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通用13篇)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通用13篇)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1

前些天朋友推薦我看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當時我還在電話裏想她怎麼會看老套的愛情劇。沒想到今天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竟然也淚流滿面,再也無法控制。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因爲感情一直是人類靈魂的歸宿。我並非在寫影評,實在是這個電影打動了我的心。同時,我也推薦看看它,請注意一定要看未刪節版的,臺灣的這部電影拍的很成功,但到了大陸就會出現多次刪節,刪節後的電影就如干燥的春天般無味。

27歲以前的人或者是沒有一定閱歷的人是無法看懂電影背後的東西。導演恰如其分的將人類最純真的感情通過哀傷的方式表現出來,讓觀衆更能感受一個真字。當然,玩弄感情的人是不會明白的。影片從學校生活開始,男主角柯景騰和女主角沈佳怡開始了對愛情的追求。但終究因爲太年輕沒能最終牽手。柯景騰八年的深深的喜歡,換來沈佳怡嫁給他人,一個她或愛或不愛的男人。電影情節沒有大風大浪,亦沒有超級浪漫的場面,但高明的導演,卻在細節上深深攫取了觀衆的眼球和眼淚。簡單的看幾個細節就會明白。

柯景騰和沈佳怡之間並沒有發生過什麼,甚至於最基本的表白都沒有過,因爲他怕被拒絕,她想多享受被他暗戀的日子。其實兩個人已經深深喜歡了,要不然當他們因爲年輕而分手再不聯繫時,沈佳怡也不會整天沉思,看到窗外的戀人鬧彆扭時而雙眼淚花。柯景騰又何嘗不是在心底深深愛着沈佳怡呢。當地震來臨的時候,他的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沈佳怡,這裏有個細節,沈佳怡在接電話前挽着她現任男朋友的胳膊,她還是跑在一邊和柯景騰說了很久,不能不說他們有太多的語言和感情。但是爲什麼他們沒有牽手呢?

電影表達了一個廣泛的話題,就是互相喜歡的人沒能牽手的原因。如果兩個人在有感覺的時候沒有哪個人勇敢一點,基本上就沒戲了。這是個恆久的真理,愛情也是需要勇氣來承擔的。當沈佳怡在雨中對着柯景騰大聲說,笨蛋,你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我想她可能不是在真的罵他,而是希望柯景騰不要離去,如果柯景騰能夠不是那麼倔強,他若能轉身用力的抱起沈佳怡,我想結局一定會改變的。事實呢,開始戀愛或戀愛中的人總是很要強,不肯爲了對方而稍微低頭溫柔一下。總是在失去以後纔會明白這個道理。當然並非我們不想爲對方溫柔,而是,而是,我們總想將自己表現得好,表現的強。這就是一個怪圈,人類的怪圈,又有幾人能堪破呢?

電影結尾是最出彩的地方,無論如何給我們一個亮點,當新郎對着沈佳怡的幾個同學宣佈,想怎樣吻新娘的人也要怎樣把他這個新郎吻一遍時,沈佳怡的其他幾個追求者都笑着不再要求吻新娘了。唯有柯景騰,一下子把新郎抱在懷裏放在桌子上,深深地吻了好久好久,因爲他知道,以後再也沒有機會給沈佳怡像以前那樣愛了。看到這一段,不能不說感人,有過深愛的人都會明白這種心情,那是一種怎樣的感情,語言無法表達。吻完新郎他並沒有吻新娘就離開了,而沈佳怡是笑着哭的。八年的喜歡,讓他們有了更深刻的聯繫,比情人飽滿,比朋友紮實,那是一種牽掛。

雖然未刪節版的電影有很多限制級情節,但我仍然認爲,這是一部非常乾淨的愛情電影。電影所渲染的感情,個人認爲比山楂樹之戀要好,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不是要看它有什麼樣的鏡頭,而是要看它能否打動觀衆的心。強烈推薦未婚人士觀賞。

電影作爲精神層面的藝術,當它滿足我們的內心世界以後,就要儘量和生活層面聯繫起來。看完這部電影,任誰都無法避免自己最真實的那份感情了。人如果無法在心底深處感受靈魂的所有嚮往,情感就會變得殘缺。誰沒有一些刻骨銘心事?誰沒有一些舊恨心魔?不經意間聽到某一首歌,某一段旋律,就會瞬間回憶起某段時光裏的自己。或大學,或高中,或看見曾經在自己座位旁,那張用粉筆劃下着白線的青澀臉孔。徐懷鈺的《友情卡片》或許能唱出這段純潔的感情。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們已年近而立,現在來感慨那些年喜歡過的女孩未免有些幼稚。我不這麼認爲,我覺得這樣可以更好的懂得怎樣去愛,去珍惜身邊的人。每嘗過一次愛情,我都能獲得無與倫比的勇氣,在跌倒的時候吹拂傷口,然後重新站起。這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每個女孩都是我們人生的燭火,照亮了我們每段時期瘋狂追求愛情的動人姿態,幫助我們這些男孩,一步一步,成爲像樣的男子漢。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再多喜歡那女孩一點。再多一點,再多一點一點。只要夠喜歡,就沒有辦不到的等待。就可以一直靠信仰愛情,堅持下去。如果我的愛情回憶在化爲一份記錄性書寫時,有任何的意義,那便是希望每個讀着這些故事的男孩女孩,都能從中獲得一點點,相愛的勇氣。

鄙視那些用錢來收買愛情的男女,也許你們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爲社會就是如此。至少今天我還沒有那樣的想法,至少今天金錢還買不走我的愛情。我可以做到天天吃泡麪,饅頭把省下來的錢給最愛的人買衣服,也可以爲了她在冰天雪地裏等一天而沒有結果……做不到的人也不要以爲這很可笑,不是你們錯了,而是社會錯了。今天的社會強制着人們變得麻木和庸俗。

