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現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思緒紛飛卻不知從何整理的。《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令人慾罷不能卻欲言又止的電影。也許多年之後,人們會忘記那場驚豔的鋼琴決鬥,會忘記他心愛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號,會忘記……但在維吉尼亞號殘骸中他與麥克斯最後的對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獨、決絕而溫柔,始終會出沒在心底,帶來生息。

這個故事的開頭到結尾,始終是以倒敘的手法由邁克斯陳述而來的。所以,有人說,邁克斯和1900其實就是“一個人”,因爲除了邁克斯,沒有人能作證,我們並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種境界,是和外界紛擾不一樣的存在狀態。

對於這樣的結尾,我一開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爲什麼不能試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爲什麼不能在喧囂繁鬧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爲什麼非要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捍衛一生的夢想呢?

對於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題。當然,如果一部電影只能從單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經典之作。

從追求夢想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人們都朝着美國夢不斷努力,世界充滿了慾望、利益和關係的紛爭,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最終走向窮途末路。邁克斯爲了生計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號賣掉,爲了生存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爲了夢想他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於面對死亡,他依然無所畏懼。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態,如果結尾沒有這麼悲劇性的一幕,這部影片就沒有了昇華的價值,在我看來,它反映了很多現實世界與理想主義的東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擁有了和平常人一樣的家庭和財富,也許他就無法彈奏出在大船上那種純淨、自然的音樂了。所以,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頌了一種遠離世俗喧囂的純潔夢想。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2

電影是我休閒時光不可缺少的夥伴,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可以陪伴你打發時間,更能給你以啓迪。曾經朋友給我推薦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但因無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終於有空閒,坐下來好好欣賞了這部電影。

影片全部內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剷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裏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爲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剷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裏,於是人們就叫他1900。從此後,他留在弗吉尼亞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不是他不願意去追尋夢想,而是這艘輪船是他人生的起錨地,是他生命的載體,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捨棄所有登陸的機緣。

在他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那就是1900彈奏出來的。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但是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以超強的觀察力去審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人生百態,可惜的是他最終無法脫離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海上鋼琴師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間裏的人們的縮影。他們熟識於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熱衷於彈奏屬於自己的音樂,一旦環境有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們需要時間、精力來重新適應,或者無法適應。他們在自我封閉中要麼頹廢無功,要麼創造奇蹟,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展現心靈深處一直嚮往的世界。

試想,如果1900放棄所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當然,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選擇與命運抗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生命,走向絕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暫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躍的音符,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適應一切,才能演繹出精彩樂章。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3

主角1900是一個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一個好心的黑人燒爐工老丹尼收養了。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歲大的1900再度成爲孤兒。當美國警察上船搜查欲將他帶往州立孤兒院時,他躲了起來。直到幾天後的深夜中,人們才發現,1900滿身煤灰地在鋼琴上彈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樂!原來,從小被鋼琴所吸引的1900憑藉過人的天賦無師自通練就了一身高超技藝。他的天才琴技令當時最負盛名的爵士鋼琴家都甘拜下風。但由於對紅塵世俗的戒備和對陸地的恐懼,1900堅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見鍾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棄機會與猶豫導致他對陸地、對城市越發恐慌、畏懼,乃至終生沒下過船,直至船被炸燬的那一刻。

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爲害怕陸地與城市;不肯讓人刻碟發行世界,只因爲不想讓自己的音樂離開自己。作爲音樂天才的1900的種種舉動令我們十分不理解。

但這一切又是有跡可循的。1900從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人都是壞人,因此,1900對陸地充滿好奇的同時又不得不對陸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審視船上的遊客;美國警察上船搜尋幼年的他時的跋扈,傑瑞鋼琴師的自傲粗魯及對他的不屑,三等艙美洲人偷人衣服、僞裝成一等艙歐洲移民尋求豔遇的行徑等,都令他對世俗越發恐懼。同時,1900想盡一切去了解陸地、世俗的本質意義。他對“未來”太過注重,想要因果,要盡頭的執着,使他想不開也放不開。其實死,對於1900來說,未必是件壞事,或許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解脫吧。

