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絃動我心》觀後感(通用6篇)

《絃動我心》觀後感(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絃動我心》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絃動我心》觀後感(通用6篇)

《絃動我心》觀後感 篇1

《絃動我心》這是一部關於一個女人自我實現的故事,講述如何實現理想,如何看待失去和擁有。因爲“現實”,所以深深地感動了我。

羅伯特在我看來是一個堅強的女性,面對丈夫的背叛,羅伯特沒有自暴自棄,爲了自己的孩子,也爲了不帶給自己的母親困擾,爲了生活下去,她開始了自己艱難的小提琴教師生涯,雖然遇到很多困難,包括來自事業和孩子,還有自身感情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敗。富有愛心的堅強的羅伯特,沒有性情大變,也沒有將自己的痛苦發泄到其他人的身上,她始終用積極陽光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事業,家庭,和周邊的人。當我們面對遇到相同的事情的時候要記着:我的人生並不會因此而黯淡下去,我應該有勇氣承擔因爲自己當初的選擇帶來的這一切,我有能力讓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義務。

羅伯塔也是一個聰明的女人,人永遠不要連續兩次犯同樣的錯,羅伯特深知自己再也經受不起感情的起起落落了,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絕對不可以是這一刻的激情,她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最後顯然證明羅伯塔的選擇是對的,她遇到了真心愛自己的男人,這會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在自己的兒子的祝福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個故事裏還刻畫了作爲一名小提琴教師的羅伯塔的形象,既別緻又真實,我很喜歡她的教師角色,甚至有一瞬我覺得教師這個職業真好!她把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都表現了出來,愛心、嚴厲、堅持。最重要的是,她用一顆母性固有的心給學生們帶去的溫暖和希望。這也是我學到的。羅波塔成功了,儘管她曾經是一隻折翅的鳥。她靠內心的巨大力量成功地活在夢想中,贏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絃動我心》觀後感 篇2

這是一個有關女性自我實現的故事。面對丈夫的背叛,羅伯塔的世界轟然坍塌了。多年來,她隨着在海軍服役的丈夫四處奔波,已毫無個人事業可言。現在這一切都幻滅了,她必須重新自食其力,同時還得撫育兩個幼子。背井離鄉的羅伯塔來到全國最亂的紐約東哈林區。除了資質、韌性和往日攢下的50把小提琴外,她已一無所有,教孩子們拉琴成了她謀生的唯一選擇,但來自各方的懷疑讓她苦惱。重壓當頭,羅伯塔的激情感染了學生,混亂不堪的街區裏傳來了美妙的音樂,人們駐足凝聽。羅伯塔成功了。然而好景不長,音樂教室維持了10年後,校方突然決定撤資,羅伯塔面臨事業擱淺的危機……

在看過《絃動我心》之後,腦海裏總縈繞着這樣的問題:有多少人能發現自己潛藏的力量而去追逐夢想?有多少女人能真正懂得自己需要什麼?在擁有物質與愛情的時候,女人們似乎自信擁有了一切。爲了留住這所謂的一切,她們心甘情願地付出,這沉重的付出裏還包含着她們原本能實現的夢。這樣看來,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羅波塔是一個幸運的女人。這幸運來自她的結髮丈夫頭也不回地丟下她和孩子走了,讓她沒有絲毫哀求挽留的餘地;她的幸運還來自於她由此堅強起來,發現自己擁有啓稟幼小心靈的天賦,並開始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失去和擁有真是一對有趣的矛盾。當羅波塔擁有一個完整的家時,她卻把青春和時間毫不保留地奉獻給了丈夫的事業,隨當海軍的丈夫四處搬遷,儘管她熱愛音樂,在希臘一口氣買下了五十把小提琴,可是她的音樂才華得不到展現,忙於相夫教子,小提琴夢四散在生活的瑣碎中,而她卻沒有意識到。忽然有一天,丈夫成了負心漢,愛情飛走了,生活的意義似乎被抽離,未來一片漆黑。面對殘缺的家庭,兩個尚未懂事的兒子,以及失去經濟來源的種種壓力,還有孤獨、困惑、衰老,一個女人在哭泣、企盼、失望之後還能做什麼?

