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奪冠觀後感(優)

奪冠觀後感(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奪冠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奪冠觀後感(優)

奪冠觀後感1

昨天首映《奪冠》,有人評價這是中國第一部體育大片,預估票房80億!

中國女排精神!“勝不驕敗不餒,堅守本心”纔是真正的女排精神,無論你是體育運動員還是普通人,打心底裏都要有一股子衝勁,一種信念!

暫且拋去鞏俐的國籍不談,用鞏俐扮演郎平,有點太“美化”了郎平了吧?不!一位是現實活生生的、大家都熟悉的鐵骨錚錚的巾幗英雄,世界當紅體壇教練,鞏俐爲了貼近郎平形象,從髮型、體態、表情、眼神、步姿等都神還原,連郎平駝背的毛病都沒放過。差不多算是像素級還原。鞏俐和郎平兩者之間,無論是“身”、“形”、“神”、“韻”上,都散發着相似之處,鞏俐也得算的上是身心合一,靈肉交融,畢竟是以真人真事爲題材的影視創作,無論這部電影到底是爲了票房?還是爲了彰顯英傑?都值得被尊重,值得一看!

郎平不僅是一位非常棒的國家運動員,也是一位心懷學生的老師。在賽場上,郎平奮力拼搏、秉持中國女排精神,場下,她能盡力體察到每位隊員的情緒。退役後擔任教練,訓練出了無數出色的巾幗英雄,可以說,中國女排的'里程碑上,一定會有“郎平”二字。只有像郎平這樣,把自己的學生、把自己的國家,時刻掛在心上,用發展、和愛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才能培養出心性堅韌的國家干將。女排精神是什麼?郎平說過:“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不到最後不放棄,到了最後也不放棄!”

選角副導演從全國幾千個女排運動員裏挑選了最終的十幾個給表演老師變魔術一樣,把她們一個一個訓練成演員,並且重建了80年代的漳州訓練基地。在80年代留下了五連冠的奇蹟輝煌。雖然說現在的人總是回憶之前多麼多麼厲害,顯得有點自娛自樂,但這是不能缺少的一種情懷和記憶。影片開始時,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作爲陪打教練的身份緩緩走入女排訓練基地,懵懂青澀,眼神閃躲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去向哪裏。正對應那個時代中國女排將要走向世界時的前夜,雖然迷茫但有目標,那就是拿冠軍!

有趣兒的是,陳沖的女兒演了電影裏郎平的女兒,郎平的女兒演了年輕的郎平,呃·····這有點繞啊!用郎平老師的原話來說:“你就是我!”帶着這句話去觀影,莫名有一種錯亂時空,回到過去的感觸,吶喊、哭泣、擁抱、歡呼都交織在130分鐘熒幕當中。《奪冠》爲什麼要女排隊員真人出演?我想,女排人的精神,不是能演出來的,需要內心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有堅定的信念。每個時代的中國女排都有這一羣可愛的姑娘們,她們不畏強敵刻苦訓練!

好苦的是80年代落幕之後,一直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整整走過了30年時間,承受了太多終於釋放了出來。除了女排刻苦訓練時的苦楚,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時期的堅守。小編在此想說的是“女排精神”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但是隻要你走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通過《奪冠》裏的每一個鏡頭去感受去體會,就能知道女排精神是什麼,就能知道“中國人,行的”、“中國人無所畏懼”的底氣和根源是什麼!

奪冠觀後感2

“女團精神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是中華之崛起精神”

自我記事起,中國女排一直是國人的驕傲,好像如傳說般存在。可《奪冠》一部影片,卻讓我對這支百戰不摧的女排隊,有了新的瞭解。

影片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現場切入,本以爲會是一部敘述光輝榮耀的影片,可並非如此。那場奧運會,中國女排雖是主賽場,可最終卻得了銅牌,而美國隊得了金牌。但令人驚訝的並非如此,而是美國隊的教練,郎平。

七八十年代,中國是一個十分落後的國家——電視是黑白的,稀有的;計算機全國僅有幾臺,用卡車裝都裝不下。排球場並不寬闊,高而厚實的牆圍着,陽光穿過厚重的窗戶灑下來,橘紅色的,透着濃濃的暖意,可卻又感到一絲心酸。國家女排隊正緊密地訓練着: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溼,溼漉漉地黏在身上;烏黑的'短髮紮成兩縷小辮, 也已凌亂不堪。總教練沒有一絲表情的面孔板着,毫不留情地命令着、指揮着。“咚咚咚”的排球聲,彰顯隊員頑強的毅力。可隊員們也是人啊,她們有血有肉,也是有累的時候。教練的嚴苛訓練,讓她們苦不堪言。可沒辦法啊,“中國女排太落後了,訓練條件比不上別人,只能比別人拼命。”

在這麼多隊員中,年輕時的郎平令我印象深刻。由於負重輕,教練一直沒有讓郎平碰球。她一直認爲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

她堅持每天擡啞鈴做蹲起,因爲教練曾說不舉到100Kg就不準碰球。這根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此瘦弱的身軀,怎能舉起100kg?可她做到了。她憑着一股勁兒,一股不服輸的勁。她不畏懼腰痠背疼,她內心充盈着一種執着、一種信仰、一種精神。這是對排球的熱愛。

我們羨慕着所謂“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聰明,孝順,性格好,情商高,多才多藝,就好像他們是上帝的孩子,是女媧最完美的作品,可他們的背後呢?他們的背後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

教練說,打排球要有下意識,下意識怎麼來,要有千百萬億次的訓練。

這句話,她記在心上了。

在寂靜的夜晚,夜黑風高,許多人都熄燈睡下了。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沒有路燈的照耀,透出一絲清冷。但在排球場上,一米白光仍亮着。“咚咚咚”悶沉的聲響彷彿從遙遠的天邊傳來。棕褐色的地板上滾落着排球,數都數不完,是誰犧牲了休息時間在孜孜不倦的練習?是誰在球場揮汗如雨?