有人說戀愛最美的時期,就是曖昧不清的階段。彼此探詢對方的呼吸,小心翼翼辨別對方釋出的心意,戒慎恐懼給予響應。每一個小動作似乎都有意義,也開始被賦予意義。走在一起時,男生開始留心女孩是不是走在安全線的內側,女生則無法忽略男生僵硬的擺手,是不是正在醞釀牽起自己的勇氣。女生迷上戀愛心理測驗,男生開始懂得吃飯時先幫女生拆免洗筷的塑料套。一切一切,不只是因爲自己想“表現得好”,更是因爲自己的心裏出現一個位置,獨屬於地球上另一個人——那一個人。這種機率大約是,五十七億分之一。每個人都在尋找最真實的感情,怕自己以後的生活會空虛,可是在今天並非那麼容易。

無言也好,淚奔也罷,每個人都是活在今天,絕對不可能回到過去了,回憶過去並非是念念不忘,而是爲了更好的把握現在,珍惜身邊的一切,活得更真實一些。《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牽動了我心中最柔軟的那根線,於是回憶就一段一段的來了。裏面的情節有好多都和自己很像,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2

提筆寫這篇日誌的時候,耳畔悠揚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主題曲——《那些年》“那些年錯過的大雨,憶那些年,我們一起暗戀的男孩。好想擁抱你,擁抱錯過的勇氣。”單純的字眼毫不加修飾,但卻把我拉回了記憶的忘川,胸口莫名生硬的疼痛,接着便浮現一個人模糊的臉,時不時咧着笑的嘴,和臉上若隱若現的小酒窩。於是,胸中隱隱的疼痛無預兆地變成了滿滿的溫暖。

曾經聽說:你喜歡的可能並不是你喜歡的那個人,而是喜歡上了你喜歡他的那種感覺。好有哲理,當時的我只是抿了抿嘴,示意我贊同,便淡出了記憶。不知怎地,今天聽到這首歌,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漫步從花季走過雨季,再站在二十歲的回首處,我的右心房曾經儲存了多少這種說不清也道不明的情愫。女孩子就是這樣,小心翼翼地把他的樣子刻在心底,再添油加醋地抹上自己喜歡的色彩,在旁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偷偷地放進自己的右心房,並覆上保鮮膜。

有些人覺得這種無聲無息隨隱藏在空氣裏的感情,太傷身又傷情,因爲你暗戀的那個人不可能給你一個適時的迴應,到最後,和你分享這段回憶的,無非只有自己還有你右心房可能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的人。暗戀或許是一棵只會長葉不會開花結果的樹,雖然同樣呼吸着氧氣,正常地進行着光合作用,也同樣面對太陽用力擁抱天空,但由於缺少了一種叫“勇氣”的礦物元素,那個果實永遠結在心裏。

佩服電影裏的那個可以大聲說我喜歡你;那個可以爲了喜歡的女孩把枯燥的學習當做一項熱血的事業;那個可以微笑地望着她走向婚姻的殿堂,並衷心地附上一句“祝你幸福”的柯景騰。或許,就是他那毫無保留地追趕,那肆無忌憚的喜歡,不顧一切地努力證明自己有多喜歡她,讓我回憶起那段自編自導自演的,只有一個人參與的記憶。女孩與男孩的最大不同,可能就是缺乏“說出來”的勇氣。

因爲缺乏那種勇氣,所以我可以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地關注你;因爲缺乏那種勇氣,我纔不用向你索要“可不可喜歡你”的權利,在心底用小火慢慢烘焙對你的感覺;因爲缺乏那種勇氣,我們纔不會被時間這個裁判判定彼此是否適合,那種感覺永遠被童話與偶像劇般的宮殿保護着。

因爲暗戀,所以當別人無意間提到你的名字,臉頰會微微發燙,心跳會莫名加速;因爲暗戀,所以我可以繼續盡情做自己,沿着自己的軌道大步向前走,縱使那軌道的盡頭沒有我想要的擁抱;因爲暗戀,我可以忽視“你可能根本不喜歡我”的這個事實,因爲暗戀從始至終都是我是一個人的事,並不需要你的批准。

“好想告訴你,告訴你我沒有忘記。”那些年,我們一起暗戀的男孩,你的右心房的位置——我一直想去的地方,是不是已經有人搬進去了呢?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3

今天終於補上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電影版。看的時候,總覺得電影的節奏有點快,將書中跨度十幾年的一些故事,拿出來拼湊在一起。這個是電影的侷限。或許,我更懷緬的,是書中那段緩慢流淌而又看不見盡頭的時光。

但,不妨礙這部如此有誠意、有愛的電影,感動了許多的人。

看的時候,好多次被震得眼淚差點掉下來了,但卻自動地忍住了,條件反射般,心裏面翻騰幾遍,咬咬牙,和着口水,還是嚥了下去。腦海裏總想着,這樣哭也太矯情了吧?接着又有另一個念頭,連哭都要考慮那麼多,你離自己該有多遠啊?交織後,留下的只有苦笑和落幕時的自己對屏幕鼓掌的掌聲

然後,說些什麼好呢?

看電影,代入得太深也是件痛苦的事情。這一刻還爲男主角叫好,下一刻就痛心疾首地在心裏暗罵男主角一萬遍,這個情景你丫的,就怎麼不知道給人家蓋件大衣呢?還有還有,說到這個份上,該出手時就出手啊。還有你骯髒的自尊心!如果有時光機,我想男生們最渴望的第一件事,不是從裏面跳出個小叮噹,而是回到那個煩躁的夏天,一腳將自己踹到地上,再一拳過去,你丫的怎麼就不懂得珍惜呢?

