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精選10篇)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精選10篇)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1

“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做革命。”

中國的近代是屬於紅色的,而這紅由淺而深。

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商討武裝起義的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反清不能運動。清政府派暗殺部隊刺殺先生,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浴血奮鬥,竭盡一己之能保護孫先生,由此腥風血雨染紅了1906年的10月天。(實際是8月)

“先生我們會等到這一天嗎?這一天何時到來。”“你們會看到這一天的……我是看不到了。”他堅定的目光彷彿還未敘述完自己對革命的信心,身體卻應槍聲倒下,鮮血暈開了微紅的十月。《十月圍城》將那段深埋的歷史呈現在我的眼前,觸人心魂。

重光。孫先生到港前四天收到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李玉堂堅定地說:“我兒子只能是個商人。”李玉堂明白在這個動盪的年代,沒有人生,只有命運,他寧願用自己的一切換取重光的那怕一點所謂的人生。他說自己只出錢不出力,但當他爲革命黨捐第一分錢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革命黨人了。其實他自己是明白的。李玉堂拉着重光,而重光用堅定的目光看着父親失措的神情,說:“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那力量彷彿是他十七年積蓄下的,無可抗拒。懷錶“哐當”一聲掉落在了冰涼的石板上,如同炙熱的理想突兀卻有必然地撞在了現實冷酷的身軀上。最終,重光躺在父親的懷裏身體漸漸冰冷,李玉堂只能在這次行動成功的喜悅中痛苦。

“我不做亡國奴!我不做亡國奴!”

“我活了十七年,原來就是在等着一刻……”

他毅然用自己十七歲年輕的生命渲染了革命。

阿四。“過了明天我就娶你。”一張單薄的卡片上,滿載着阿四羞澀的幸福。而,今天,誰又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呢?這樣的電影中本來就很難承受這樣的愛情,但這也是影片中唯一的一處溫暖。阿四和阿純的愛情沒有華麗的諾言,僅有的是他們的純真和質樸,他們是冰冷中溫暖的存在,也都因爲身處革命的十月而不得不過早地夭折了。如果說阿四對阿純的愛是寄居在心靈深處那麼他對重光少爺的愛則是蟄伏在表面的。有人說阿四是奴性的,無我的,但這早已在他抱住閻孝國的腿不放的時候被全盤否定了,他無私的愛,他的感恩之心早已是他人格中的那最爲亮麗的一抹。他不是那個時代奴隸的縮——彷彿看到他穿着髒兮兮白卦子,破舊的'布鞋,傻傻的笑着拉着黃包車奔跑着,而他追逐的方向即是幸福。

看完電影后,直在想着一個問題,爲了保護一個人,而他的到來僅僅兩小時而已,卻犧牲了這麼多人,值嗎?不過,又想起陳少白說過:“孫先生就是希望,孫先生就未來,中國就只有一個孫先生。”所以無數的仁人儀士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輕如草芥,與世浮沉。他們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保護的誰,因爲他們的目的不同,他們並不是爲了革命,甚至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都不知道何爲革命?爲何革命?“我叫王復明!我叫王復明!”在生命線停止的那一秒,他用盡全力推倒牌坊的同時,也盡力喊出了他的名字,只爲讓別人知道自己叫王復明,他說“過了明天我就回少林了。”說話的那一刻他無比的幸福,滿足。因爲要打壞人,因爲要回少林,所以他可以不知道自己獻出生命要保護的是誰,他不知道什麼是革命。終於看到一家三口團聚的畫面了,而那隻不過是重陽死前的幻境罷了。一個賭徒也渴望家人團聚,因爲他身爲父親的責任被喚醒了,所以他不惜生命保護了自己的情敵,用自己的生命憤力一擊。他不知道什麼是革命。一個單薄的女孩子,狠狠的抵住了門,只爲等待炸彈暴炸的那一刻與那些行刺者同歸於荊他只是靜靜地說“父親,女兒不孝……”她只知道“爹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她不知道什麼是革命。但她巾幗的氣慨正如她的名字——方紅——方乃浩氣湯湯,紅爲碧血悠悠。

他們原因不同,追求不同,理想不同,他們只唯一相同的是都不知道自己保護的誰,什麼又是革命。他們如此的義無反顧。

也許《十月圍城中》中都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情節,但我們應該相信,那個年代的本質就是那樣真實,是用鮮血染紅的十月。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2