感慨天才鋼琴師的選擇。不過,如果1900能下船,有勇氣去追求,也許,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們該做的,是珍惜當下,把握機遇,不懼未來。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4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

“我停下來,不是因爲所見,而是因爲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爲看不見的東西。”

“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琴鍵上,你可以奏出無限的音樂。”

“我喜歡那樣,我活得慣。”

……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在意外中死亡。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於海底。

他用音樂來表達他看到的人和事,極盡其力,鮮明又生動。也用音樂來填充自己,揮灑生命,可以放縱,像把所有的音符擠在最狹窄的指尖一瀉而下的暢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適合的時間壓下那一指黑鍵,聽旋律的優雅和輕盈。一流的鋼琴家帶着鄙視和嘲笑來到了船上的宴會,三曲終,他用皎潔瀟灑的笑和一根琴絃點燃的煙,把鋼琴家的高高在上燒得一乾二淨,把聽者的情緒燒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平都撫平驅除,什麼等級,什麼高貴,不過如此,不堪一擊。自討沒趣的人,總缺少一份內心的安寧。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爲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作出獨屬於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黑白交錯的琴鍵彈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悅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彈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際遇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他奏響的是自由理想主義輕靈完美的輓歌。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5

不知從何時開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流行起來,經年不衰,時常能在各類文章、臺詞裏看到,被衆人奉爲格言、座右銘,就連領導人講話裏也套用這句來彰顯情懷。

但這句話美則美矣,做起來卻很難。塵世喧囂,我們需要跟各種事務、人物打交道,碰到的每一樁人事,做出的每一個選擇,走進的每一段關係,都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和心境,牽引我們的關注,不知不覺、匆匆忙忙、兜兜轉轉,某個時刻你停下來,突然發現自己已嚴重偏離了最初的想法,甚至變成了一個自己覺得陌生或者曾經討厭的人,忘了初心。

從某種角度上看,這部電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不忘初心、始終專注於初心的故事。

電影男主角一九〇〇在一艘名爲維吉尼亞的船上出生,被父母遺棄在船上,自此他這一生即與這艘船緊密相連。他把心性之錨定在船上,船雖然四處航行,但在他心裏的位置一直固定不變。始終變化的是船每次航行沿途的風景、港口,以及每次抵達或駛離港口時上上下下的乘客,他們都是過客;船上的船員、樂隊成員也是如此,大抵都想在岸上安家。而只有一九〇〇,生於斯,長於斯,最後死於斯,終其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船,把船當作自己的家。

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因爲他把心安放在船上,執着於本心,他與船的聯繫異常穩固,而與沿途、乘客等外界的聯繫微弱,所以他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從容欣賞沿途的風景,看着流動的乘客來來往往,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而心魂安定,不被他們所牽引。這裏有一個形式上的反差,船是漂泊而變動不居的,但船上一九〇〇的心卻異常安定;岸上的居所是穩固不動的,但在岸上安家的人們的心卻是漂泊的。

一九〇〇的好友問他爲什麼不下船去岸上看看的時候,他回答道:我想你們岸上的人把時間都浪費在問爲什麼上。

冬天剛到就巴望着夏天趕緊到來,夏天來了又憂慮冬天還會再來。

爲此你們總是四處奔波,尋求一個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

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6

天,同麥克斯坐在餐桌前,他平靜的說,在到達紐約的前三天,他要去到陸地。“你會來看我吧?來我陸地的家?”1900問。“當然了!我會帶一些甜點外加一瓶酒,你向我介紹你孩子的母親,邀我一起共進星期天的晚餐。你同我誇讚她的廚藝,她向我說,你常和她提起關於有我的故事。”麥克斯回答。最動

人的友誼大概就是這樣:因你與我有了鏈接,從此,與你相連的你的至親至愛,也與我有了關聯。

我想,麥克斯的回答,也是無數個你我腦補的情節。我們沉醉於1900的音樂,欣賞他這樣天才般的藝術,卻又因憐惜他們的孤獨,希望他們能夠品嚐一絲凡夫俗子的熱鬧與普世的幸福。

假如給你一雙上帝之手,擁有去改變他命運軌跡的權利,你是否又真的會願意、捨得去改變呢?