是啊,最痛苦的,莫過於“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每個人都以爲眼前的時光是天長地久的,失去了卻希望上天再給一次機會,回去對她承諾一萬年。然而,不論你是情癡,還是情聖,對每個男生來說,總會有你追不到的美眉,即使你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天賦實力經驗都120%發揮了,就是不能在一起。人生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遺憾”這事,或許就是讓你更懂得,抓不到的東西,就要學會放手;抓得住的東西,需要學會珍惜。

沒有相當的經歷,就不會有相當的領悟。如陳奕迅的《苦瓜》:“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處。就像你當日痛心她回絕你一番美意,怎發現你從情劫亦能學懂開解與寬恕。”也如那千年前,唏噓的一句“桃花依舊笑春風”。小時候背唐詩只是覺得押韻好玩。直到離開故事發生的地點許多年,再故地重遊徘徊一趟,看到過去的小樹已經長大,年輕人又重複着昨天的故事,口裏就不禁纏綿着這句深及靈魂的嘆息了。

不自覺地想起了安達充的《H2》。當中的男女主角,也是一起成長,一起地經歷了許多。但是男主角卻說:“我知道我們是不會在一起的,雅玲不會選擇我,因爲她太喜歡,太喜歡我了。因爲我們都瞭解彼此。我們不堅強。我們不是完美無缺。我們不是沒有愛。但是我們再也不能屬於彼此了。”

好想擁抱你,擁抱錯過的勇氣。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4

前幾天,看新聞上說,90後步入責任一代。90年代出生的同學已經畢業踏入社會,肩負起社會的責任,身上有了作爲成年人應有的壓力和煩惱。這才猛的驚醒,自己已然從孩子變成阿姨了,談對象也不再是正太,轉而變成一個個粗着嗓子西裝革履的叔兒。那些在籃球場上揮汗淋漓的,那些成績不好坐在最後一排睡覺胡鬧的,那些長相清秀笑容燦爛的,還有那些打架鬥毆在班級門口罰站的少年們,都已然不屬於我們這個時代了。

剛剛看了搶先版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在微博分享後居然有幸被官方微博警告說要支持正版,於是自覺刪掉了分享。雖然我看了盜版,但我承認我被這個電影打動了,同時覺得自己最近太感性也太容易被感動。或許真的很久都沒有認真喜歡過一個人,纔會覺得這個電影那樣真實難得的描繪出了每個人青澀單純的時光,儘管故事情節未必類同,但給人那種衝擊感卻是相似的,我們會不由自主的被這個電影勾起自己少年時的回憶。十六七歲,情竇初開。沒有轟轟烈烈,沒有激情似火。小心的呵護着自己心裏那份喜歡,用自己所理解愛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擔心老師,擔心家長,擔心所有人知道自己心裏的祕密,既主動又被動的暗示着那種好感。

影片裏,在上大學之後,男主角去找女主角,他們漫步在火車軌道上,女孩走在前面,問男孩:“你真的喜歡我嗎?”男孩說:“喜歡啊。”女孩說:“我總覺得,你把我想的太好了。我根本沒有你想的那麼好……說不定,你喜歡上的,只是你想象出來的我。”

忽然覺得,女孩這樣的想法不無道理。少年的感情那樣單純美好,是因爲我們用盡一切辦法去保護它,我們不願意讓它沾染任何雜質,因爲它在我們的心裏那樣神聖,只要有一個我愛的你,有我自己,就足夠了。這或許也是爲什麼在最後放飛許願燈的時候,男孩並沒有讓女孩說出答案,一方面,他怕答案是拒絕,另一方面,他是怕這份喜歡不再是心裏那份喜歡。所以他說:“拜託不要現在告訴我,請讓我,繼續喜歡你。”

在兩年之後他們在夜晚打電話。女孩說:“謝謝你喜歡我。”男孩說:“我也喜歡當年喜歡你的我。“那一瞬間我就被男孩這句話觸動了,幾年來那種感覺似乎只是被冰封,而今又瘋狂的顫動着。我甚至突然開始對現在的自己感到恐懼和陌生,就好像坐着時空機回到幾年前的一天又忽的回到現在,當年那個喜歡你的我,讓如今的我羨慕,欣慰又憐惜。

後來的某天,男孩收到了女孩的通知。她要結婚了,新郎未必是她最愛的人。但一定比男主角更適合陪伴她走完一生。這樣的選擇在這個時代是那樣必然,那樣平常。我們會失落的以爲,當初的堅持與努力,換回的僅僅是回憶和不甘。但是我錯了。

愛情有時候,僅僅是一個眼神的傳遞,那一秒勾起的嘴角所傳達的快樂,彷彿就如同多年前那個初次見面的秋天,陽光映射下明晃晃的輪廓,那單純燦爛的笑容。

男孩說:“我錯了,原來當你真的非常喜歡一個女孩,當她有人疼,有人愛,你會真心真意的祝福她,永遠幸福,快樂。”

影片的最後,男孩激烈的親吻了新郎,他並不是想再以同樣的方式去親吻新娘。只是這些年最珍貴的愛,最單純的感情,最美妙的感覺,擠壓在心底裏,在這一刻,說他是釋放也好,說他是埋葬也罷,總之,這份感情將永遠不再出現,伴隨着她幸福的婚姻靜靜煙消雲散。

人生很多事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那些年,我們都曾年輕過。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5

曾今的我們是這麼的開朗活潑,那麼的無憂無慮,現在的我們一個個都已事業有成,生兒育女,該變成什麼樣的人最終也就變成什麼樣的人,以前幻想的那些以後!現在想想怎麼都覺得幼稚!昨天閒着沒事幹看了《那些年》哎喲!發現不錯哦!對於老衲這種以前屁事不懂的感情白癡來說,勾起了無數遐想。

各位不都有自己的“那些年”那些我們曾今暗戀喜歡的某某某!現在一做爸爸覺得瞬間升級有點吃不消!77經常說我自己都還小孩子一樣就哺育下一代啦?沒辦法人總是要迎合生活,自顧自的去活,大大咧咧的去活,我活不來也不會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成長環境,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活出了精彩,就比如一個書香門第出世的孩子考上一所比較不錯的學校那不算成功,只能算是正常發揮,而一個身殘志堅的孩子如果考上很多人覺得一般的學校,那就是成功!就是精彩!所以說現在的我們要學着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社會大環境我們沒法改變,父母的堅持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比如小美黑妞圓圓之類的大齡待嫁女青年,你們是否想過與其死死堅守等着自己喜歡的又有點喜歡自己的男的出現還不如敢愛敢拼的跟生活賭一把!說不準能妙筆生花呢?生活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不盡如人意!生活時時充滿驚喜!敢於踏出自己膽怯的一小步,就等於向前成功進了一大步!