《十月圍城》裏有一段小小的愛情。

玻璃窗邊上鵝黃衣衫的少女在弄花,突然街上響起一陣清脆的銅鈴,少女從嬌豔的花株中擡起頭,明亮的額,眼似千湖水,清澈溫暖,看清一下子躥出去的人,抿嘴笑起來,白皙的皮膚猶如綻放的葵花。陽光灑在她的眉心、鼻尖,使她與陽光一樣明媚燦爛。她的名字與她的美麗一樣,阿純。

鈴聲仍然在響,響徹了整條狹窄的街道,一直掩飾不住爽朗笑容的車伕不停往後張望,直到那明淨的玻璃與鵝黃衣衫變成一個小小的明晃晃的點。他心滿意足地回頭,隨意問老闆幾句閒話,笑容刻畫了一個大大的弧線,直扯到了眼角,戛然而止。憩息在眼角,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斜飛進額角。然而,漸漸地似乎那傷疤不復存在,少年的笑容融化了刻在傷痕後的仇恨與敵意。他有點醜,非常普通,他的名字與他的普通一樣,阿四。

阿四愛阿純三年。就算知曉她美麗背後行動如何不靈便。

要是世界只有愛就好了。

要是世界沒有戰爭就好了。

很可惜,命運與時代是不容許置疑與期盼的。

阿四不識字,在他爲老闆保護連自己都不認識的人的前一天,一定是他短暫一生最美的一天。他剪了一封情信給阿純,“三天後,我取你。”阿純取笑他連“娶”字也找錯了,嘴角卻不自禁露出笑容,明眸皓齒映在阿四眼裏,是千金難買的珠寶。

周圍有鬧哄哄地戲水踩浪的孩童,濺起一小串一小串的浪花,襯在他們身後,黃昏的微曛披在他們身上。兩個人微笑着,又不好意思地羞怯地扭頭。年輕的臉上有對未來的熱情和憧憬。多希望時間就此停擺。

次日,某條窄小巷弄,菸捲大地,塵拂萬里。幾個鐘頭前還處處宣傳婚慶喜訊的少年,趴在街中央,身旁是血漬。他隨身搭着的白布巾,獵獵地被風吹起來,末端繡着血樣的字眼“純”。那是他們愛情最終的'篇章,天人相隔。

只能嘆息這段愛情時間錯誤,地點錯誤,身份錯誤。或許阿四與阿純的悲戀只是當時千千萬萬對佳偶眷侶的寫照而已。在那樣一個年代,天是灰的,街是灰的,海是灰的,所以需要淋漓的鮮血來點燃華夏大地,點燃沉睡了數十年之久的中國人的筋骨。

在民族巨大的生存壓力、沉重的屈辱前,所有今天看來甜蜜清澈的戀情總是首當其衝,淪爲犧牲品。“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回味阿四與阿純淡如清菊的愛,咀嚼出的卻是泱泱中國當時如何需要庇護的苦澀滋味。

這是一段小小的愛情。

這是一出長長的歷史悲劇。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3

十月圍城十年籌劃,今日再現。固然對現代人的思想有其進化。影片講述上世紀初孫中山到香港開會,發動全國各地的起義,清廷派人暗殺,各路仁人志士冒死爲他保駕護航。還有穿插謝霆鋒等年輕人一代的忠實感情;李宇春等父與女的親情。

在香港的這條人羣巨多的街上,其房屋也是充滿古典氣息。導演也對其現實環境表演得活靈活現。導演爲演本劇建造的這條古街,一百萬投資,固然讓人佩服。造成環境的壯觀是影片一大亮點。

劇情鋪墊緊湊紮實,絕不拖泥帶水;下半部動作場景張弛有致,緊張但不膩煩。在前半60分鐘文戲中,是經過一個主角的行動,牽扯到了另外一個主角。這種軌跡的交叉自然而然,各個主角鮮活了起來,並且讓人震撼。而交叉較少的乞丐劉鬱白(黎明飾)就明顯要比別的'主角弱化了很多。飄逸的長髮太寫意化,尤其他死前一瞬看到的李嘉欣,更成爲了觀衆的一大笑點。功夫了得的他還沒跟所謂高手胡軍戰鬥就那樣掛了。感覺少了點什麼。

