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策劃 >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1

活動目標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

1、嘗試運用畫、撕、剪、貼等多種方式和同伴共同裝飾美麗的龍舟。

2、樂意和同伴共同協商,分工裝飾龍舟,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幼兒有參觀賽龍舟活動的相關經驗。賽龍舟的照片、未裝飾的龍舟、彩紙、筆、剪刀、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端午節龍舟比賽的照片,回憶龍舟的外形特徵,激發裝飾龍舟的興趣。

★指導語:你看到的龍舟是什麼樣的?上面有什麼?

2、觀察龍舟,討論裝飾龍舟的方法,激發合作裝飾的興趣。

★指導語:①龍舟上缺少什麼?怎樣才能把龍舟裝飾得漂亮呢?②你準備裝飾龍舟的哪一部分?用什麼方法?需要什麼材料?

3、分組協商、分工裝飾龍舟。(觀察幼兒合作情況,並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指導。)

4、舉辦“美麗的龍舟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幼兒對端午節民族文化的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

3、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糉子的製作方法,嘗試手工製作糉子。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端午節》

2、兒歌《快樂的端午節》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節相關習俗文化圖片

5、糉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廚師教學課件,進入芝麻開門環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快樂的端午節》,感知端午節的習俗。

(2)你們剛纔聽了兒歌,兒歌中描述了什麼內容?

(3)這是什麼節日?圖中的人們都在做什麼?

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幼兒觀看圖片,人們正在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的習俗。

2、教師繼續出示課件,進入社會大觀察環節,幼兒觀察圖片,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1)你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嗎?

(2)你們家裏是怎樣過的端午節呢?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到來時,家裏會吃糉子,誘人賽龍舟,還會插菖蒲、掛艾蒿。

3、教師講述故事,調動幼兒的情感。

(1)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屈原的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

(2)請幼兒聽完故事後說說自己有什麼感受?你想對故事中的屈原說點什麼呢?

4、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看圖片,認識糉子以及包糉子的步驟方法。

(1)教師播放包糉子的過程,引導幼兒瞭解包糉子的方法。

(2)教師分發好吃的點心:糉子。

(3)幼兒品嚐糉子,在吃糉子的環節中感受節日的氣氛。

四、活動延伸

(1)教師將手工製作材料:卡紙、紙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區,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動手製作“包糉子”。

(2)教師在本次端午節主題活動結束後,還可以舉行一次端午節班級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當天一起來包糉子。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3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3、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4、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五月五,端午日,門插艾,香滿堂;

吃糉子,蘸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麼活動?

(2)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

①在這首童謠裏,你聽到了什麼?

②你有什麼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瞭解拍手遊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遊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

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並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4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俗,初步瞭解香包的功用及製作材料。

2、嘗試看製作香包圖進行製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5、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製作香包所需的材料(香料、毛線、彩紙、雙面膠等)。

2、各種圖形香包的製作圖一張,示範香包若干個。

3、民間音樂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香包,觀察香包,瞭解掛香包的用途,激發自制香包的興趣。

"什麼叫香包?端午節人們爲什麼要掛香包?"小結:掛香包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端午節小孩掛香包,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

二、學習製作香包的方法。

1、出示製作圖,引得幼兒進行學習看懂製作圖。

①"你們想做香包嗎?""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樣做香包呢?"②出示製作圖,問:"這是製作香包的製作圖,這樣看這幅圖呢?"(引得幼兒按圖的順序號來製作香包)

2、教師示範製作香包,幼兒邊看邊按製作圖說出製作香包的方法。

3、請幼兒想一想自己想做一個什麼形狀的香包。

三、在音樂聲中,嘗試自制香包。

幼兒進行自己看製作圖製作香包活動,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幫助個別幼兒。

四、把做好的香包掛在胸前,互相觀賞,體驗自制香包的快樂。

端午幼兒園活動策劃5

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於參加家務。

3、初步瞭解包糉子的方法。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活動準備:

視頻(端午節如何包糉子)糉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糉子餡安全剪刀盆子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裏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糉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願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糉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糉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視頻,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

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爲什麼端午節會吃糉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視頻,看看糉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視頻)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糉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過視頻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包的糉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糉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糉子香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糉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