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合集10篇

【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合集10篇

【精華】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合集10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

作爲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大膽創新,採用反常規教學法,設計課堂活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成爲學習的主人。以下是我閱讀後的幾點心得: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無論多麼好,長期使用學生都會產生單調厭倦之感,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上精當選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在課堂設計上就根據不同的內容來採用了多種多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是讓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讓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做了課堂的主人。

二、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爲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爲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交互式活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鼓勵學生髮表意見

“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自由表達意見”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新理念,也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讀了《新課程理念下創新教學設計》,讓我知道了自己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書中的教學設計重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照顧了全體學生。鼓勵每個學生髮言了我們纔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因此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更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問、敢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此學習內容在教學設計時切實做到了以人爲本,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一特點在教學設計中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上,然後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最後在作業設計時再加以鞏固。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一定會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泓清泉,甘之若飴;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杯醇酒,聞之慾醉;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傾心交談,快意平生;讀一本好書,如同聆聽一個長者的教誨,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我收穫的是累累碩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有借鑑的。

總之,面對新課改,我們教師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與文化素養的培養,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造、發展、豐富數學教學方法,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2

9月12日,我縣組織到潢川參加海峽兩岸小學數學名師好課堂系列教學研討觀摩會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爲“名師好課堂課堂的研討”。會前潢川高中老師介紹本次研討會的目的和宏觀要求。上午觀摩了來自首都的吳正憲老師的三年級下學期《面積的認識》的公開課,下午觀摩了來自江蘇省啓東市蔡宏聖老師的四年級下學期《乘法分配律》的公開課;次日上午我們聽取了江蘇省啓東市實驗小學副校長季國棟的《用數對確定位置》五年級的示範課,他主張‘疑趣課堂,讓學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過同課異構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動的時效性、針對性。觀摩後聽了專家的學術報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從中受益匪淺。

《面積的認識》這節課,吳正憲老師很努力、真實地呈現學生的思維狀況,並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思維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級課程,兩位老師都選擇了有趣的素材,來激起學生的興趣點,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並注重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引領。

《用數對確定位置》這節課季國棟老師循序漸進,從簡單的生活現象導入問題,一步步的把學生引入問題、探索問題,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取知識。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這次研討會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3

第一,備課,上好課,提高教學質量。

1、課前準備:備課。

(1)認真學習教材,進一步探索教材的基本思路和概念,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和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運用自如,知道要加什麼材料,才能教好。在此基礎上,通過每週的集體備課活動,討論確定本週的教學課件。

(2)瞭解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的質量、興趣、需求、方法和習慣,以及學習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困難,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學方法,解決如何將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認真聽課。用“和諧互助”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探索,大膽發言,積極交流。關注全體學生,關注信息反饋,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成,引起學生的有意關注,使

它保持相對穩定,同時激發學生的情緒,使他們有一個愉快的心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問題。課堂交流和演示面向所有學生。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作業要安排好,少而精,減輕學生負擔。

第二,做好疏導工作。

有些學生缺乏自控能力,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一些學生抄作業。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抓住學生的思想教育,使這項工作用於指導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後進生的轉化,要儘量從友善開始。從表揚開始,抓住亮點,放大亮點,對他的情況和想法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認真批改學生作業,積極寫勵志的評語,比如“今天最好的作業”“加油,我相信你是最好的。”學生作業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積極參加聽課、評課和集體備課活動。今年上18節課,虛心向老師學習教學方法,向別人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V、努力

1、努力加強基本功訓練,加強“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的進一步創建,熟練掌握“五步十環”的操作流程。在課堂上做到精準簡潔,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精講”這個環,時間緊,任務重,要注意引導學生消化概念、定理、公式、規律;注意重點關注學生的知識缺陷和疑難問題;注意新舊知識、新問題、老問題的對比