答案呼之欲出,郎平。她做到堅守熱愛,她擁有女排精神。

與日本隊抗衡在賽場上,因身爲中國人,每個隊員都有一種不服輸的氣概。中國經濟是比不上日本,但絕不能小瞧中國女排。

女排是一個團體,而不是個人。中國女排是什麼?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在與江蘇男排——當時最厲害的男排打比賽時,她們一度忽略了整體的個體,過於追求分數,而導致漏洞百出,對手更是憑此得了不少分。

後來,他們調整對策,讓郎平作主攻,承受了更多的壓力與責任,這沒有擊潰郎平,反而這磨練了她,使得她更加優秀、更加完美。她們不再想着依靠個體奪分,而是以整體團隊共同得分。

這些是女排精神,是中華之崛起精神。

奪冠觀後感3

鏗鏘玫瑰最迷人,追夢健兒最美麗。電影《奪冠》不僅讓觀衆沿着時間的印跡,重溫中國女排姑娘們叱吒賽場的英姿和登上世界之巔的風采,還感受了她們的堅守和追求崇高目標的勇毅。影片展現的改革開放之初她們努力拼搏初露英姿、低谷時期臥薪嚐膽勇於革新、在輝煌之時精雕細磨永葆鬥志,無不不彰顯了這個團隊“想爲、敢爲、善爲”的鬥志和擔當!

“想爲”就是爲了祖國的榮耀,甘願付出一切的堅強意志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她們把愛國主義作爲底色,勇擔時代賦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創造着一個又一個輝煌!曾經讓全國人民振奮的“五連冠”後,中國女排進入時間的低谷。在2004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與俄羅斯的決戰中,中國女排在0比2落後的艱難局面下,上演了驚天大逆轉,時隔二十年再次獲得奧運冠軍。無論哪個階段,中國女排都以“振興中華”爲信念,奮力拼搏,用令人熱淚盈眶的精神力量,發出頑強拼搏的時代強音,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努力拼搏,爲國爭光”,同樣也是全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崇高信念。由此我想到我們一代一代審計人正是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了審計事業的.發展前赴後繼,貢獻智慧。當今,中國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我們新一輩審計人更應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努力展現新作爲、作出新貢獻。

“敢爲”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敢於爭先的奮鬥精神。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場景:女排漳州訓練基地,一面水泥牆上佈滿了姑娘們扣球留下的印跡,有的甚至是很深的坑。這正是她們“敢爲”的見證!積厚成勢,因爲敢於拼搏,一代又一代中國女排鑄就了堅實的基本功和勇不言敗的鬥志,用一個又一個勝利贏得尊重與讚賞。這種“敢爲”的精神,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事業發展的需要。“敢爲”精神落實到審計事業中,就是要求審計幹部發揚釘釘子精神,就要實幹爲先,遇到問題不迴避、不推諉、不拖延,特別是作爲一線審計人員,要有“看我的”的覺悟和“跟我來”的擔當,要勇於接受挑戰,敢於面對困難,充滿推進工作不斷前進的勇氣和信念。

“善爲”是以更大的決心和智慧破藩籬、涉險灘,開闢事業全新局面的精神。2016年裏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逆境突圍,力戰塞爾維亞,時隔12年再次登頂。比賽過程中,郎平教練對隊員們說“要用腦子打球,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謀全局者,不足與謀一域;不謀萬事者,不足與謀一時。正是這樣的“善爲”,使得隊員們發揮出了訓練的水平。審計事業中的“善爲”就是面對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要求青年幹部要勇挑重擔、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用新時代的標尺審視自己,在新徵程的熔爐中鍛造自己,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總結,腳踏實地,砥礪奮進,一步一個腳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爲新時代審計事業新發展添磚加瓦。

“想爲”提升境界,“敢爲”體現擔當,“善爲”增強能力!我們審計幹部必須要有熱愛祖國的情感、報效祖國的思想、服務大局的志向;必須有“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底氣,敢於堅持原則、明辨是非,勇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劍”;必須有在困難中尋思路,在亂局中謀破局的智慧和能力。只要我們從自身作起,從細節作起,將愛國主義融入到學習、工作、生活中,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利益與安全,從大局出發、理性行動,在守初心、擔使命中,纔會在奮鬥貢獻青春力量,書寫無悔人生。

奪冠觀後感4

這個時代,還需要中國女排精神嗎?回答:肯定是!

在國慶前夕,我走進了玉環雷亞影城。這是自新冠肺炎以來,我第一次踏入。乘上電梯,遇見一家四口,我從孩子們的交談中,得知他們也是來看《奪冠》的。只見小男孩的臉上貼着飄揚的五星紅旗,小姐姐牽着他,我們一起進入了影廳。走廊上的宣傳畫,讓我想起了去年的那場《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讚歌”,王菲用她的獨特唱腔,將國民耳熟能詳的《我和我的祖國》唱出了懷舊、唱出了期盼、唱出了新一代人的音律和字符。在一個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畫面裏,我們看到了那一代人的奮鬥、拼搏和愛國,那是祖國發展70年來振奮人心的7個“中國第一”!

翻開中華民族的近代史,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處於水深火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1937年7月7日晚,日本軍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揭開了中國人民全民抗戰的序幕。“誰敢進住你的家,孩子,趕走他!不計他鼠摸狗盜,要似你祖先,盡一心爲了這國土,把鮮血灑!”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劇《陳真》主題歌《大號是中華》,每每聽見,總能注入我澎拜的熱血。而80年代,最讓人有時代記憶的,是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我們爲祖國而戰!”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這五個值得銘記的年份,正是中國女排以頑強的意志,成爲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她們的身上,是頑強拼搏、刻苦訓練、團結奮鬥、爲國爭光的中華體育精神,也是中國騰飛的象徵。

時代在前進,祖國已強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斷反覆。在這至暗時刻,十四億中華兒女團結相助、同舟共濟,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新冠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而今,中國新冠疫苗生產線調試安裝,並將疫苗作爲全球公共產品以公平合理的價格向世界提供。秉持着大國擔當精神,中國正積極投身國際抗疫合作,爲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影片中,時間飛逝,轉眼已到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戰在即,郎平主教練對着即將上場的新一代中國女排說,“我們那一代女排,打球不再是個人的事情、個人的行爲,而是國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屬於自己,然而你們要做自己”。在和巴西隊的對決中,想成爲郎平的隊員朱婷衝鋒高喊,年輕的女排隊員們終於卸下所有的心理包袱,爲自己而打球。從絕望到希望,從小組第四到最後的冠軍,新一代的中國女排以強大的精神從低谷中走出,在大戰中傾盡全力,發揮出了自己最強、團隊最默契的力量,用一記記“鐵榔頭”式的精準扣殺,力挽狂瀾,奪得振奮人心的桂冠!

