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精選5篇)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精選5篇)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我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莊嚴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履行教師神聖職責。修身立德,爲人師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學;敬業愛生,教書育人;淡泊名利,嚴謹治學;傳承文明,勇於創新;終身學習,不斷進步。爲全體學生美好未來,我願奉獻全部智慧和力量!”

面對國旗,面對全校幾百師生,我曾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宣誓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重新認識;宣誓是對教師角色的重新詮釋;宣誓是對教師使命的重新定位;宣誓是對教師職業生涯的重新規劃。無比莊嚴和無比虔誠的宣誓,讓我再次對教師這一職業肅然起敬。在這一段僅百餘的誓詞中,我讀到了一個聲音,它是一個莊重的承諾,對社會的,也是對自己的。在這承諾中,我們感受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願在教育最前方的迴應“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總理溫家寶曾引用了荀子這句話。一句句簡短誓詞的背後,站着的正是一位位體內流淌着教育熱血的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教師。正是他們的存在,數以億計的孩子們的命運才得以放心地託付,放心託付的,還有中國的未來。我們以宣誓的方式,讓傳遞文明薪火於三尺講臺之上的人們向世人宣告,作爲一名中國教師的責任、理想與情懷。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肩負着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託;教師肩負着民族的未來和希望。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教師這一職業的光榮和偉大;所有這些,無不寄託着人們對教師的無限希望。教師所從事的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身爲教師,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代偉大的教育家韓愈曾爲教師下了如此之定義,那是對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也”,那你就無愧於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很遺憾的是能真正做到如此的教師,又有幾人呢?特別是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大潮的的衝擊下,能夠恪守教師職守的人,又有多少呢?在“唯分數論英雄,唯考試論高低“的社會價值觀的壓力和誘惑中,又有幾人能夠守住教師職業操守,踐行爲師者的真正責任呢?於是乎,我們有了“高分低能”的隱痛,有了“才高德低”者危害社會的慘痛,社會纔有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呼籲。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之本在於教師,教師之本在於師德”,而“強師德、鑄師魂、樹師風”無疑又是教育提振的前提和最基礎的工作。俗話說,一打宣言,不如一個行動。教師“宣誓”不僅是一個“表態”行動,更要把“誓詞”變爲養德持身的實踐,也就需要教師完成一個從“說得好”到“做得好”的轉換。顯然,作爲一個教師要真正做到“爲中華民族(國民)素質的提高奉獻終身”,還有許多“風霜雨雪”般的考驗要經歷,還有許多“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承諾要兌現,還有許多“世俗誘惑”前的“淡定清雅”須得去磨練而成就。從“誓詞”到“實踐”,很可能要經歷被忽略的委屈,以及清貧守道必然要面臨的忍耐。不過,總是那些經過一番“徹骨寒”而“固窮”不悔的“君子”,才能真正具備高潔的“師德”、“師魂”、“師風”,他們帶出來的學生也纔會具備“棟樑”風骨!

“修身立德,爲人師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學;敬業愛生,教書育人;淡泊名利,嚴謹治學;”再次爲教師角色定位。教師這一職業區別於其他職業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一個個有無限可能的生命,“傳授知識、啓迪智慧、潤澤生命”是教師從事教育的三個層次;關注生命是教育者的天職,也是教育本真的體現,教育就在於爲生命的發展提供自由自爲發展的空間;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於“教書”,而在於創造新的精神生命,教師要成爲生命型的教師。要用自己的智慧,點燃學生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和激情;要以自己的生命催生學生的生命;以爲師者的高尚孕育學生的高尚;以自己的生命作爲新生命的催生者。

