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小男孩》觀後感

《小男孩》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男孩》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男孩》觀後感

《小男孩》觀後感1

大家有無印象在20xx年的電視節目中曾經播放過一個堅強的小男孩的故事?對了,這個男孩子的名字叫做楊六斤,看完這個節目後令我感動萬分又感慨不已。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楊六斤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媽媽又帶着弟弟改嫁到一個更偏僻的小山村。除此之外,楊六斤的爺爺奶奶也都相繼離世,他的家支離破碎,多麼淒涼啊!

但堅強的楊六斤並沒有因此而爲生活退縮,他在平時餓了就到山上挖野菜,自己製作小塑料瓶在河裏抓小魚來填填肚子。他每一年親戚給他的生活費才500元。回想起自己每年要花父母幾千塊錢,真是覺得生活的差別太大了!節目中看到六斤經常夢想着媽媽能夠回家,他跑到進村的山路口等着媽媽,但是每次都是失望而歸,有時候還哭着回到空無一人的家裏。六斤在家裏受到委屈了,沒有人能夠訴說,心裏非常難過。

六斤就這樣獨自過了六年,節目的最後他終於見到了親愛的久違的媽媽並在家裏有了個小小的團聚。看到這裏我多麼替他高興啊!

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爸爸媽媽對我細緻入微的照顧,我卻還挑三揀四,並且沒有主動替媽媽分擔家務,進而缺乏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慚愧!六斤非常堅強,我要以他做爲學習榜樣,並且希望他以後生活少點艱辛,跟媽媽永遠生活在一起。

《小男孩》觀後感2

整部影片很溫情,最讓人憐愛的是一直長不高的被稱爲「小男孩」的男孩子。他期待父親回來的那份執著和渴望,還有知道父親死了後一如打開的水龍頭放肆哭的情形,很讓人動容。做爲一個成年人,我羨慕小男孩單純的相信牧師告訴他一個古老的說法完成10件事情,上帝就會幫助,讓他的父親回來。因爲在成年人的世界裏的認識是很多都不現實,不可能,要保持理性。

剛看完電影的時候,我還在糾結故事是不是真實的,當知道事情是導演和編劇爲了達到某些效果而編排時,心裏還是有一點點失落,是真的很希望這個事情是真實的,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溫暖小男孩和知道這個故事的人。但是又轉念一想,不是真的也無妨,因爲小男孩在劇中已經願望實現,並且真真切切的感動了我們這些成年人,對我們有所觸動,這就足夠了。

我想這個電影對於外邦不信的人可能最多是親情的感動,感受當時二戰的一個背景情形等等,但是對於基督教徒的我們,卻還是蠻有意義的。也許是因爲太感動,也許是相比小孩的單純和感性覺着爲自己的世故和理性而慚愧。從而有一個領悟,就是即使是成年人我們也要儘量保持一個單純,信靠的心在主面前,即使外界有很多的聲音包括來自自己的經驗和判斷,但是也要有一個頑強的聲音從內心裏發出來說「要相信」,哪怕聲音很微弱,被很多其他的`聲音蓋過。當然我們也知道,我們常說我們跟主求了,主不一定成全,因爲神有神的美意,也要看具體什麼事情,然而在不要妄求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先選擇相信!

《小男孩》觀後感3

擡頭向天空望去,天上幾朵零零散散的雲,不禁讓我想起我剛看的一部微電影,那一幕幕暖人心扉的畫面又映入我的腦海——

影片中講的是一個小男孩追夢的過程。小男孩來自馬來西亞,叫做陳家福,他生於一個貧窮的單親家庭。因爲要減輕生活負擔,所以小男孩每天早上都要去街上發報紙,因而常常遲到,所以老師同學們都瞧不起他。有一天他在學校的告示牌裏看見,只要參加500米短跑,贏得冠軍,便可以得到500元獎金。小男孩爲了自己的

夢想,堅持不懈,最終取得了冠軍。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男孩勇於挑戰的精神。小男孩的身高只是他們那個年齡段的正常孩子的一半,但它卻有一股不服輸的勁。他在拿到比賽的那張表時,被同學們看到,同學們諷刺他,嘲笑他,並說他沒有能力,而且要向小男孩進行挑戰。小男孩他打心底裏知道,自己跟他比100多米的短跑都比不過,但是自己心裏的那股不服輸的勁,勇於挑戰的勁,使他自己最終接受了他們的挑戰。但結果仍是一樣,小男孩不僅僅輸了,還跑傷了腿,並得到了更多的諷刺和嘲笑。