麥克斯在破舊的船艙裏播放那張黑膠唱片,再一次試圖尋找出1900。當麥克斯找到他。

問“這些年你都做了什麼?”

“創造音樂。”

“甚至戰爭時期也在做嗎?”

“即使再沒人跳舞的時候,即使炸彈四處飛的時候。我一直都在演奏,沒有停歇。直到穿駛到了這裏。”······

“我一生中只在乎一件事,演奏小號。”正因爲麥克斯有這樣的心語,他才能正確解讀1900,並懂得他。他們彼此也才能成爲一生的摯友。最好的知己或是彼此成就吧!所以,最後麥克斯選擇尊重1900的決定,獨自離開。

1900同麥克斯最後一段談話,反覆聽了很多遍。每一遍,都領略更多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同深深的爲之震動。

他說:“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裏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

在1900眼裏,陸地上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這樣的光怪陸離,無窮無盡纔是最可怕的。不像他形影相伴的鋼琴,有首有尾,有開始也有結束。鋼琴上數得清的88個琴鍵,意味着簡單澄明,當慾望與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7

《海上鋼琴師》確實給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觸,對於喜歡他理解他的人來說,影片中的鋼琴師1900或許就是我們內心的寫照,1900他純粹,無害,執着。這位從未涉足塵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鋼琴師,將自己的一生都留給了大海。一條船,一片大海,一架鋼琴,這便是他的世界。對於1900來說,這就是他的一切。正如那句話一樣“慾望少了,世界就小了”,在1900的世界裏,少了世人無盡貪婪的慾望,所以他的世界很小卻又很大。這個世界大到他可以在上面“譜出無限”,這個世界便是由那架鋼琴,那條船,那片大海支撐起的。在有限的琴鍵上譜出無限,這是一種意境一種精神上的追求。

很多人不能理解1900,認爲他懦弱,不敢面對現實。可是我們爲何不朝另一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呢,面對世俗的浮華榮耀,面對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1900想堅持的只是自己內心最初的.,最純粹的東西,那便是他的音樂。這就像是一個人他拼命想要堅守住自身最寶貴的那份東西一樣,對於1900來說這份最寶貴的東西便是他對音樂的忠貞與執着。離開了那艘船,離開了大海,來到陸地後,他或許會名聲大噪,他的音樂或許會受世人的追捧,可是最純粹的東西一旦商業化後他就完完全全變質了,他早已失去本身最質樸最寶貴的特質,對一位熱愛音樂,熱愛鋼琴的鋼琴師來說,這樣比死會更痛苦。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在向我們刻畫出一位執着音樂的鋼琴師的同時,更像我們傳達出一種精神,一種信念: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這種精神讓我在爲這位偉大的鋼琴師惋惜的同時更讓我對他肅然起敬!1900代表了我們這一類人的夢想,他做了我們想做的那一類人,他幫助我們實現了我們心中無法實現的夢想。難怪有人要說這部電影確實過於虛幻和浪漫,當然,對於現世的情況來說,確實如此。可正是因爲這樣,我們一類心中有同樣信念的人才會被影片所深深觸動。希望每一個喜歡《海上鋼琴師》的朋友都能體會到這部電影帶給你的感觸與力量,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爲自己心中的“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8

很難想象人的一生只在船中度過的樣子。所以就有了一個人在海上的傳奇。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而命運卻選擇了1900在波動的大海和旋律中度過他執着卻又短暫的一生。

《海上鋼琴師》,一部意大利充滿藝術和美學的音樂電影作品。整個影片看下來 ,都會被悲傷所環繞。海上鋼琴師的每一首曲子都是用心演繹,好象在訴說着他那內心空無卻又無奈的絲絲憂傷。