影片回答我們,這些深刻的痛苦背後隱匿着的是覺醒,是轉機,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換一個角度看,似乎失去了一切的羅波塔,其實卻從佔據一個小家變成了擁有整個世界,而且是空前的寬廣,只要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只要不失去生活的勇氣,一切新的開始都不晚。羅波塔的母親輕描淡寫地對女兒說了一句話:"明天你還要工作!"沒有過多的安慰,只有這一句帶點刺痛的提醒,使羅波塔的心震顫了一下,是的,十年在家相夫教子,外面的世界是多麼得陌生,是時候走出這小小的屋檐了,爲了孩子,也爲了自己。

羅波塔忐忑不安地揣着十年前的簡歷走進了一所貧民區小學的校長室應聘小提琴老師的崗位,可她離開教育事業太久了,校長愛莫能助。不過按照羅波塔的個性她並不甘心被輕易拒絕,她帶上兩個兒子,在校長面前做了個小小的小提琴表演,默契的配合感染了校長,她給了羅波塔一次寶貴的機會。於是,一個單身母親帶上了五十把小提琴和她的孩子,住進了混亂不堪的貧民區,期望能用音樂來啓發孩子們的心靈。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會打開一扇窗。希望透過這扇窗露出了一縷金色的曙光。

當然上帝沒有承諾這扇窗一定在你夠得着的地方,或許還得找把梯子才能看到窗外的美麗景緻。希望總是有的,成功也在某個地方等着,卻並不是唾手可得的。羅波塔遇到了很多困難:黑白黃混雜在一塊兒成長的孩子往往因爲環境影響而特別頑劣;黑人家長不願意讓她"拯救"他們的孩子因爲"小提琴是白人的玩意兒";還有糟糕的治安,不時響起的槍聲和不長眼睛的流彈,除此之外,她還有兩個缺少父愛的孩子需要安撫,壓力可想而知。然而羅波塔的個性是不服輸的,她篤信自己,用真誠化解誤會,用音樂澆灌心靈,漸漸地人們習慣了有琴聲的陪伴,每每經過學校都會駐足聆聽。羅波塔還遭遇了第二次愛情的來臨,激情過後卻得不到婚姻和安穩的承諾,於是她果斷地拒絕了這份飄移不定的感情。在受過傷之後,她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個全心全意愛她支持她事業的男人。一個人成熟的過程有時就是漸漸瞭解自己需要並堅持原則的過程。

終於,出身卑微的孩子們在音樂的滋養下開啓了祈求聖潔的心靈,羅波塔也在孩子們的歡樂與不幸中洗卻了脆弱,激發出一個女人的堅強樂觀。孩子們的匯演很圓滿,證實了她的信念: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拉小提琴。追逐夢想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她默默耕耘了十年,直到更大的一個挑戰擺在她面前。政府撤資了,因爲他們認爲孩子們不需要學習音樂。羅波塔憤怒了,音樂滿足不了功利的需要,卻能滿足每一顆心靈對美好的渴望。她決定再次戰鬥,捍衛她的夢想,也是屬於許多孩子的夢想。這時的她,已經是一個沉着智慧的女人,不屈不撓,充滿活力。在她和很多勇於追夢的人們的努力下,小提琴課不僅有了經濟支持,更可喜的是,羅波塔得到了她想都不敢想的回報——攜同她的學生們與衆多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在卡耐基音樂廳同臺演出。站在卡耐基的舞臺上,她彷彿聽到百年來偉大的音樂家們在低聲訴說,熱淚盈眶。這是給一個堅持夢想的人最好的饋贈。

羅波塔成功了,儘管她曾經是一隻折翅的鳥。她靠內心的巨大力量成功地活在夢想中,贏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關於一個女人自我實現的故事,講述如何實現理想,如何看待失去和擁有。女人是一片蘊藏豐富的土地,就看能挖掘多深;女人可以選擇緊緊抱住一棵樹不放,也可以選擇成長爲一片森林。無論處在何種困境中,都不要輕言放棄,勇敢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請記住,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羅波塔就活在我們中間,或許是我,或許是你。