2、做好“訓練”是以後工作的重點,基本保證每節課有30分鐘以上的練習時間,習題題必須是我們精心打造的,貼近中考的代表性題目:理解概念,鞏固定理;運用知識的能力;用一個問題的多解來思考問題;容易出錯的常見問題;綜合分析的改進等等。通過一系列強化練習,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適應性和技能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3、對差生多一些關注、愛護和耐心,讓他們對數學的理解有更大的進步。

4、因爲大多數學生基礎差,所以我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和集中注意力

一年來,通過不懈的努力,我教的兩個班的數學成績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具體如下: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銳意進取。只有不斷面對和解決客觀問題,遵循教育教學的原則,才能以集體智慧和個人努力取得成功。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在認真聽取博興一小宋春景老師的精彩分析後,我收益匪淺。實踐活動課是非常花精力的課,需要準備材料,組織室外紀律,提高教學效率都是大家需要想到。如果組織好了,學生可以說終身受益;反之學生只是放放風而已。

因此,數學實踐活動課需要廣大教師加以重視,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的綜合體。

  一、培養綜合應用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以數學知識爲支點,以豐富的生活實際爲背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調查、猜想、驗證、推理等,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瞭解數學的簡單應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如實踐活動中測量學校的一草一木讓學生感受到100米的到底有多麼長,小紅的身高是多少……”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數學知識,以富有個性的方式解決問題,感受到了生活的豐富多彩,領悟了數學學習的用處之大。

  二.培養合作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較課堂中數學學習有很大不同,更能體現小組合作的價值,在遇到富有挑戰性,學習獨立學習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往往需要合作,提高活動的效率。如:實踐活動“測量男女生的脈搏”,在學生掌握脈博的檢測方法後,需要通過互助合作完成,在活動前,要分成若干小組,分工協作,做到人人有事做,個個口、心、腦並用。同學之間增強了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合作能力,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三.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能只在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依靠課堂短短的40分鐘來實現。數學實踐活動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較好地體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結束後,讓學生用所學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美麗的圖案,這樣的實踐活動既培養了學生運用基本知識的能力,更加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很多的困難,從中培養了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其次,學生通過對一些數據的蒐集,整理和分析,能夠作出比較客觀的判斷,形成了正確的情感道德觀。如對居民節約用水情況的調查分析,及我國乃至全球水資源情況的調查分析,就能使學生明白節約用水的目的和意圖,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這樣讓學生早點接觸社會,融入了社會中學習數學,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在培訓中更清楚地認識到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兩天來的深度課堂培訓學習,感受頗深。我認爲作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應不斷積累有效組合的經驗,形成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中,教師與學生是最爲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爲主體”的關係,是使這兩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的中心環節,也是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更深層次的突破口。構建“學的課堂”,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教師要給學生及時的引導、指正。

“活動導學”的教學模式,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一定能夠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真正實現深度教學。爲此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鼓勵自己要善於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將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併爲自己提供交流的平臺,使自己成爲終身學習者。

二、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開展深度學習的課題。這是我們最爲需要的策略,這樣能夠提升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效率,學生願意學習,願意開展工作,也願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實際上,我們應該根據所學內容,結合現實條件,做出最爲切合實際的探索,這樣能夠保證學生思考問題的可行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導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及其現實條件開展深度學習和探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知識、探索知識、應用知識的熱情,從而做到學以致用,用以帶學的目的。

三、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用多種形式來呈現,並且要儘可能直觀,貼近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生活。教師設計題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見、找得着、用得上;這樣學生的學習動能就能被激發出來,興趣也就能夠堅持下去,一切的困難也就變得輕鬆,變得自如,他們不再把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這樣就能夠讓大多數的同學都能夠開展深度學習,同時也能達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課堂改革呼喚着學習方式的轉變,也就是說學生再也不是單一的被動的接受學習了,而是讓學生自立探索、動手動腦,讓學生去探索、去創新。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終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獲得真實的感受。

總之,在學習了深度課堂教學的相關知識,並聆聽了解專家的課堂教學後,深深感到教師教學的方式要大大的改進,教師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導作用,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因材施教,又要有靈活的方法,收效顯著的教學措施,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互助、合作交流,不僅要注重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深層次,更應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拓展課堂教學的深度。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6