你還在爲生活所迷茫?你還在爲找人生的另一半而默默堅持?你還在爲將來謀出入?你還在爲事業絞盡腦汁?想想“那些年”的我們吧!去吧我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懂得!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6

最近一直在聽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電影,現在終於在幾分的期待中看完了它;當我看完影片之後我又把同名小說看了一遍,經對比才知道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其實是電影與小說的組合。有些情節是小說有,而電影沒有的,如曾經沈佳儀問柯景騰的理想是什麼,柯景騰說他的理想就是變成很厲害的人,讓世界因爲他而有一點點改變,小說的下一句就是其實我的世界就是沈佳儀;有的是電影有而小說沒有的,如最後結婚的場景,那羣朋友們提出要吻新娘,新郎說可以,只不過怎麼吻新娘的話要先怎樣吻新郎纔可以,這樣纔算公平,新郎話一說完,柯景騰瘋了似的撲上新郎,一陣瘋狂地熱吻新郎,說真的看了那個場景自己都有點難受,也許那一刻柯景騰把他對沈佳儀的感情全部都發泄在那一吻上了吧,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曾經日思夜想的沈佳儀,苦苦追了那麼多年,執着了那麼多年的沈佳儀,今日已化作他人新娘,可是新郎不是自己,那種複雜的心情,無法言語。也許就像那天電話中柯景騰所說的,也許他們只能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裏在一起吧,小說裏面說柯景騰在最後沒有吻沈佳儀,“幼稚的我,想讓沈佳儀永遠都記得,柯景騰是唯一沒有在婚禮親過她的人。我連這麼一點點的特別,都想要小心珍惜。我不只是她生命的一行批註,還是好多好多絕無僅有的畫面。”,而電影中拍了他們有吻在一起,或許那就是柯景騰所想象出來的平行時空吧。

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看了電影也不能釋懷的一個情節,柯景騰和沈佳儀在大學分開之後,沈佳儀卻接受了阿和,我不懂,爲什麼柯景騰苦苦追求了那麼久,沈佳儀都沒和柯景騰在一起過,而後來居然會答應和阿和在一起,我想柯景騰那時心裏也會有許多的不平衡吧,不甘心吧,我時常也會想不明白,一個女孩子要怎樣纔會去接受一個男生?難道因爲阿和比柯景騰好,比柯景騰更加愛她?可後來他們分開了,沈佳儀也覺得阿和不夠愛自己,但爲什麼當初又接受了阿和?因爲寂寞?想找個人陪?想找個人發泄感情?還是其他什麼?曾經沈佳儀也知道柯景騰很喜歡他,但就是沒接受柯景騰,難道僅僅因爲他幼稚,不會談戀愛?還是所謂的感覺?談戀愛的感覺?無解。

也許就像沈佳儀所聽說的那樣,“常常聽到別人說,戀愛最美的部分就是曖昧的時候”,因爲曖昧的時候有種不確定性,而也是這種不確定性,一進一退的,讓人琢磨不透,老是會試探性的去想對方是怎麼想的,對方是否也喜歡自己,對方是否心裏也有他/她,因爲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但彼此因爲這種朦朧的關係,彼此都不確定對方是否有自己,所以彼此都會矛盾,都會糾結,表現的更加讓對方捉摸不透,到底他/她是怎麼想的?又或者即使確定對方的心意,也沒勇氣說服自己去開始一段感情,因爲也許這段感情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如果知道結局我們還會相愛嗎?”

記得歌曲《紅玫瑰》中這樣唱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而正是因爲這種不確定性騷動人心,人總是渴望把那種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或者說的能得到他/她的愛,而“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也就是在這種模糊、朦朧、不確定的關係中處於強者的人總是有恃無恐的,就像沈佳儀,因爲她已經知道柯景騰的心意,也許她自己只是想被人這樣喜歡的感覺很好,用她的話說就是“等到真正在一起了,很多感覺就會消失不見了。當時我想,你不想聽到答案,乾脆就讓你再追我久一點,不然你一旦追到我之後就變懶了,那我不是很虧嗎?所以就忍住,不告訴你答案了。”,而身處劣勢的人卻又總是在糾結,一方面會自戀的想,可能他/她也喜歡自己吧,另一方面又在自嘲的嘲笑自己,你想的美,其實他/她心裏根本就沒有你,其實都只是你一直在一廂情願而已,但又極度渴望的知道答案,到底他/她心裏有沒有自己,因爲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都渴望被人認可,被人肯定,都迷戀那種愛與被愛、被人認可、肯定的感覺,又身處劣勢的人又總是在她/他心裏有我,心裏沒我的心情中糾結,在不知道答案前,在一般倫理道德的角度講,一般自己都是應該貶低自己的,於是便自我嘲諷的對自己說,打擊自己,她/他心裏跟本沒有你,勸自己放手,但與此同時,因爲“得不到的永遠矜貴”,雖然一邊在貶低自己但其實內心裏又無比的渴望得到那份愛情,於是心裏又一邊在恨自己不爭氣,沒出息,老是放不下,一方面又在執着,執着着也許她/他心裏有自己,也許是因爲自己以前沒努力,自己以前不懂的如何去愛一個人,又老是在幻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許自己經歷了許多之後,自己變成熟了,慢慢的學會了如何去愛一個人的時候,也許能追求到她/他。

小說終究是小說,電影也終究只是電影;現實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面對的,也許戲劇化的那一幕不會在現實中出現,但也只能說是“也許”把……其實,就像上面寫的一樣,再多的也許說明的都是不確實性,然而在這些種種的不確定中還是有其中可確定性的,越是這些可確定的越是我們想不明白的!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7

青春像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還盼望回頭再淋一次。——題記

這部小清新、小浪漫的電影打動過無數的人,而且不分男女。故事很普通,普通到像是我們每個人青春的投影,然而它又不平凡,因爲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一段錯過的美好。無異於吐槽演員的演技如何,只在乎其中的每一個情節。可能因爲電影的真,我想每個被這個電影所感動的人,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無論是苦讀書的經歷,還是兄弟在一起的情景,亦或是想到那時你喜歡過的人吧等等。