在《奪冠》這部影片中,讓觀衆親切且鼓舞的,不僅是影片中女排精神的詮釋和傳承,還有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了年輕郎平。難怪我說這演員的外形及內在的那股狠勁,怎麼如此像郎平?這種意義上的傳承,不禁使我想到了家風。新時代,我們需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三觀?《奪冠》中,已是中國女排主教練的郎平和陳忠和的對話,讓我明白,一個團隊除了領頭雁、凝聚力、戰鬥力以外,還必須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還必須甘做一顆永不鬆勁的螺絲釘。因爲,這個團隊、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奪冠觀後感5

致敬歷代女排,彰顯女排精神,由陳可辛導演,許月珍、張一白監製,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和中國女子排球隊聯袂主演的電影《奪冠》19日在京首映。製片方1月20日宣佈,該片將於本月24日大年三十正式上映,比原定的大年初一提前一天。

中國體育電影的再出發

《奪冠》的故事傳說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xx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如何真正拍出能夠與女排成績相媲美的佳作,通過電影鏡頭拍出歷史感、氣勢和魅力,讓導演陳可辛倍感壓力。他直言:“這個戲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難!”

相比其它題材,體育題材電影對專業動作、拍攝技術、設備的要求等均高於一般電影。對演員而言,也是一次全新挑戰。主演們均經歷過一番“思想鬥爭”。鞏俐透露:“可辛導演找我來演郎指導時,我心裏覺得可能擔任不了這個重擔。”黃渤坦言:“我們的隊員全都是真的職業排球運動員,但我們並不是排球專業的人,你要對一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指示,這太難了。”爲了最大程度貼近人物,演員們都拿出“女排精神”,攻堅克難。什麼是女排精神?“它不是一定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這是影片中郎平的一段臺詞,亦給予全劇組極大的.鼓勵。

主演拜訪及觀摩女排國家隊訓練、比賽;在短時間內消化海量的書籍、錄像;練球、扣球手都腫了也堅持拍攝;爲了演出青年郎平的神韻,白浪(郎平女兒)一個月內減重30斤……以鞏俐爲代表的演員深入體驗女排生活,舉手投足甚至連口音都極力還原人物,用紮實的前期準備和細膩的表演打動觀衆。專業人士認爲,“《奪冠》的上映正在努力填補有關中國體育電影的空白。”

多方合作,還原漳州訓練基地實景

“《奪冠》不僅爲我們帶來美好的記憶,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像一場比賽一樣驚心動魄的電影。從電影開始,它就像一場比賽的第一局,慢慢地磨合,然後提起它的速度和節奏,引人入勝。” 導演刁亦男從電影拍攝手法的角度,對《奪冠》做出點評, “雖然知道結果,但從頭到尾還是揪着心,被劇情和比賽牽動心情。”這樣沉浸的觀影體驗,離不開團隊雕琢。

在預告片發佈時,《奪冠》就曾因演員與真實人物的“神相似”衝上熱搜,引發廣泛討論。陳可辛表示,初選時,劇組在國家隊的幫助下,從各省隊、校隊的排球運動員中找了逾20xx人,最後選定10位素人演員飾演青年時期的女排隊員。朱婷、惠若琪等新一代女排隊員們在訓練空隙抽出時間參演,爲影片增色不少。陳可辛透露,爲了最高程度還原80年代,在拍攝80年代女排戲份時搭建了一個實景的漳州訓練基地:“我們把地板一塊塊從漳州福建搬到北京。這些地板上都是當年女排運動員的血、淚和汗。” 參演電影的女排隊員不禁感慨,“太像了,簡直一模一樣,完全被震驚”。此外,在配樂、攝影、美術指導等方面,《奪冠》邀請梅林茂、趙曉時、孫立等業內著名人士,組成“全金獎級幕後陣容”。

電影通過入腦入心的選角及服化道等,帶領觀衆集體穿越,回到那個洋溢着青春、揮灑着熱血的80年代。81歲高齡的“時代之聲”宋世雄,看片後勾起無數回憶:“我想起我們女排走過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81年世界盃的場景歷歷在目。” 演員吳剛表示,正是由於全劇組的專注與打磨,才成就了這部獻禮片。“這個戲真的是向歷代的教練員們致敬,向歷代的女排隊員們致敬。”

奪冠觀後感6

都說中國女排的精神可貴,今天總算是見識到了。

電影開頭,濃濃的年代感撲面而來。八十年代的人很能吃苦,看着一個個被重擊的排球飛向女排運動員們,隔着一層熒屏,都感受到了砸在皮膚上的那種厚實地痛。體育中考考了排球,所以我們在那之前也受到集訓,自己練了半個多小時,都覺得小臂的肌肉已經不受大腦中樞控制了,忍不住地想要耷拉下去。

反觀中國女排,她們的訓練量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其中有許多令我記憶深刻的點,可惜打開手機的速度還是慢了些,未能及時記錄下來。就挑幾個小片段來講講吧!

