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精選12篇)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3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精選12篇)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1

人和飛機賽跑,這太不可思議了吧,人怎麼能跑得過飛機呢?到底如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今天,我看了《加油向未來》,這一期是人要挑戰飛機,和飛機賽跑。張培蒙是百米短跑冠軍,他首先我國產的山鷹教練機進行50米短跑比賽,令我沒想到的是張培蒙竟然獲勝了,他的爆發力太強了。接下來,他要和殲-10戰鬥機進行100米PK,張培蒙站在起跑線上,槍聲一響,他像飛鷹一樣衝了出去,但是戰鬥機果然厲害,張培蒙被甩到了後面,最終輸掉了比賽。

雖然張培蒙輸了,證明人在50米短跑的爆發力要勝過飛機,但人畢竟是肉體之軀,跑不過戰鬥機的鋼鐵之軀,即使輸了也雖敗猶榮,這對張培蒙來說是一次挑戰,是一次歷練!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2

新的一學期開始了,我們新增了一門學科——物理。我們都對此很有興趣,而我們的第一次假期作業便是一個實驗小視頻。

班主任對此非常重視,特意在假期中找出一個視頻《加油,向未來》讓我們觀看。

實驗出真知,在第一題中,要兩位選手猜想鹽水和糖水哪個導電更強一些?爲了測試結果節目組安排了%2的鹽水和%2的糖水供測。選手陳鯤羽入了他選擇的鹽水中,主持人尼格買提則替趙晨羽入了她選擇的糖水中。氣氛一下僵了起來,生怕會發生人命,由於已經反覆試過了,所以就沒有向糖水裏放電,自然而然,鹽水的導電性會更強一些。經過這一關,使我明白了,即使實驗再危險,我們也要去勇敢嘗試,這便是一個實驗員該有的精神。

王警官爲我們帶來了警用的弓弩,射出的箭將蠟燭的火弄滅,連燈芯也射掉,最後正中靶心。這樣高超的射技真是讓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但在這精彩的背後,王警官也在每日每夜的練習。他說,在他成功之前,嘗試了很多次,每天就能試射兩萬支左右的箭。非常得不容易。這讓我想到了我做物理小視頻的時候,我不斷地嘗試着將書立紙捲上,我試了好多次,終於在攝像頭前一舉成功。所以說,成功來之不易,成功是不斷嘗試的結果。所以在以後的實驗中,我們不能失敗一次就趴下。應該失敗了重來,再失敗了再重來,不斷嘗試,才能取得成功。

通過觀看這期節目,我懂得了堅持,勇敢四個字,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也決不會忘記這四個字。未來的我,要更加勇敢,更加堅持!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3

每週日晚上八點,我總是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我最愛的節目《加油!向未來》。

這是一檔科學求證類節目,撒貝寧幽默風趣的主持風格,未來博士的專業解密,再加上雙方兩隊的競猜和動手實驗,以及最後有趣的科學遊戲,個個妙趣橫生。這實驗有大型戶外的,有小型實用的,不管那一種,都令我沉迷其中。

有一次的實驗是關於椰子的,題目是皮筋、榴蓮和口香糖,哪個可以開椰子。一聽我便呆了,如此堅硬的椰子,怎麼可能被這些物品給打開呢?不過,我還是猶豫不決地選擇了榴蓮。硬碰硬,帶刺兒的榴蓮定可以開開椰子。終於,實驗開始了。第一個登場的就是皮筋,只見一根根皮筋向椰子上套去,一根,二根,三根,越來越多,我的心也撲通撲通跳得厲害,彷彿已想象到了椰子爆裂的情景!可結果並不如意,幾百根皮筋上去了,椰子依然完好如初。A方案失敗。哈哈,接下來是榴蓮啦!我看好你哦!加油!實驗員舉起榴蓮,我的心也不由提到了嗓子眼。一不留神,實驗員一個猛砸,椰子向上一跳,我的心絃緊繃,仔細一瞧,榴蓮裂開了個大口子,但椰子呢?像啥也沒發生一樣,正兒八經地坐着。B方案失敗。難道竟是口香糖?不過,口香糖怎麼開哩?只見主持人拿三片口香糖,搓在一起,扭成一座小山,二話不說舉起榴蓮,“當”椰汁四溢,太不可思議了!口香糖開開了椰子!但這到底是爲什麼呢?原來口香糖是“非牛頓”流體,受到的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就是遇強則強。哦!我有長知識啦!