導演對主角塑造是具有個性化的,表現得活靈活現。到達了很高的境界。好像所有情節的發展就是因爲這種社會的被迫下發生的。都說商人不簡單,主演商人”李玉堂成爲全片的“金秤砣”,也給觀衆帶來最多感動與心酸。戲骨級演員王學圻在片中的卓越表現被稱再造經典,該主角“足以媲美影帝”,並有望超越《梅蘭芳》中的“十三燕”,成爲王學圻又一表演里程碑。商人身份從不願意捲入這場戰鬥,卻成了這場保駕護航的牽引人。即使是對壞人的表現。像甄子丹演的,來自家庭的被迫而爲壞人拿錢幹事,有其苦衷歷歷再現,加上搞笑豐富生活,豐富了劇情。胡軍演的壞人也是具有個性化的,並不是壞得橫霸無理。他也是有他的理由,尤其對先生是畢恭畢敬的。這種人物的塑造也是這影片的一大亮點。

影片的開場和結局將主題昇華,充滿悲壯。此劇令人壯觀的場面穿插有致,既讓人悲傷也讓人感嘆。是一個很有感染力影片,在國內的影片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4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要你是有國家的人,那麼不管你在何地,從事何種職業,你都應該爲祖國興亡出一份力。

這是一部令人敬畏和感動的一部影片——《十月圍城》。本片講述的是孫中山經日本到香港,去組織廣西、廣東、雲南等省的反清力量,讓中華民國誕生。不過清政府早已派軍去香港謀害孫中山,而在香港由李玉堂組織的“保孫文”行動正在進行;這個組織裏的人員混雜,包括平民、賭徒、乞丐、和尚、車伕等,甚至還有多名路過的百姓,都爲革命獻出了生命。

看到這我不禁潸然淚下,爲什麼中國的民主革命這麼晚纔到來,也許是中國沉積了百年的封建思想惹的禍吧!而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一個和尚。他是河南鄭州人,在香港只是個買豆腐的,人們都叫他臭豆腐,可他對人總是面帶微笑,待人隨和。可就是這樣一個平民,在路上阻擋刺客被紮了數百刀,僅僅就是爲了保護孫中山。他的精神值得我去讚歎與學習!

百年“腐國”終將逝去,君子之爲終將流千古!

在這部真實的歷史中最令人敬佩的是武狀元——劉鬱白。他因自己心愛的親人死去,而流落街頭,乞討度日數年,默默無聞,在李玉堂的`扶持下活了下來;而他也許是在等一個時機,一個可以讓他報國,了斷自己的後半生的機會;他在孫中山來港前一天晚上,已在心中寫上“必死守護中山”的決心。第二天他在孫中山家門前守護了15分鐘,但終就讓清軍的嚴將軍殘酷地踏過了他的身體。

而這位閻清軍卻是一個令人難以捉摸的人,在我看來不知是好是壞。他對待革命者是一個心狠手辣、毫無血性的人,但對於清政府來說,又是個精忠報國,忠心於朝廷的人。我想也許他只是過於盲目報國,目光短淺的人吧!

在華夏幾千年的光輝歷史中,何止這幾位獻身報國的英雄?而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勇敢、愛國,有一顆正義的心。

悠悠古國,傳承華夏千年光輝。古時有晏子“利於過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的大聲疾呼,還有屈原“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的悲壯之歌,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實際,有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千古佳句。歷史不斷更新,一個古國始終將要被革命取代,中國的誕生,是經歷多少風雨,是經歷了多少人的血勇拼搏,而現在我們就應好好珍惜這個偉大的國家,因爲我們愛國。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即逝的光陰,是永遠也改變不了我們的夢——效國夢,中國“夢”。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5

前幾天看了一本《十月圍城前傳》,看那麼幾個小人物,爲了親情,友情,愛情,或者僅僅是爲了報恩,現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孫先生是誰,什麼是革命,什麼三民主義。小人物的真感情往往讓人感動萬分。