①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晚上,袁偉明總教練將她們訓練到十一點五十九分,正準備繼續訓練,一旁陪練的陳忠和一奪過他手中的球,吼道:“夠了!大年初一了!讓她們休息!”總教練遲疑了一會兒,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出了訓練館,我才發現:總教練“蓄謀已久”。爲什麼這麼說呢?他早就派人將女排姑娘們的家人接到了女排姑娘們吃飯的地方,讓她們團聚在一塊兒,姑娘們個個熱淚盈眶……

②或許不會有人注意到,電影的前部分敘述老女排姑娘們的時候,有很多細小的.鏡頭都是給到了她們受的傷上,大大小小的傷不堪入目,毫不誇張的說,她們身上沒有一塊完好無損的皮膚!排球的訓練場的地板不是塑膠,更不是軟墊,而是實打實的木地板,女排姑娘們看到越過網高高飛起的排球,不是走過去,不是跑過去,而是撲過去!可是這樣拼的精神依舊不讓總教練滿意,姑娘們不斷地撲球,重重落地,迅速爬起;撲球,重重落地,爬起……一直不斷循環循環,纔有了站在領獎臺上,洋溢着微笑,聽着國歌響遍整個賽場的她們!

③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老女排姑娘們訓練的時候,臉上的淚永遠是沒有乾涸的。郎平十八歲進了國家隊,一直沒有碰過球,在訓練力量。別的姑娘練習扣球,她在舉重;別的姑娘小隊練習,她在舉重;別的姑娘離開訓練室休息時,她依舊在舉重……最初的她不理解總教練的所作所爲,感到委屈,更多的卻是不服氣,一邊舉重的她憋着一口氣,這口氣,是一口憋屈的氣,是一口咽不下的氣,更是將要爲自己掙回來的氣!陳忠和作爲陪練,也一直陪伴着她,不停地訓練着……我最佩服的正是郎平的不服輸,或許是八十年代的人身上自帶的一股勁兒吧!

這股勁兒,支撐着女排姑娘們走到了最後!

說真的,我很佩服她們,甚至我覺得連“佩服”這一個詞都難以形容出我對她們驚人毅力的欽佩,即便是說佩服得五體投地都不足爲過!她們很努力,正是因爲這樣,才和之後一蹶不振的新一代女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與此同時,郎平帶領的美國隊打贏了中國女排,現場的中國觀衆無比憤怒,指着郎平不停地怒罵最後在老隊員臨終前,郎平答應回國帶領中國女排,在此之前,人們對中國女排一度失望,再失望,最後成了絕望。

但是因爲郎平的迴歸,奇蹟發生了。

她引入了一些新的東西,將國家隊的人數擴大再擴大,不斷地在比賽中試練隊仗,在所有質疑聲中,她依舊堅持着自己改新換舊的選擇是正確的。她的堅持是可貴的,正是因爲她的一再堅持,纔有了日後對戰巴西隊的勝利!她的一再堅持,女排團隊向心力的凝聚,最終演繹成了一種精神——女排精神!

看完電影,每一場中國女排打贏的賽事都讓我熱血沸騰。是啊!現在的我們,缺的不正是這樣一種女排精神嗎?

作爲中國人,我爲中國女排感到驕傲!作爲中國人,我爲中國女排感到自豪!作爲中國人,我爲中國擁有這樣一種精神感到無比榮幸,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它時代傳承下去!

奪冠觀後感7

國慶期間,電影《奪冠》上映了,其中女排精神引發了許多人的討論。在我看來,女排精神可以凝聚爲三個字,勇,拼,凝。我將從這三個方面來說說我看到的“女排精神”。

勇,是面對困難環境時毫不放棄,是面對強勁對手時的毫不畏懼。鏡頭轉向女排的訓練室,一間掛着鐵皮燈,只有一個排球網,堆放着訓練器材的訓練室。兩筐白色的排球,因爲數不清的汗水,無數次被拍在地上,牆上,已經沒有了原來的模樣。綠色的牆面上,滿滿都是白色的印子,那是女排球員一個一個,一次一次拍出來的。一個個正值青春的姑娘們,膝蓋上的'白色護膝已經發黃了,汗水浸溼了頭髮,手腕打得通紅。唯一支撐的,是奪冠的信念。這是一份超乎尋常人的勇氣,條件很艱苦,訓練很累,環境很差。可最終這羣姑娘們都堅持了下來,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女排精神。比賽在即,教練安排了一場與當時中國最好的男排的比賽,對方是實力最強的男排,而我們的女排,還未經歷過真正的比賽。即便如此,我們的姑娘們也毫不膽怯,拿出訓練時的氣勢,穩住自己的陣腳,一球一球將男排打得認真起來。對手再強又如何,我們不害怕!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女排精神。

凝,是凝聚力,是對同伴的信任,是一個團隊的團結。中國教練對着女排們說了這麼一句話,“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團隊比賽,最重要的就是團結,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在對戰日本隊時,中國女排其中七號球員在比賽過程中腰傷復發,教練換了一個人上去,而後三號體力不足時,教練又將七號換上去,在換球員的過程中,沒有人有異議,也沒有人質疑。這是一種信任,對隊友的信任。當比分並不如意時,大家一起相互鼓勁,相互加油。當比賽得分時,大家環抱在一起,一同慶祝,一同歡呼。這是一種凝聚力。有句話說“一個人能走得快,但一羣人才能遠。”所以,中國女排能夠奪冠,能夠連貫。團結,信任,充滿凝聚力,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女排精神。

拼,是面對未知甚至沒人看好的未來的一種不灰心。1981年,當時的日本隊被稱爲“東洋魔女”,可見日本隊實力之強,比賽之初,中國女排並不佔優勢,日本女排防守很好,甚至打亂了中國女排的陣腳,就連解說員都不相信女排,電視機前的百姓們也抱着懷疑的態度。可是,在調整過後,中國女排很快追回了比分,連解說員都不敢置信。最後,中國女排以三比二的成績,奪得冠軍。時間來到2016年,在里約奧運會對戰東道主—————巴西女排。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女排,但中國女排不認輸,也不灰心。一場一場地死拼下來,2:2,第五局是關鍵的一局,中國女排的蛻變,連解說員都驚訝地說“中國女排好像變了一個樣。”最終,中國女排用冠軍告訴所有人,我們可以!未來並不明朗,前路也有着迷霧,可是不到最後一秒,我們就是拼命,也不灰心,也不放棄!這就是女排精神!

