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綠皮書》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1

《綠皮書》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實在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我不僅看過電影,在看電影前我也聽說過《綠皮書》這本書。此書旨在幫助黑人在旅行時爲他們提供各種服務的酒店和餐館。就像黑人藝術家唐·謝利給白人託尼·瓦萊隆加的那本綠皮書一樣。充滿了種族歧視,但也充滿了善意。

《綠皮書》共有兩個主角,一個是黑人藝術家唐·謝利,一個是白人託尼·瓦萊隆加。影片的一開始通過種種鋪墊,巧妙的告訴觀影者們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然後開始將影片引入正題,使唐·謝利與託尼·瓦萊隆加相遇開始謝利醫生的南下演奏之旅。

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是一個愛抽菸的意大利裔美國人。他有能力,愛扯淡,自詡爲“忽悠大師”,總能耍得別人一愣一愣的。而且託尼是一個負責的人,比如說在小酒吧時,幾個白人小混混正欺辱着他的黑人僱主謝利,他奮不顧身的把謝利救出。雖然他的工作是確保唐能準時到達各個地方和保護他不會遭受到各種麻煩的困擾。但有幾個司機會爲一個黑人僱主去招惹數個小混混呢?

黑人藝術家唐·謝利是一位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世界級鋼琴藝術家,他爲此前往南部,承受白人主人家的羞辱。謝利醫生具有良好的修養、高雅的禮儀與強大的自尊。這一切,及他想要改變種族歧視的決心使他在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能堅持己見,不屈不撓。

這部電影一共有四種人:謝利、託尼、上流白人、普通黑人。謝利雖爲黑人,但儒雅隨和,談吐文明。有一顆高貴的內心,是很純潔的。託尼是一位硬漢,言出必踐,很負責。也有高貴的內心。而那些自命不凡的白人貴族,所作所爲令人作嘔,對謝利嘴上很尊敬,背地裏卻議論他。即使他們的禮儀再優雅,也擋不住那陰暗的內心。普通的黑人是粗野的,甚至有些粗鄙。但他們恰恰是單純的,一個勁在酒館裏快活。

一個人的膚色並不能決定他的品行,真正決定他的是他那高貴的靈魂。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2

種族話題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電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讓電影裏的這個故事既在三界之外遊離,又要觀衆有代入感和思考,這個平衡和角度很難取捨。一般這種類型的故事,常見的視角是強勢視角,看見弱勢的不順利之後反思自己然後做出改變實現大和諧,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弱勢羣體中的強話語權人與強勢羣體中的弱話語權人之間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衝突有碰撞,tony和tang兩個人物的們每一個點都在衝突,從靈魂到外殼,從外界到內在。發生衝突是理所當然,和解是漫長且考驗人的。

電影展現的和解過程漫長又殘酷,從紐約出發一路向南像是把兩個人從象牙塔抓出來丟進現實世界的霧霾裏,從酒吧到西裝店到警察局,對博士種族身份折磨的高點發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從伯明翰開始拴上了最後一環。博士和tony兩個人的和解是從澡堂和警察局這一段開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對自己的辯白和拉扯,給電影前段裏的那個私下端的過分臺上笑容親和的黑人鋼琴家的所有行爲做了解釋,同樣,tony的市井氣和義氣總是來得恰到好處,俗的時候真的太俗,能幹的時候又很能幹。電影裏有幾個場景很讓我動心,一路貫穿下來博士教tony寫情書,以及聖誕夜妻子悄聲對博士說謝謝他的信的時候。寫信的部分有個博士穿着黃格子西裝指導的場景,配着飄落的黃葉,那個場景太好看了。妻子那個擁抱和耳語之後兩個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請tony作自己的經紀人委婉的表達自己低頭的意願,那裏真是有股倔強的可愛。當然,肯德基的出場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別人家的全家桶有那麼大一個雞排!!雖然那天的晚飯沒有吃成肯德基但是這個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實很開心最後看到了全家福一樣的和解畫面。電影表現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種族歧視其實還是沒有完全消滅,再將目光落回現實又會覺得很無力。但既然這是一個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那還是抱着最後一點柔軟先和自己和解吧。畢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絕這份團圓美好。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3

路始於兩個人。

一個住在布朗克斯的一個街區,爲了家人的生計奔波,煙不離手,油嘴滑舌,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

一個住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爲上流社會的人士演奏,知書達理,舉止優雅,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

這一路, 像一場修行。

對於唐,在種族歧視並不嚴重的紐約,他擁有他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見。

每場演奏結束後,臺下欣賞的白人便會熱情地爲他鼓掌,他滿面笑容,優雅地起身致謝。但同時他也面對了:侍者彎腰恭敬地爲他服務,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廁所”;在旅社他西裝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發出邀請,遭到拒絕後便嘲諷他“還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髒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試穿;在酒吧他被歧視毆打……在臺上,他光鮮亮麗,下了臺,他什麼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適的歸宿,白人從心底還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譏諷他。“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麼?”歷盡痛苦後,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臺,敲響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鋼琴。沒有高雅的環境,沒有安靜的氛圍,但唐卻笑得很開心。