故事是以美好的回憶開始的,而在最後告訴我們他們真的沒有在一起,錯過了。

講述了九十年代,發生在臺灣彰化精誠高中的故事,男主人公柯景騰——一個外表張揚,極富個性又內心幼稚的男孩。沈佳宜,一個成績優異、乖乖女氣質的女生,他們都是新鮮的代表他們都是青春的代表,我們可能沒有他們那樣鮮明的身份性格,但是在他們的身上,總是能找到青春裏戀愛的痕跡,爲了一個女生的美好而用於學習,爲了一個男生們努力而紮起馬尾。他們都在以默默的方式告訴對方,其實我還是那麼在乎你。

這是作者九把刀自己的真實故事,是屬於自己的青春篇章,現如今我們,就正是在自己的青春道路上摸爬滾打。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如何在迷茫、在探索......

有的人可能有着自己喜歡的人,正在談的、沒有談的、分手的、暗戀的、想要表白的、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着青春就是這麼的絢麗並狗血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就是徒勞無功的啊。”電影中的這一句話很有道理。自從上了大專,有了越來越多的空間、時間可供分配,但很大程度上都不知道用來做什麼,人變得越來越沒有競爭性和鬥志,思考着未來也沒有頭緒,看着自己的會計專業,偶爾會想到自己初中學習的物理、化學之類的,有什麼用呢?

成長中學習的方面,喜歡一個人也是這樣吧,做着徒勞無功的事,自己卻滿懷期待,青春,就是不斷的在錯誤中讓我們慢慢長大。

不知道九把刀將自己的青春在這部電影中還原了多少,可能對於他而言,自己的青春就是不斷奮鬥的,爲了自己喜歡的女孩而用功讀書,他無疑是個完美的暗戀者啊,但他到底是一個自卑的人,他原本的學習不優秀,其次,他並不是最帥的,再次,他不曾理解沈佳宜,所以幼稚並不是關鍵,是他還沒弄明白沈佳宜到底要什麼,錯過了多少機會,一次又一次的相遇,又一次次的擦肩,這是命運的捉弄還是多姿青春的詮釋呢。第一次約會,放飛孔明燈,許下心中願望......

女孩永遠比男孩成熟,這是電影中所提到的,也是現實社會存在的。

女孩總是比男孩更早的期待愛情。情竇初開的女孩大多數喜歡的是那種帥帥的、酷酷的男生,因爲他們喜歡刺激以及與衆不同。學習優異的那種人也會有不少粉絲。人都是感性的,喜歡能引起你興趣的事物。

隨着年齡的增長,女孩開始有了新的關注,當然,高富帥永遠在女孩心中佔有一席之地,爲什麼說呢?舉最近的一個例子:一次英語課堂上,老師問女生們對未來另一半的要求,有同學答道高富帥。當然了,這時候女孩們更在乎的是感覺,安全感、新鮮感、滿足感之類的。但女孩們開始認識世界,開始認識自己的時候,漸漸的知道自己要找一個怎樣的人,但也常常會犯迷糊,做些糊塗的選擇。這時候男孩子開始追求,他們更多地是要那種魅力的視覺享受,可以說他們還不懂愛,但時間依然殘忍的把一對對並不配對的人配在一起,走過一段青澀、並不美好的路程。

審視自己的過去,發現自己真的'是錯過了很多,做了太多無益的東西,浪費了太多時間。

青春是熱血的,有奮鬥的,有失敗的,這樣的的美好年華里,賦予了我們犯錯和衝動的權力。電影的最後他們還是沒在一起,真的說明了人生的每一件事都不一定完美,不管怎樣,我們都應努力向上,無愧青春。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8

和英英一起在昏暗的宿舍裏,看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起笑,一起感慨,一起惋惜,一起遺憾……

曾經是多麼用力的喜歡過對方,曾經是多麼單純的青春,曾經是多麼明媚的笑臉,曾經是多麼簡單的喜歡,一起快樂,一起笑鬧,一起燃燒的青春……

5個男生圍着一個女生,那麼坦誠的,一起喜歡一個女孩子,最後感動的是那個一起努力靠近,一起努力奮鬥的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品學兼優的女孩,偶爾當一次壞學生感覺也不錯嗎?那麼壞學生是不是也終會變成好學生呢?聯考的失利,男生脫下衣服給女生擦鼻涕,每天晚上和女生聊天,第一個一起度過的聖誕節,簡單的快樂,一起吃小吃,一起笑鬧,一起浪漫的走鐵軌,一起說那些話,女生忐忑 的心,以及男生的想勇敢又害怕……第一次的錯過嗎?沒有看到女生在背後寫的答案“好”。每一次罵他“幼稚”的時候,她都很美。這讓我想起,我曾經罵那個人“變態”“死變態”。不過,如今的我,想起這些,只會微笑,不會流淚。即使我愛笑愛哭,我也不會再讓你看到我的眼淚。

在女孩子眼裏,格鬥和打架確實沒有什麼差別。傷害自己,學到了什麼?那個青春裏的女生,是不是都會比男生成熟那麼多一點點呢?雨夜裏,那句“笨蛋”“大笨蛋”。我不知道男主角是怎麼想的,“追了你那麼多年”就是笨蛋嗎?女生說那句話的時候,期待的或許只是你回頭的一個擁抱罷了。

2年沒有聯繫。

地震夜,拼命找信號,想要知道女生是否安全。“如果存在平行時空,那裏的我們或許在一起”“好羨慕他們”“我也好喜歡當年那麼喜歡你的我”……

女生結婚了,新郎不是男主角。觥籌交錯中,時光一幕幕。他們沒有真正在一起過,所以,他們還是當年的朋友。而他們都沒有追到那個一起追過的女生,把她交給了一個與他們青春無關的男人。親吻新娘必須先親新郎。最後的結尾,讓我很動容。還記得大學裏的電話嗎?第一次的牽手要留給追了你那麼久的我。那麼,親吻呢?那麼多年過去了,沒有生活的交集,各自安好。