電影中的三場比賽,可謂是女排成長的三次標誌性時間。這個過程很曲折。三場比賽,兩個時代,同一種女排精神。不放棄,不灰心,不畏懼,不認輸,信任與團結……女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傳承。借用電影中的一句話“向中國女排學習!”

奪冠觀後感8

這是一部獨特的電影,走過改革開放,迎來新時代,寄託着家國情懷,它引起了幾代人的共鳴。這是一項神奇的運動,揚眉吐氣,落入低谷,重回巔峯,它勾起了幾代人的記憶。這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中國女排的奪冠歷史充滿心酸、歷經磨難;電影《奪冠》遭遇種種挫折,終於可以如約與觀衆見面。1981年,經過7輪28的激勵比賽,中國女排以7戰全勝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舉國歡騰,爲中國人爭了一口氣。10年期間,中國體育事業遭到重創後,於1976年克服種種困難重新組建的中國女排,第一次拿到世界冠軍,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即便在替補位,她每晚偷偷練習,脖子以下沒有一塊健康的骨頭。爲自己爭取到上場比賽的機會,她以最年輕的隊員特有的勇敢與毅力,爲女排奪得冠軍,爲自己的努力爭到高光時刻。一次次被排球打倒在地,一次次咬着牙、含着淚。不分晝夜的練習,夜以繼日的努力,賽場上不懼對手的沉着冷靜,訓練場的拼搏刻苦,鑄就了中國女排精神。這次奪冠,屬於中國人民。“我第一次出國,看到冰箱、彩電,我哭了。”“我一晚上沒睡,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真的太窮了。”“我們國家需要這個冠軍。”女排在日本比賽,國內觀衆守在電視機前,屏息凝視。街上人山人海、操場上水泄不通、學校禮堂里人聲鼎沸。我們無比期待中國女排,無比期待女排的姑娘能夠衝向世界。女排的姑娘們做到了,他們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證明了中國體育運動,證明了中國人一定行!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有幾年,中國女排因種種原因,青黃不接,一蹶不振。作爲主教練的郎平,敢於改革的勇氣與膽識、精準判斷的眼力、大膽放手乾的魄力,爲中國女排奪回輝煌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一邊是會上與領導、專家有理有據地爭取,改革訓練模式、改革隊員選拔方式,爲隊員爭取經費預算,爲女排的崛起爭取時間。另一邊,是在沙排比賽現場關注張常寧、在長廊與朱婷談心談話,她的選人用人標準令人大跌眼鏡,但她的.膽識與魄力又令人歎服。敢於衝破一切阻力改革創新,這是中國女排精神,也是中國的時代精神。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作爲東道主的中國女排,遺憾輸給了郎平爲主教練的美國女排。作爲職業教練,郎平應該指導美國女排勝利;但作爲中國人,作爲中國女排曾經的一員,她無比希望中國女排能贏。這種糾結的深厚感情,郎平的好朋友、08年中國女排的主教練陳忠和可以理解。好朋友之間的支持與鼓勵、惺惺相惜與互相尊重,是拼盡全力與對手進行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這是對手精神,是奧運精神,更是比賽精神。“這是隊裏的姑娘們爲你織的,可能就是不太平整,倆袖口不太一樣,但大家你一針我一針,總算都參與了。”“吊球啊”“防守防守”電視機前的陳忠和穿着這件放了幾十年的紅毛衣,在電視機前爲中國女排巴西奧運加油。“我主動放棄主教練的競選,我推薦郎平。”《奪冠》,是中國女排發展史的再現,是中國女排含着淚的一次次奪冠。《奪冠》,是敢於拼搏、爲國爭光的女排精神展現,是一鼓作氣的士氣奪冠。《奪冠》,是友情長存、心繫祖國的深情厚誼,是溫情與溫暖的家國情懷奪冠。《奪冠》,更是電影克服重重困難,在除夕喚起幾代人記憶的《奪冠》。

奪冠觀後感9

一提到女排精神,所有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堅持不懈、奮發圖強、頑強拼搏……簡單來說,就是努力拼博,頑強到底。可看了電影《奪冠》,我發現,女排精神不止這些。

《奪冠》講了兩大故事,都是關於中國女排的,一個講的是朗平作爲隊員時的國家隊奪冠,另一個講的是朗平作爲主帥的國家隊奪冠。這兩個故事,就是對女排精神的完美詮釋。朗平作爲隊員時的中國隊,每天從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努力訓練,隊員全身都是傷,卻都堅持了下來。這精神不就是頑強拼搏嗎?最後在與日本隊的決賽中,原本處於劣勢,最終反敗爲勝,奪得冠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時任美國隊主教練的朗平帶領美國隊打敗了中國隊。之後,朗平回到祖國,大力改革中國排球,但效果卻不理想,因爲她的`隊員們心目中少了女排精神。在2016年巴西奧運會上,在與巴西隊進行淘汰賽的前夕,隊員們好像突然領悟到了什麼,於是,他們打敗了巴西,贏得了這場決定去留的關鍵比賽,並且一路凱歌,奪得了冠軍。

看完電影回到家裏,我坐在牀上想了很久,一些聲音就在我耳邊一直徘徊:“拼啊,再不拼就沒機會了!”“你們想想你們是在什麼地方打球,要是你們輸了,你們後悔一輩!”“有些人跟我說:‘你們打排球到底是爲什麼呀?即使你們贏了,大家也不會像以前一樣跑到街上,又哭又笑,又叫又跳了。’甚至還有人說女排精神已經過時了。”“你們爲什麼打排球?你們愛球嗎?”“我們那時候什麼也沒有,但我們心中,有這個;你們現在什麼都有了,但你們心中,少了這個。對吧,女排精神。”外面的月光照進來,雖然已不是八月十五的月,但看起來也是那麼的圓,看着看着,它竟變成了一個金黃的排球!