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被好心的黑人燒煤工丹尼所收養,1900就是他的名字,只因爲他是在1900年所生。一場意外老丹尼被飛來的鐵塊砸死了,從此1900又成了沒人要的孩子了,他從未下過那隻船,他沒有國籍,沒有生日;他雖然8歲了但從官方的角度來看,他好象沒有出生一樣,這是一個怎樣的孤獨!而上帝又是公平的,1900的鋼琴天賦,使他成爲“弗吉尼亞號”的海上鋼琴師。

的確,他一生從未下過船。即使是愛情的出現與友情的勸說都從未動搖過他。玄梯成了他與外界的一面“牆”。有人曾告訴他:“世界就在外面,它只隔着一個跳板,只有一小步,就是海上午那一面。”也許,1900並不在乎海的那一面的名利與幸福;也許,他在乎的是那種感受—對船上一切的眷戀還有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也許,是他對音樂的熱愛;也許,因爲大海所給予他太多的感情,他美妙的靈感就是源於對大海的深情。這正像1900所說的:“我永遠也看不到盡頭;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什麼都不錯,就是看不到盡頭,也只有在海上,我才能感受的到……1900曾把城市比做鋼琴的鍵盤,城市的鍵盤太大,他無法去演奏。這就是1900能夠放棄愛情,友情的原因。他希望的是一個簡單而又熟悉的生活,在那裏只有 波動的旋律和起伏的海水。

一聲爆炸聲,結束了尼“弗吉尼亞號”的旅行,同時也給載着一段傳奇一生的“孤獨”鋼琴師劃上了一個休止符。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9

主角1900是一個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一個好心的黑人燒爐工老丹尼收留了。可惜好景不長,在一次意料之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歲大的1900再度成爲孤兒。當美國警察上船搜查欲將他帶往州立孤兒院時,他躲了起來。直到幾天後的深夜中,大家才發現,1900滿身煤灰地在鋼琴上彈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樂!原來,從小被鋼琴所吸引的1900憑着過人的天分無師自通練就了一身高超技藝。他的天才琴技令當時最負盛名的爵士鋼琴家都甘拜下風。但因爲對紅塵世俗的戒備和對陸地的恐懼,1900堅持不下船,就算是遇見了自己一見鍾情的女生。一次次地放棄機會與猶豫致使他對陸地、對城市越發恐慌、畏懼,乃至終生沒下過船,直至船被炸燬的那一刻。

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由於害怕陸地與城市;不願被人刻碟發行世界,只由於不想讓我們的音樂離開自己。作爲音樂天才的1900的種種舉動令大家十分不理解。

但這所有又是有跡可循的。1900從小讓人教育,除去那艘船上的人,別的人都是壞人,因此,1900對陸地充滿好奇的同時又不能不對陸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審視船上的遊客;美國警察上船搜尋幼年的他時的跋扈,傑瑞鋼琴師的自傲粗魯及對他的不屑,三等艙美洲人偷人衣服、僞裝成一等艙歐洲移民尋求豔遇的行徑等,都令他對世俗越發恐懼。同時,1900想盡所有去知道陸地、世俗的本質意義。他對“將來”太過重視,想要因果,要盡頭的執着,使他想不開也放不開。其實死,對於1900來講,未必是件壞事,可能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解脫吧。

感慨天才鋼琴師的選擇。不過,假如1900能下船,有勇氣去追求,或許,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收穫一段不一樣的生活。大家該做的,是珍惜當下,把握機會,不懼將來。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0

今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爲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片中非常讓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計劃走向陸地去追求我們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來,甚至邀他製作唱片,讓他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一直堅持自己在船上這種容易而又單純的生活。即便在最後生與死的選擇中,他也選擇了與船共生死。他,就如此葬身於大海,一生都沒踏上陸地,不知這是不是是他的遺憾,還是說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執着什麼?到死都不想去感受一下那個他從未知道過的世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雲梯上考慮,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擇,如何解決?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後悔。這,便是他的選擇!他會在腦海想象漂亮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擇的是忠於我們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合適非常複雜的生活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裏,沒安靜的生活,沒美妙的音樂創作想法,只有船上纔有清淨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着他的世界,這是現實沒辦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

