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觀看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1

流浪地球2其實是流浪地球前傳。能值回票價;比1更好看,無論從格局、特效或故事情節上都更勝一籌;最後的彩蛋一定要看完,是畫龍點睛之筆,不看到最後是不能完全理解整個影片的結構的。

一句話概括流浪地球2: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打底,以如何在危機中延續人類文明爲主題,產生了保護實體生命還是將生命虛擬化的分歧,人類將以何種形式存在?文明將選擇哪個方向演進?地球將駛向何方?整個影片我用一二三來概括。

一個危機:太陽即將毀滅;

兩個選擇:地球星際遷移尋找新的"太陽"或者數字化,意識到"雲端"永存;

三條主線:劉培強故事線;圖恆宇故事線;周喆直故事線。

影片的第一個小時我感覺有點亂,抓不住影片的.主線,感覺跳來跳去沒有頭緒,後來才發現是有三條獨立主線交錯進行的',在影片的結尾才把所有的疑惑全部解開,像打通影片的任督二脈一般醍醐灌頂。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2

看完《流浪地球2》,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寫一點我對劇情的理解和對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體》地球往事的記敘方式,通過一個個關鍵時間節點勾勒出地球歷史的亙古延綿。

《流浪地球2》着重講述的是兩次危機——20xx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xx年的月球墜落危機。20xx年太空電梯遭遇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的墜落。20xx年月球墜落危機,因爲“逐月計劃”的實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時如果突破了洛希極限,月球殘骸將撞擊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壞和大量人類傷亡。影片的重點也在這兩次危機的

《流浪地球1》着重講述的是20xx年的木星引力危機,藉助木星引力的彈弓效應和獲取“點燃”木星的能量,渡劫之後地球擺脫太陽公轉軌道,宣告逃逸時代的結束,人類正式進入流浪時代,駛向半人馬星系(三體人老家)。

更具體的事件記錄和時間節點我還特意做在了一張時間軸,如下圖:

其實可以從編年史中看到,爲了人類繁衍和文明延續,我們自始至終都在並行實施3大計劃,每個計劃的命名在更改,在大衆視野中的存在感在變化,不同歷史時期所要完成的任務使命在調整。在此期間雖然有“星球派”和“飛船派”的陣營紛爭,但執行計劃的人員——主角劉培強和圖恆宇,其實都參與到了各個項目裏。

PLAN A “流浪地球計劃”-“移山計劃”+“逐月計劃”

PLAN B 早期空間站-“方舟計劃”-“領航員計劃”-“火種計劃”

PLAN C “數字生命計劃”

流浪地球計劃

“流浪地球計劃”體現了東方文明的價值觀傾向,有着農耕文明傳統的中國人對土地抱有深刻的鄉愁情結和家國情懷,我們選擇帶着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恆星。這其實是最有難度的計劃,但卻必須放在執行的第一位,因爲它意在保全大部分人類的利益。爲此我們不惜炸掉月球,炸掉木星,只爲擺脫來自死亡的太陽引力。那些用來“核威懾”的毀滅性武器,在危難時刻竟也轉化成了一線希望。

方舟計劃

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和視頻,我對“流浪地球計劃”這條線是比較清晰的。而“方舟計劃”發現了一些前後矛盾的問題,最終試着理清了一些細節:

“方舟計劃”最開始是代表了西方精英主義人羣利益,在計劃一開始就受到民衆壓力。20xx年,黑客取得美國政府的研究計劃並向社會公佈。計劃書中指出太空移民的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資產3000萬美元以上的人才能有機會參加船票抽籤,恐慌的美國社會再次爆發大規模暴動。

20xx年,太空電梯遭到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被炸燬,4000千餘人遇難,UEG被迫關閉全球互聯網。“方舟一號”日常充當太空通訊和物資集運的中樞,如果“移山+逐月計劃”失敗,“方舟一號”則駛向太空。至此可以理解爲以美國主導的“方舟計劃”失敗。

現有資料是這麼寫的:【20xx年,聯合地球政府(UEG)決議提出三大應對計劃:“移山計劃”“方舟計劃”“逐月計劃”,三個計劃並非競爭關係,而是互爲備手關係。】——而實際上這裏的“方舟計劃”應該不再是美國主導的,而是UEG主導的,如果與《流浪地球1》劇情結合,這裏應該改爲“領航員計劃”更爲準確,同年劉培強參加的也是“領航員計劃”。

(另一則資料:與此同時,爲保障地球航程安全,聯合政府集結全球航天力量,耗時三十年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將以十萬公里的相對位置伴飛地球,爲地球提供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

隨後就是到了《流浪地球1》的劇情,20xx年木星引力危機,“流浪地球計劃”險些失敗,“領航員計劃”更名爲“火種計劃”。

所以美國主導的“方舟計劃”不具有正義性,因爲它僅代表少數精英羣體的利益,在還未嘗試拯救大多數人類的前提下就選擇犧牲大多數。而後來UEG主導的“領航員計劃”和“火種計劃”都具有正義性,“領航員計劃”俏肆旌接氚櫸桑盎鷸旨蘋筆俏巳死轡拿韉難有ㄕ庥搿度濉分屑某鱸鋪烀韉拇竽允且桓鏊悸罰