我收回了目光,繼續思考:女排精神過時了嗎?人們還需要女排精神嗎?我爲什麼學習?我愛學習嗎?還有,“我們心中有這個”中的“這個”到底是什麼?是指女排精神?但明顯不只是頑強拼搏。這一面佈滿着被排球砸出的痕跡的牆到底代表着什麼?我沉思良久。我爲什麼學習?“爲了我自己”這樣的回答明顯很潦草,我得認真回答這個問題。爲了以後有更好的生活?這似乎又太遙遠。那就是爲了證明我自己吧!這就是答案。我愛學習嗎?這個問題,有些難回答。我在上課的時候,心情是很愉快的,可在做作業時,心情卻很難高興起來。若做作業算是複習的話,那我就是愛學習吧。那“這個”到底是什麼?這,大概是指團結吧。將心用一面牆連着,團結在一起,贏得比賽。在與巴西隊比賽的前一天晚上,隊員們聚在一起,大家坦誠相待,坦白了自己的缺點,並說一定努力改正。女排精神應該再增加三點:團結、坦誠和知錯就改。最後兩個問題,女排精神過了嗎?人們需要女排精神嗎?先將女排精神概括一下吧: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知錯就改、團結、坦誠。這些品質,直到現在不是還在倡導大家這樣做嗎?那女排精神就還沒有過時。既然中國女排能靠女排精神奪冠,那人們也能靠女排精神成功!那人們就還需要女排精神。

問題都思考完了,我睜開了眼睛。女排精神……我心中一直唸叨着這個詞。

奪冠觀後感10

這幾天又看了電影《奪冠》,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女排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這三十多年,中國女排有過輝煌,有過低谷,經歷過蜿蜒曲折,但始終拼搏向上,中國女排更代表着一種精神。出生於九十年代初的我,對女排並沒有很深的瞭解,僅僅從父輩們的隻言片語的討論中瞭解一二。

劇中開頭講述了老女排備戰比賽,80年代初沒有先進的技術設備,也沒有優越的訓練環境,有的就是對排球的熱愛,爲國家贏得榮譽的信念。她們一遍一遍地苦練,可以說那時候的勝利是拿命練出來了的。所以大家說起女排,無不對她們帶着敬意,這是一種拼搏向上的體育精神。

隨着劇情發展,更是由於電影時長的限制,將“五連冠”、03年世界盃、04年雅典奧運會等重要事件,以文字形式帶過。重點講述了08年北京奧運會決賽,中國隊對美國隊的比賽。最終,郎平職教的美國女排戰勝了中國女排,中國隊僅獲得第三名。

事實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2004年,當時正值雅典奧運會決賽,中國女排對戰俄羅斯女排,比賽進行得異常激烈,可以說每一分贏得都很艱難,當最後一個球穩穩地扣在對方界內的時候,女排姑娘們和教練激動地抱頭痛哭。就連陳忠和教練接受採訪時都哽咽地說,“太難了”。

那時的我才十幾歲,爲中國隊的獲勝感到高興,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爲了這場勝利,中國隊走過了二十年艱難的歷程,凝聚着幾代排球人的付出和努力。

回到影片中,再次執教中國隊的郎平主教練力排衆議,在隊內進行改革。增加主力隊員的數量,從原來的幾個主力隊員到幾十個人,不分主力、替補,在全球聘請最優秀的教練團隊,訓練更加註重科學。帶領新人蔘加大賽練兵,雖然輸掉了幾場比賽,但是鍛鍊了新人的大賽經驗。

在影片中有一個情節,郎平在美國超市購物時,將車停在殘疾人專用車位,老外以爲他是貪圖方便,沒想到她掏出殘疾證。這個小細節道出了職業運動員的辛酸。郎平教練早年運動生涯經歷的超負荷訓練,給她帶來了一身的傷病,她想讓隊員明白,排球是隊員熱愛的事業,但不是全部,學會享受打球帶來的快樂,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打出自己的水平。就像她說的那句話:

爲什麼我們在意輸贏,因爲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當內心足夠強大之時,輸贏將不再是唯一目標,它將讓位於發自內心的'喜愛。”

還有一句其他人的臺詞:排球就是一個遊戲。我們對於“遊戲”這個詞,更多的感受是它帶有娛樂性質,一種玩世不恭的意味。可仔細想想,比賽同樣具有規則,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和偶然性,無論是輸贏我們都應該接受。

其實對於體育比賽來說本就有輸有贏,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在比賽前進行刻苦訓練,比賽過程中奮勇拼搏,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重視過程,而對於結果,不以一城一池的得失論英雄,不過分看中比賽的結果。這應該就是影片向我們傳達的一種思想。

影片的最後,以里約奧運會奪冠結尾,姑娘們對於排球的熱愛,她們在賽場上追逐夢想、揮灑汗水、贏得榮譽的信念一直都在。這種女排精神,又將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奪冠觀後感11

大年初一,電影《奪冠》上場。這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主演的劇情片。2016年8月22日,里約熱內盧。時隔12年,女排姑娘們再度殺入奧運決賽。惠若琪的一記探頭球,讓全場屏住呼吸。一個高速旋轉的排球,勾連起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女排姑娘們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

提起“女排精神”,就如郎平所說:不是勝利就有女排精神,輸了就沒了,它是恆久存在的。“女排精神”是一種力量,一種不服輸的勁頭,一種默默付出頑強到底的精神,是我們中國精神的一個縮影。不管是比分落後,還是稍稍領先,或者不相上下,我們的女排姑娘們都體現出每球必爭的決心,詮釋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女排精神”“拼搏精神永遠是中國競技體育之魂”,這種不放棄、不拋棄的拼搏精神,不僅能夠喚醒大國夢想,也足以振奮13億多中國人民。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刻骨銘心的集體記憶、共同情結,對中國人來說,女排姑娘們就是集體記憶、共同情結。新一代女排姑娘們在里約的偉大勝利,又在中國年青一代中延續和強化了對這支隊伍和“女排精神”的認知和情感。我們要繼續弘揚學習女排精神,學習她們團結奮進、一致向前,永不言棄、敢於拼搏,逆境奮起、不驕不餒,愛國情懷、大國風範,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意義之處。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很多優良的傳統美德,有很多意志品質,現如今,女排精神也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