《絃動我心》觀後感 篇3

《絃動我心》影如其名,名符其實。閉上雙眼,卡耐基音樂廳裏動人心魄的樂曲還在耳邊迴旋,羅伯塔的微笑和淚光依舊在眼前閃耀着,我內心暖暖地。

我一直在想作爲一個女教師,要如何做才能成功?做到怎樣才能稱爲成功?我想,在她看到那麼多頑皮的孩子筆直的站着用弓弦拉出一個個音符時,在那麼多可愛的孩子要通過抽籤的方式才能上她的課時,在她看到她的學生模仿她上課的語氣與表情時,她內心充盈的是優雅與自信,她就是成功的。羅伯塔除了是一名教師,更是一位需要依靠的女人,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是一個老太太的女兒,是她的愛心、勇敢、智慧、熱情將生活與工作交織在一起,奏成了一曲耐人尋味的生命樂章。

羅伯塔對待教學熱情、嚴謹,她堅信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學會拉琴。她能智慧地處理教學裏發生的一個個意外。要想讓學生接納並信耐自己,開始的過程是煎熬,她用心贏來了尊重。“你是第一個不受歡迎的學生,出去!還有誰想出去嗎?”殺雞嚇猴的戲碼老師們都用過,可“你的理由不充分,你留下。”這其中的細膩卻不是每個老師都能有的。羅伯塔用手輕輕摸着那冰冷的假肢:“德肖恩,拿一把椅子來,你就坐着拉琴。”這裏的溫情也讓德肖恩改變了對她的態度。她的智慧不僅是在這些話語裏,還在於她總是恰到好處的嚴謹與鼓勵,在於她母性的大愛與細膩。面對學生的懶惰,她可以咆哮着責罵;看到學生自卑的低下頭,她又能蹲着給小姑娘講故事,那一句“不能知難而退”、“要發自內心的讓自己站穩”,一個擁抱融化了這個小姑娘的心。聽到學生面對同學的意外中槍冷漠的話語,她會夜裏家訪,解開孩子的心結。她不放棄每一個學生,面對輟學的納依姆,她摒棄黑白文化差異選擇坦誠的去說服家長:“我不是來振救誰的,只是一個需要工作的單身母親。你應該看看孩子在拉小提琴時臉上洋溢的陽光。”音樂滿足不了功利的需要,卻能滿足每一顆心靈對美好的渴望,練琴的孩子會被她獨特的教學方法磨礪得像珠貝一樣光彩奪目。十年裏,她爲學生、爲教學、爲工作所付出的數不勝數,羅伯塔終於迎來事業的春天。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看到這樣一句話:“做有溫度的教育。教育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是心靈感應,不僅僅需要智慧、技巧,更需要感情的溫暖。需要轉化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心涼了。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提高心靈的溫度,讓孩子的心溫暖起來。”羅伯塔就是一個溫暖的教育人,面對窮人區頑皮的孩子、同事的無理責難以及陳腐的教育體制,她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傳遞溫暖。她鼓舞學生時眼眶會變得溼潤的、她激動時會狂叫、她動情時會深呼吸,她的智慧中透着溫暖與力量。

在她正沉浸在教學的快樂中時,小提琴課將被撤銷的消息襲捲了這個學校。不可置信、理論、抗爭,她用自己的方式向當局爭取着機會。在她和很多勇於追夢的人們的努力下,小提琴課不僅有了經濟支持,更可喜的是,羅伯塔得到了她想都不敢想的回報——攜同她的學生們與衆多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在卡耐基音樂廳同臺演出。在距離演出只有六個星期時,學生的表情不在狀態,她一掃往日的粗獷而是摸着胸口,緩緩地對學生說出了內心深處的感受:“如果演出不成功,這門課程被取消,你們將會覺得失落。如果演出成功,我們還能站在這裏繼續學習,你將會非常感動,比你演奏的任何曲子都要動聽。”在演出前幾分鐘裏,她教學生深呼吸,告訴學生“用心演奏,我爲你們自豪”。我們可以從羅伯塔的一言一行,感受到她的熱情、溫暖、力量。羅伯塔既是在教學更是在育人,把自己的美好品質也融進了學生的性格中。就是這樣一個真性情的老師打動着每一個人,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她自己的人生。

是啊,羅伯塔的溫暖讓她獲得了人生的輝煌,使她幸福地享受着自己的教學與生活。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是什麼心態呢?播什麼種,就能收穫什麼樣的人生。溫暖人心的教育要用“心”做,要說有溫度的話,上有溫度的課,開展有溫度的活動。當孩子的心溫暖了,他的心情愉悅了,主動性提高了,學習上進的大門才能完全敞開。做有溫度的教育,教育者自己首先要擁有一顆溫暖的心,不冰冷,不淡漠,熱愛孩子,享受教育。老師們,讓我們都做一個溫暖的教育人吧!