這檔節目將嚴肅深奧的科學化成妙趣橫生的實驗,讓我們明白,哦!原來科學可以如此有趣!讓我們一起“加油向未來,科學一起嗨!”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4

看了《築夢路上》這本書“美好生活‘創新’來”裏面的一個個創新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

這讓我想起了爸爸媽媽向我推薦的一檔節目——《加油!向未來》。節目中一個個創新科學實驗讓我大開眼界。不管是書上,還是節目上都讓我感到:創新對我們的生活真的太重要了。

創新大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你看,我們身邊林立着多麼漂亮的高樓大廈,有的形狀像月亮,有的像太陽,那是多少工程師智慧結晶呀!你聽,從頭頂上飛過的飛機,那也是無數科學家通過創新研究得到的成果。還有我從書本上看到的許許多多的科學家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創造新鮮事物。我也想像他們一樣。

我想,“創新”就要不怕失敗。有一次,我在做一個“用三根火柴棒吊起四瓶礦泉水”的實驗。我一直覺得不可能實現,但還是大膽做起來。第一次,失敗了,我並不氣餒,第二次還是沒有成功,但是想到“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時,我又振作起來。一直到了第五次,終於成功了。

我想,“創新”也要勤奮學習打牢基礎。如果我們現在就是一個經常算錯題的馬虎蛋,以後成了科學家還不犯下天大的錯誤?如果我們現在是個大字不識的大老粗,以後連實驗報告都看不懂,又怎麼創新呢?學習就像搭積木,打牢基礎才能一點點向上搭。正如宋慶齡所說:“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創新就像一座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山峯。只要不怕失敗、不氣餒,勤奮學習,勇於攀登,我們也能登上創新的高峯。加油吧,讓我們一起向未來!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5

“歷史更新又換代,文明轉眼幾千載,科學一直在解答,人們遇到的阻礙……”那天清晨,聽到的不是《春天的芭蕾》,而是這熟悉的旋律,我不由得猛然驚起,激動萬分——這是我們當年上初中物理課前一定要唱的歌,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勵志歌曲

初聽《加油!向未來》,我被其激昂的旋律所吸引。那是八年級的第二節物理課,物理孫老師沒有給我們上課,而是先問我們:

“有沒有看過撒貝寧主持的一檔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

我們有的點頭,有的搖頭,一瞬間議論紛紛,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孫老師也不惱,而是在一旁的電腦裏面搜索着什麼,不一會兒,電腦裏傳來了悅耳的旋律,同學們紛紛停止了交流,被這首歌所吸引,漸漸安靜下來。一曲終了,同學們意猶未盡,於是孫老師又放了第二遍、第三遍……

快下課時,他告訴我們:“以後物理課上課之前,音樂委員就起這首歌,同學們課後記得學一下,這是物理作業,知道了嗎?”說罷,下課鈴響,孫老師轉身離開。其他同學對這個物理作業充滿了疑惑——這也能算作業?身爲音樂委員的我不但疑惑,而且感到巨大的壓力,畢竟“音樂委員”不過是一個頭銜,我幾乎沒有起過歌,不由得仰天長嘯:這是物理老師該佈置的作業嗎?

但是,這首歌實在令人喜歡,於是我攬下了這個“重任”。我懷着欣喜又緊張的心情,開啓了我的“起歌生涯”。最開始我聲音很小,不好意思在大家面前開口,擔心起的不好。後來在同學們的鼓勵下,我從一開始的張不開嘴,到後來駕輕就熟,《加油!向未來》見證了我的成長。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燥熱的午後,一羣求知若渴的學生,唱着《加油!向未來》,開啓了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6

第二季的《加油向未來》既讓我欣慰又讓我氣憤還讓我高興。欣慰是因爲未來隊的小夥伴們展現“英雄出少年”這段話;氣憤是因爲加油隊(十八歲上)勝利了,爲未來隊(十八歲下)感到惋惜;高興是因爲那節目邊讓我覺得好笑,邊讓我覺得學了異常多的知識,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物理和化學。