數字生命計劃

“數字生命計劃”讓我想起去年高分動畫片《萬神殿》,根據劉宇昆(這位華人科幻作家翻譯了大劉的《三體》,讓《三體》被更多國外讀者看到)的短篇小說改編。影片講述的上載智慧(Uploaded Intelligence)跟“數字生命”有幾分相似。

不同的是,圖丫丫的意識被侷限在一個兩分鐘的循環中。這又讓我想起《西部世界》第二季第四集,威廉的岳父迪洛斯被困在一個循環測試中,第149版本的迪洛斯。同樣的一段循環,同樣的一個封閉空間,或許只有通過不斷的循環窮盡該意識樣本的反應可能性,才能收集完全樣本的原始意識素材,然後再配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最終形成一個近乎於本體的意識。所以這種“數字生命”是否還是本體,就已經存疑了,她也許已經變成了新的物種——人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產物。所以在社會倫理上,也是需要討論的。

圖恆宇充當了一個錨定真實性的觸發器,他反覆跟這個兩分鐘的女兒互動對話,再配合量子計算機Moss的算力,不斷分叉出n種可能性,當分支多到大量重合,可以合併相似項時,這個n值應該也就接近最大值了(這又讓我想起《西部世界》裏所述,人類不過10247行代碼,學術界對自由意志的質疑。)

所以說,圖丫丫是第一個“數字生命”,圖恆宇是她的人類老師。而Moss作爲算力工具也在不斷觀察和學習圖恆宇與圖丫丫的互動關係,從550A一直迭代到550W,最終它也產生了自我意識——所以這兩位都是它很重要的老師,它一直在偷師學藝(而且它學的不是單一的`人,它學的是兩人的關係互動)。所以在彩蛋裏它對圖恆宇說,他是唯一的變量。以上僅爲我自己的一種粗淺理解,理論上還能自圓其說。

科幻的意義

人類的邊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

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與20xx年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這種心情的對比應該是顯而易見的。過去4年人類經歷了艱難時刻,大疫之後的開放,也讓今年的賀歲檔恢復了一絲生機。另外《三體》的動畫片和連續劇也在熱播中,我們也正在目睹中國科幻的崛起時刻。

回想自己初中時閱讀《科幻世界》的快樂時光,讓我結識了中國科幻文學的那些傑出作家: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鬆、陳秋帆、錢莉芳、飛氘、夏茄……雖然他們寫的作品我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但他們的名字我依然還記得。如今30多歲的人了,還會讀一些科幻作品,實際上還有很多課要補,尤其是國外的科幻巨頭。作爲一個文科生,時常遺憾自己沒有學理,那些物理化學生物知識並沒有深入瞭解,但不給自己設限,以有限的生命去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已經足夠。

每每遇到好的科幻作品,不管影視還是文學,看完後總會不禁去問科幻是什麼,科幻的意義是什麼。科幻或許就是在科學的框架之下進行幻想與組織,最終引向對人類存在意義的詰問吧。最終我們還是要回歸人本身的討論,人類的邊界在哪裏?人類會進化嗎?人類會滅亡嗎?我們去向何方?我們的愛會失去嗎?

我們需要一些無用的思考及實踐,在這個意義被消解的時代中,我其實特別怕自己被異化。而實際上作爲一顆公司的螺絲,我難免會忘卻自我實現的初衷,人始終保持清醒是很難的。在這個賽博朋克已然成爲現實的今天,我們需要反覆審視科技帶來的利弊,因爲它也是促使我們異化的變量。人類的邊界可以拓展,但人性的美好不可泯滅。

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去閱讀科幻,讓ta從中獲得思考與感悟,讓ta找到自己的熱愛並執着下去。而我也會守護這份愛,讓文明可以延續,而非僅僅是基因的繼承……

就像大劉所說: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3

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慣性思維:優秀影視劇的續集,往往就是“狗尾續貂”。目的不過是爲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聲譽”,以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後,我卻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坦白說,《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爲: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票房和評分就是很好的證明。正所謂: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觀衆的雙腳是誠實的,哪一場精彩就會走去哪一個放映場;觀衆的“屁股”不好請,因爲,只有影片足夠出色才能吸引住他們,進而把“冷椅子”坐成“熱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空間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爲,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後,當佈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絃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恆宇爲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願“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爲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恆宇不滿足於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躬身於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恆。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恆“數據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祕鑰。並在最危急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着“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捨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最高端武器的應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據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製造了一些災難,以此來逼迫人類儘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麼,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於自身命運掌控的權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並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最優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拿出來應急嗎?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總之,《流浪地球2》已經達到了科幻電影的一個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4

昨天晚上,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今天我看了很多人的評論;我發現很多人只能看到表象,有幾個明星,情節怎麼樣,場面是否宏大,細節處理的怎麼樣,故事講了個啥。但我們要看到這部電影的內核,也就是他想告訴我們什麼?從中,我看到了一個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幾年前,我看《流浪地球1》的時候就在想,這不是愚公移山嗎?太陽系不適合人類居住了,人類造宇宙飛船,去尋找更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不好嗎?幹嘛要帶着地球一起走呢?就像逃難,還要帶着一大堆家當,瓶瓶罐罐的都帶着,沒那個必要嘛。看完《2》,我才真正明白,地球上有幾十億的人,而宇宙飛船容納人數太有限,不能把所有人都帶走。我們中國,刻在骨子裏的`是“家天下”,是安土重遷,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而那種只帶着精英走,捨棄大部分人的做法,我們肯定做不到,這也違背了我們的價值觀。