《絃動我心》觀後感 篇4

電影講述了一個音樂教師爲了跟隨丈夫,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最終卻遭到丈夫的背叛拋棄時,頂着各種壓力教郊區的孩子們學習小提琴的感人故事。影片中,當女主角遭遇丈夫背叛時,多年來以家庭主婦自居的她已毫無個人事業可言,面對現實,她不得不自食其力,因爲她還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在朋友的介紹下,她來到全國最亂的紐約東哈林區。

在這個偏僻混亂的地方教書,女主人並沒有叫苦,而是安於在簡陋的地方住宿。當有男性朋友追求她,女主人也並沒有遭遇背叛後對愛情失去信心,雖然面對新的愛情會顧忌到自己還並沒有離婚,但她還是勇敢的面對這個愛情。但是她希望找到的是一個能理解她,能相伴一生的男人,由於不能承諾跟她結婚,不能承諾可以和她相伴一生,於是她很果斷的結束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許我們說她太天真,但從中我們又是可以看到她面對愛情的真誠與坦誠。

在我看來女主是一個堅強的女性,面對丈夫的背叛,羅伯特沒有自暴自棄,爲了自己的孩子,也爲了不帶給自己的母親困擾,爲了生活下去,她開始了自己艱難的小提琴教師生涯,雖然遇到很多困難,包括來自事業和孩子,還有自身感情的一次又一次的挫敗。

對於我們的教學,影片也給與了我們頗多的啓發,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影片安排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孩子。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納英,納英是她教授的學生中一個很有天賦且熱愛小提琴的孩子,可是,黑人媽媽不讓他繼續學習拉小提琴,理由是作爲黑人的納英不要學習白人的東西。羅伯塔不想失去熱愛音樂的學生,她幾次勸說那英的母親,向她說明音樂無種族之分,興趣才最重要,並承諾可以免費教納英小提琴。“你這不是保護作爲黑人的孩子,反而是害了他”,老師的一句話讓黑人母親醒悟過來,她看到了老師的真誠。納英重回了那可愛的小提琴班,他是高興的,而最高興的或許是羅伯塔老師吧,從一個平時嚴格的老師居然高興得在教室裏像小孩子一樣小跳起來就可以感覺到。可愛的老師,自信的老師對每一個孩子都沒有放棄過,她不放棄熱愛音樂的孩子,更不放棄那些對小提琴不怎麼喜歡的孩子。而且在教學中她善於運用巧妙的方法讓學生們練好琴,有時鼓勵,有時激將。她坦誠對待學生,像朋友一樣指出他們的錯誤,毫不吝嗇批評,職責,這份坦誠是每一個孩子喜歡的。他是細心的,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變化,並及時的給予關心和鼓勵。她也是幽默的,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上了她的課。終於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演奏會上,她和孩子們的表演得到了家長、觀衆的掌聲,那個聘任者爲她喝彩,她臉上的微笑時那麼得美。她成功了。

在教育自己孩子方面,羅伯塔是成功的。令我印象深刻的細節就是當她尚幼的大兒子問他父親的事時,作爲被拋棄的一方,作爲一個母親,她並沒有把自己對丈夫的痛恨灌輸給大兒子,相反她很客觀的就事論事,沒有流露絲毫的負面情緒,她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孩子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以及對自己父親的記憶,因爲她知道這是孩子需要的,即使很少見到自己的父親。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說彼此壞話,甚至當着孩子的面吵架,無疑給尚缺乏辨別能力的孩子造成了無可彌補的心靈傷害。

這個故事裏還刻畫了作爲一名小提琴教師的羅伯塔的形象,既別緻又真實,她把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都表現了出來,愛心、嚴厲、堅持。最重要的是,她用一顆母性固有的心給學生們帶去的溫暖和希望,我深深感覺到身爲一名教師的光榮感,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爲這樣一名成功優秀的教師。

