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向陽的日子》觀後感

電影《向陽的日子》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電影《向陽的日子》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向陽的日子》觀後感

影片中的畫面很美。尤其是田園風光,每一幀都可以鋪在你的電腦桌面上。影片中一貫的拍攝手法完全符合韓國偶像劇的氣質。但是此部影片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並非是一部唯美的韓式愛情故事。導演用接地氣的寫實鏡頭訴說着日常。小屁孩們調皮搗蛋,家中的女主人整天絮叨。這瑣碎的一切被摳像後,疊在桌面式的田園風景畫上,似乎有些不搭調。影片中,父子搶廁所的一場戲,透出濃濃的煙火氣,被疊加在矯正過顏色,毫無雜質的風景上後,似乎有種在五星級豪華酒店裏擼串的味道。不知是體會到了奢華的享受,還是生活的真實。如果能讓生活中的斑駁與凌亂更多的投射到故事中去,也許更能符合整部影片所述故事的氣質。

故事更多的是以向陽小朋友的經歷和視角展開的。田園生活一直是我向往的生活方式。恬靜,舒服,天高地闊,雲淡風清。如果不是生活在一個重組家庭中,張向陽的生活也許如你、我一般普通到無法引起注意。影片開頭乾淨利落的交代了家庭變故給向陽帶來的巨大影響。而這些在一個十來歲少年的心中無疑是敏感而不願觸碰的。他用世俗與大人們不能接受的方式來逃避,反抗,從而試圖抹平心中的傷口。而那個有着大男孩氣質的爸爸就成了向陽灰暗生活中的一點色彩。導演對於父子情感的交流與互動的描寫和渲染十分到位。成功的讓觀衆被影片中散發的濃濃的父子之間真實、細膩、綿長的感情所感染。影片行之後期,父子分離後,向陽的.焦慮,不安以及由此而闖下的一系列禍,把父子之間的無法割捨的情感渲染推向高處,並由此帶領着觀衆直接站在宇宙中心祈禱父親迴歸、呼喚愛,這也符合觀衆心理要求。而如果就此結束,故事難免走向乏味與俗套。

結尾,向陽的爸爸並沒有如觀衆希望的那樣回到向陽的身邊。向陽沒有表情的表情和蜷縮在草堆上的身體,強烈的透露出絕望的氣息。影片就此結束,沒有交代向陽今後的生活如何。影片最後的絕望情緒和之前的父子之情的巨大反差,以及這種反差被放大後毫不留情的終止在結尾處,導致我心中壓抑、閉塞的情緒無法宣泄,讓我有些猝不及防。難道導演最後只是想通過一個少年表達絕望,以及絕望後的苦難?

影片最後,一朵向日葵也許給出了答案。向陽花,向着陽光就能生長。這纔是鮮活、頑強的生命教給我們的意義。也許生活中的所謂苦難是讓花朵向着陽光肆意綻放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