託尼,儘管生活窘迫,卻仍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裏幹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垃圾桶。但迫於養家餬口的壓力,他不得不爲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阿拉伯酋長。”他向妻子這樣形容唐。一路相處,一路磨合。託尼在唐的“逼迫”下改變自己。保持語言文明,學會合理處事。“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在控制脾氣的同時,託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見。他在信中向妻子表達了他對唐高超音樂技巧的讚美,在唐遇難時總出手相助。在聖誕餐桌上,面對親戚對唐“黑鬼”的稱呼,託尼卻阻止了他“別那麼叫他”。

“嗨,託尼。”

“嗨,唐,聖誕快樂。”

路終於一個擁抱。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4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爭後美國通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並不是那麼富有的白人“小混混”託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並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於是,音樂家懷着這樣的夢,帶上了託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於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裏“不接待黑人”的“規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着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託尼聯繫了州長事態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爲什麼差別這麼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爲什麼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託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這麼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裏嗎?爲什麼你還要鬧出這麼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着回答:“是啊,託尼。我住在這座城堡裏,但是孤身一人!”

於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田旁。農田裏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裏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着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裏透露着無奈。

同樣是黑人,爲什麼你就不用受到白人的壓迫?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託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託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託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5

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震撼,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電影,雪利博士總是有種很沉默的存在,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他第一次的開懷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電影中,當託尼開着載着雪利博士進入肯德基。託尼買了一個全家桶,在車上直接用手拿着吃,並熱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雞。雪利博士表示他從來沒吃過炸雞,並且對直接用手抓炸雞這一行爲非常抗拒,而後來還是吃了,並和託尼開懷大笑,學着託尼瀟灑地將骨頭扔在田野裏。

正如電影裏說的一樣“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爲不敢邁出第一步”,雪利博士雖爲著名鋼琴家,但因爲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獨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內心築起了一面高牆,豎立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但託尼的用自己的熱情與豪邁打破了他與博士之間隔閡。在影片結尾,雪利博士最終敲響了託尼家的門,勇敢地邁進了第一步,邁向白人的一步,收穫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拋瞄中,穿着西裝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車邊與無數田間衣衫襤褸的同胞對視,雪利博士的眼裏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縮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覺得他高人一等。同樣的膚色確是迥乎不同的人生,這讓他無所適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鼓起勇氣在一間黑人酒吧與同胞達成了和解,他在現在的處境以及未來的命運又出來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託尼一直幫着雪利博士從捱打的人羣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館,保證博士的每一場音樂會不缺席、遲到,雪利博士與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聽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託尼還將兩個被黑人喝過水的被子扔進垃圾桶,哪怕那兩個黑人剛剛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養。他將一個亂寫信的小子變得有文筆,教他不能偷東西,不能亂堆可樂瓶。他們之間彼此拌嘴但又相互關心,他們相互包容,心靈距離逐步靠近,最終成爲一個共同體。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類鍥而不捨的價值。《綠皮書》中的那輛車爲着友情與包容,一路向南。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6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着一個貧窮而溫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麼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於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爲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並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僞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願坐在他身邊而且爲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爲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羣虛僞的上流人中的吃着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衆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僞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衆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臺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爲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爲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爲好友並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衝破了階級、衝破了種族、衝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麼多膚色就是爲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於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爲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7

電影《綠皮書》是一個洗滌心靈的傑作,看完了這個電影,《綠皮書》頓時空降我最近兩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前三名。

在紐約的破舊街邊,住着託尼瓦倫拉那一大家子人,三代人都住在一百多平米的小房子裏,他很歧視黑人。在紐約的一個三層豪華別墅裏,住着一個黑人,他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三層的別墅只有他一個人。他叫唐那多·謝利,他既是音樂家,又是一名博士,因膚色關係,他的助理都不想搭理他,謝利兩個月內在不同地方有十場鋼琴演奏巡迴演出,他僱了託尼給他當司機。

這一路,謝利因爲膚色問題被歧視,欺負,毆打,託尼一次次救了他,安慰他。使得託尼對黑人的看法改變了,變得理解起來,體量起來……因爲膚色的問題,謝利博士不能試西裝,不能在大禮堂就餐,不能去正經洗手間解決……他需要尊嚴,他對託尼說:“我有一個夢想,讓我們黑人與白人平起平坐,膚色真的很重要嗎?非常重要嗎?我爲他們彈鋼琴,因爲他們覺得這個很高貴,高雅,到了臺下又成了一個討人厭的大老黑,這就是你們白人的素養和教育嗎?是,我是住在一個溫暖的城堡裏。但你知道嗎?!我是一個人!!膚色影響人品教育嗎?沒人願意給我當助理,我只相信你託尼,

我不知道我的同胞喜歡什麼,怎麼想的,我無法融入進去,是我不夠黑、不夠白,不夠男人,我的天吶?託尼,我到底是誰啊?”