《絃動我心》觀後感 篇5

這部影片可以看做是一個女性從人生的低谷,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自強自立,最終成就自己教育事業的典型事例。同時,從教育的觀點看,這又是一部弘揚女主人公教育精神,關注對下一代教育的先進理念,並且激勵人們爲夢想終身奮鬥的佳作。

影片女主人公洛碧蒂是一個被丈夫背叛,獨自撫養着兩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婚姻的破碎,通常情況下,會導致妻子在失落、悲傷中彷徨,孩子們年幼的心會因此而有了缺口,變得不完整。這一切可能的結果在夏洛蒂的身上都發生了,她無助,覺得沒有了依靠,而年幼無知的孩子們把爸爸的離開都歸罪於夏洛蒂,大兒子力克更是摔壞了自己的小提琴對她表示不滿,這讓原本就痛苦不堪的洛碧蒂更加沮喪。可是洛碧蒂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她去東哈林學校要求開設小提琴課,並與自己培養的兩個兒子一起演奏小提琴,向校長證明自己有教課的能力,最終獲得臨時教書的機會。

面對力克對自己的憤怒與責備,洛碧蒂毫不隱瞞地向他敞開心扉,告訴他父親有了別人,作爲一個母親,毫無掩飾地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軟弱與無助,洛碧蒂贏得了力克的諒解和更加深刻的愛。洛碧蒂一直嚴格要求大兒子力克學習小提琴,對小兒子歷斯則尊重他的興趣愛好。十年後的一幕,她拉着小提琴,力克拉大提琴,歷斯彈鋼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家庭教育的優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父親缺失的單親家庭所折射出的深深的凝聚力。我爲之動容。當兩個優秀的兒子忙着給洛碧蒂介紹對象的時候,我看到的.不是他們的魯莽,不是幼稚,而是對母親深深的愛。如果說教育事業是洛碧蒂一生中最大的成就,那他的兩個兒子一定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在教育自己的兒子上,洛碧蒂是真誠的。在學校教書時,她同樣真誠,並且因此而特別。還記得那個黑人小男孩兒納英,他十分熱愛拉小提琴,也很有天賦,但是他的媽媽卻不准他拉小提琴,並告訴洛碧蒂"黑人不學白人的東西",洛碧蒂實在不想放棄這個對音樂如此熱愛的小男孩,後來她又一次勸說納英的母親"我不是想拯救任何人,我是個單親母親,我需要這份工作,我知道你以爲你在保護你兒子,其實不是,重要的是當納英拉小提琴的時候,他整個人就神采飛揚,你應該去看看。"這番話徹底征服了納英的母親,納英因此重返課堂。洛碧蒂的那番話顯示了她的真誠,她不是什麼救世主,沒有權力和能力改變任何人的命運,她只是一個同樣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的單親母親,她關心的不是種族矛盾與歧視,她只是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看到孩子的潛能,並替他們做出最好的選擇。當雙腿殘疾只能坐着拉小提琴的小女孩伊薩想要放棄夢想的時候,洛碧蒂蹲下身子,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和她談話,她告訴他有一個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像她一樣,坐在輪椅上,走路用柺杖,但卻依然能夠奏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她還說:"你不能因爲一件事困難就輕易放棄,站得穩不是光靠腿,憑意志也可以。"

小女孩伊薩因此而受到了鼓舞。洛碧蒂以和伊薩有同樣身體殘疾的偉大音樂家爲例,給一個弱小畏懼的心靈帶來了希望的光亮,同時,小伊薩和洛碧蒂老師之間的距離也被拉近了,因爲一種因相互坦誠而帶來的心靈的契合。洛碧蒂在幫助孩子發揮潛能、繼續夢想上的作用是巨大的,更爲可貴的是,她能關注孩子們的內心,照顧孩子們的情感世界。當她覺察到雷文因爲賈斯汀的死亡而表現異常時,她及時去他家進行家訪,並開導他不要責怪自己,她說了一番動容的話讓這個把痛苦自責壓抑在心中的小男孩兒哭了。看到這兒,我覺得影片已經將一個合格的老師呈現在我們眼前了,也許她並非那麼完美,因爲她的授課方式個性十足,但無奈那幫小傢伙就吃那一套,但她在孩子們潛能發揮以及爭取恢復小提琴課上所做的努力是值得所有人學習和尊敬的。

