操作、集體討論、自我展示、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使師生、生生合作和諧、默契,以實現教學課堂教學的優化。

2 、處理好 “ 學會 ” 與 “ 會學 ” 的關係。

教學課堂教學的每個行爲都應以學生學會什麼爲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感知、理解、運用、深化,指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相互交換信息,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策略的指導下,教師安排一系列教學事項,提供學習目標,引起注意和興趣,呈現各種刺激、各種音頻、視頻,激勵回憶,討論總結、練習作業、反饋信息、遷移應用、實驗操作等,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協調,在長期的自我實踐和鍛鍊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應用,如此長期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會逐步掌握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最終由 “ 學會 ” 變成 “ 會學 ”。

3 、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 。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倉庫,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讓他們自動地去開發知識的寶庫,自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改造社會的能力。爲此,在教學設計中我深入鑽研教材,從教材、教學條件和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過程,構建一個優良的、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 “ 動 ” 起來,創造一個愉快的、歡悅的氣氛,提供一切可能誘發興趣的條件,使學生提高興奮度,增強求知慾,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實驗研究、競賽、提問、討論、交流談話、音樂動畫、網上查尋、問題答辯等,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審美的快感,從而興趣盎然的學,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其次,要不時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嚐到學習 “ 甜頭 ” ,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一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設置一個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我實驗探討,生生相互討論交流,分析形成結論,學生學習興趣濃,自主空間大,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廣開思路,大膽創新,把學習的壓力變爲動力,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成了自我鍛鍊,互助研究的過程。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從接觸到實踐,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摸索探討的路上讓我感受到了全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和魅力。

一、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爲主,學生的一切服務於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學生不認路,感受不到路上的美麗風光,體會不到途中的異樣樂趣。而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後;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

1、預習課中,我要學習什麼、瞭解、掌握哪些知識點,每個人都心中有數。學生們積極的根據《導學案》,找出不會的知識點,遇到的問題先自己去解決,解決不了的找小組長,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再寫在黑板上,全體想辦法或老師來解決。

2、展示中,每個學生將自己負責講解的知識點以自己設計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識結構清晰,重點突出;講解時過渡自然,表達清晰,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通過愉悅的課堂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

二、課堂因平等而活躍,學生因欣賞而努力

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如何調動起來的?是不是能用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影響、感染學生?在實踐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雖然簡單,卻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學的真諦。教師不岐視每一個差生,用欣賞的眼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後進生本已自卑的心靈得到安慰,讓每一名學生有存在感,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讓學生在傾聽中得到認可,學生的參與度成爲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體現到自己的價值,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自信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那學生的進長也就指日可待。

三、課堂因開放而精彩,學生因參與而進步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衆多高效課堂的教學之長,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逐步自己的課堂特色。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根據《導學案》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在學生預習的同時,給他們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自行建夠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2、開放課堂,自主學習。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動起來身動、手動、心動、神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展開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羣學;讓學生養成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讓課堂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動,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

3、教學面向全體。以往教學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合作學習機會,讓學生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使之成爲小老師,形成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好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帶動差生,形成生生互動的濃厚學習氛圍。

4、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5、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樣的教學過程能使我們的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堂因評價而互助,學生因捆綁而齊飛

教師要合理、科學用好學生多元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各種積極因素,促進高效課堂持續發展。

1、口頭評價不吝嗇,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

2、自評互評要準確,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

3、星級評價要權衡,勞動之星、衛生之星、紀律之星、發言之星、質疑之星、合作之星、體育之星、文藝之星,在評星的過程中,儘可能的給更多孩子受表揚的機會;在評進步小組、合作小組、[爲您編輯]優秀小組的時候,讓學生感受到軍功章上有自己的汗水和貢獻,讓更多的孩子願意爲了進步而互相幫助、互相競爭;但在評選班級之星、班級旗艦、班級舵手時要民主,讓學生通過民主方式推選出他們心目的模仿和偶像,讓榜樣的作用影響整個班級。科學的應用捆綁評價機制,可以讓學生在互助中進步和齊飛。

高效課堂的實踐啓示我,運用藝術組織,關注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積極性,合理做好評價,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6