第一季的《加油向未來》的嘉賓很少,最多也只有五位(不包括主持人),但第二季有六十位嘉賓(不包括主持人),讓節目更有“樂趣”。有時候是驚人的實驗;有時候是嚇人的實驗;有時候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實驗,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讓我們長知識。

雖然他們的問題挺有難度,但是他們都會先做一個先導實驗。嚇人的實驗只有一個,那就是交通安全的實驗。讓個人快樂實驗有:去除碘酒,讓人們的衣服不小心讓碘酒類的東西容易清洗;橋樑的三個繩索,去除哪一個繩索橋受不了重東西。驚人的實驗有:恆星的旋轉速度到底多快不過有一點他們做得不好,那就是不請遠的參加人。

我還記得一開始的幾集節目,科學猜想王的四分之一是未來隊的。那時候我很開心,因爲眼看未來隊的科學猜想王要比加油隊的多了,再堅持兩期,加油隊就可以以多欺少,容易勝利。可未來隊反敗爲勝,和加油隊一樣的人數。這也讓我異常氣憤。我想對加油隊員們說:“你們的知識多,見過的世面也多,所以不公平。”想對未來隊員們說:“下一季加油,我們一定會勝過大人們!不讓大人覺得比知識,他們一定贏!”

《加油向未來》這個節目非常好,因爲可以讓我們知道科學的力量、美麗和神奇。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7

暑假裏,最開心地就是能過把電視癮!

今天,我看了一部非常好看的電視節目,名字叫"加油,向未來"。這個節目不僅名字好聽,內容也非常精彩呢!

在節目中,主持人是小尼老師和撒貝寧老師。選手都是那樣的博學多才——有清華大學的研究生,有新加坡的環境創造員,也有醫科大學的學生。

節目中主持人不斷提問,而那些問題可以說是相當"刁鑽",難上加難。比方說:下面那種東西不是熱脹冷縮?(A鋼鐵、B皮筋、C純淨水)嘻嘻,猜不出來吧!正確答案是皮筋。還有一道題是"在下列三種昆蟲中哪一種是世界上出現過的最大的昆蟲?"(A古蛾子B古蜻蜓C古甲蟲)。這道題可能只有歷史老師做得出來了——正確答案是古蜻蜓。老師還給我科普了下古蜻蜓,說它的翅展可達一米,是當之無愧的泥盆紀霸主!五千萬年後,地球上氧氣降低,昆蟲便會失去了霸主地位。

諸如此類的問題調動了全場觀衆的好奇心,而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科學因子也蠢蠢欲動。怎麼樣,動心了吧!下午六點不見不散。加油!向未來!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8

週末,我觀看了一檔科普電視節目:《加油,向未來》。

《加油,向未來》是一種答題對戰節目,共有二十四位挑戰者。這個節目每期分三次對決。首先隨機抽取兩個隊員對決,接下來勝者繼續同第三人對決,最後就是勝者1:23挑戰,答題團確定率最高的答案爲答題團答案。

首先,抽到的兩人分別叫凌然和徐晨閣,主持人分別介紹了兩人的身份,我只記住了他們分別是二十三歲和十二歲,凌然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博士,在力學和光學都有成就。開始答題了,這些題中有一道說加熱食物電器的題。凌然說他只知道一種,看着他的“囧態”讓我笑得合不攏嘴,最後凌然2:1險勝。接下來凌然與一位天文愛好者對決,其中有一題當主持人只說出“他出生於伽利略誕辰三百週年”這個線索是我連忙大聲喊霍金的名字。果然凌然迅速答了出來。在這次對決中他以3:1戰勝對手。最後到了1:23的環節,有一道實驗題讓我震驚:這是關於穿甲彈的題,在電視上我看見了一種穿甲彈衝破了十層20釐米厚的鋼板。可卻對一層四十五度傾斜角的20釐米厚的鋼板起作用不理想,原來這只是尖頭型穿甲彈,只在垂直角度發射效果最佳,而楔形或圓形彈頭的穿甲彈效果很好,這又讓我大開眼界,科學無處不在。

