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範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1

今天,我去茌平振興小學聽《智慧父母,引領孩子未來》的講座,這個講座時講給孩子聽得,給是講給大人聽的,聽後使我大開眼界。

人有八大智能,分別是語言修辭技能,數學邏輯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個人內生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視覺空間技能,自然觀察技能。語言修詞能力強的人:適合做作家,詩人,記者,演說家和新聞播音員;數理邏輯強的人適合做:科學家,數學家,會計師,工程師和電腦程序員;肢體運動強的人適合做:運動員,舞蹈家,和手藝人;音樂能力強的人適合做: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適合做:成功的教師,社會工作者和政治員;視覺空間能力強的人適合作:航海家,飛行員,雕塑家,畫家和建築師;自然觀察能力強的人適合做:農夫,植物學家,獵人,生態學家和庭院設計師。

我認爲加德納的觀點是對的,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分完美的人,八種智力成分都強的人幾乎沒有,幾乎每個人都有一種或幾種智力成分比較強。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取長補短,變短爲長。每個人都有八杯水,每個杯子裏的水不可能都是滿的,我們應該取長補短,讓每種智能的成分都提高,這樣纔算“可追求卓越,不可追求完美。”其實良好的親子關係,纔算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聽了這個講桌,使我明白了家長給孩子的愛和鼓勵纔是內在動力的源泉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2

嚴寒冬日,溫情暖暖,一場精神盛宴正在上演。20xx年12月5日在市藝術中心三樓道德講堂大廳,有幸聆聽了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王紀瓊老師的講座,他的講座詼諧幽默、通俗易懂,而又意義深刻,讓人回味無窮。

王紀瓊老師以生動的事例、直白的語言、清晰的講解,讓我瞬間明白了心理學中的許多概念:比如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共性心理和個性心理,每一個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情緒是可以遮蔽記憶的,讓我進一步明白了看人要客觀,而不要讓情緒左右了自己;王老師還告訴我們,要靠智慧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靠情緒。在這裏,王老師出示了兩張圖片:

通過第一張“馬桶玩水”的圖片,告訴我們0-3歲幼兒行爲背後的思維特點是動作思維爲主,而“手抓飯”圖片則告訴我們:正是一個個錯誤才促成了孩子的成長,要珍惜孩子每一次犯錯的機會。普通的事例經過專家的解讀讓我不由得感嘆:懂得孩子的心理是多麼重要!

接下來王老師講了“幸福人生四大核心詞彙”——定位、方向、專注、潛能,觸動了我的心靈,也引發了我(既是一名家長同時又是一位老師)對自己職業的深思。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給予正確的定位,這樣就能轉變我們的心態,我們既然選擇教師這個行業就要接受清貧,耐得住平淡。教師正確定位自己,可以讓我們正確看待學生,現在的學生個性差異明顯,個性又特別強,我們不可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學生。再說我們每個人就是在犯錯和糾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何況是學生呢?我們不能強求學生適應自己,而是要順應學生因材施教,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學會享受與學生共同成長,作爲教師,帶給學生幸福,其實自己也幸福,這樣你會享受學生成長中進步的樂趣。

在講座中,王紀瓊老師多次提到經營好家庭關係對於一個人獲取幸福感的重要性。一個不和諧的家庭,是無法創造出幸福的感覺。“家庭生活,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難免會有爭吵和矛盾,一個人要想獲取幸福感,就必須學會經營家庭。”要帶着智慧去解決家庭問題,巧妙溝通是打開家庭和諧的一把“金鑰匙”。特別是說到婆媳關係時,講到如果婆婆吩咐什麼事,智慧的媳婦一定要先答應下來,“好的,我和你兒子商量一下”,這時全場掌聲雷動。“有時候一些小的溝通技巧,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談得興起的王紀瓊老師現場傳授巧妙溝通簡單易行的方法:點頭、微笑、傾聽、迴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王老師的講座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他對教育的的理解,對人生的思考會時刻指導我平靜的對待孩子的成長,智慧的營造幸福家庭,理智的面對自己的工作!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3

首先,感謝鄭州大學幼兒園若男一、一班的老師能夠爲我們家長提供一次寶貴的聆聽教育講座的機會。

今天有幸在鄭州市科技館聆聽了支豔強講師《科學教育,做智慧父母》教育講座,讓孩子成爲健康、快樂的好孩子,讓父母成爲輕鬆、快樂的好父母。聽後很有感觸,現將自己的一點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發揮家庭環境的作用。孩子的教育因素大部分都歸結於家庭,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帶給孩子身體、性格等多方面的養成。