一、中職數學課程的現狀

1、課程方面

課程"難實施"、以16、17年中職學考情況的數據分析數學教學評價現狀。其中,標準差達到28,10分段成績分佈呈雙峯狀,低分率偏高。針對現狀進一步分析了成因,並提出建議和對策。例如充分備課先備人後備課,規範教學行爲。

專業教學要求"難滿足"、實際教學中,數學技能和數學能力較難適配,舉了電子專業的實例進而引出了專業課教師對數學的看法。適當拓展數學知識,滿足專業課程需求。

2、 學生方面

通過兩個調研探索學生的現狀。學生數學基礎調研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態度調研情況從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分析學生情況。

得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五個方面主要困難。

3、 教師方面

教師對職業學校數學課程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夠認識,更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重點闡述瞭如何引導、管理學生,比如做作業的管理。

怎麼教?優化教學理念,牢固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對學情深入透徹的分析和把握。採用適當的教學設計模型。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將課前、課中、課後有機聯繫,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採用不同的教學評價與手段,爲教學改進提供依據。教學反思成爲教師的教學常態,不斷改進教學。

其次,周新華老師針對以上現狀,提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二、解決的方法和途徑

(一)新舊交替銜接

1、加強職教與普教的銜接

2、銜接哪些內容。運算能力、知識點的對比、解題方法等等。從不等式與二次函數、函數概念的進化、概率統計的螺旋式上升等具體展現銜接點。

3、 課前針對性訓練。補充相關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例舉了3個特例說明。

(二)"段落式"教學設計

將一節課劃分爲2~3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導入、概念講解、例題、學生練習、評價反饋。通過《角的推廣》《對數的概念》逐步講解段落式教學設計,總結歸納段落式教學設計模型的優缺點,這種方式符合注意力衰減曲線。

(三)重視例題及課堂練習

1、 知道~應用~理解並內化。例題,把知識轉化爲能力,示範解題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明確書寫格式規範。課堂練習,幫助學生複習並鞏固新知,等等。

2、 評價反饋。數學地設計評價工具。

數學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服務專業。

三、與專業課程結合

1、 關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2、 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瞭解專業背景及專業要求。

3、 教學的關鍵點。詳細講解了"建模過程"、

4、 物流專業數學教學案例,數控專業數學教學案例。

我己經多次聽取周新華老師的報告,每一次我都以飽滿的熱情全程參與,課間也抓住機會請教周老師解決我日常教學中的困惑,課後我更是反覆學習周老師的講案。本次學習亦不例外,從段落式教學設計模型,調研情況的分析,到系統全面地總結歸納,我都收益良多。最後,感謝主辦方能夠請到這麼優秀的老師來傳經送寶,同時我也很幸運地參與其中。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新增加的板塊,這塊新內容許多執教教師都感到比較迷茫,迷茫於編者的意圖,迷茫於教學目標的把握,迷茫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迷茫於內容的處理,迷茫於過程的展開,迷茫於……。再加上從總體上來說,《數學廣角》的內容不列入期末考試的範疇,所以有的教師就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有的教師又因爲學校要進行競賽,又上成奧數課。《數學廣角》究竟如何去教學呢?

一、恰當要求,把握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學的歸宿。因此,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直接決定着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也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教參上也說每一冊數學廣角單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過簡單的事例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或者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

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這一些,我們既不能拔高要求,脫離軌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在一次鄉鎮一級教研活動中,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二上的排列組合時,她是這樣教學的:先通過老師與一個學生的握手,需要握一次;然後小組合作,試一試3人要握幾次,通過老師的引導得出3個人握手的次數可以用算式2+1=3來計算,4個人的握手先通過小組合作,在指名上來表演,又得出可以用算式3+2+1=6表示;5個人呢,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數字、圖形、字母等表示人,再用連線表示握手的次數,又得出5個人的握手可以用4+3+2+1=10表示;接下來通過找規律得出6個人的握手次數是5+4+3+2+1=15,並進行了驗證;根據這樣的規律,那7個人、8個人、全班呢?