要走就一起走,沒有人類的文明,沒有意義。同樣,只有精英的文明,也沒有意義。馬克思主義認爲: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他老人家說: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人民,只有人民,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在他的心裏只有人民,所以他一直都在說“爲人民服務”。在導演郭帆看來,從《流浪地球》到《流浪地球2》,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植根於中華文化。通過電影,讓世界各國人民接受中華文化在劇情中,需要200多人去月球,手動引爆核彈;明知道去了就是死,但還是很多人主動請纓,執行這個任務。世界各國的航天中心,做出了同一個決定,讓50歲以上的人出列,因爲總有人要犧牲,未來的世界,需要年輕人;所以要犧牲,就犧牲我們這一羣老人吧。此時,所有人的價值觀都高度統一;所有人都接受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文化的復興,才能證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從心底由內而外散發的自信,纔是中華民族的自信;不要看到幾個女孩穿着和服走在大街上,就大叫文化入侵;不要看到幾個風情街,就大喊狼來了。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你看,現在我們多少中國人在拉着胡琴,吹着笛子,嗩吶,彈着琵琶,念着佛經;幾千年來,不都被中國人同化吸收了?我就不信,幾套和服,幾個牌位,就能反了天?我們要越來越自信;管你什麼文化,來到中國,都會慢慢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寫到這裏,我發現,很多人的自信是裝出來的,是表面的自信,遇到點困難,挫折,失敗,就暴露原型了,就開始懷疑自己了,就開始抱怨,找藉口,罵娘了;真正的自信,是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對自己團隊的自信,對正在做的這件事情的高度自信;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5

《流浪地球》是中國首次拍攝關係到未來和地球的科幻片,受到了中外人民的喜愛,票房成功突破十三個億。

這是一部極有意義的電影,講述了若干年後,太陽即將毀滅,所有國家的'人團結一致,將地球脫離太陽系,尋找人類能夠生存的環境,這就是地球的流浪計劃。在這當中,有許多坎坷曲折。因爲正在脫離太陽系,大陸十分寒冷,到處都結了冰,沒有證件是不能去大陸的。而一對兄妹劉啓和韓朵朵,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取了證件,可以開一種新型車行駛在冰上。但由於沒有駕照,他們被關進監獄,認識了一位中澳混血耍小聰明的人。後來,他們的撫養人,姥爺,想通過送禮來賄賂監獄的看守人員,結果也被關進大牢。一氣之下,突然地下城地震了,他們便從監獄中僥倖逃出去了。這時,他們發現地下城的許多地方沒有電能,在運送過程中,劉啓的姥爺不幸去世,而電能終於散佈整個地下城,可是在這一路上死去了不少人。

可謂禍不單行,地下城的人民剛剛感受到幸福,厄運卻再次降臨了地球已經被木星的引力所離開軌道,身爲在空間站上保衛地球的劉啓爸爸,自然也十分着急,可是一直聯繫不上劉啓,後來通過劉啓與爸爸以及廣大民衆的支持與配合,通過一些理論知識,拯救了地球。劉啓卻再也看不到從三歲離開他去空間站的爸爸了

導演以此篇呼籲大家以下幾點:1、保護地球環境,多種綠色植被,保護生態平衡,太陽纔可能會慢一些毀滅(不過,萬事皆有可能)人類只有高科技是沒用的;2、要珍惜親情,不能與長輩頂撞,不禮貌地稱呼(如:劉啓叫自己姥爺老東西);3、行車要注意安全,不然會使家人擔心(如這部電影的經典語錄:北京道路交通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此外,聽說這是一本小說,作者是劉慈欣。還寫過《瘋狂的外星人》,也拍成了電影。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6

農曆新年的首次觀影,大年初一上午場,猶豫之下還是選擇了《流浪地球2》,雖然對《滿江紅》和《深海》也很期待。

這一部從時間線上來說是第一部的前傳,屬於“前剎車時代”,除了沿用原著的故事設定以外,基本上都是原創的情節和人物。特別是在“流浪地球計劃”以外,又引入了關於數字生命的討論,我個人認爲這兩個科幻命題在這部電影中的地位和比重甚至是並駕齊驅的,因此雖然片子時長很長,但是內容非常充實。

概括來說,《流浪地球2》故事依然很硬科幻、很東方敘事,用編年體的方式串聯起了時隔十幾年的相對獨立的兩次危機的敘述方式也讓人看着比較舒服;製作上依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工業水準、比前作有一定幅度的進步,可能由於預算增加的原因(推測),實拍的大型多人場景也有所增加,開始真正有了那種維繫全人類命運的氛圍感,即使相比國外同類題材(科幻+災難)也很具有競爭力。

具體情節上這次是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和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分別統領“流浪地球”和“數字生命”兩條線,兩個命題一開始是相互競爭、相互矛盾的,到最後又和解融合(這很辯證法)。劉培強依然是個有親情羈絆的新模式典型英雄人物、承擔了大多數動作場面,圖恆宇的價值觀則比較複雜一些、更有探討的空間。