二、要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必須首先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也要多注意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禮儀和規矩。

三、要關注孩子的健康。身體健康與否很好辨識,也是最受我們做家長所關注的,可是心理健康與否,只能通過孩子日常舉手投足間進行細心分辨,而這恰恰是最容易忽略的。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成爲無話不談的朋友,從她們考慮問題的角度,真心爲她們答疑解惑。

四、觀國學經典,聞古典音樂。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一不可,物質食糧能夠讓孩子身強體健,精神食糧能夠讓孩子知行合一。

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希望,真心希望每一棵柔弱的小樹苗都能夠成長爲參天大樹。孩子是我們的影子,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希望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陪伴下,成爲獨立、自信、有責任感、樂於學習、善於與人相處的棟樑!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4

今天線上家長會跟着心理輔導師學習這節課程,讓我們知道,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只會習慣去說教,卻很少願意去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甚至會無情的打斷或敷衍了事。其實,不是每個時刻都適合教育孩子,我們做父母首先要觀察孩子是否愛學習,是否喜歡學習帶來的感覺,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只會讓孩子痛苦,逃避。幫孩子找到學習的美好感覺最重要。父母需要採用合適的方法與孩子溝通。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只會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不居高臨下,不以指責教育的`口吻,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探討溝通。

在這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和困難,父母應該學會對孩子,給予更多的耐心陪伴、寬容、理解、尊重、信任與關愛。多看到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做到多鼓勵少批評,纔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和勇氣。

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與自我反省,對孩子多關心人,少關心事。把目光放在人身上,以人爲本,不能只看結果。要知道我們愛的是孩子,不是成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提升自己的認知,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5

孩子在小學時期最重要的就是習慣的養成,好的習慣可以陪伴終生,壞的習慣同樣也會影響他的終生。家長和學校承擔的責任是不一樣的,家長需要給孩子創造好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比淳淳教導要管用的多。同樣,學校交給學生的書面性的內容,也要和家長的言傳身教能夠吻合,所以我覺得這堂課還是主要給家長上的課,比如分享課程的老師在裏面說,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激勵的方式,讓孩子養成主動寫作業,主動學習的習慣,例如:先寫作業再看電視可以多看10分鐘,每次寫作業前先端正坐姿有小獎勵,時不時的小鼓勵和讚美,以及召開家庭小型會議等等,方法都挺好。

另外每個階段,孩子的心理成長都是有變化的,因爲家裏還有兩個學生馬上7年級了,也聽了一下初中期孩子的心理變化,比如講到:到初中期孩子就會形成自己的圈子,他會渴望自由,就和小學時期不一樣了,所以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做好積極引導。現在的孩子們和以前的不一樣,因爲互聯網太發達了,手機電腦讓他們接觸到的知識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他們所能理解和操控的範圍,所以就更需要我們家長多操心,多一些囑咐,要告知他世界上並不是全都是好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等等,家長呢也要提升個人的文化素質,沒事在家也要看看書,帶領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做出正確的引導,也可以張貼夢想牆,爲了目標和夢想讀書。

孩子的教育無小事,國家現在已經把孩子的教育上升到了法律的層面,可見,素質教育已經影響到了整個國家的發展,我們要緊跟國家政策法規,做合格家長,爲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越來越昌盛,越來越強大!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6

紀伯倫在《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一文中寫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爲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這一段話發人深省,也許很多人對這段話視若罔聞,能夠讀懂又真正這樣去做的,簡直就是鳳毛麟角了。

今天非常有幸聽青少年心理輔導專家,和諧家庭和親子教育專家,著名中國學生心理成長網首席講師毛一鳴老師的“科學教育。做智慧父母”家庭教育線上直播課堂講座。首先,主要從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家校關係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關係大於教育的重要性。關係的好壞,決定家庭教育的成敗。調正關係,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幸福的婚姻。如何正確處理好這些關係?