通過引導,學生列出了相應的式子。最後老師總結:今天學的就是《握手中的數學問題》。她這節課把教學目標定爲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建立握手中的數學問題的模型,然後運用這個模型來應用。這樣的目標和教學設計就拔高了教學要求,因爲本節課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廣角,這部分內容本身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就比較抽象,不應該象上面那樣上成握手中的數學問題,使課堂只成爲尖子生的課堂,所以這節課的目標應定爲: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根據這個目標,可以把教學設計改爲:把各項教學內容全部貫穿於一個遊戲活動當中,把擺數、握手、搭配衣服、打乒乓球,買練習本等學習內容貫穿整節課,使教材在呈現方式上變得生動、有趣,並富有濃濃生活氣息;在內容上也有較強的層次性和邏輯性,使學生感到學數學就好像是在做遊戲,增強了全班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突出主體,體現價值

1、關注學習過程,突出思想方法

數學廣角體現了新課程的一種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滲透的過程中,切忌片面強調機械記憶、模仿以及複雜技巧。例如在教學三上的排列組合時,有的教師創設了搭配穿衣服的情境後,透過小組討論、演示搭配過程、以及簡單的連線方法後,老師就會問:“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

如果學生還沒有列出算式來,老師還會問:“上裝的件數和下裝的件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麼關係?”迫使學生得出計算的方法,才肯罷休,繼續下面的環節。不難看出,這樣較快地提煉方法,會使學習成爲結果的記憶和套用,知識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寶貴的教育資源就不能被充分開發利用,這樣只關注結果的教學,哪有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一位教研員他是這樣設計的,同樣創設了搭配衣服的數學情境,提問:“到底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有什麼好方法讓大家清楚地知道你的種數呢?”接下來,請學生介紹,並引導評價,體驗有序思考的好處,然後再提問:“用什麼方法巧妙地紀錄搭配的結果,比一比,誰的方法又對又快又清楚?”學生嘗試用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圖形表示,有的用數字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還有的用算式表示……“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有序!”這樣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得到了加強,落實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同時,學生通過用圖片擺到抽象化的符號,其思考過程經歷了從實物到抽象的過程,學生數學化的思考過程也非常明顯,教學中教師並不急於提煉方法、得出結論,而是用較重的筆墨充分展開過程,這樣重在滲透思想方法,落實數學思考,關注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是數學廣角教學的首選。

2、夯實學習基礎,促進方法滲透

數學廣角的教學,不但要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還要使學生會用這些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一學期,我對四下的《植樹問題》這一課進行認真地備課:既考慮到情境的創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的生活;也考慮到教學時如何以學生爲主體,滲透方法,自主建構。

可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種樹”時還是躍躍欲試的學生們到“應用規律”時一個個都像在猜謎,加1?減1?還是不加不減?勉強參與的只是那幾個在校外學奧數的學生。看來這樣的設計無法顧及全體學生的發展,沒有了學生的主體參與,還體現什麼價值?

反思整節課:因爲課前沒有較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小組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急於得出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這樣只重結果,學生似懂非懂,又怎麼去應用規律呢?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癥結,改變了原來的教學設計,首先創設情境後先獨立思考,再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有的學生畫草圖、有的學生畫線段圖、還有的學生直接列算式,然後我採用反問的形式以及課件的巧妙演示,數形結合,滲透數學學習方法,給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讓學生有夯實的學習基礎,有效地促進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樣爲下面的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一根將“發現規律”與“運用規律”鏈接起來的柺杖,使學生永遠站在主體的位置。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佔有特殊地位,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數學廣角的鞏固練習創設了許多現實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作爲學習的素材。有的教師如果是平時上課他會按教材一題一題講解,不考慮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開課,因爲數學廣角的練習題量也不多,他又會自己創設出好多的素材來鞏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數學知識有效提升呢?