“園丁杯”課堂教學競賽已經落下帷幕,但我似乎還沒有從競賽中走出來。痛苦和煎熬雖然已經過去,但我的內心卻一直處在對競賽過程的不斷反思中,那從備課到最後賽課之間的一幕幕情景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之中,也總有一些感觸縈繞在心頭。央視名嘴白巖鬆十年前寫了一本隨筆叫《痛並快樂着》,而我參加這次園丁杯課堂教學競賽後的感覺就是“痛並幸福着”。

相信每位參加“園丁杯”的老師都有很多感觸體會,從教師素養、教學設計、師生互動、個性特點到上課細節處理等等,但我感觸最深的是在我們南昌二十八中溫暖的大家庭,在整個競賽準備過程中的團隊協作精神。

我抽到的籤是第三組的第一堂課,課題是《面積的計算》。拿到課題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思考該怎樣確定教學內容,如果只是講單純的圖形面積計算問題,這方面的教學素材比較多,也好講,但是很難有特色。而要上出特色的話就必須要有新意,更要讓學生從這堂課中學到在生活中有用的東西。於是我確定了通過“計算面積來解決數學問題”這樣一條主線,這是一個較新的嘗試,教學素材比較少,學生平時接觸也少,所以很難講。在拿到課題的第二天,餘達峯組長就特地召集我們組的老師來一起探討,還讓每位老師回去後幫我找與面積計算有關的一些素材,他又特地到教務處找來課表爲我的試講安排換課。

利用大家爲我提供的和我自己準備的一些素材,在雙休日我做完了課件,也做了較充分的備課。週一下午試講時,數學組大部分老師都去聽了課,我還自以爲胸有成竹,可是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只有幾個反應快點的同學掌握了,包括聽課老師都一頭霧水,聽完後幾乎所有老師都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這堂課的構思很好,但前面的鋪墊不到位,以致於學生跟不上節奏。課後李巧莉老師專門爲我設計了課前的鋪墊,我又作了修改。

第二天,我再次滿懷信心地投入第二次的試講,雖然效果比第一次好些,但是總覺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上完後,兩位組長都說要把這個設計重新翻盤。我一聽,蒙了,如果真是這樣,時間怎麼允許?總共才只有六天的準備時間。但我還是下定決心重備這堂課,於是我反覆思考到底怎樣上。當晚我再次和李巧莉老師電話商量,李老師提出一個大膽設想,乾脆上成欣賞課,讓學生欣賞一些利用面積計算巧妙解決數學問題的素材,從而接受面積的巧用。我又和餘組長、劉燕老師、塗義華老師商討,他們給了我另一個建議就是講透利用面積計算解一元二次方程這個問題。於是我突然來了一個靈感:先通過欣賞學過的利用計算面積解決數學問題的妙用,再重點講透利用面積計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問題,最後再欣賞幾個利用面積解決數學問題的例子。得到這個構思後我又向遠在日本出差的李仲華老師請教,聽聽他的意見。李老師同意我的想法,同時還給了我一些修改意見。於是我連夜把課件重新修改,第三次的試講果然得到比較好的效果,我看到很多聽課老師都滿意地笑了。課後,同事們又指出我的另外一些問題,如語言表達很隨便,口頭禪太多,還有板書不到位,讓我在這些方面多加註意。最後一次試講劉校長和楊校長都來聽了課,聽完後都給出非常好的建議,讓我利用最後兩天再修改,包括與學生的交流、自己的教態等等。

此次比賽對我而言收穫最大的並不是比賽的結果,而是在整個準備過程中的磨練。每次的試講,每次反覆地修改,每晚深夜的伏案,歷歷在目。比賽的確很辛苦,但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一切又變得如此欣慰。各方面都有收穫,大到教學理念和策略,小到教學細節都收穫頗豐,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很大,在不斷地嘗試中,汲取了營養,完善了自我,提高了教學效果。如果不是這次比賽,我不可能把一節課的內容那麼詳細地研讀;如果不是這次比賽,我不可能把相關的課標內容倒背如流;如果不是這次比賽,我不可能同樣的授課內容反覆嘗試不同的教學設計;如果不是這次比賽,我不可能做出如此精美課件;如果不是這次比賽,我不可能一舉手一投足,每句話每個字,都精心審查,細心雕琢。“園丁杯”比賽對於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心理素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能經過這樣優質課比賽的磨練,也算是我教師生涯中的一筆豐厚財富。