“他彈琴,不是爲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爲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爲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毅然決然,再不後悔。”生活可以歸結爲一種容易的選擇: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何不需要我們的方法來詮釋了我們的生活

每一個人都有我們的路,大家都要通過電影去反映我們的生活,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個大家從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獨,他對愛情有着小孩般的憧憬,他相信不少,又懼怕不少,是的,主人公就是靈魂中的大家自己,大家自己,就是船上孤獨的主人公

世界非常大,但是我們的極少。如何爲自己在如此大的世界裏找到一片空間!非常難!所以,當你找到後,不要放棄,不要離開,留在這裏吧,守住這只是我們的空間!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1

故事從1900開始。從1900這個數字開始?不,不是。它不是個數字,而是一個人名,一位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再準確點,是一位從沒有下過船的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長,永遠一身西裝革履,對鋼琴和音樂有着超於常人的天賦和熱情。他熱愛大海,熱愛得甚至從未下過船。

或許他對陸地並非懼怕,並非恐懼,有的只是無所適從和一臉的茫然。他的人生過於悲壯,以至於和那艘從未下過的船同歸於盡。朋友的勸說沒有起絲毫的作用。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裏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複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爲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着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Nineteen Hundred

使這部電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優美而華麗的音樂,雖然它至始至終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厭的人生觀和陸地至始至終奇怪的理解。真是這些,使我夜闌時難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帶幽默的話語,卻是我心中最難過的記憶。

故事中他唯一愛着的女孩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她可能永遠不知道他愛她,更不知道那個冒險半夜闖進寢室去吻她的人是他,這些美麗的剪影讓人落淚。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這裏,請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份美麗的悲哀和永世的溫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2

有人說,這是一個杯具。而我卻以爲,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髒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鬱鬱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豔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於那裏。不屬於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裏,這纔是個杯具。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能夠說水裏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於水,人屬於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終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裏太純淨。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明白路該往哪裏走。

看到那裏,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髒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着,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爲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乾淨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着純淨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麼音樂,期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於人間,即使在那裏,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如果能夠的話,他寧願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向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齊炸燬,如此,海上會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以往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爲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3

1900的出生,似乎已註定他孤單悲悽的命運,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個囿於自己世界的天才鋼琴師。成長的環境,讓這名沒有身份、無師便能自通的天才鋼琴師與孤獨相伴。88個鍵盤是他唯一的快樂,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驛生命存在的形式。

因爲他的出生和成長環境,他情不自禁地囿於自己的鋼琴音樂世界裏,拒絕陸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暫的一生永遠沒能有勇氣走出弗吉尼亞號,因爲來自內心對未來無法掌控的恐懼,讓他選擇現狀。最終,他安心了現狀,爲每次旅行的20xx人次帶去快樂,消除他們旅途的乏味與不安,他認爲這樣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他也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認同並堅定他選擇的生活方式,連他唯一的朋友通過盡力也沒能改變他。

憐憫他的身世,同情他的處境。有三次爲他落淚第一次是他的暗戀,那樣青澀又那樣的真誠,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個囿於自己世界的天才鋼琴師》。看着他在愛面前表現出的懦弱,爲他同情。他心愛的姑娘甚至沒有感知到他的愛憐!只差那麼一小步,他喪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戀愛的機會。只因他不能走出弗吉尼亞號,他永遠地失去了他的戀人,成爲孤苦的人兒,那段愛情成爲一生的懷念和傷痛。第二次爲他落淚,是感動的淚水,是因爲他決定要走出這個禁固他的大船,開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夢想的勇氣。當他與每位看着他長大的弗吉尼亞成員分手時,淚水奪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來就會從他的腳下將要開始延伸,然而他卻步了。再次爲他的懦弱傷感。第三次流淚,是他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同歸於盡。他臨死前的表白,讓人心碎,沒人疼沒人關愛,又那樣有才情。那伸在半空中空彈鋼琴的雙手,讓人嗚咽。可憐的人兒,選擇了讓人意想到又意想不到的悲慘結局。