大地寬廣無邊無際,樹木數得完嗎?在億萬棵樹苗中,沒有一棵是弱小的嗎?晴天無限好,一年365天,沒有陰霾風雪交加之時嗎?不是的,有春天的腳步,就有冬天的凜冽。與生活同行,互相取暖,你纔不會寂寞。接納別人,就是接納自己。真正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不能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和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媒體和網絡報道的關於青春期孩子的自殺事件比比皆是,就有人指責孩子太沖動、太脆弱,殊不知本來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髮展不成熟,一方面需要獨立,另一方面需要家長情感方面的理解。家長因爲不瞭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的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青春期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這個階段決定了孩子一輩子的命運。孩子沒那麼難管,只是你不懂!孩子再長大,他也是個孩子,也需要愛的。只是他有他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維,我們總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要求他們,要從內心去尊重、理解他們,孩子也是人,不是我們發號施令、用來撒氣的工具。

欣賞,就是用眼睛去注視,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味這人世間的美好。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被人欣賞是一種認可,無人欣賞則是一種不幸。我們渴望被人欣賞,往往忽略了欣賞別人。更多時候,我們善於發現別人的缺點,樂於放大自己的優點,甚至喜歡在別人的不幸中尋找到自己的幸福。然而,欣賞是相互的,要想被人欣賞,就得先去欣賞別人;只有欣賞別人,才能會被人欣賞。學會欣賞每個人的優點,包括我們的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切忌不可把孩子放在跟別人一起比較,要跟他自己比,跟上一次比,跟過去比,設置合理的目標,及時進行反饋,不斷提升能力,讓孩子獲得自信和快樂。孩子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對自我的正確認知,這需要父母在平時表揚孩子時,注意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爲和積極、努力的狀態,而不是籠統地說“你真棒”等。孩子越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優勢和被肯定,就越朝着這些方向努力。我們要善於去挖掘孩子身上所呈現的閃光點,而不是一味地去強調和提醒他們的缺點和不足。蒙臺梭利的一句話,“是成人剝奪了孩子旺盛的經歷,粉碎了孩子獨特的個性。成人急切地糾正孩子的錯誤,平息孩子心理上的缺失,彌補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殊不知孩子的這一切都是成人造成的。”我們要尊重孩子,放下身段,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用智慧的匠心去引導他們,而不是責備、嘲諷和謾罵。

有一種愛叫作放手。愛它,就給它自由,讓鳥兒回到天空,自由飛翔;讓花兒盡情開放,展現風采;讓孩子露出笑臉,健康成長。放手,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放手,是父母今生對孩子一門很重要的課題,但是知易行難。電視劇《小捨得》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人和鳥兒一樣,也需要自由。也許人比鳥兒更看重自己的人格和權利。最愛孩子的是父母,可是他們爲了讓孩子變得聰明、多才多藝,便將愛變成了數不清的擔子和巨大的壓力。怎麼放手?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多去選擇,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孩子被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對於我們父母來說,視爲自己一幅心愛的作品,總是小心翼翼地呵護着,儼然在很多方面就逐漸形成越殂代皰,喜歡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要求孩子,想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越是干涉的越多,矛盾就進一步激化的越快,往往兩敗俱傷,都會很累。“美麗的鳥兒,我喜歡你那清脆的歌聲,宛轉悠揚;我喜歡你那多彩的羽毛,絢爛華麗;我喜歡你那可愛的姿態,充滿生機。我認爲我已經給了你生活的必需,給了你關愛和感情,可是,我卻發現你的歌聲越來越蒼白無力,還總是對着籠子外的天空凝望、哀鳴……”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獨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展開翅膀去遨翔,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加精彩漫步人生。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7

這是一門讓人印象深刻的課程,課上的我有會心一笑,有熱淚盈眶,也有深刻反思。成長是一件痛苦的事,成長意味着不停地蛻變,每一次蛻變都是一次化繭成蝶,都需要經歷艱辛困苦。但成長也不只有痛苦,它還有努力過後的充實和喜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是一大難題,大到沒有具體標準,千人千面、千變萬化,其中有主觀個體,也有客觀條件。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對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延伸。然而在國家飛速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卻還是很少爲教育孩子去做計劃和提升自己。我也是這樣的,所以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常感到迷惘,事情的兩面性常使我矛盾,讓我不知如何去教導孩子。

所幸這次的課程讓我收穫了非常有用的三個觀點,我準備在實踐中充分應用起來,它們分別是:

讚美孩子。讚美是永恆的法寶,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都要熱情地誇獎他、讚美他,不要再因爲害怕他驕傲自滿而吝嗇自己的讚美和喜悅。我還要學習如何發現孩子的優點,學習自然、熱情地讚美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理解孩子。孩子們都有一顆善良、敏感、脆弱的心,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語氣溫和地和孩子溝通,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走出成長期的困惑和迷惘;

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中,父親就像一臺機器的硬件,母親是軟件,但連接它們的不是電,而是愛,有愛的家庭就有溫度。有溫度的家讓孩子安心,孩子更愛家,就會想爲家庭努力、進取。