阿四:阿四是李玉堂家的一個車伕。他心地善良,幫李家派米時會自豪地告訴別人他們少爺考上了洋學堂,並且替阿婆背好米送她走了十幾米遠。他不識字,但他願意幫助老爺,因爲老爺對他有恩,是老爺把半死的他救了回來。少爺也對他好,少爺教他識字,識了153個字,所以他知道什麼大英帝國。所以老爺上樓時他會偷偷地搖鈴提醒少爺。老爺打少爺時他死死地擋着,哪怕腦袋被敲壞流血。他不懂什麼革命,什麼三民主義,什麼孫先生,可是爲了老爺爲了阿純,他願意,他不怕。剛開始我想,或許他真的不知道吧,他不知道革命需要流血犧牲,他不知道自己活不過明天,所以他會告訴阿純,明天后,我娶你。可是如果他真的不知道,爲什麼最後出發時,他哭着不讓少爺走,他說,少爺,危險,不要去。他應該懂得的吧。當生命走到最後,他死死地抱住閻孝國,不讓他靠近黃包車,因爲車裏坐的是少爺,那一刻,他想到什麼了嗎?想到他的阿純了嗎?

李重光:他是李家唯一的兒子,香港富商李玉堂的長子。那一年他十七歲,剛考上耶魯大學。在父親面前,他永遠都顯得唯唯諾諾,可是李玉堂沒有想到的是,兒子心裏竟然有這麼一股傲氣。第一次和父親抗衡,他在街上和青年學生,發傳單,演講,募捐。他說,我不做亡國奴。他是少爺,卻從來沒有架子,可以和阿四做好朋友,教他識字,和家裏的車伕沒有距離地聊天。甚至每天特地從高升戲院路過,只爲了和那個方姑娘“偶遇”。他是進步青年,所以他懂一切,知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會熱血沸騰地和方紅講革命,講君主立憲。即使知道危險,他還是義無反顧,甚至偷偷地參加抽籤去做孫中山的替身。臨出發時他看看錶,說,我活了十七年,就是爲了等這一個小時啊。刀刺向黃包車的瞬間,他看到什麼了?看到中國明天的樣子了嗎?想到他的方姑娘了嗎?想到他的耶魯大學了嗎?

方紅: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去年看電影時是因爲春春,現在讀原著,發覺這真的是一個奇特的女孩子。他是戲院的女武生,小小年紀卻一副好身手,十歲時跟着父親顛沛流離。臺上的她身手敏捷,贏得滿堂喝彩,臺下的她卻少言寡語,永遠都是一身灰撲撲的打扮,皮膚是那種少有的白皙,有一種說不出的.清爽。她站在那裏不說話,也不會顯得冷場。或許是因爲經歷吧,她看人是沒有半點女孩子的忸怩,目光乾淨而清冷,直視。也就是因爲這種特殊的氣質,李重光第一次見她就被吸引住了。而方紅也一直沒有把他看作李家的大少爺。她始終不理解父親爲什麼不能安安穩穩生活,對父親有一種怨恨,直到一夜之間她失去了所有,包括父親,堅強地硬是沒有掉下一滴眼淚,而是吐了好幾口血。第二天,她找到李玉堂,提出要加入那個危險的任務,因爲那是父親的心願。我想,她也不懂得吧,不然怎麼會說,過了明天,她要帶爹回家,怎麼會和李重光說,日後,你親自給我帶上(鐲子)。李玉堂看着這個孤女,年紀又小,自然拒絕,方姑娘卻拿出了地圖,仔細分析地形,需要的高手佈置,或許真的就是“一下子成熟”吧,被 逼着長大啊。誰知道,昨天她還是那個,把頭埋在胳膊裏,像一隻受傷的小刺蝟一樣和父親鬧脾氣的小姑娘呢?她面對大家的質疑,不說話,甩出一把飛鏢,穩穩地,落在門框上,一個星形。只是,原本在臺上唱戲用的飛鏢,下面的彩色緞子,換成了肅殺的黑色,讓人一陣心酸。堅強地讓李家的人也忍不住落淚。她把自己英勇就義時,想到了李少爺了嗎?想到中國明天的樣子了嗎?

革命需要流血,需要犧牲。1935年10月,也許這只是一部野史,也許根本就沒有這麼一個會議,但是這一羣小人物,透視出的偉大人格,用另一種方式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生命,什麼是大愛。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6

《十月圍城》將劇中人物塑造得血肉豐滿,成功刻畫了一羣小人物,一羣三教九流的市井小民,他們手無寸鐵,並不知道什麼叫革命,更不知道將要保護的人是誰,只是臨危時刻受人之託,容不得反覆掂量與比較,就此扛過了重任,明知路途險惡,就這般一去不回頭,短短四天在刀叢劍林裏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一張張鮮活的笑臉慢慢融入泥土。