故事的一些橋段、尤其是煽情部分,略顯套路化,但是拍的都很精彩,我個人也是在選人引爆核彈和外國宇航員替代沙溢敲吳京頭盔兩處貢獻了熱淚。個人一直認爲,商業片不需要在情節上過於刻意求新(有些甚至是求怪了),把故事講完整、邏輯講通順、拍的精彩一些,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觀衆就已經非常受用了。

稍有美中不足的是,兩條線的人物情感都圍繞家庭和親情、而且沒有特別明顯的質的區別,似乎有些重複;另外對於圖恆宇的動機是不是還可以設計的更復雜一些、那些極端的數字生命支持者的倫理是不是也可以稍稍展開一下,畢竟從結局的定調來看影片對於虛擬生命不是徹底否定的,那僅僅一句“沒有人的文明是沒有意義的”就略顯蒼白。

最後一點,我個人認爲這部電影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在於,它證明了一種可能,就是可以將一些非常好的科幻命題如“數字生命”這種融入到流浪地球計劃這樣一個大背景中,從而豐富它的內容,畢竟如果只侷限於一個科幻點子很難撐起一個長系列故事的新鮮感。就像《三體》,在三體文明入侵這樣一個宏大背景下,每一部其實都在引入新的科幻創意來充實故事——第一部的三體文明和質子、第二部的幾項面壁計劃和黑暗森林、第三部的降維攻擊等等。這樣藉助於這個已經廣受認可的大IP還可以繼續創作出很多優秀續集,畢竟流浪地球計劃要持續20xx多年,而幾百年上千年以後的文明形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甚至無法想象,因此這個電影系列的創作空間非常廣闊。

作爲一箇中學時代就在看《科幻世界》、甚至曾爲了要探索未知而想選理論物理專業的科幻迷,我知道中國科幻還有很多精彩的點子和故事。希望未來《流浪地球》系列電影能夠延續同等及以上的製作水準、吸納更多優秀的創意的想法,期待它能夠成爲一部東方科幻電影的煌煌史詩。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7

大年初一看完《流浪地球2》,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寫一點我對劇情的理解和對科幻的感悟。

首先流浪2沿用了《三體》地球往事的記敘方式,通過一個個關鍵時間節點勾勒出地球歷史的亙古延綿。

《流浪地球2》着重講述的'是兩次危機——20xx年的太空電梯危機和20xx年的.月球墜落危機。20xx年太空電梯遭遇恐襲,“方舟一號”空間站的墜落。20xx年月球墜落危機,因爲“逐月計劃”的實施,月球在靠近地球時如果突破了洛希極限,月球殘骸將撞擊地球,造成地球表面的破壞和大量人類傷亡。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8

《流浪地球2》這是一部拯救地球的電影,由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來。故事背景是太陽即將殷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的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爲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希望是什麼?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李雪健老師扮演的周喆直,在面對全球人類厄運時,所做出的選擇,讓我不禁對他肅然起敬。在整個大地猛然震動的時候,所有人都失去平衡歪倒,只有他屹立不動,猶如豐碑。

他說: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不計不不犧牲,不計存亡。這背後折射的,正是那句"危難當前,唯有責任”。他堅信中國航天員即使以生命爲代價,也會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相信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當下,和跨越未來。耐心堅持,奮鬥到底,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之路。

回到現實,心中思緒萬千。不禁想起了這三年來的疫情,這次疫情見證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勇氣、責任心和希望。疫情就是現實版的《流浪地球》,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份責任,但我們每個人面對災難的勇氣就是希望。

爲人們排憂解難的鐘南山院士,他或許也擔心過,這次疫情能不能順利渡過;前往武漢支援的.醫護人員、志願者、人民子弟兵......他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火速建艙的建築工人,他們不知道施工的速度,能不能趕得上病毒傳播的速度;我們也不知道,能不能等來柳暗花明的那一刻,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是未知的`。

我們面對疫情的勇氣,凝結成了希望和力量。所以最後我們成功地戰勝了疫情,見證了平凡人的偉大和奇蹟。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並引導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很多時候,堅持也許是盲目的、是無意義的,甚至是看不到希望的。可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會爲之一搏,努力去嘗試,因爲我們中國人的勇氣是無限的。

就像電影裏最後的彩蛋說的:沒有人天生勇敢,是因爲有了想保護的人,才變得勇敢。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9

一百年後,太陽會膨脹到吞滅地球。是選擇一時安穩順其自然,過完當代人的一生?還是想辦法遠離地球,讓後代有生存的機會?

看完《流浪地球》,我想到的最多的,是選擇。

影片中的每個人都面臨着選擇。爲了子孫後代,爲了人類文明繁衍生息,世界各國放下成見,放下鬥爭,匯聚在一起執行移山計劃。一場飛來橫禍,父親失去了妻女,不顧同事導師的勸阻,將女兒殘存的意識導入已被禁止的數字生命技術。理性的科學家,在理智與情感中,義無反顧地想讓女兒活下去。地表氣候越來越惡劣,可全球只有一半人有資格進入地下城,爲了讓家人活下去,劉培強毅然決然參與空間站駐站宇航員選拔,前路未卜,將名額留給年幼的兒子和岳父。月球危機近在咫尺,需要三百名宇航員去月球引爆核彈,大家心知肚明是單程票,熱血青年毫不猶豫地報名,爲了保護年輕生命,各國航天中隊五十歲以上的老隊員自願前往,將生的希望留給他們。誰不向往新生,但危難當前,唯有責任!