從世界盃冠軍到世錦賽,再從奧運會到亞錦賽,女排姑娘們的運動員們用自己的努力和實力證實了我們頑強拼搏、奮勇前進的精神。在諸多采訪中,令我不禁淚目的就是郎平指導那一句:“只要穿上帶有中國國旗的衣服參加比賽,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升國旗、奏國歌,這不是簡簡單單的行爲,這是在向世界證實我們中國的'實力,女排姑娘們不以自己奪冠作爲目標,不以奪冠爲利益,升國旗、奏國歌,女排的運動員們這是把國家同自己相連。這是女排精神,一切以國家爲重。

女排精神還有紮紮實實,勤學苦練;女排精神還有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女排精神還有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女排精神還有刻苦鑽研,勇攀高峯。

世界上沒有唾手可得的勝利,所有的競技體育沒有紮實的本領、刻苦的訓練,都是無法突破的。我相信每一個運動就有他們所擅長的技能,但是,從小練習,日復一日,面對傷痛依舊頑強拼搏,這些纔是每一位體育健兒能走到今天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精神。排球作爲一項團體運動,必不可少的就是團隊精神,回望上世紀,中國在設備基礎設施不好的條件下,女排團隊也用自己的合作與團結戰勝了種種困難,無論是硬件設備上,還是自身實力上,女排人有着釘子一般的精神,團結一心,像一隻手,手指雖然單獨有自己的長短,但是團結起來,緊握起來就是重拳,是能達到一切的重拳。

女排姑娘們,世界第一!但是她們的的世界第一不是簡單而來,而是有着精神支撐,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激勵我們前進!

奪冠觀後感12

“中國隊和美國隊的比賽,永遠不是一場吧比賽那麼簡單。”這是奪冠開頭的旁白解讀,也是衆多人不斷努力的意義。

對於奪冠這部電影,最早我是並沒有太大關注的,可是由於它的宣傳實在是比較好,加上愛國題材的加持,在一個空閒的週末,我也想用那運動的愛國魂燃燒一下自己,期許這部電影不會令自己失望,畢竟秉着愛國題材的作品,我並不希望它成爲這個時代的又一部流量作品。

故事的劇情是從一九七八年,中國宣佈改革開放後開始的,那時候沉睡的中國社會發生了歷史性的轉型。打開窗,面對飛速發展的世界。中國人渴望找到某種方式,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跟隨着這段時間字幕和背景畫面,這部電影也開始正式步入了開場。

我不知道劇情裏與現實有幾分相似,但既然是根據實際改編,那自然是有跡可循的。我看到的是國家隊的拼搏,努力,堅持和不放棄的精神。

每個人帶傷訓練都是家常便飯,面對突然提高的訓練量也只是坦然接受,變得更加強大。確實,面對那些年紀輕輕就能進入國家隊爲國爭光的人,不管是前排還是替補,我們都是爲其驕傲的,都是帶着羨慕的,可是那些人背後的付出和汗水,卻有極少人能夠看到。

每個成績的背後都是無數個努力的日子……

在比賽中,每個人都是各地最優秀的孩子他們一直堅持着自己的驕傲,帶着心中的傲慢。從一開始的孤立和驕傲,到經過比賽後蛻變成爲了成熟和謙虛。從被人嘲諷,被人質疑,到打出成績,創出輝煌。這就是女排精神,這也是運動的魅力。該作完美的還原了比賽帶給人的精神鼓勵,也讓人從中學到了運動獨有的魅力。

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分彼此,我們也只是我和你,可是在一個隊伍中的時候,我和你就只能是我們。默契,配合,訓練,大家從陌生和排斥,逐漸建立起來友誼和羈絆,讓自己的`隊伍從零散逐漸的走向成熟。

在這些人之中,其實教練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個體。嚴苛、冷峻但始終心裏對這些隊員保持着溫暖和期望。很多時候,隊員奪冠後的名字響徹中國,可是教練卻只能默默訓練這下一批新隊員。他們的存在其實更加的值得人們尊敬和記憶。

這也是奪冠的上部分劇情,努力後,經過了血與淚的淬鍊最終取得了冠軍!

轉入二十一世紀的零八年奧運,這一次女排將面臨着更大的挑戰——郎平成爲美國隊教練。

這一次前所未有的敵人是我們曾經仰望的冠軍,是熟悉我們一切的郎平。也正是這一次錯失冠軍後的中國隊愈演愈烈,狀態一次不如一次。儘管劇情中沒有具體交代郎平去美國隊的原因,但大概是由於對中國部分規則的不滿。在面臨一次次抉擇以及看到中國的改變和國家隊現狀的後,郎平重回中國隊!

這次迴歸讓大家再次對中國女排燃起了希望!

迎着巨大的壓力和改變,中國女排的力量才能煥然一新。運動的主旨不只是生理學更是體育精神的傳承,是扛起全國榮譽的標槍。而郎平更是如此,她想要把她的精神重新注入中國女排當中,告訴全世界的人,中國女排的榮耀依舊存在!

最後的最後,好在結局是完美的,中國女排不負所望再次奪得了冠軍,也相信這才只是女排驕傲的重新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故事中球隊的一員,只是所面對的方向不同。執着於內心喜歡的事物,堅持自我,不斷努力,終有一日會取得屬於自己的成績。

總的來講,這部影片儘管劇情簡單,但是意義非凡,很適合正在努力拼搏的人去嘗試觀看,它一定能重新點燃你內心的鬥志。

奪冠觀後感13

《奪冠》一部原本xxxx年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在9月25日上映了。

小編假期看後感動頗多,在此和大家互動分享…

“你不用成爲別人,你只要成爲你自己。”

這是郎平在xxxx年裏約奧運會,中國隊對巴西隊比賽前發給運動員朱婷的一個短信。

在電影中郎平與朱婷有這樣一段對話。

郎平:朱婷,我問你爲什麼打球?