是啊,膚色很重要嗎?九幾年的時候,馬丁·路德·金演講了一篇《I have a dream》。他本人是個黑人,他爲黑人發聲。他說當今社會膚色問題會影響我們這些有色人的後半生乃至一輩子。我們只配跪着、揹着奴隸條約嗎?

不就是皮膚黑嗎,那NBA裏頭那麼多有色人在打籃球,他們打的不是一樣出色嗎?黑人發表演講,他們不是也演講的一樣出色嗎?在我看來,膚色並不是問題。也不會影響一個人的人品,人生乃至教育問題。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8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的《綠皮書》,劇情使我感觸頗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白人託尼因爲酒吧封停失業了,無奈之下他被聘用爲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一路上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團結和諧的國家,無法理解美國舊時代種族歧視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劇情讓我們越來越深刻體會到那種歧視的無知與可怕。

託尼迫於生活,向現實低下了頭,成了鋼琴家唐謝利博士的司機,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開車一直南下,從城市至農村隨地點的不斷轉移,而歧視黑人的氛圍也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就越來越重要。與其說它是一本黑人生存指南,不如說是社會歧視黑人的一種表現。

裏面的內容讓人無奈,但又充滿着善意。上面標註着黑人可以去的旅館,可以進食的餐廳,可以購物的超市。即使如此,也依然體現了社會對黑人的歧視。

這本書儼然像部嚴肅的法律。黑人就是不能往進高檔的旅館,只配住進髒亂差的旅店。對白人而言,黑人唐謝利只是一個可以消遣娛樂的工具。從他離開琴凳那刻開始,一切的掌聲與讚美與他無關,他只不過是個“低賤的老黑”。

聽到這裏是不是覺得這是個悲慘的故事?其實不盡然,其中也充滿着溫馨與快樂。

在南下的旅途中,託尼漸漸被唐的才華所吸引,更瞭解了唐的不同,喜歡思考,追求平等。

發光的靈魂不會因爲皮膚的顏色而失去光彩。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託尼對唐來說是帶給他溫馨,那唐帶給他的則是思想的一次洗禮。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起《唐人街探案一》中思諾問秦風的一句話“一張紙怎麼立起來?”折一折便立了起來,一面爲陰,一面爲陽。暗示着萬物皆有兩面,而人更是如此。

有的人生來位高權重,有的人生來便是白人,可外表真的這麼重要嗎?更重要的應是精神與內在。

再華麗的外表也有衰落的一天,再富有的財產也敗落的一天,只有內在與精神可以永存。

我慶幸我生長在一個生而平等的國家,沒有種族歧視,沒有階級壓迫,一切夢想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實現!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9

《綠皮書》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由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在美國白人至上運動的1962年編寫,旨在幫助黑人同胞們在旅途中找到可以供其入住就餐,乃至上廁所。

綠皮書,自由的指南。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窺見美國種族歧視環境下黑人與白人人格的不平等。雪利是聲名遠揚的鋼琴演奏家,他可以在白人餐廳中演奏他的音樂,獲得掌聲。卻無法使用餐廳的洗手間休息室等,因爲在當時,許多餐廳專供白人而不允許黑人使用,黑人想上廁所也只能提前規劃,避免踩到禁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場景,第一個是唐雪利和託尼的車在南部鄉間小路拋錨時,與田裏勞作的黑奴們的對視。雪利看着對面的同樣膚色的人們,卻說不出一句話。引用一位博主的話,“對面呢,仍是寒冬,自由在一點一點向外蔓延。”維克多雨果在綠皮書中寫下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刻,將有一天不必發佈本指南,那時候我們作爲一個種族在美國擁有平等的權利和特權。”

第二個記憶猶新的情節是唐雪利與託尼在車裏吃炸雞的場景,唐雪利爲了擺脫黑人就是喜歡吃炸雞的歧視言論,從不吃炸雞,但託尼執意將炸雞送給唐雪利吃,三四番拒絕之後,雪利翹起蘭花指,矜持地吃起了炸雞。後在晚宴上主人又侮辱性地爲雪利博士準備了炸雞大餐,還要求他到庭院外黑人專屬的茅廁上廁所。雪利博士並未因爲主人的歧視而怒火中燒,他乘車回到旅店上完廁所,返回後仍若無其事地與其他客人握手道別。

種族歧視是歲月與經歷無法抹去的痛苦。狹隘的思想與認知,不僅在表面體現了偏見與傷害,而且在內裏,是對人格平等的不敬與歧視。用表面而非內裏,甚至是偏見來評價一個人肯定是頗失公允的。如果世界是單調的,人們定十分嚮往多彩,但世界本就是多元多彩的,它是包容與理解的共存體。因爲差異和多元,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當傲慢決定態度時,人們就會失去友善,當偏見佔據主導時,人會因此失去判斷。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我們應該開放包容,即便不喜歡也不能侮辱。不要讓人心的偏見成爲我們之間橫亙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