一次次選擇的背後,是人性的掙扎,是權衡,是約束與渴望。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每一次選擇都是艱難的角逐。

成長,就是教你權衡利弊,做出最好的選擇。小時候,選擇是隨心而定,喜歡就是答案,長大後,在做出抉擇之前,我們考慮的更多,受到的影響更多,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再也無法單單聽從內心。小時候,總盼着長大,不受約束,特立獨行。真正長大後才發現,那一個個灑脫的身影背後,是一個更大更復雜的世界,選項少了,難度卻大了。

人生總會面臨很多選擇,大到選擇一座城市、一所學校、一個專業、一份工作,小到選擇吃什麼、坐哪趟車……我們常常以爲,選擇了一個就會錯過其它,可事實上,無論我們怎麼選,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遺憾。

每條路都有每條路的艱辛,只要我們能接納自己的.選擇,不管走在哪條路上,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尊重自己人生裏的每一次選擇,正視選擇後出現的每一個遺憾,不要被某一次不完美的選擇圈定自己的一生。要知道,未來的路還長,你的人生還有無限可能。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即使你所做的選擇不那麼完美,但也沒有人能阻擋你在不完美的選擇裏讓自己變得更完美。選擇熱愛,纔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平山河的勇氣。

希望我們都能做出最好的選擇,不回頭,不後悔,堅定不移,朝着選擇的方向,奔跑!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10

新春第一部電影我選擇看《流浪地球2》,有情懷在裏面也因爲喜歡科幻題材。我覺得它是一部喜劇,最起碼我觀看的過程中,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在笑。有可能我痛點高,因爲普通的生老病死,在我看來都太正常了。與其渾身插滿管子活着,不如瀟灑安靜的死去。而且女主韓朵朵(王智飾)死前完成了最後的心願,也如願得知家人們都被安頓的很好,這就是喜劇啊!以下有可忽略的輕微劇透。

師父張鵬(沙溢飾)都跟徒弟劉培強(吳京飾)講得很清楚了,要想成爲優秀的宇航員,就不能談戀愛、結婚、生孩子,尤其想去月球參與“逐月計劃”,一去十幾年、幾十年,一個人無牽無掛,省心。劉培強前腳答應得爽快,轉身看到英姿颯爽的韓朵朵就走不到道兒了。不止一見鍾情,大腦還瞬間高速運轉,連兩個人如何談戀愛、怎樣結婚、怎樣哄孩子都想好了。這是該電影逗我第一次笑。

整部電影無論語言風格/幽默風格都具有濃郁的東北味道。按理說山西長大的原著作者劉慈欣的筆下,山東長大的導演郭帆的鏡頭下,風格粗獷一些是正常的,但是被東北化,我是真的沒想到。因爲我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種東北化,有親切感。片中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能整上幾句東北話。尤其是片中的黑人朋友,我嚴重懷疑他們在東北深造過,他們東北話能達到十級。

沙溢是東北人,他演的.張鵬,不僅隨時隨地嘮東北嗑,還成功把同學兼同事的諾夫(俄羅斯宇航員)的語音給拐到了東北味。我可太愛看張鵬和諾夫做拍檔了。一起開戰鬥航天器,張鵬喊“過癮”,諾夫喊“我的媽呀”,妥妥地反差型拍檔。張鵬越是不讓諾夫做啥,諾夫偏要做啥,讓張鵬又生氣又想笑。他們是學員時,在老師面前爭風吃醋。是宇航員時,在同事面前爭先恐後。選擇犧牲也要一起赴死。

臺詞很接地氣,有很多中國人才懂的詞彙。比如黑人宇航員兩次被劉培強相救,都對劉培強喊了同一句話“沒轉正,沒醫保”(跟原話差不多)。他是好意,因爲兩次事件都發生在劉培強的試用期,兩次劉培強都差點搭上性命。可是我想對黑人宇航員說“試用期沒醫保是你們國家,在我們中國試用期也有醫保”。他除了經常把醫保掛在嘴邊,還特別喜歡嗑CP。不僅嗑過劉培強和韓朵朵,還常常比心。

劉德華飾演的圖恆宇,本是一個嚴謹且不苟言笑的人。因爲他最初的工作重心裏是有私心的,他一直想在數字世界復活在車禍中死去的女兒。所以他主導的超級計算機做事也刻板且有私心。就是如此循規蹈矩的工程師,竟然在深海區域執行恢復全球網絡的工作中,有心情觀察房屋中介的小廣告,說出那句“房價終於降了”,讓有些沉重的劇情立刻舒緩了許多。類似的臺詞很多,所以我說它是喜劇。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11

在這部電影裏面,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所有的人都沒有能大幅度地改變歷史,正如人們不能操縱太陽氦閃隨便爆發一樣。而這個電影講述的故事也是在科學界和科幻電影界老得不能再老,甚至都有一點發酸的問題——太陽爆炸,地球何去何從?全書講述地球逃亡的過程則近乎瘋狂——人類通過岩石,以重元素核聚變的方式將它們轉變成燃料,而用無數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來消耗這製造出的大量的能量。每個發動機都堪比甚至超越當今地球上最高的山峯。就這樣,人類帶着地球上路了。

從能量角度上看,這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地球造成的電磁脈衝如果想要推動地球並且快速到達半人馬座α星,大約需要消耗五點五四乘上十的三十一次方焦耳的能量。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將會導致地表被掏空,地球的地貌發生變化。