回顧整個歷程,我得到太多人無私的幫助,我心懷感恩:感謝精心安排試講一直陪伴我的餘達峯組長;感謝一直爲我出謀劃策的李巧莉組長;感謝在國外也爲我提出寶貴意見的李仲華老師;感謝深夜爲我修改課件的劉燕老師;感謝都已經睡覺了還被我深夜打電話吵醒的塗義華老師;感謝爲我提出要用準確精煉的數學語言建議的淦平老師;感謝我們數學組所有爲我提出寶貴意見的老師;更要感謝劉校長、楊校長以及所有的校領導。

我們行走在路上,即使還沒有走到那個彼岸,一路的風景也會成爲我們寶貴的`收穫。不管是欣慰,還是遺憾,或是一路走來的痛苦與煎熬,我都覺得是幸福的!經歷了,就足夠了……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7

課堂是學校與人的主要場所,是教師傳導受業,展示才華,培育人才的天地;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鍛鍊自我的樂園;是師生互助,共同進步的集體。每一名教師都在課堂上傾注了一生的青春和熱血;每一名學生都在課堂上,注目着前程和未來。教師的願望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學生的理想是在課堂學習中得以放飛的。

課堂的組成,筆者認爲分三部分:即主導個體——教師、主體羣體——學生、其他物具。在這三個部分中,前二者缺一不可,沒有主導的羣體,可能很盲目;沒有主體的主導個體,可能無所侍從。主體羣體需要主導個體的組織、引導;主導個體只有在主體羣體之中,才能展示自我,完善自我。這說明二者是相互的。構成課堂的物具,是師生教與學的輔助用具。教師藉助教具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利用一定的學具,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的目的。最早的課堂形成,也許僅有一師一生,僅有簡單的物具。但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的逐步完善,課堂物具的種類,已從簡單的石子、木棒、竹簡發展到書本、課桌、鉛筆,以至今天的影響、電視、多媒體。這些物具的發展,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加強師生素質與創新實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課堂的形成和建立的最初,主導個體和主體羣體之間產生了相互活動。最主要的是教與學的活動,即課堂教學活動。最初的原始課堂教學活動,也許是一師一生的課堂教學過程,師生所在簡單的場所便謂之課堂了,也就象父與子、母與女在家庭中教與學的過程,他們把臥室、客廳,乃至美麗的大自然謂之課堂了。這說明只要是一個聰穎好學的人,課堂無所不在。

二十一世紀初,教育體制在時代的進步中改革發展,課程改革在實踐中前行。從而,在豐富課堂組成的同時,給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啓示,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活動,怎樣打破傳統,順應時代,適應課改,體現創新。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改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近年來,走進課堂和參加觀摩課、公開課的機會較多。思考中認爲新課改要求下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困惑,多是普遍意義上的,共性的困惑。

一、注意平時的口頭習慣

部分教師上課時,有的口頭習慣還是較多,如: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知不知道等,這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口語,是一種習慣性的對話,不是具有啓發性的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創新的語句,實際是一種提問式的灌輸方式,其實沒有改變傳統,只是改變了形式,沒有改革創新,只是氛圍活躍的一種方式。

二、表揚誇獎過多

在有的課堂中,尤其是公開課、觀摩課表揚、誇獎較多,我們提倡尊重教育、賞識教育的情況下,表揚和誇獎要適度,問題回答的精彩要表揚,回答的不對或不完全對,要從辨證的角度,給予鼓勵和鞭策。簡單的問題一味表揚,正和一味體罰一樣是不可取的,一味的表揚會讓學生習以爲常。另外,課堂上的物資獎勵,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或反作用。物資獎勵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很有樂趣,但也會常而無趣,又會出現爲了要物資而踊躍,沒了物資就不踊躍的現象。對大一點的學生來說,獎品小,無濟於事,獎品大了,又不現實。學習是一種樂趣,樂趣來源於對新事物的探究與發現的成果。表揚、誇獎、獎勵只是一種激勵手段,要根據學生的性格、年齡特點,恰當的運用。