《十月圍城》並沒有單方面地歌頌革命,也不是簡單的正邪之戰或者好壞之爭。無論是革命黨還是清廷殺手,卻都具備一腔精忠報國的熱血,各懷信仰併爲之努力、奮鬥直至死亡。大時代動盪如此,誰又能逍遙活在人世?整個故事十分慘烈,結果更是悲劇。

《十月圍城》演繹着犧牲,劇中那逝去之人,都算是死的其所,各爲所愛,無論是對革命的愛,對女兒的愛亦或是對戀人的愛,結局是那麼地令人爲之動容,而心生感慨。當塵埃落定,那些仙去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後人去仰望和銘記。《十月圍城》劇組,可謂是羣星薈萃,大牌雲集。這部片子中不少演員,以精湛的演技,最優秀的`表演,達到了人戲合一的境界,真正做到了“城中皆義士,無人似明星”,才使得我們這些看片之人爲之動容。總的來說,這是部相當有感染力的片子。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7

《十月圍城》是一部虛構性的影片,尤其是影片中的刺殺情節更是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張鳴稱,處於歷史末年的清廷是比較弱勢和膽小的政府,沒有系統地組織過對孫中山的刺殺活動,唯一有一絲關聯的就是“倫敦蒙難記”。在1896年秋天,孫中山轉往英國倫敦,被清廷政府特務輯捕入中國駐英國公使館,後來在英國外交部的干預以及輿論的報道之下,中國駐英國公使館只能放人。這個事件後來被稱爲“倫敦蒙難記”。

儘管這部影片有一定的虛構性,不過影片中的其他人物都能找到原型,並且革命的犧牲性也通過影片表達了出來。

首先本片中最大的反派人物閻孝國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閻孝國是一個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學生,擁有一定的民主信念,但愚忠清政,面對老師極低地評價,甚至於侮辱性質的評價,任然能夠做到尊敬老師,儘管這時候老師是自己的敵人。他知道西方人的狼子野心,認爲孫文等人的革命行爲是軟弱不堪的,不輕易爲他人的意志而改變。但是他沒有看出清廷內部的腐朽不堪,革命已經成爲時代的潮流。我認爲閻孝國效忠的不是朝廷,而是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意志。

在本部影片中大致可以將人物分爲兩種:一種人是知道革命的含義以及意義,知道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並且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另一種是市井人物,賭徒、乞丐、車伕、小販、僕人、小妾等等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他們擁有不同的身世、不同的思想,然而最終在革命這條道路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類人沒有革命的概念,他們僅僅可能就是因爲聽了某人的一句話就慷慨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沒錯,就是慷慨。

這讓我想起了四川的袍哥會,雖然他們在辛亥革命成功後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但不可否認他們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他們的率先起義才增加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性。而四川的袍哥會是一羣什麼人,也不過是一羣混不下去的社會底層人士團結自保的社團罷了。

這些時代滾滾車輪下的小人物也有着自己的牽掛、無奈和喜怒哀樂,但是在這場即將影響全國的大革命中,他們每個人一小點點力量的集聚才造就了革命最後的.成功。中國有一句古話“俠義每多屠狗輩”,這樣的故事每每令人熱血沸騰,這也是我們中國人久違的“風骨”氣質。

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印象是,市井小人物沒有主角的光環,他們卑微的生活中也有着自己的無奈、牽掛和艱辛。這部電影雖然是一羣市井小人物去拯救國父孫中山,但我從裏面看到了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文化;忠孝禮儀仁!

正如國父孫中山所言:“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痛苦,而這痛苦,就叫做革命。”而《十月圍城》講述的就是一羣卑微但不卑賤的市井小人物,爲中國未來所做的流血犧牲。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8