當然,從時間角度上看,這也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主意。首先,別的方法需要的時間十分短,只需要僅僅幾十到幾百年,而這個方法需要幾千年的'時間纔可以成功,由此可見這種方法的不易性。另外,這種方法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危險性,要是一旦失敗,人類便沒有了任何活路,別說移民星球,就是在飛船裏面苟活也不可能了。但是,這種方法卻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它沒有改變人類的倫理,也沒有改變人類的價值觀。

在很多電影家的筆下,也有許許多多人類逃跑的辦法,但是由於品種內容雜亂無章,這裏不再一一列舉了,但是細細看去,纔會發現流浪地球和其它科幻電影裏面描寫的人類在歷經文明災難的時候做出的逃跑大不相同。在其它的電影裏面,人類不是異化了自己的身體就是異化了自己的靈魂。而在《流浪地球》裏的人類,並沒有賦予自己一個無比強大的身體,也沒有歪曲各種人性。可以說,這是最符合人類價值觀的一種逃亡方式。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12

我很喜歡看科幻小說,曾經《科幻世界》雜誌期期不落地看——劉慈欣的《三體》連載也是在這本雜誌上看的。

爲什麼喜歡看呢?我想也許是宇宙和太空太神祕了,給人無限的遐想。

球2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種遐想。

個人在人類中是渺小的,人類在宇宙中也是渺小的。宇宙是大的,無法想象的大,它無邊無際,有無限可能。這些可能令人敬畏,更令人神往。

太空電梯、空間站、月球上的建設場景——電影呈現出來的這一切讓人對科技的發展充滿期待。作爲科幻電影,球2的.特效是沒話說的。

冰冷的機器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再宏大的故事也要落腳到一個個具體的人,而人的故事就是慾望的故事。

劉培強第一次見韓朵朵,眨眼間連孩子都抱在手裏了。

圖恆宇想讓女兒圖丫丫在數字世界裏活一輩子。

周老師不斷強調“我們的人肯定能辦到”。

在電影中,圍繞這些慾望,我們看到了一次次奮鬥和一次次失敗。個人雖然渺小,但人的精神是無限大的,一個人可以影響一羣人。這就是人類的傳承。

流浪地球計劃分爲五個階段,持續兩千五百年,無法想象的時間長河裏,將會發生多少故事啊,期待球3、4、5、6………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13

“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它是我們回家的方向。”

2057年,太陽迅速膨脹,即將毀滅地球,迫使地球還有36小時撞向木星,一羣人追隨希望,踏上了拯救地球的路。

這是由劉慈欣寫的一部科幻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影片,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最令我感動的是書中主人公韓朵朵,在最後危急關頭,她仍然不放棄希望,對全球說了這樣一番話:“大家好!我是韓朵朵,是一名初中的學生,現在情況危急,我很害怕,甚至全身在顫抖,但我們不會放棄希望。前些日子,老師問我們,什麼是希望?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它是我們回家的方向。現在我們面臨着巨大的危機,但我所在的救援隊有了新的策略,可能性幾乎爲零。但我們不能放棄這一絲一毫的希望,我們需要支援,一起拯救人類吧!”

另一個令我感動的角色是韓朵朵的爺爺韓子昂。在韓朵朵還是個嬰兒時,發生水災,韓子昂從水中找到了她,把她帶回家撫養大。他們之間如同父女一般親密。當災難來臨時,地球表面溫度達到零下80度,使得人們必須戴上頭盔才能生存。韓子昂在救援隊中不幸遇難,跌下高樓,頭盔裏只剩下1%的氧氣了,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拿起呼叫器說:“朵朵,不要放棄希望,活下去。”說完便拿下了頭盔,臉瞬間凍結,任憑韓朵朵怎麼哭叫,他是聽不見的了。

影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場面,但始終沒有人退縮,因爲他們知道,一旦退縮,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死亡。但如果你繼續前行,永不言棄,便還有一些生的希望。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我們心中還有希望,加把勁,實現它吧!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14

家肯定還記得幾年前《流浪地球》上映時的場景,可謂炸裂,刷新了對於國產科幻的觀感。

如今《流浪地球2》賀歲上映,續作到底怎麼樣,會不會爛尾續貂、只是借前作名氣炒作,還是說像《終結者2》一樣後來居上、大呼過癮,今天作爲一名觀衆來談談觀感。

本文無深度劇透,以觀感爲主,可提前閱讀,也可觀影后回味。作者本人曾看過《流浪地球》原作及《三體》等劉慈欣作品,還有阿西莫夫《銀河帝國》系列作品,所以會提到個人對科幻的一知半解。

首先,介紹一下《流浪地球2》與《流浪地球1》之間的關係。

流2並非是流1的續集,如果是續集,就沒吳京(以演員名爲主來介紹,偶爾出現角色名字)什麼事兒了,在流1中劉培強(吳京飾)已經爲炸燬木星犧牲。

嚴格說,流2而是流1的前傳,講的是從20xx年開始,人類在預見100年後將遭遇太陽毀滅地球后,決定啓動自救計劃。在計劃最初,人類內部未達成一致,暴發了激烈衝突,開頭不久即是巨大的太空電梯遭遇襲擊的情節。經過人類中堅力量的果決努力,暫時解決了內部阻撓,克服了不利環境影響,開啓了長達2500年的流浪地球計劃。