時光回放,那個雨夜,同樣撕心裂肺的哭,男生是不是爲追了那麼多年,那麼用力的喜歡,只換來了一句“幼稚”?我不懂那個男生到底在哭什麼。女生呢?我想大概是那個男生一點都不曾懂得過女生的心思吧。

因爲當年的膽小,錯手放過的天涯,或許能夠最後留下的也只有一個微笑吧。不管你曾經是否懂得,是否真的用力的珍惜過,或者是因爲自尊要高傲的活着,或者……很多的或許,那個女孩,那個男孩,在最美的青春年華里,各自走散,各安天涯。

曾經。已經成爲了曾經吧。那是一個過去。那是一個寫了結局的故事。我今天整理抽屜,看到那唯一一次的合照--大頭貼。我亦沒有像上次那樣淚涌。我只是笑笑。然後把它繼續放好,還有那些一起去過的地方的門票,唯一一次兩個人一起看過的電影票……都重新收好,放好。

爲他人作嫁衣。他追了那麼多年的女生,最後嫁給了別人。

找不到理由。當初,你找到了在一起的理由嗎?

最後,我不曾後悔過。我用力的笑過,哭過。不過是我太把一切當成理所當然了。那些年,我不曾後悔走過。那些年,我不曾懂得過。我只是不計較的包容了一切。或者說,無所謂了一切。

謝謝你,陪我走過的青春。

2011年12月4日

今天把小說版《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看完了。很多不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大體是一樣的。我終於明白那個雨夜男生爲什麼撕心裂肺的哭了。原來他說:“你永遠都看不見我放棄的背影有多麼傷心,我的幼稚出自我熱血的根性,就是靠着這股熱血,我才能喜歡你這麼久。

而這分熱血,竟成了你否定的無謂存在。”

作者的寫這文的意圖是什麼?他說:

每個女孩都是我們人生的燭火,照亮了我們每段時期瘋狂追求愛情的動人姿態,幫助我們這些男孩,一步一步,成爲像樣的男子漢。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再多喜歡那女孩一點。再多一點,再多一點一點。 只要夠喜歡,就沒有辦不到的等待。 就可以一直靠信仰愛情,堅持下去。 如果我的愛情回憶在化爲一份記錄性書寫時,有任何的意義,那便是希望每個讀着這些故事的男孩女孩,都能從中獲得一點點,相愛的勇氣

如果大家都懂的話。是不是都不一樣啦?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9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你還記得嗎?——題記

忘了有多久沒有感動得想哭,或者說到底沉悶了多久的夜,終於引來了星辰漫天。記得,當男主角拼命去吻那個娶了沈佳宜的男人,我又哭又笑,那些年,錯過的勇氣,錯過的一起。我不明白,爲何自己會如此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親切吧,又或者我也幼稚得可笑吧,又或者我心中也有一個只屬於我的沈佳宜吧。

也許我們永遠都不會告訴沈佳宜自己喜歡她,但是每個男生心中都一定有一個沈佳宜吧,她可以又笨又傻,可以又醜成績又不好,甚至很討厭你,但是你依舊傻子一樣的喜歡她,可以爲了她的一顰一笑,一嗔一怒而心醉,若是沒有,豈不是太悲哀了嗎?肆意地愛着她,天真浪漫的喜歡她,幼稚可笑,輕輕抱着她又是如此艱難與美好。

征服世界。多麼傻瓜的念頭呢,其實有時候,幼稚很溫馨啊,現實將最初的夢想都扔到了遙遠的大海里了吧。“失去了她,也就是失去了青春。”真的,很感人吧,有時如果你可以爲了一個喜歡的女生,去吻一個你不認識甚至很嫉妒的男生,你又是懷着怎樣的勇氣呢?是的,婚禮,新郎卻不是你,曾經那麼的愛,揮手卻發現,原來可以牽着她手走下去的卻不是你,一定很心酸吧。所以那麼用力的吻,那麼肆意的愛,那麼青澀的戀,如今看來如此美好。

阿魯巴,惡作劇,炫耀自己獲得的卡片,賭氣似的約定,那美麗的一瞬,那衝動的決定,共同看過的星星。那童時的故事總是相同的吧。甚至連相同的自大,不可一世也是如此熟悉,如果這漫天星辰可以永遠如此美麗,那麼我相信其中的約定,誓言,故事也是如此。是的,當一個人可以去愛一個人時,他已不再幼稚,至於我,不知道。

也許我只是努力不去忘記此刻的感受。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10

有某些片段讓我回想起以前的歲月,在以前那個不懂愛情,卻提早表示懂了的年代,突然有一天,會有小男生在家門口等上學,下課的時候會收到不知道從那裏盜用的愛情詩,要知道,在以前的那個年代,這種舉動已經被列爲:早戀。 課間操,書包裏會有一小根野花,還有用心疊成的情書, 初一寫給我情書的這個承諾非我不娶的小男生在我讀高中的時候他就結婚了。有一天下課後,我出去一會,回到教室,看到一小羣人在看我書包裏的情書,看到我回來,都樂着看着我。那表情比吃了蜜還甜!我從來都不承認這是屬於戀愛的範疇,雖然家長的嚴打的態度很明顯,而且不留情面,連棍子都準備好了 :) 我一直都對這個事情有點抱歉,寫寫情書都能遭來這麼大的打擊,如果在現代有”圍脖“,家長早就被”肉“出來了。

高中的三年,在男女同校都很少一起談話的封建年代,有私下蠢動的心,但是表面上還是很平靜,在沒有手機,短信還不能成爲橋樑的時候,情書依然是一個很有效的載體,高一暑假,我收到了一封情書,我沒打開之前,但我知道一定是“他”, 打開後真的是他。當時多麼高傲的一個人,而且在學校內還有一些風流韻事在流傳。 偶爾在上課的時候,還會有低年級的女生來找他,居然自己奔過來。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上,他是主持,我是參加演講的,我上臺後,立刻忘詞,想起同是一個班上的他在看着我忘詞,很丟臉,中學生作文《那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觀後感》。聽說每個演講者都有拍照片,覺得我通知去領照片的時候,發現我的照片已經被領走,過幾年後,才知道是他領走了,沒有告訴我。