《加油,向未來》的參與者都很博學,聰明。我希望我能博覽羣書,知識豐富,將來成爲一名參與者。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9

我觀看了由尼格買提和撒貝寧主持的《加油,向未來》綜藝節目。

最感動我的是這一個實驗:中國首例的無殼孵化小雞。我們來講一講無殼孵化小雞。這是一箇中國首例的實驗,做實驗的人叫李贊東。我們先要準備:保鮮膜、杯子、抑菌水、鈣、重蒸水和孵化箱。李贊東教授先把一個杯子放在桌子上。我發現杯子里居然還有一小塊棉花。然後李贊東教授說:“雞蛋殼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蛋殼裏的胚胎不受細菌的傷害和輸送氧氣。既然是無殼孵化,那麼就要確保裏面的胚胎不受細菌的傷害,還要保證裏面有足夠的氧氣。所以我們要往杯子裏放一些抑菌水。現在用保鮮膜,然後把雞蛋打在保鮮膜上,再放進杯子裏面。然後蓋上蓋子,爲了讓空氣保持流通,我們用打火機在蓋子上面燙出一些小孔。空氣是流通的,因爲空氣從這個棉花裏面出來的時候向上走,然後通過杯子蓋上的小孔進來,形成一個循環,以此來保持空氣流通。

這個做好了,現在要把它放進孵化箱。爲了讓小雞成功的孵化,我們要模擬老母雞的體溫。老母雞的體溫是41攝氏度左右,而傳到種蛋上的溫度是38.5攝氏度,所以我們要將孵化箱內部的溫度調成38.5攝氏度。小雞孵化需要21天,來讓我們看個視頻,來了解了解小雞在這21天裏是怎麼成長的吧。”於是,屏幕上便播放起了視頻。第一天,我們看到了胎盤。然後用100倍顯微鏡觀察了胎盤,在顯微鏡上面我們看到了一個類似脊椎的東西。第二天,我們看到了初步形成的心臟和眼睛。然後用40倍的顯微鏡觀察了初步形成的心臟,我們看到了心臟在跳。第三天,血管形成了,並且在延伸。第四天,長出眼睛。第五天,尿囊形成。尿囊的形成非常重要,它會伴隨小雞孵化的整個過程,最後尿囊會包裹整個胚胎。第六天,到達了一個比較關鍵的`時刻,由蛋黃呼吸向尿囊轉換是小雞發育的一個難關。第七天到第十二天,調節溫度和溼度。第十三天,長出眼瞼。第十四天,長出雞爪和羽毛了。(第十五天什麼都沒有長)第十六天,長出翅膀。第十七天到十八天,小雞需要更多的氧氣,需要進行額外輸氧。因爲尿囊膜要包裹這個胚胎了,這個時候正常孵化的小雞需要不斷扭轉的方向,所以我們要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人工轉動杯子。第十九天到二十天,小雞可以用肺呼吸,他的雞喙已經露在尿囊膜外面了。第二十一天,從杯子裏出來了。

我驚訝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這可是中國首例的實驗,竟然成功了!

《加油,向未來》節目中的中國首例無殼孵化小雞,太令人震撼了。李贊東教授的那種敢想,敢闖。,顛覆傳統的孵化生物的觀點,太有前瞻性了。我相信,有了這次實驗的成功,將會有更多的人去探索,去顛覆傳統觀念。由此也激發了我對科學濃厚的興趣。我相信,未來的中國、未來的社會,定會是科學之花盛開的時代。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10

未來,需要我們加油;加油,我們向着未來!

今晚,老師帶領我們,走向了科學的殿堂。《加油向未來》,帶領我們探索知識的奧祕。

在這部影片裏,令我們最記憶猶深的應是陳鯤羽了吧。

《加油向未來》裏都是萬里挑一的人,他們年齡不同,性別也不同,但每個人的知識都很豐富。

一開始挑戰的便是陳鯤羽和一個女生趙辰羽。雙羽對戰,自會擦出火花。他們一個是18歲,一個是16歲,知識量方面自然有差異。但趙晨羽也並不差,只不過在搶答比賽中,她卻因手速太慢而失敗告終。她真的很厲害,很多題她都是懂得的,只不過慢了些罷了,我都替她遺憾呢。第二個與陳鯤羽比賽的也是一名16歲的女生,名叫陳怡園。她是大大方方的,也給人一種熱情活潑的感覺。她的手速很快,每次都比陳鯤羽先按到搶答器,但卻因馬虎和不耐心看題而白白送給對方兩分。在開始最後一題的搶答之前,他們是平局,也就是指這一局將決定他們誰去誰留。我們都緊張萬分,分不清誰更強一點,但,最終的結果並沒有讓我們失望,陳鯤羽贏了,他守住了自己的位置。