因爲是前傳,從情節來說,流2對流1做了很多向前的鋪陳和演繹,比如劉培強妻子的出現,完善了故事中家族關係史,再比如劉培強設法加入官方行動計劃以便把進入地下城名額留給家人,這個情節在流1只是劉培強對其岳父韓子昂(吳孟達飾)的一句話交待,在流2中可以看到,這一步棋是主人公利用當時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護家人,流1中點墨提及,流2中是一片渲染,讓看電影喜歡考據、挖掘關係的愛好者十分受用。

好吧,說的就是我自己。

其次,說說流2的故事脈絡。

看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大概知道,流1基本以原著爲核心,敘述了故事的主體部分。

流2中很多情節在《流浪地球》原著並未出現,劉慈欣又出現在監製、編劇當中,這也說明流2的很多故事是大劉與編劇團隊的二次創作,已經不再侷限於原著,而是從原來故事框架裏生長出枝蔓,在一條條的新線索發生的幾乎獨立的故事。

流2裏,故事沿三條線索同時進行。

第一條正面線索是李雪健,作爲中方的靈魂人物參加拯救地球的行動,當年老實木訥的宋大成,這一回剛硬狠辣,極有人格魄力。我一向討厭老戲骨這種標籤,還是應該具體解釋演員對角色的貢獻。李雪健在這部電影中給出了專業、老練的表演,他背後是我們祖國的身影,有味道、有個性,好看。

第二條線索是作爲飛行員的吳京,他主要負責在故事裏的各種關鍵場合出現,這一回沒有很多打戲,要談戀愛,要爲老幼病弱安排未來,要和師友臨終訣別,心硬如鐵,英雄無淚。越往後半截,吳京的文戲越多,個人感覺挺好的。人生很多事情,不是豁出命去就有結果,最難的,是抉擇。

第三條線索是作爲科研和技術人員的劉德華,這條線索原作沒有。劇中,他早年痛失愛女,想借量子計算機爲其延續數字生命,卻開啓了電影裏另一種大膽的可能。這條線索在電影中一直暗暗進行,依大劉寫《三體》的那股勁兒,有看頭。

流2帶有大劉小說情節的顯著特徵,看過《三體》的人大概會印象深刻。

有時是把人逼到絕境,掐滅一切希望、讓讀者和劇中人都覺得這事兒根本無解時,突然拿出一個震古爍今的解決方案,情節就這樣在下一刻被這樣奮力、精巧地改變,比如流1中,最後吳京捨身去點燃木星,《三體》中,面臨三體人的絕對威懾,羅輯轉身成爲第一任執劍人。

有時是刻到骨子裏的殘忍與精準,還記得《三體》裏的黑暗森林法則麼?還記得韋德那放肆的表達麼?“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那泯滅一切人性的殘酷執行力,讓人齒冷,又讓人着迷,明明知道他是對的,知道這纔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但又覺得怎麼如此喪心病狂,恐怕真的把你安排到那個位置,只會像《三體》中的程心一樣,事到臨頭,遲遲按不下那個按鈕。

不用擔心,當面臨最終抉擇之時,總有那些優秀而堅強的英雄,爲人類整體作出犧牲,換來光明的`方向或者是片刻喘息,那一刻,他們身上煥發出的人性的光芒,可與日月爭光。

以上這些,在流2中都有不俗的展現。

另外,大劉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描寫一向不令人失望,在流2裏也有同樣演繹。

太陽要毀滅了,鬧心的不是太陽,而是人類不同派別之間的爭鬥。在流2中,是移山計劃和數字生命的鬥爭,第一種需要付出2500年的時間,幾十代人努力,面臨衆多不確定性,第二種只要技術成熟,似乎就可以讓現存的所有人過上永生的生活。

該如何選擇?

簡單的路,越走越難,困難的選擇,會越走越寬。但如果當下告訴你,你窮其這一生的努力只是那困苦中的一小段,那千百年後的幸福果實根本無緣時,你又會如何選擇?

最大的敵人從來不在天上,在身邊,不在外面,而在內心。

第三,來說說特效。

這恐怕是不關注情節,不關注小說的觀衆最關心的,我就想過年看個爽快的片子,那流2能不能值回票價?

看過流1,相信大家都被震撼到了,中國科幻也能如此驚豔。流1裏對於地下城的設置,對於空間飛行的安排,表現得有板有眼。

它提供的不是一時新鮮之物、一件又炫又酷的裝備,而是一套整體解決方案,或者說一整套關於未來的邏輯和秩序,這是科幻最讓我着迷的地方:你說它來自未來,讓我覺得,這講得通!