朱婷:爲我爸媽。

郎平: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爲什麼?

朱婷:爲我自己。

郎平:那你自己要什麼。

朱婷:成爲你。

郎平:那你就搞錯了,你永遠都不會成爲我。

郎平在後來的訓練、比賽中,不斷告訴她,你很優秀,你不需要成爲我,你只要成爲你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要相信你自己就是那一抹最靚麗的顏色。

請你記住成爲你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或許,每個人都有想成爲的那種人、那個人,但是,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經歷,有自己的生活,你看見的別人的光鮮,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你想成爲的,過程和結果,不一定是你能接受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所以,找到“自己”,找到那個堅信自己和成爲自己的信念。

電影中有句臺詞:“我覺得我們上場比賽沒有輸,那是因爲比賽只有五局,再來兩局,準贏。”

所以要保持不服輸,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力量,流汗、流血、流淚不留遺憾,不怕、不躲、不服永遠戰鬥的力量,超越自我。

在電影裏,你可以看到老一代的女排們即便遍體鱗傷,也要拼盡全力在訓練場上一次又一次地救球;你也可以看到新一代的女排們直面內心,從無聲到吶喊,最終戰勝了自己的軟弱,用一記又一記重扣砸向對手的球場。

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在電影中郎平曾對球員們說:

“曾經有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人爲什麼那麼看重一場比賽的輸贏呢?

我說,因爲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等有一天,我們的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看成比賽的唯一價值。

我有責任幫助你們,享受體育的本身,開心地去打球。”

“排球是我們的工作,但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這是郎平接手中國女排後告訴隊員們的準則。

所以不光會打球,還要會做自己。熱愛自己的熱愛,享受自己的熱愛,勇敢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賽場上的一次扣球會讓每個心繫祖國的中國人熱淚盈眶,頑強拼搏的中國女排代表的不僅僅只是某個時代的一個羣體、一支隊伍,更是中華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剛向世界敞開大門、奮力追趕的關鍵時刻,女排“五連冠”像一面旗幟,激發了一代中國人投身改革大潮的豪情壯志,彷彿始終有一種感動,叫女排精神。

今日之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女排奪冠依然令舉國上下心潮澎湃、激情迸發。對我們而言,“女排精神”可能是一種匠人精神,但歲月流變,不僅僅在於金牌,是祖國至上、團結協作、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無論是在奏響着時代最強音,還是在激勵着當代中國人,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一個奮鬥的精神,還是莫大的榮譽,都是在前進的道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讓我們懷揣:

始終有一種驕傲,叫五星紅旗;

始終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始終有一種告白,叫祖國萬歲!

奪冠觀後感14

廣大人民羣衆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爲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她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

平凡孕育着偉大。女排隊員天天堅持訓練,咬牙克服傷病,默默承受挫折,特別在低谷時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計回報。正是因爲有這麼一批人,纔有了中國女排今天的成績。

女排精神植根於中華歷史文化的沃土,女排的性格是中華民族性格的燦爛映射。中國五千年曆史歷盡挫折,生成了中華民族永不低頭的倔強、愈挫愈奮的耐力、從容應對的智慧。女排從上世紀80年代“五連冠”,到成績滑坡陷入低潮,“兩起兩落”卻始終目光堅毅看着前方。從起步到巔峯,從巔峯到低谷,從低谷到崛起,從崛起再到巔峯,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體育的本質,讓人看到了不畏競爭、永不言敗、執着堅持的精神魅力。

偉大的精神總有催人淚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撓、英勇頑強、團結奮鬥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在極其艱難的情形下創造了一個個奇蹟,贏得了一場場蕩氣迴腸、慷慨壯烈的史詩般勝利,最終在里約賽場贏得金牌,再次在奧運賽場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高高升起五星紅旗。

這種感動整整綿延了35年。從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盃女子排球賽冠軍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於中國女排,成爲這支光榮集體的強大基因。儘管其間幾經挫折、磨難、沉浮,但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於國際賽場。在最艱困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這種愈挫愈奮的堅強,鑄就了幾代中國女排的精神氣質,在漫漫歲月中豐富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涵,成爲一代代中國觀衆熱愛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將女排視作“英雄之師”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師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獻和傳承。在中國女排漫長的奮鬥歷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們銘記,她就是郎平。在中國女排最需要、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她一次又一次放棄個人利益,不計榮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線,擔當起國人的.期望與重任。

幾個普通鏡頭,留下了這種精神的感人瞬間:上世紀90年代中期,郎平從大洋彼岸歸來執教陷於低谷的中國女排,首都機場歡迎的人羣中,有她當年五連冠的老戰友,她遙遙地向着戰友們揮手示意,無聲宣示着振興這支英雄之師的意志。幾年前,老隊友陳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慟中堅定了重回中國女排、續寫中國女排輝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陳招娣忍着傷痛,與大家奮戰到奪冠的最後時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傷的陳招娣“背上領獎臺”的骨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戰鬥情誼。這一切,賦予女排精神鮮活、實在的內容,成爲郎平的生命意志。

奧運賽場,向來是強度的競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較量。競技者自身的潛力與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發、昂奮、高漲、磅礴,形成氣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韌勁,中國女排硬是咬下了這一場場硬仗,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寫下了新的傳奇。這是拼搏精神的勝利與壯歌!

中國女排在里約再度奪冠具有重要啓示意義——在日益崇尚訓練條件、獎金待遇的當下體壇,拼搏精神彌足珍貴、永不過時、必須弘揚!

中國女排在奧運賽場寫下的新的壯歌,將鼓舞國人在感動落淚之時,用踏踏實實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點滴奉獻匯入時代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