例如三上的《組合》這一課,教材上安排了組數、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數學問題、拍照等,這些豐富有趣的情境牢牢的吸引着學生,如果在教學時只是讓學生“用數字卡片擺一擺”、“用線在書上連一連飲料與點心的搭配”、“自己用筆畫一畫從兒童樂園到百鳥園的路線”或“用線連一連一共拍了幾張照片”,這些問題情境的設計與展開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並沒有提升,始終停留於具體操作層面,缺少數學化的過程。

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每一個問題情境應有目標重心,組數問題要突出“有序思考”,把點心搭配從“二三搭配”拓展爲“三三搭配”,既是對前面思想方法的鞏固應用,又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遊玩路線問題則側重於“符號思想”的應用,讓學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達路線”,拍照問題則可以拓展爲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個人都想單獨和聰聰、明明各合一張影,一共要照多少張?只有這樣發揮教材的編排作用,挖掘每個素材的獨特功能,才能使學生的各種技能有效提升。

總之,數學廣角的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爲本”,突出主體,把握準目標,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體現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8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一邊實踐,一邊成長,不斷地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說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爲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一、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教材內容已經改變了知識的呈現形式,這是一大亮點,教師作爲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積極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變學生從前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

二、從新課標看“學生”

在學習和嘗試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越發感受到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數學放在了生活中,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着生活的舞臺,學生在學習時發揮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爲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總之,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鍊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裏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共同“體驗學習”。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3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舉辦的爲期三天的全國首屆小學數學教學論壇。本次論壇的主論壇爲:“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的能力”,平行論壇爲:“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期間穿插了高、中、低三個年級組94名教師的說課。我很榮幸的聆聽了81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王元院士、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發展中心方運加主任、全國著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教授和多位專家的精彩報告。現將本次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教師發展的三個層次:教書匠—→教師—→教育家。

書本上要求的東西,能夠把學生講明白的是教書匠。在教書匠的基礎上,能夠發現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問題的是教師。在教師的基礎上能夠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並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學識的是教育家。

2、小學教育要兒童化、生活化、活動化、文化化。

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在教學研究中,我們要走進兒童的心理去研究兒童,使我們的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3、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現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自學—→展示—→反饋三個環節。北京市石景山區海特花園小學的教學模式分爲新授課:“自學—→合作—→輔導生成—→鞏固”和複習課:“自主複習合作彙報—→教師檢測”,而且複習課的三個環節正好是三個課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的課堂可以把海特花園小學的教學環節進行有目的的消化和吸收,使我們自己的環節更加完善。

4、開展“教師少話”活動。

與我們的高效課堂不謀而合,教師上課主要體現“導”,海特花園小學聲明“教師的機械重複是課堂噪音!”“教師的泛泛而評不如不評”,也就是說,不是任何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都是“好,好,你真棒!”他們把這種稱之爲“有雜音的背景音樂”。

5、構建和諧課堂。

和諧課堂就是保證人的尊嚴和價值不受侵害、倡導尊重與信任、發展人的個性與智能、形成良好交往氛圍的課堂。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對學生的充分尊重。要給他們多種學習的機會,爲他們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

6、做好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產生的一套程序。它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和學生)、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流程、教學特色和教學後的反思。我們要真正的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要專業的讀教材、用心的讀學生、智慧的讀課堂。

7、有正確的教育教學觀。

我們面對的兒童是活生生的人,我們對他們要尊重、理解、善待、讀懂、學會期待。我們面對的兒童是發展中的人,他們有潛力,但是不成熟。我們要充分相信他們,開發他們的潛能。傳授知識、啓迪智慧、完善人格,爲兒童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教師要用伯樂的眼光、宰相的胸懷、親切的口吻評價學生。讓學生學動手做的數學,學生聽見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

8、促人深思的故事。

蘋果的故事:老師拿着一個蘋果,讓學生挨個的聞了一遍,讓學生說聞到了什麼味道?大部分學生說“沒有什麼味道。”但是,有一個學生說聞到了香味。第二遍,老師又讓學生挨個的聞了一遍,問學生聞到了什麼味道?這次又十幾個同學說聞到了香味。第三遍,老師又讓學生挨個的聞了一遍,這次,除了一個學生外,其餘所有同學都說聞到了香味。老師說:“同學們,這個蘋果是一個假蘋果” 。老師們,由此,你想到了什麼呢?