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各位,流2的畫面絕不輸流1。

太空電梯、空間站,炸燬月球、啓動推動地球的發動機,每個宏大而壯麗的瞬間,讓人體會到了一種鏗鏘的歷史感。

個人還是覺得劉慈欣的節奏與把握和阿西莫夫比較像,把科幻寫出歷史的感覺,它明明發生在未來,卻像一部來自將來的將來的人們留下的一部關與我們未來的歷史書。

第四,影響。

這部電影當中,是中國人作爲人類當中的堅決派,挺身而出支持移山計劃從驗證到實施。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美國大兵、超人、蝙蝠俠、鋼鐵俠拯救世界,這回看到沙溢喊出“中國航天隊,五十歲以上出列時”,不覺眼熱。

不吹不黑,這一回,我看到中國電影用技術、故事、理念、價值觀站在了世界電影的前列,看到了一組中國英雄站到了揹負人類使命的場景。同時站出來的還有俄羅斯老航天員諾夫,沙溢和老諾夫最終在通訊器裏道別,讓我印象深刻。

在這一方面,個人反對簡單地強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把電影拍得只有少數本土人能懂然後宣傳這有多麼稀有、多麼接近失傳,得把故事講得其他不同文化、傳統的人都能看懂,能夠體驗到你說的浪漫和激情,纔有可能成爲世界的。

連懂都不懂,何來共鳴?

我比較喜歡流2在這方面的設置,國人講鬥爭、更講團結,在複雜的形勢當中,講奉獻、顧大局、不認慫,而並非簡單的孤膽英雄,那句話怎麼說來着,負重前行。

在茫茫宇宙面前,在漫漫自然千萬進化史中,我們人類是確實是十分渺小的,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共同爲了自身安全,按照一定規則,向着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希望國內再多出一些類似的電影,技術不是問題,演員陣容也不必強大,故事講好,情節別拉胯,說話、做事得有點兒真人味兒。

最後,問題。

流2唯一的小問題是,時間比較長,173分鐘,比較考驗膀胱,最好能提前釋放下,否則影響觀影體驗。

也允許我小小劇透一下,達叔在電影裏有露面,坐在臺上,微微一笑。

聽說是用了CG技術,看到時心裏一凜,熟悉的面孔和笑容,多麼希望能在流2裏看到更多他的表演,更加懷念當年和爸爸(我爸與吳孟達同年同月生)一起看他和周星馳電影的時光,但老天不作美,給人間留下如許遺憾。

不要再猶豫了,趕緊到影院去觀景吧,順便吃個飯、逛個街,支持下正在恢復的各行各業,一起享受我們生存的這片人間繁華。

流2裏留下了不少線索和伏筆,流3鐵定是要上映的了。從今天開始,誰跟我說劉德華死了我跟誰急,《流浪地球3》《唐人街探案4》都等着他。

流浪地球觀看心得15

人之所以對這個世界無比留戀,是因爲活得越久,會遇見越多的精彩,比如一部驚豔絕倫的電影。

《流浪地球2》,就是讓人流連忘返的驚豔之作,無論視聽效果、敘述結構、故事內核都堪稱上乘。

本篇短文不劇透,只是觀影之後的一些隨想。

科幻片,幾十年來一直是好萊塢的專屬,因爲太燒錢,一些動則千萬的道具特效,沒有龐大的資本加持,根本玩不起來。

如今通過這部《流浪地球2》,中國的科幻電影也能與之一較高下,一是表明老子終於有錢了,二是在思想內核上走出了一套不同於美帝的路數。

原本我一直認爲,電影看的不過是一個爽字,去電影院往椅子上一癱,然後臉對着銀幕默唸一句,來吧,刺激我吧。

所以對中國許多電影中濃墨重彩想標明的,所謂的家國呀,民族呀的思想,是很不屑地,老子看場電影就是來開心一下,不是來受教育的。

這也是爲何過去幾十年,美帝的大片能夠風行天下,無人能敵的原因,因爲他們的內核很簡單,自由、平等、公平、正義,就這幾個玩意來回的玩。反正他們的.場面夠大,視聽夠炫,他們只是來震撼你的,不是來感動你的。

但隨着中國日益強大,我們被對抗,被封鎖,被恫嚇,全世界盎撒人都在全力圍堵我們,能讓我們無所畏懼的就只有家國信仰。

雖然我們厭惡教科書式的電影,但是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烙上了中華的印記。

所以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全世界的航天精英齊聚一堂,要自告奮勇地面對有去無回的任務時,沙溢鏗鏘有力喊出那句:中國航空中隊…出列!

癱坐在椅子上觀影的我,很自覺地挺直了腰背。

中國人從鴉片戰爭開始,受盡屈辱,即使解放後,甚至改開後也一直隱忍不爭,慫了一百多年,現在終於挺直了,解氣了。

國家榮耀是這部片子的第一層內核。

電影中李雪健展示了一張15000年前,受過傷但是已經癒合的'腿骨圖片,解釋說:古人類一但受重傷是不可能生存的,因爲環境惡劣,但是這個古人卻得到了護理,有人保護他,照顧他,所以人類只有團結互相才能生存下去。

電影看到這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在的世界,三年疫情,互相猜忌,明爭暗鬥,世界文明真的到了一個交錯的路口,要是出一個忽畢烈或希特勒那樣的戰爭狂魔,這個暗藏萬千核武的世界真的會萬劫不復。

人類到底要不斷對抗還是合作?這個是我看到《流2》的第二層內核,也是第一層內核的昇華。

中華文明與盎撒文明共生還是對抗,也將是這個世紀的主題。

看電影只看場面,只重感官的時代肯定會過去,一部精彩的大片,一定是視聽、結構和內核思想三部分的完美融合。

《流浪地球2》在視聽和結構上,比之歐美大片毫不遜色,並且在內核思想上,也在渲染一種中華民族的普世觀念——家國天下,世界合作,纔是這個孤獨的地球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