我也打心底裏佩服小男孩的那股勁,小男孩他不服輸,勇於挑戰的精神,正是我們要向他學習的那一點。勇敢好比一把鋒利的劍,一個堅固的盾,他在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對方的挑戰。這使我想到,上一次運動會——

那一次我作爲一名400米長跑運動員,我明知道自己和別人比起來,無論是長跑還是短跑,都比不過。但我還是鼓足了信心一次又一次地向被人發起挑戰。雖然每次的結果都是輸,但它卻沒有讓我氣餒。

我和影片中的小男孩一樣,都很愛接受挑戰,但從不被失敗而打敗,氣餒。我會把我的勇氣作爲人生路上的一把利劍,披荊斬棘,無所不能。

《小男孩》觀後感4

《小男孩》講的是二戰期間,一個長不高的小男孩總是受到鎮上其他人的欺凌,他的父親是他最親密的夥伴。父親不得不去參軍了,小男孩和家人只能每天期待着父親回來。小男孩爲了父親能回來,完成牧師的清單,堅信着自己的力量,如藉助牧菜籽的力量移山移山,對着海那邊的日本施力就能結束戰爭。最後父親終於回來的圓滿結局。

小男孩一直堅信着魔術師的一句話“do you believe you can do this”。他始終堅信着並實踐着一切他以爲能讓父親回來的辦法,這種相信的力量讓人動容。電影中好幾處都讓我溼了眼睛,好像痛痛快快的流眼淚,可是眼淚總是掉不下來。看完電影,越發的低落,感覺自己這幾天又走進了一種持續低落的抑鬱裏。看完電影,循環着一些悲傷的歌,整個都情緒壓進了一個角落裏,整個人被低落包裹縮緊。

電影中有戰爭的無奈與殘酷,藉助小男孩夢裏的視角,我們看到投向廣島的原子彈摧毀了一整個城市,鮮紅的原子彈殼與蔓延的黑色廢墟形成鮮明的對比。戰爭到底有沒有輸贏?

原子彈的名稱叫小男孩,是《小男孩》的小男孩。

電影中還有美國人對待日本人的態度。珍珠港事件由日本人發起,大家都認爲戰爭由日本發起,他們怨恨所有的日本人,電影中的橋本是一直生活在美國的日本人,大家都怨恨他,甚至想要置他於死地,小男孩也不例外,認爲都是由於他們這樣的人父親纔回不來,但由於清單任務的緣故,他要與橋本成爲朋友,最後小男孩接受了橋本,與他成爲了朋友。

有一點這部影片中是有批判將戰爭的疼痛怪罪到整個民族做法的。顯然中國的一些抗日神劇是無法與之相比。

《小男孩》觀後感5

這部電影有好幾個淚點。小男孩爸爸葬禮的那段,我眼淚止不住往下掉。還好結尾反轉,不至於太過傷心。有幾個感觸的地方:

愛。那張清單的存在起初有點好笑,在橋本眼裏它不過是神父用來欺騙小男孩的障眼法。小男孩堅持去完成,電影裏說那是信念,我覺得其實愛更適合解釋。小男孩從前沒有朋友,爸爸是他唯一的partner,他有一個很愛很愛他的爸爸,愛是相互的,所以他也深深地愛着這個夥伴。爲了爸爸能夠回來,他可以做任何事,甚至於和大家都不喜歡的人去做朋友。這是親情。然後是友情,我一直對於友情都很重視,朋友不同於親人,這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所選擇的,希望能夠相處一輩子的人,我們深深愛着朋友們,並不次於我們的家人。橋本是一個很好的朋友,他可能知道小男孩起初接近他,並不是真心,但還是願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總有一個人需要邁出第一步,任何感情都是如此。最終小男孩也確實把他當成了真正的朋友。對於他人的認識。橋本是日本人,因此也一直是被排斥的對象。因爲美日戰爭的原因,小鎮上的人討厭他甚至恨他。

但其實他本身並沒有錯,他也是戰爭的受害者。拒絕戰爭。戰爭太殘忍,所有的參與方都是受害者。家庭被拆散,相愛的人被迫分離,會發生很多不美好的事情。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而並非一個和平的年代。突然感慨,真是感謝祖國,讓我們和愛的人生活在一起。總體來說很喜歡這部電影,裏面也不乏一些搞笑的片段,小男孩的演技也很有感染力。電影的畫面感很強,Little Boy導彈出現的場景黑紅映襯也很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