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老人與海鷗》說課稿

《老人與海鷗》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人與海鷗》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人與海鷗》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通讀完人教版課程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後,那一幕幕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人的故事,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與海鷗》作爲本單元的第一課,在統領單元的教學中就尤爲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爲後續3篇課文做好學法鋪墊。

本課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吳慶恆)在翠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去照顧他的“兒女”。老人去世後,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閱罷,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我班學生多數思維較活躍,課堂上敢於發表個人的見解。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

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以此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爲: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四、說教學理念

閱讀期待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是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閱讀之後所理解內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啓學生的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深人思考閱讀內容,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設計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書可分爲兩個課時,我主要說說第一個課時的教學過程。我的課堂分爲四個板塊: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初讀感知,找到“井眼”——重點研讀2———13段,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總結昇華。

1、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

德國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看着歌曲中的女孩,爲了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瞬間,孩子們被這個不平凡的女孩所感動。女孩爲丹頂鶴付出了一切,甚至於生命。這樣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昇華,情爲之所動。隨後在轉入對文中這位不平凡的老人的學習時,相信孩子們也一樣被文中的老人所感動,爲文中老人與海鷗之間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所感動。

2、初讀感知,找到“井眼”

通過讀兩塊詞語,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描繪了兩幅畫面:老人喂海鷗和海鷗送老人,通過這一步,學生就理解了作者的排版佈局。

3、重點研讀2———13段。

本篇課文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對話。此環節的教學設計,採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不僅僅是停留在字、詞、句、段、篇地教學上,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層次上,而是充分引導學生的個體生命在現實或特定環境中的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在迴環往復的朗讀中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儘可能的進入老人與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老人和海鷗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這一板塊分三步走:

第一步:一品“褪色”,感受老人的節儉。找出描寫老人外形的句子。讓學生抓住三個“褪色”來感悟老人生活的節儉。並補充材料:老人叫吳慶恆,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無兒無女,當時的退休工資是308塊。以當時的生活水平而言,308塊並不少,相當於現在的1500元左右,足夠老人買一身體面的衣服,買一個像樣的包。讓學生自然體溫老人爲什麼要過着這樣檢樸的生活?

第二步:二品“褪色”,感受老人的可敬。

讓同學們快速瀏覽2—13自然段,找出老人關愛海鷗的句子。爲了讓學生感悟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我讓孩子們找出老人喂海鷗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在這一部分我是分四部分都的:第一步讓學生抓住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應聲而來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非常熟悉;然後抓住老人爲海鷗取名字感悟老人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子女。第二步抓住很小心、餅乾丁、退開一步、圍欄上感受老人的細心,對海鷗的愛。第三步抓住節奏一詞理解兩者之間的默契。第四步抓住老人對海鷗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老人對海鷗的關愛。通過一遍遍地朗讀、想象,加上多媒體課件中老人與海鷗的畫面,一次次充斥着學生的思維,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第三步:三品“褪色”,感受老人的永恆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閱讀教學中對詞句的理解要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然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缺乏某些實際生活的體驗,因此,巧妙藉助現代化教育技術來創設氛圍,不僅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而且可以加速他們對文中相關詞語的理解、感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這部分時,我通過收集資料,穿插了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畫面,並輔以一段悲傷的音樂。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昇華,情爲之所動。隨後,我立刻在電腦中展現海鷗送老人時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讓學生在音樂“離開你的那一天”的伴奏中集體朗讀。並提問:此時,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隻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麼?此時,學生們通過剛纔的學習和朗讀,彷彿真得成了那一隻只小海鷗,表達着對老人的依戀。

4、總結昇華。本板書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板書:

老人與海鷗

喂(關愛)

老人海鷗

……

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