《十月圍城》講述的是:在清朝末年,政府孱弱,外強入侵,民不聊生,國父孫中山率領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鮮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背景下,一羣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商人、乞丐、車伕、學生、賭徒、戲班主等在香港中環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該片把看似主角的孫中山虛化,用一羣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物作爲主體羣像,講述他們如何捲入其中,該片用飽含深情的鏡頭語言,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貌,刻畫了一羣爲走向共和國奮死不顧、引頸就戮的英雄人物,他們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衆沉睡的意識——商人、學生、腳伕、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蔘與營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爲了老闆、爲了哥們兒、爲了愛情、爲了救贖,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麼做事爲了誰。這些小人物各自懷着夫妻情、父子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加入到這次救援行動中,當塵埃落定之後,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這部影片雖然人物衆多,但沒有一個乾癟,寥寥數語,就勾勒出一個個俠骨柔情的熱血男兒,比另一部明星雲集的大製作《建國大業》豐滿得多。“小販”王復明,外表粗糙,但內心細膩;打女”方紅,性格倔強,但內心向往平靜安逸;“乞丐”劉鬱白因爲戀上父親的女人而墮落於街頭,爲了救贖也爲了解脫而加入此次行動;“少爺”李重光,稚嫩與天真,卻擁有着堅定的革命信念;“車伕”阿四,天性純樸、忠誠;“革命黨”陳少白:堅定不移的革命黨;“商人”李玉堂:守舊但愛國,別忘了我們是中國人,言猶在耳。“賭徒”沈重陽:嗜賭如命,但心本向善;“刺客”閻孝國的愚忠、頑固和病態,入木三分。

它有衆生的盲目,有人性的卑污,更有歷史的無情。當我看到每個人心存私慾,保全各自的幸福,固守各自的堅持,但最終被歷史碾過。胡適先生說“歷史是任人裝扮的小女孩”,我們已經深陷並迷離於各種版本的正史、野史以及戲說當中。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陳可辛和陳德森的這次嘗試讓我們體會到另一種寬慰——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不光是社會精英,普通的中國人也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每一個後來者都在享受着他們用鮮血澆灌出的希望和繁榮,這是全民族的精神寄託,是中國人的一次集體勵志。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9

影視《十月圍城》背景: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清朝末年,孫中山先生要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會商討武裝起義大計,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反清運動,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派出暗殺部隊,要刺殺孫中山先生,而一羣由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爲了不曾某面的中山先生,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竭盡全力保護中山先生,浴血拼搏的故事。

演員表演:《十月圍城》除了名字起的有點不相符外,總體來說可圈可點,尤其是演員的表演!甄子丹,王學圻,梁家輝不用說了,都是老戲骨!謝霆峯演戲真是越來越好了,表演相當到位!贊一個!超乎我想像的是巴特爾和李宇春。相信陳可辛當初找他們只是看中了他們的商業價值,恐怕陳導自己也沒想到這兩個人如此出彩!李宇春相當適合這個角色,只是表演稍顯青澀,但作爲第一次演戲的人,且非科班出身,那是相當難得了。巴特爾就不用說了,居然連青澀也沒有,活脫脫一個老演員的架式了!而且個人覺得她還是太妖了,實在不適合扮演一個有情有義的女子。還有我居然沒認出孫中山的扮演者是張涵予,汗......讓我落淚的'情節:作爲一位母親,每當看到影視情節中有孩子哭泣或者母子悲歡離合的時候我都會不禁掉下眼淚。以往的武打片,打的是嗓子眼。《十月圍城》,打的是心口窩。讓我很痛,不禁想到了現實中的我,如果我現在處於無飯可吃,無衣可穿的境地,也許我也會造反。清末人的生命太不值錢了,這一點在影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可餓死、可凍死、可被惡霸強盜無緣無故地打死。歷史的進步都有人流血犧牲,學會尊重歷史、瞭解歷史。感嘆一句,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穩定的家庭、老公對我的愛、孩子對我的依戀。生活是多少的美好......

沈重陽和女兒依依不捨的情節,讓我哭的一踏糊塗,沈重陽爲了讓自己的女兒知道他是他的爸爸,而答應媽媽保護她的繼父李玉堂(這個名字讓我想起了我高中的同學,他叫劉玉堂),小女孩是多麼地乖巧,可愛,讓人憐愛。在這動盪年代,這孩子又將何去何從呢?小演員演的不錯,不知道叫啥名字?女兒離開的時候布娃娃掉到了路上,而在後期與反清派的打鬥中,布娃娃支撐着他,直到最後找到了李玉堂留下了最後的遺言"把這個交給念慈"。沈重陽做了一件尊嚴的事情,阻止了閻孝國的前行,而救了李玉堂一命。

李重光,他還是死了,當父親抱着已逝的17歲的年輕兒子的時候,我的精神底線徹底被打垮了。之前李玉堂曾對兒子說:“這兩天沒事,就別出去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被捲進來。但革命和親情是矛盾的結合體,電影表現的很到位。李玉堂這時候是多麼希望死的不是自己的兒子呀,這是作爲父母的私心。可惜他的兒子太年輕了,才17歲。有一點讓我很想不明白,爲什麼他手裏握着槍,不開槍呀?