三、分組探究式學習難以普及

新課改要求組織、引導學生利用幾人一組的學習形式,進行合作,啓發學生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爲了活躍課堂,融洽師生關係,追求分組合作形式的同時,忽略了時間短,內容多,重形式,導致輕質量的行爲,對合作學習中問題的難易、內容的多少、程序的分析、過程的簡易等,沒有進行細緻的思考。往往是分組合作所分析、討論的問題過難或過易,問題的思索注重引導和啓發學生的思維不夠深入,分組的形式相對固定,討論的問題有一定的侷限性。認爲分組後,學生只要思考了,就是探究了。教師要思考學生的學習差異,感情差異,個性差異,均衡分組,激勵、引導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有充分發言的機會,達到共同探究的效果。我參加了20xx年省級物理年會的公開課,其中的電路一課的分組探究,教師佈置完論題後,部分優秀的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沒用教師進行引導,學生就開始了合作,而且合作的較好。可是中等以下的學生就成了聽衆。從而導致學生間缺少平等的交流、溝通的機會。交流的內容和書本上的基本沒什麼兩樣。真正發現和書本上內容有所不同的學生,卻往往是善於實踐和思考的人,但也要有充分的思考時間。

四、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運用情況

新課改要求廣泛運用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學會探究。但不是每一學科,每一節課都必須進行探究。探究式教學不能強加硬套到課堂教學之中,畫一個蘋果,唱一首《小夜曲》,讀安培表,什麼是三角形等等都要進行探究嗎?一些從聽與講中、在閱與讀中、在理解與思考中能掌握的問題,就不用強加硬套了。學習方式的廣泛應用是好事,但生搬硬套,泛泛應用,是淺層而庸俗的。

五、課的準備是不是充分。

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準備好一節課。如果講的是公開課,師生則準備充分,教師精心選課,製作課件,學生唱、練、演、說。注重過程,講究設計,關注實效,試講多遍,“包裝”精美。與平時上課大不相同,由於學生多班額大,課節分配的科學性,學校的條件和管理等因素,導致教師部分教師平時的授課壓力大,工作繁重,根本沒時間精心設計,在說每一節課都想公開課那樣上也不太現實。但我們要憑藉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教學已有的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教學也是一種勞動,沒有充分的準備,那是會很累的,甚至無從下手,不能收到很好的勞做效果。

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較少

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其中社會的影響、家庭的薰陶、教師的引導、自我的把握起着決定的作用。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所以教師的引導尤爲重要,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薰陶和感染。再優秀的學生也會下滑變質的。如果略差一點的學生能得到教師的引導、薰陶和感染,也會在教師的啓迪下逐步走向成功。但說來容易做來難,尤其是初中的學生,步入初中時,其情感、態度、價值觀雖沒固定,但以形成一定的習慣,由於其在小學受到影響,在家庭受到薰陶的不同,使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所不同,部分學生不良的習慣難以改變,加之教育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個人因素等,導致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淡漠化和習慣化。

課堂教學活動注重形式與過程,是新課改要求的一個教學環節,但也不能絕對形式化,過程化,要正確處理好形式、過程、實效間的相互關係,使學生真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教育。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8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爲學生減負,規範辦學行爲,要求我們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嚴格控制學生課後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加班加點了,不題海戰術,我們以問題爲嚮導,以小組建設爲主線,打造有思維過程、有追問、有質疑的靈動課堂,以課型、題型爲突破口,以知識點、合適點爲工作維度追求有效的數學教學。

一、問題是教學的起點,合作是問題的延伸。

問題反映學生“在這裏”,學習目標反映孩子應該“到哪裏”,教學設計不應該是鑽研教材的結果,而要根據“在這裏”和“到哪裏”的距離進行設計,不知道來自學生的問題,不知道學生要到哪裏,只能是滿堂灌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無效的教學。問題怎麼來?問題從通過有效預習新知識中來,新知識可以分爲兩個部分,學生看到懂得新知識和學生看起來起疑的新知識,看起來起疑得新知識就是問題。

合作是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有效自主學習時發現他們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啓動合作交流了,合作要有意義,合作的內容要有探究的價值,主要包括重點難點內容,涉及知識聯繫的內容,有爭議的內容,能力要求比較高的內容,能夠拓展的內容。面對有思維的挑戰問題,我們要進行分組,在合作過程中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老師要適時地進行角色轉換,老師退一步學生進一步,從教班變成教組,從個人教羣體變成團隊教團隊,學生也從個學變羣學。