水桶的故事:國王和大臣們在池塘邊遊玩,突發奇想,國王問大臣們池塘裏有多少桶水?期限是三天時間。三天過去了,大臣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也不能說出答案,眼看就要受到國王的懲罰。這時有一個聰明的小孩說知道答案,老師們,你們知道孩子是怎麼說的嗎?這個小孩說:“這要看桶的大小了,如果桶有池塘的二分之一大,那麼池塘裏就有兩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三分之一大,那麼池塘裏就有三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五分之一大,那麼池塘裏就有五桶水”。國王滿意的笑了。老師們,對這個故事,我們又要教會學生什麼呢?(逆向思維)

最後,以全國著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教授的兩句話作爲我本次學習的結束語。

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願做沉舟,我願做病樹,我願最美麗的花朵開在您(各位老師)的課堂,讓我們共同把我們的教育做的更好!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實驗學校選派青年教師鄭莎莎、孫亞靈在西安空軍工程大學體育館參加了“名師之路”20xx年春小學數學教學“未來課堂與問題化教學”觀摩研討會。

會議歷時三天,俞正強、唐彩斌、牛獻禮、劉延革等15名小學數學界專家做了數節精彩紛呈的示範課和報告,他們流暢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強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抽絲剝繭,把看似抽象難懂的幾個公式歸類到“段”和“點”的關係上,把最本質的東西簡單、實在的教給學生。在學生不能及時舉出例子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聯繫生活,讓每位同學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應用環節也能緊靠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又印證了不變的規律:佔了幾個“點”,少種幾棵樹。在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引導下,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一類”問題。

牛獻禮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定教”的充分體現。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儘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彙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着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爲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後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爲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秦瑩老師的《一分有多長》,親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課前的“經典詠流傳”是前奏,引出關於用時的問題;精美的課件展示出的鐘表是漸進,帶領學生一步步體驗秒針的變化規律;孩子們的兩個活動是高潮,讓學生體會到一分鐘是多少秒、以及時間不以人的感受做轉移;深情的話語小結是尾聲,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有了更好的收穫;幾個小練習的設計結束,貼近生活的練習,鞏固了所學,同時結束亦是開始,學無止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整節課渾然一體,堪稱享受。

羅明亮老師的授課教會了我們一句話“人間至味是清歡,課堂至味是道理”。給六年級的同學解決他們五年級就存疑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敢於去自己提出提問、自己通過探尋去明白道理,繼而通過道理去解決問題。教學不應該只知道“是這樣的”,而更要知道“爲什麼是這樣的”,要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知識背後的道理。在不斷地追問中讓問題引向深入,分享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嗎?

周衛東老師的《小鴨在哪裏》則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創造力的驚人之處。整節課的風格極具童趣,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鴨的例子,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其自由生長,繼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深化、收穫成功。這樣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看到孩子學習的模樣,體會到他們知識的增長,相機誘導、順勢而爲,做到讓學習真正發生。

這些專家名師們的課各具特色,但同樣的都做到了緊貼教材和生活。同樣關注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培養了孩子們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明白所學的本質道理。精彩的專題講座更是一個個先進教育理念的呈現,給我們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衝擊和洗禮。讓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長。

會議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夢在前方》。“沒有什麼能阻擋,風浪再大又怎樣;只需要一雙手掌,就有徵服的力量。”對於年輕教師來說,這些專家前輩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爲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助力;對於學生來說,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背後的推手呢?要想傳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作爲教師就應努力提升自己,引領學生體會思維成長的快樂,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走近名師、聆聽名師,這次觀摩學習讓人深切領略到了大師們別樣的人格魅力和課堂風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則是用心創造、執着追求,堅持不懈。成功無止境,起點總是零。教師易,名師難。我們堅信,風雨之後必能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