所有的成功都有1萬多次的練習,每個人的勝利都不是白白得來的,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再後來就是陳鯤宇對戰23人了。在採訪中,我發現所有的人都對他讚賞有加,都十分敬佩與崇拜他,他到底能不能獲勝呢?雖然由於時間原因,我們並沒有看完,但結果我們大致也可以猜到,陳鯤羽一定能贏!他的聰明才幹使我們十分確信這一點。

他的表面風光萬千,十分光彩,屢戰屢勝,但他背後所付出的千千萬萬的努力,沒有人能看到。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源源不斷地汲取知識,不斷的充實自己,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11

以前總聽別人說科學是重要而複雜的。卻不曾明白它真正的含義,直到今天,我見識到了科學的全面性。

“請學會如何觀察”這是主持人說的一個重點,記住了這句話,我又繼續看了下去。

最先出場的是“超常少年”陳鯤宇和趙晨宇,她們的年齡都不算大,分別是18歲和15歲,聽到他們的年齡,全班同學都驚歎了,一聲,因爲他們的年齡和我們的年齡相差無幾。於是我便對這個節目的問題也產生了懷疑,覺得問題就比我們平時學的稍微難點兒。畢竟那個女孩也就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年齡。

就在我輕視她的同時,節目畫面一轉,主持人提出了問題,在通電的糖水和鹽水中哪一個安全或者兩個都安全,看到題目我便愣住了,不僅爲自己剛剛輕視他的行爲而感到羞愧,這樣類型的題別說做了就連聽都沒有聽到過。但兩位選手遲疑了片刻,便給出了答案。一個選擇了糖水,一個選擇了鹽水,但答案並沒有直接公佈,而是必須真身實踐後才能知曉答案,由於趙晨宇未滿18歲,節目組考慮到她的安全,邊上另一位主持人尼格買提實驗,由此可以知道這是具有危險性的,於是心中便不由而然的升起了對科學家的敬重之意。實驗開始了兩位“特斯拉”開始向水中通電,肉眼可見 的電流進入了陳鯤宇的水池中,而另一邊卻沒有放出電流,這時勝負已經揭曉。

接着又是一輪搶答題,問題出的五花八門,但這些問題他們基本都知道,只是拼的更快更準確。但我卻一個也不知道。在每一次猜想答題前都有人展示才藝,這些才藝都跟後來的實驗有關。通過這些畫面展示,我才明白了“請學會如何觀察”。

看完了,這期節目,我感受到了,輕視他人的羞恥和壓力,這些參賽選手跟我年齡差不多大。卻能懂得那麼多,是我無法比擬的。我要將他們作爲榜樣,生活中學會觀察。學習中努力奮進,拼出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加油向未來!

《加油向未來》的小學觀後感 篇12

人和飛機賽跑,這太不可思議了吧,人怎麼能跑得過飛機呢?到底如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今天,我看了《加油向未來》,這一期是人要挑戰飛機,和飛機賽跑。張培蒙是百米短跑冠軍,他首先我國產的山鷹教練機進行50米短跑比賽,令我沒想到的是張培蒙竟然獲勝了,他的爆發力太強了。接下來,他要和殲-10戰鬥機進行100米PK,張培蒙站在起跑線上,槍聲一響,他像飛鷹一樣衝了出去,但是戰鬥機果然厲害,張培蒙被甩到了後面,最終輸掉了比賽。

雖然張培蒙輸了,證明人在50米短跑的爆發力要勝過飛機,但人畢竟是肉體之軀,跑不過戰鬥機的鋼鐵之軀,即使輸了也雖敗猶榮,這對張培蒙來說是一次挑戰,是一次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