我不知道我在高中的時候,低年級的女生會不會把我當“情敵” ,我一路低調,從來不樹敵,低頭讀書,高中,我大部分的情書,都是他拿過來給我的,不是他寫的,他只是信使而已,如果可以不直接送我手裏,直接撕的話,我估計他會覺得很爽。我忘記收了多少,忘記誰給我寫了,我又給誰回了。高中就是讀書,讀書, 高考的失常,讓我沒有進入我想要的大學,而是進入師範類的院校。

然後三年的情書生活就開始了,但是手機還算是很時髦的東西,週末的時候,我佔用的電話頻率很高,因爲這樣,我快速練會了呼啦圈,打電話的時候練成的。 他可以節約生活費換成電話費,省吃檢用換路費跑來學校看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第一次拉手,最後發現手都潮溼得打滑,過程中,我的姿態充分顯示出女人在戀愛中佔了上方,避免不了的所謂分分合合,其實都算是言語的分合。大學的時候,我想我那年代,能一起拉手就已經算是談戀愛了。(我現在看到現在年輕人談戀愛,比我那個年代直接,快速多了)

然後多年以後,在一棵樹上掛久了,自然就是開花結果, 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現實版本是這樣的,這跟電影中的結果不一樣,我想問問他,(當面問的話,大概會覺得我過了30還那麼幼稚,還問這個問題) 女人就喜歡問”如果-----“ ,“如果當時你追的女孩追不到,現在會是跟誰結婚?” LG會一句話斷絕所有的猜想“沒有如果,不要提這麼幼稚的問題 ”誰知道呢,因爲沒有如果。

電影結束了,那年,你追的女孩/男孩沒有追成功,現在他/她在哪裏? 有關戀愛的主題,版本真的很多,很多-------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11

看書的速度有很多的因素決定。有時候是受外部原因的影響,有時候是自己內部的影響。我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只用了一天。

就是那麼一種衝動,我獨坐桌前,這麼一頁一頁的把它看完,看完後合上眼,書中的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還在眼前跳動,他們的歡笑,還有他們的無可奈何。

我從小學就開始寫讀後感,按照本人寫作的習慣,應該到了介紹內容大概的環節了。

小說的主人公叫柯景騰,一個很典型的玩童,在可以說是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與沈佳儀坐在了一起,天真的男孩喜歡上了不諳世事的女孩。一場捕獵拉開序幕……

小說的筆調輕快,人物刻畫的也十分惟妙惟肖,打動我們的是那份純純的感情。讀完這篇小說,相信誰都會回憶起自己的初戀,青澀,可笑,難以忘懷。

至今還記得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夏天,剛剛分班結束的我們隨意的坐在座位上。班主任走進教室,說:請男生女生分別按身高從矮到高佔到外面走廊上。然後,大家就這麼一對一對的坐同桌。我的同桌就是她。

還記得她穿的是一身連衣裙,白色的,齊耳的短髮顯得十分精神。她的皮膚黑黑的,兩隻眼睛卻十分的有神,總之,第一感覺很好。原來上學的時候戀愛都是從聊天開始的。

我們很喜歡聊天,喜歡跟對方搞惡作劇,喜歡在上課的時候在下面做下動作……老師爲什麼就不知道呢?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我們相互幫着對方背書,考數學的時候對答案,在對方的教科書上畫畫,夏天的時候掐對方的胳膊和腿,她幫我編手鍊……日子過得很慢,很快活。

等到一年之後,我們被調開了,她沒幾天就因爲闌尾炎住院了,我的眼睛忍不住的盯着那個空空的座位,心裏空蕩蕩的,我突然意識到,我愛上了她。

等到她出院的時候,大家突然又不好意思說話了,見面的時候裝作不認識,低下頭就走了過去,爲什麼呢?不明白。

好在當時班上要出黑板報,我們又在一起了,說話,聊天,關係比以前更好了。

但是由於升學的關係,大家沒有在一起,由來也就漸漸生疏,我的初戀就這樣過去了,我甚至沒有告訴她“我喜歡你”就結束了。

許多年過去了,我的腦海中經常會出現她回眸一笑的倩影,無論我身在何處。人的記性有時候會非常的好,比如我對這一段感情。而我對背單詞就毫無作用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儀,一個自己第一次愛的人。一個在自己什麼也不怕又什麼都怕的時候喜歡的人。一個自己爲之做了很多又糗又傻的事的人。一個至今想起仍然託着下巴傻傻發呆的人,呵呵。

這篇讀後感就紀念我的初戀了,雖然經過很長的醞釀之後還沒有怎麼開始就匆匆結束了,但其仍是我們心中無可磨滅的記憶,青澀而又靈動。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12

只想談談一些自己的感受,不喜勿噴。

挺久的一部電影了,一直想寫點什麼來記錄一下。

個人覺得那些年要比致青春好一點。雖說兩部的背景時代離我這代有點距離,但覺得那些年貌似更貼近一點,而且覺得致青春的情節可能有些gouxue

好了,來說說那些年吧。

這部電影前後看了蠻多遍了,恰逢自己差不多也是這個年紀,所以還是有些感觸的

特別喜歡這幾個情節:

一個是高中畢業海灘那段,首先是阿和問sjy的那個問題。其實不管是褒是貶,心裏應該都希望聽到的答案是自己吧。可答案偏偏是別人,心裏肯定是無奈,落寞多吧,可又能怎麼樣。接着是大家談理想那段,特別喜歡“讓這個世界因爲有了我,而有一點點不一樣”。可無論是世界,還是“後者解釋的世界”,要因爲一個人有一點改變,即便是很小很小的一點,一個細節,實際上也是一個很艱難,甚至是不怎麼可能的一個過程。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一個拼背景,拼外在的社會,人再好又怎麼樣,想法再怎麼偉大又怎麼樣,沒有前者,可能在別人還沒認清你的時候就決定換一個人了。前者所說的人可能真的比較容易得到一些我們所在乎的東西,而後者提到的人能做的最多隻是保持着這一份理想,堅持不被改變,不去變成自己曾經厭惡的樣子。其實這個社會本來就不公平,太難因爲個人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是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一個是柯騰比賽後的那段。不像臺詞說的那麼深,只覺得因爲這麼一件小事,都不願低頭的堅持有點......