包容孩子的不完美,讓孩子從容、快樂地成長。不苛刻、不焦慮,用微笑感染孩子,用愛澆灌,用心堅持,就終會見彩虹!我們是孩子未來的原生家庭,我們要爲他們的未來,學習做好父母!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8

不論我們願意與否,孩子會效仿我們的言行,身教重於言教,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在教育孩子當中,父母習慣去說教,卻很少願意去真正傾聽孩子的心聲。甚至在聽的時候也是敷衍了事,或是中途打斷,說一大堆的道理給孩子聽。但其實,不是每一個時刻都適合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看在眼裏,放在心裏”,等待合適的時間、地點,採用合適的方法去與孩子溝通。親子之間的溝通是孩子和父母的雙向溝通,不是一味的把父母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更不是用大道理去說服孩子,而是不居高臨下、不以指責教育的口吻,尊重孩子、以平等的方式與孩子探討溝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同年齡有不同心理特徵,不同心理特徵對應不同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父母也要不斷學習和成長,並學會換位思考與自我的反省,纔有可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狀況,父母應該學會對孩子給予更多的耐心、寬容、理解、尊重、信任和關愛,多看到孩子的付出與努力,多鼓勵少批評。爲什麼在孩子成長中要多鼓勵他呢?因爲多鼓勵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心和勇氣,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灰心、不氣餒。讓自信的笑容在孩子臉上綻放!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9

作爲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與初三學生的媽媽,我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校外培訓機構和一對一輔導都無法實現對孩子的優質教育了。我大女兒初三了,中考即將到來,課程多作業多,百分之五十的普高錄取率讓家長焦慮,學校是很負責的,安排了免費的晚自習和週末輔導,原本打算周未請人查漏補缺輔導一下的,也因爲沒有時間只好放棄。

小女兒也是小學五年級了,在“雙減”政策落地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孩子在家學習、做作業的時間少了,娛樂休閒的時間多了,更多的時間資源還給了孩子。作爲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寶貴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父母要明白,“雙減”是爲了減輕孩子過重的學業負擔,而不是減輕做家長的責任。在陪伴孩子成長這條路上,作爲家長,我們始終應該是一名學習者。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10

今天觀看了釘釘發佈的楊雄專家演講關於<<雙減背景下如何做智慧父母>>專題。

首先:父母教育孩子要顆平常心,讓孩子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成長。

以我家孩子這年齡段,正是自己有主見思想,開始有點叛逆時期,若要以強硬、侮辱性口氣批評,只會是對抗性反駁於你,得不償失。要以鼓勵爲原則。多溝通心理想法,實現行爲思想改正。

要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必須先做到,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把孩子教育好,讓他自己有時間觀念,有責任心不要命令強迫孩子,讓他自己自覺遵守,家有家規,有守規則意識,我作爲媽媽一定少嘮叨,要無條件愛孩子,事情沒做好,對事不對人,先安慰他,讓他知道沒做好,媽媽知道你自己也難受,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安全,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盡最大努力去做就行,做一件事情就好好堅持下去,決不半途而廢,我家孩子字寫不好,我天天罵天天扔本子,效果是更差,要講方法,鼓勵,適當表揚獎勵,比如,哇,我發現這裏其中一個寫得特別好,讓他有信心,我能寫好,想開來,如果學習不行,我有可能還有另外本事,並不是一無事處,及時肯定他,世界這麼美好,我可以做很多事情,遊戲電視讓他規定時間完成,做個自律的人,而不是強勢決對服從,反而會一有機會偷偷摸摸玩,從而學會了撒謊,懶惰。讓孩子多幹家務活,是家裏的一份子,參與一些家務和思想,決不做閒人,要感恩。

孩子是我們每個做家長的希望,真心希望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陪同下成爲自信、獨立有責任心的國家棟梁之才。

學做智慧父母觀後感11

認真的看完了數字大學裏楊雄教師的講座,使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認真的回味,也意識到自己需要反醒的地方有很多!

楊雄老師的講座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孩子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要了解孩子的青春發育的反叛心理,管教孩子應講究技巧與方法,要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的溝通,要做一個示弱的家長,不能太過於強勢,也不要太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要學會放手而不撒手,不要老是盯着孩子作業作業、功課功課、分數分數!殊不知,這是孩子最敏感的部分,要多鼓勵、少批評,放下架子多陪伴多溝通。

通過今天的學習,還讓我更加了解了家長如何更“有建設性地批評”教育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更多的關心!

總而言之做父母是終身的職業、也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希望以後有多多這樣的講座,讓我們家長也多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