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菊次郎的夏天》觀後感

《菊次郎的夏天》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菊次郎的夏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菊次郎的夏天》觀後感

週末飯後,跟家屬看了部電影。她和我一樣,還沒看過《菊次郎的夏天》,“那就它吧”,於是達成了一致。認真進入觀影前,兩人固執地想體驗藍光畫質。由於來回不服輸地測試了好幾次,導致最開始的幾個鏡頭反覆播放,記憶尤其深刻。跟隨那支旋律,圓臉寸頭的男孩沿着花壇以奔跑出場,天真爛漫,手腳有些不協調。單眼皮,條紋衫,揹包上面的一對翅膀,好像是天使的象徵。男孩想去愛知縣找媽媽,在無親人陪同的情況下,鄰里一個沒有正經職業的老混混陪他去了。第一天…第二天…老混混在賭場把旅費揮霍一空。晚上,男孩沮喪地站在焼き鳥屋外,而在裏邊,混混正面無表情地吃着廉價烤串。…這時,如果不是一個面相猥瑣的光頭男子試圖誘拐男孩,劇情也許就推動不了了。幾分鐘後,林間深處,西裝革履的光頭被混混教訓了一番。混混順走了光頭男的錢包,帶着男孩去了一家度假賓館消遣。(總之,絕不會坐火車!)

幾個溫馨詼諧的活動後,錢又用完了。沒有了旅費,兩位主角只能依靠好心人的順風車,一點點向愛知縣靠近。然而當男孩終於站在了嚮往多日的屋前,卻發現媽媽已經重新組建了家庭。…背過身,男孩奔跑離去。老混混若有所思,原來他曾經也是被家庭“拋棄”的孩子。爲了安慰男孩,他不改粗魯語氣地,向一位機車壯漢要來了冰藍色的天使吊墜。在海邊,混混把天使交給了男孩,男孩牽住混混的手,他們回家去了。整部電影中的幾個奔跑鏡頭是引人注目的。一是開篇,二是見到媽媽,三是兩位主角造成交通事故之後。在這幾個場景中,男孩對老男人的熟悉與信任是在不斷增加的。同樣,儘管老男人總是表現出一副昂首天外的無賴形象,包括在‘全心全意’對待男孩的`過程中,也始終擺脫不掉他不負責任的品質,但他用自己認爲是關切的方式,耐心地關切男孩,循環往復,悄悄讓彼此的聯結萌芽。即使是粗野蠻橫,毫無章法,觀衆卻不能對這個老男人的形象完全地討厭起來,也許還有人感覺到他性格當中的詼諧之處。人物描寫的重心,似乎也是傾向老混混一側。我們逐漸瞭解到,他不僅是個經光陰洗煉的社會邊緣人,也(曾)是一個受過傷的男孩。他代表着現在的他,也代表着童年的自己。男孩的經歷,是他的經歷。男孩的沉默,也是他爲保護自己,而不願表露出的一部分。相比較下,主角男孩的神情總是無辜的,單純得沒有太多起伏。他的主動性,總是以沉默的方式展現。除了提出想借暑假的空隙去愛知縣找親生母親,男孩更像是一個旁觀者,默默贊同,不直接表明立場。像接納自己那樣,接納老男人的決定,跟在他身後。男孩眼裏是平凡的鄉間風景,同時也是他施展想象力的樂園。他的想象力,在老男人的言行中,神態中,扮演中具象。兩個在主流社會中不佔據顯要位置的人,在幾個流浪人的陪伴下,度過了一個“沒有意義”的夏天。看完電影,有些疲倦。一個簡單的故事,但總覺得這裏那裏,是不是表現得過於理想。電影中對成爲“棄子”的社會成因未作任何交代,大概因爲它的主題就是流亡,就是逃離社會,在流亡中,體驗親情和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