最後,地震打電話那段。現實自己後悔的事,可能在另一個時空中完全不一樣,想想應該也是件美好的事吧。既然已經無法改變,可能想想有另一個“自己”過着自己滿意的生活也有點欣慰吧

那些年,有過這麼一部電影,那些年,有過這麼幾個人,那些年。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觀後感 篇13

最近一直在聽說《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電影,現在終於在幾分的期待中看完了它;當我看完影片之後我又把同名小說看了一遍,經對比才知道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其實是電影與小說的組合。有些情節是小說有,而電影沒有的,如曾經沈佳儀問柯景騰的理想是什麼,柯景騰說他的理想就是變成很厲害的人,讓世界因爲他而有一點點改變,小說的下一句就是其實我的世界就是沈佳儀;有的是電影有而小說沒有的,如最後結婚的場景,那羣朋友們提出要吻新娘,新郎說可以,只不過怎麼吻新娘的話要先怎樣吻新郎纔可以,這樣纔算公平,新郎話一說完,柯景騰瘋了似的撲上新郎,一陣瘋狂地熱吻新郎,說真的看了那個場景自己都有點難受,也許那一刻柯景騰把他對沈佳儀的感情全部都發泄在那一吻上了吧,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曾經日思夜想的沈佳儀,苦苦追了那麼多年,執着了那麼多年的沈佳儀,今日已化作他人新娘,可是新郎不是自己,那種複雜的心情,無法言語。也許就像那天電話中柯景騰所說的,也許他們只能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裏在一起吧,小說裏面說柯景騰在最後沒有吻沈佳儀,“幼稚的我,想讓沈佳儀永遠都記得,柯景騰是唯一沒有在婚禮親過她的人。我連這麼一點點的特別,都想要小心珍惜。我不只是她生命的一行批註,還是好多好多絕無僅有的畫面。”,而電影中拍了他們有吻在一起,或許那就是柯景騰所想象出來的平行時空吧。

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看了電影也不能釋懷的一個情節,柯景騰和沈佳儀在大學分開之後,沈佳儀卻接受了阿和,我不懂,爲什麼柯景騰苦苦追求了那麼久,沈佳儀都沒和柯景騰在一起過,而後來居然會答應和阿和在一起,我想柯景騰那時心裏也會有許多的不平衡吧,不甘心吧,我時常也會想不明白,一個女孩子要怎樣纔會去接受一個男生?難道因爲阿和比柯景騰好,比柯景騰更加愛她?可後來他們分開了,沈佳儀也覺得阿和不夠愛自己,但爲什麼當初又接受了阿和?因爲寂寞?想找個人陪?想找個人發泄感情?還是其他什麼?曾經沈佳儀也知道柯景騰很喜歡他,但就是沒接受柯景騰,難道僅僅因爲他幼稚,不會談戀愛?還是所謂的感覺?談戀愛的感覺?無解。

也許就像沈佳儀所聽說的那樣,“常常聽到別人說,戀愛最美的部分就是曖昧的時候”,因爲曖昧的時候有種不確定性,而也是這種不確定性,一進一退的,讓人琢磨不透,老是會試探性的去想對方是怎麼想的,對方是否也喜歡自己,對方是否心裏也有他/她,因爲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但彼此因爲這種朦朧的關係,彼此都不確定對方是否有自己,所以彼此都會矛盾,都會糾結,表現的更加讓對方捉摸不透,到底他/她是怎麼想的?又或者即使確定對方的心意,也沒勇氣說服自己去開始一段感情,因爲也許這段感情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如果知道結局我們還會相愛嗎?”

記得歌曲《紅玫瑰》中這樣唱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而正是因爲這種不確定性騷動人心,人總是渴望把那種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或者說的能得到他/她的愛,而“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也就是在這種模糊、朦朧、不確定的關係中處於強者的人總是有恃無恐的,就像沈佳儀,因爲她已經知道柯景騰的心意,也許她自己只是想被人這樣喜歡的感覺很好,用她的話說就是“等到真正在一起了,很多感覺就會消失不見了。當時我想,你不想聽到答案,乾脆就讓你再追我久一點,不然你一旦追到我之後就變懶了,那我不是很虧嗎?所以就忍住,不告訴你答案了。”,而身處劣勢的人卻又總是在糾結,一方面會自戀的想,可能他/她也喜歡自己吧,另一方面又在自嘲的嘲笑自己,你想的美,其實他/她心裏根本就沒有你,其實都只是你一直在一廂情願而已,但又極度渴望的知道答案,到底他/她心裏有沒有自己,因爲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都渴望被人認可,被人肯定,都迷戀那種愛與被愛、被人認可、肯定的感覺,又身處劣勢的人又總是在她/他心裏有我,心裏沒我的心情中糾結,在不知道答案前,在一般倫理道德的角度講,一般自己都是應該貶低自己的,於是便自我嘲諷的對自己說,打擊自己,她/他心裏跟本沒有你,勸自己放手,但與此同時,因爲“得不到的永遠矜貴”,雖然一邊在貶低自己但其實內心裏又無比的渴望得到那份愛情,於是心裏又一邊在恨自己不爭氣,沒出息,老是放不下,一方面又在執着,執着着也許她/他心裏有自己,也許是因爲自己以前沒努力,自己以前不懂的如何去愛一個人,又老是在幻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許自己經歷了許多之後,自己變成熟了,慢慢的學會了如何去愛一個人的時候,也許能追求到她/他。

小說終究是小說,電影也終究只是電影;現實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面對的,也許戲劇化的那一幕不會在現實中出現,但也只能說是“也許”把……其實,就像上面寫的一樣,再多的也許說明的都是不確實性,然而在這些種種的不確定中還是有其中可確定性的,越是這些可確定的越是我們想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