二、建設、培訓好學習小組就把握住了有效課堂的靈魂。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找到知識學習的夥伴,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積極主動、樂於表達、善於溝通的習慣和能力。我們怎樣組建小組呢?最簡單的辦法是每個學生髮一張卡片,每張卡片上都寫上1、2、3、4、5、6的序號,請同學們按照相同的序號組成一組,學生很快的就組成了6個小組,隨後就要確定小組長,取一個響噹噹的小組名字、小組口號、小組目標。

三、學生、老師面對面講話,思維、思想在小結中閃光。

小結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還可以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新知識模塊的建立,解題技能的優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煉。梅川中學數學組總結了如下幾種比較實用而且有效的課堂小結形式:

(一)點睛歸納式課堂小結。根據教學內容的區別,教師在小結時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

1、提問式歸納小結。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將當堂課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串聯起來,形成系統的結構。如:《圖形在座標系中的平移》時,我是這樣小結的:①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②你學到了平移變換的哪些知識?③結尾時可以畫龍點睛,將所學的知識用順口溜的形式加以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便於學生掌握:平面內點的平移規律是“右橫加,左橫減;上縱加,下縱減。”

2、列表式歸納小結。在教學《矩形》的判定時,我是通過填表進行課堂小結的。學生通過對錶格的填寫,一方面明確了當堂所學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便於和前面所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放在一起加以比較,讓學生明白無論是性質還是判定定理,都是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來探究的,也是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前後呼應式課堂小結。爲了體現一節課的整體美、形式美、和諧美,導入與小結要遙相呼應,使整節課渾然一體,數學課堂導入時,我們常常以提出問題,設置懸念開始,以便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但是在一節課結束時我們也不能將開始時設置的懸念拋在一邊不管不問,使其懸而未決。因此,在結尾時,不妨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新知識,分析解決上課時提出的問題,消除疑慮,解決懸念。這樣的結尾方式,既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能首尾相應,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完整性和實用性。

(三)思維拓展式課堂小結。在小結時,爲學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慾望,把課堂小結作爲聯繫課堂內外的紐帶。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時,我這樣進行課堂小結:對於勾股定理的探究,古今中外都有無數的數學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從我國西周初期的商高到公元3世紀的趙爽,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到美國第20任總統加菲爾德,他們都給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同學們回去以後不妨也可以查閱資料、自己悉心研究,看看能不能發現一些什麼?

小結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昂首挺胸大聲的跟老師面對面講話,要求他們展示思維思考過程。我們還借鑑了優秀學校的好課堂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點處來亮相。胸挺直,頭高昂,面帶微笑喜洋洋。嘴裏說,心裏想,脫稿不用看師長。吐字清,聲洪亮,嗯啊口語別帶上。一握拳,一揮掌,肢體語言來幫忙。展示完,忙退讓,褒貶評價記心房。

四、細化複習課研究,讓反饋靈動有效。

梅川中學組要求數學教師在複習課上運用基本結構爲6個環節模式的實施教學。

1、創設情景,引出課題。根據複習的內容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實際需要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將複習的數學知識融入問題的情境中去。

2、激發慾望,回憶知識。通過回憶與看書,蒐集與課題有關的所有知識。有些已被遺忘知識要讓學生結合課本,通過回憶再現,蒐集與課題有關的知識,弄清每一知識點的意義,這是梳理知識的重要基礎。

3、合作交流,梳理知識。整理時要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羅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簡潔、清晰地把知識整理出來,整理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脈絡。

4、認識點面,完善脈絡。對於蘊藏在知識之中的一些數學思想和思維方法,學生自身難於發現和整理,教師應提煉出學習方法,從而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5、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練習是複習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形成熟練的技能與技巧。練習設計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針對知識弱點,如易錯易混內容的練習,可採取填表、選擇、判斷等形式;第二層次是綜合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層次是創新運用,訓練思維,即拓展提高性題目。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

6、擴展知識,提高能力。通過科學合理地佈置作業,使他們獲得的知識得以進一步發揮,興趣體驗得以進一步延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