總之影片《十月圍城》拍的不錯,國產片裏算是出彩的了,推薦看。

觀《十月圍城》有感的作文 10

十月圍城描述的是孫中山到香港聯合十三省代表策劃起義的前後4天多時刻裏所發生的事,裏面有大商人,有文人,有工人,有警司,所有人都爲了革命而發奮,給了我極大的感動,更多的是震撼,無論何人,不計後果,爲了一個目標而奮鬥,乃至犧牲性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何爲革命“欲求禮貌之幸福,不得不經禮貌之痛苦,這痛苦就叫做革命”覺得很是有理,那些人拼命的保護,犧牲了性命換來了起義的成功,換來了革命的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吧。

影片中的李玉堂使我很是欽佩,他本能夠不參與其中,可他爲了朋友,爲了救國,他從最初的捐款到最後的親身犯險,他的愛國精神是值得讚揚的,連他的兒子最終也在這場營救行動中犧牲了,雖然他幸運的存活了,可喪子之痛對於他來說或許更加令他痛苦吧。不僅僅他一個,許多小人物也使我動容。如甄子丹演的警察,一個好賭成性的廢人,能夠爲了女兒毅然決然的放下仇恨去救李玉堂。他死地好不猶豫,體現了一個父親的偉大。或許他不懂革命,但他知道他這樣做能夠換來女兒的幸福生活,他就肯去做。其實,想想爲什麼要革命,就是爲了後代的幸福生活,使後代能夠不用受到戰爭的痛苦,使後代能夠不用被封建主義束縛,使後代能夠不用受列強侵略。因此纔會有那麼多的人加入革命的隊伍,爲了後代,爲了明天的中國而奮鬥而犧牲!

不僅僅如此,謝霆鋒飾演的阿四,李宇春飾演的戲班遺孤,還有那個大個子,都爲了拖延時刻,最終被害,阿四可能根本不知道救孫中山先生的好處有多重大,可他爲了報答老闆的恩,救少爺的命,他奄奄一息時仍不放手,直到被胡軍飾演的清朝走狗扭斷脖子,他第二天就能夠和心愛的照相館館主的女兒結婚了,可他去等不到那天了。而周韻飾演的館主的女兒,恰似陰霾天空中的一絲陽光,她甜甜地微笑象徵了期望,她是識字有文化的,可能她已經瞭解了行動的危險性,可她並沒有爲了一己私慾而阻止阿四,而是對他微微一笑,給他鼓勵。曾志偉飾演的警司也在暗中幫忙他們。隊伍也由一開始的龐大逐漸縮小,很多人都被害。但陳少白說了一句:“革命就是需要犧牲的。”看着一個個的夥伴倒地,沒人心中好受得,但爲了完成使命,倖存的人們務必咬緊牙關的抵抗下去。革命的過程是殘酷的,欲求禮貌的過程是痛苦的,這影片的深刻好處不在於打鬥有多精彩,演員有多大牌,其本意是爲了向那些默默無名爲了革命奉獻的革命者致敬,也讓我們這種生於和平年代的人瞭解當時的歷史,瞭解先輩們的發奮和犧牲,也瞭解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正是有着這些人的無私的'發奮和犧牲才換來了中國的未來,他們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是一大壯舉,我們不管之後的袁世凱竊國,不管革命沒有反帝的不徹底,起碼他們此刻的發奮是個好的開頭,暫時挽救了中國,他們的發奮和犧牲是沒有白費的,想想若我處於當時動盪局勢,會不會挺身救國呢,會不會有他們的勇氣呢,他們可能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攤販,戲子甚至是更卑微的工作,可他們的靈魂是偉大的,他們的卑微和偉大相同!

這是一部精彩的電影,給了我們感動和敬佩,感動之餘開始思考此刻的生活是否太過安逸,不用爲生存奮鬥是否就意味着無所事事。這部片子在給人帶來深深的感動、震撼時也同時留給了我們深沉的思考,一個人到底是爲了什麼而活,人生是否就是圖個長命百歲。答案絕對不是,那人生的真諦或許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而且我們也應思考如何去守護前人拼死創造的這個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