從洛碧蒂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真正的教育精神,它不是對教育體制的唯唯諾諾,不是對學生的討好順從,而是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爲怎樣才能實現他們最大的學習潛能而絞盡腦汁,並且敢於挑找舊的教育制度,時刻保持革新的思想,同時,老師應該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面對她的學生,以一種坦誠相待的態度來互相關愛、汲取溫暖。教育不是灌輸,教育需要互動,只有找到一種師生間最自然的關係,教育的內容才能被很好得傳達,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加顯著。

《絃動我心》觀後感 篇6

《絃動我心》是韋斯·克雷文爲導演、喬什·帕斯爲主演一部勵志音樂美國電影,講的是一個有關女性自我實現的故事。多年來隨着丈夫四處奔波而放棄個人事業的女主角羅伯塔,面對當海軍的丈夫的背叛遠離家庭而去,當她苦苦哀求丈夫回心轉意時,等來的一句離婚的告白和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的重任。在婚姻、事業幻滅的時候,羅伯塔憑藉堅強個性、對生活的熱情和音樂的熱愛,背井離鄉的羅伯塔來到全國最亂的紐約東哈林區小學,克服種種困難開設了音樂教室,用堅強、執着、激情、專業、責任感染了學生、家長和學校,也感染了我們,在電影中她讓手提琴美妙音樂成爲混亂不堪的街區最和諧的音符,在今天她撥動了我們的心絃,讓我們無比感動,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

《絃動我心》告訴我們:要勇於抗爭,做命運的主人。生活不是一帆風順,“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九”。羅伯塔丈夫拋棄了家庭,對一個一直依賴丈夫的家庭主婦來說,無疑是世界轟然坍塌了,但生活總要繼續,羅伯塔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很快就走出痛苦的陰影,她帶着兩個孩子和50把小提琴,重拾技能,教孩子們拉琴,終於站穩了腳跟,讓孩子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假如羅伯塔當時不抗爭,甚至向命運妥協,就此墮落,那麼這個家庭就徹底毀滅,我們就看不到羅伯塔兩個陽光少年健康成長、聽不到美妙的琴聲穿越時空。是羅伯塔向命運抗爭、向不幸抗爭的勇氣和行動,再次撥動我們的心絃:抗爭讓我們變得堅強,讓困難變得渺小,讓不幸成爲昨天,讓“明天的太陽光芒四射”。今天我們不向困難低頭,明天困難就會向我們低頭!

《絃動我心》告訴我們:熱愛音樂,做快樂的主人。這部影片有幾個細節很感人,一是羅伯塔責怪沒有練琴的小姑娘,當得知她是因爲因奶奶去世的真相後,向小姑娘道歉並鼓勵她繼續學習,小姑娘在琴聲中忘卻了悲傷露出笑容;一個學生的媽媽不讓孩子學拉手提琴,羅伯塔是用“拉琴讓他高興”打動了母親的心;一個雙腳殘疾的女生,在學琴中我們看到她燦爛的笑容,不爲殘疾所困;在他們音樂會合奏獲得成功時,孩子和家長們露出開心的笑容。音樂是心靈的雞湯,是溝通人與天籟的紐帶,熱愛音樂,讓生活豐富、生動起來,把快樂留個自己,把悲傷拋到九霄雲外。

《絃動我心》告訴我們:真誠坦率,做讓人信任的人。我們作爲教師,很留意電影中女主人公的教學方式方法,羅伯塔坦率性格、耿直的語言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她上第一課是面對亂糟糟的課堂,她抓住一個典型,把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轟出教室,一下就鎮住了局面,讓教學得以繼續。她在教學評價是總還用“糟透了”、“在音樂會上讓你們父母嘔吐”等詞語,讓學生明白了情況嚴重性,立馬更加認真學習。但一個學生家長找校長告狀,羅伯塔接受了校長委婉講評的建議後,學生無法理解老師的話,表示反對意見。有個學生說:我們委婉的話聽太多了,就喜歡你與他們的不同。在羅伯塔恢復正常的教學方法時,孩子們練琴更認真了。孩子們更喜歡耿直、真誠的老師,而不是裝腔作勢的老師。雖然羅伯塔過於嚴厲的講評方式不適合現在教學形勢,但她坦率性格、耿直的語言表現了她認真負責態度、對學生的關愛和真誠友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