宿命,其實是性格所至,是成長環境在心底無形留下的軌跡,讓他情不自禁的只能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爲1900哀傷!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4

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問了問饒老師值得一看的電影,饒老師衝口而出:“海上鋼琴師。”,到了暑假,電影單中又一次出現了這個名字。“這肯定是一部好電影。”於是,我攜帶如此的心情,細細地品味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意大利電影,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裏主演的劇情片。故事是以兩個人的對話形式展開的,以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視角的轉換,介紹了一位鋼琴天才1900的鋼琴故事。

幼時的1900,是在襁褓中讓人發現的,他的媽媽拋棄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兒,生活在燒煤工人的船艙裏,大夥都照顧他,疼愛他,教他說話,寫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現任爸爸因救人而死,他便很地傷心。1900離開了爸爸媽媽,沒出生證明,悄悄地來到這世界,有得悄悄離去。正好比一個人去世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有關信息,沒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沒一座是他的墓碑,但他確實來到過這個世界,真真實實地活過。

1900對不好的事情十分厭惡,但不會用嘴說,會用音樂去表達。1900與小號手聊天,當他們看見小偷時,鋼琴的音樂也變得斷斷續續,模仿着小偷的形態;當他們猜想老婦女是一個謀害親夫而得到萬貫家財的人時,鋼琴的音樂是一種怪怪的音響,充滿着陰險,他的音樂一直能生動的表現各式各樣人的心理特點。

有些人說1900非常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歡的音樂中,伴他左右的是對他沒半點私心的朋友們,不需要去擔憂紛繁與擁擾。但,只不過如此嗎?每次停船靠岸時他一個人向岸上遠處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還有他偷偷的撥通陌生人的電話時那緊張和期盼的語調:“你好,或許你不認識我,但,大家能聊聊嗎?”特別是當他聽那個飄過的流浪人告訴他一個人的經歷,他愈發的想去體驗:站在岸上,聽海的聲音,到底是什麼樣奇妙的感覺呢?

影片結局,1900在一艘馬上炸燬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願下船,現實日常,對於其他人的選取,大家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大多數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無論是哪個,作出什麼樣的選擇,無論在大家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被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擇。可能,到了天堂,他仍會彈鋼琴,就像原來在海上一樣。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

電影結束了,黑白字幕緩緩劃過,我卻不忍關掉視頻窗口。悽婉的小號聲,聲聲切入心中,悠揚,卻沉甸甸地壓在胸上。心中的憂傷像是濃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這珍貴的悲哀,把時間條拉回他在虛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被鍋爐工養大,他叫“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他是天生的鋼琴才子,在船的舞廳裏,他在風暴中與鋼琴起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述人心,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境束縛在船上,儘管世界從他身邊經過,他卻不敢走進這個世界。

他一生都沒有離開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亞號”。他也曾愛慕那位平凡但出塵的姑娘,卻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卻在舷梯上望着無邊的世界遲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進他內心的朋友,卻拒絕與他下船而選擇死亡。

如他所說:“世界是一架擁有百萬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怎麼選擇其中的一條?怎麼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一個人生?我無所適從,只能選擇一種方法死去。”於是,戰爭結束後,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演奏中和破舊殘廢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盡。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幸福是他心中的遠方,生活的夢想始終存在,可他一生畏縮至死。究其原因,是因爲他所缺失的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使他習慣了孤獨,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爲了一個永遠存於心中的悲劇。

看罷,我不由得想到遠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問自己:“活着到底爲了什麼?”但內心還未告訴我答案。儘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學習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簡單地爲活着而活着,心中卻沒有那樣一個自由與詩意的遠方呢?還是,儘管我心中有這樣的一個遠方,卻因理想與懶惰的矛盾而躊躇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