教師,作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堅力量,一個德高望重的優秀教師堪稱陶鑄世風的“精神領袖”,教師的表率作用自然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身爲教師,就要有教師精神;身爲教師就要有教師修養;身爲教師就要有教師情懷。這是由於教師的社會角色的重要性質和市民對教育、教師寄予的厚望所決定。現如今,教師職業的經濟收入,雖不足以讓我們成爲物質上的富翁,但足以解決我們的生存問題,既然我們已經生存無憂,何不爲自己的生活重新謀劃?讓教書不再是我們謀生的手段,讓教師不僅僅是一份職業,讓教師成爲我們的一項事業。如果,一個教師缺乏定力,不能潔身自好,去隨波逐流,甚至和世俗同流合污,那麼,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和對青少年一代的傷害之重可想而知。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對民生疾苦有悲憫情懷,對不義現象有憤慨之痛,對社會道義要有絕不息肩的擔當勇氣,對學生未來要有全力呵護的滿腔熱忱。正因爲如此,教師羣體高聲傳播的“誓詞”,就更有振奮人心的特殊意義。

但當我們真正把教師作爲一項事業來追求的時候,那就會是“海闊天空一路是藍”;當我們真正把教師作爲一項事業來追求的時候,我們就不會爲世俗所煩擾,爲名利而憂心;當我們真正把教師作爲事業來追求的時候,你會看到你的智慧和力量閃耀着萬丈光芒;當我們真正把教師作爲一項事業來追求的時候,生命將在學生身上鮮活地無限延伸。

老師們,讓我們虔誠地踐行教師誓詞,恪守教師職業操守,成就無悔亮麗人生。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首先,我們得從學校談起。或許有人會問,在現實生活中誰最累,最辛苦?是工人、農民?還是知識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誰呢?對,是我們中小學生!衆所周知,他們的書包越背越重,他們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有的甚至在晚上12點以前還不能做完作業。他們很少有玩的時間,小小年紀不光要學書本知識,還要在家長的'"監視"下學特長,搞提高補習。他們一上學就被牢牢地拴在以開學爲目的的"應試"戰車上,內心承受着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在孩子犯了錯誤後,有的老師方法不當,當着其他人的面或諷刺,或挖苦,或嚴厲指責,甚至破口辱罵……於是造成了他們害怕考試,害怕老師,害怕家長,害怕學校,在壓力、恐懼下,有的孩子變得焦慮、煩躁、緊張、暴怒、嫉妒、猜疑……產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別"強",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任何意見,並學會了應付教師,應付家長的"欺騙術"會爲一點芝麻小事而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厭學的情緒瀰漫在青少年之間。

諾貝爾獎獲得者李元哲博士曾經告戒,學校不要讓學生太忙,否則學生就沒有時間去思考。最好的教育是教師以最短的時間,給學生的啓發和引導;最壞的教育是教師佔了學生所有的時間,而學生又學不到什麼,得不到發展。馬克思說過,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尺度,還是人的發展空間。當所有人都騰出了時間和創造了手段,個人就會在藝術,科學等方面得到發展。可見,學業課業負擔的輕重,精神壓力的大小,自由支配時間的多少,生活是否豐富多彩,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才能能否得到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教育。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到時了許多適得其反的效應,而現在所謂的"素質教育"僅僅是每個學校的口頭術語。對學生"減負",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一切仍以"升學"作準備爲教育目標,片面強調學生需要的知識教育,而從根本上沒有解決教育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人文價值,即"學習就是爲考試"。

那麼,來自家庭的影響也應受重視。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盡了家長們的溺愛、遷就。當上學讀書後,與同學之間發生衝突,又受不了一點委屈,爲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有一部分家長在處理孩子錯誤時不注意方式,動不動就責罵,甚至拳打腳踢,用所謂的"暴力方式"解決問題,不然就"關懷備至,和藹可親"。同時家長對孩子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高要求,讓孩子做許多他自己不願做的事。這樣,勢必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育。

還有一些家長一味地認爲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應讓自己的孩子儘早學習英語、電腦,孩子也對此感興趣。當然,這有助於爲孩子們提供各種學習素材,豐富他們的興趣,開拓視野。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信息化儘管將爲學生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也可能會導致由於熱忠於電子遊戲而引起教師與孩子之間人際關係淡薄,減少學生們體驗生活接觸自然的機會,對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影響。

現在的社會問題也日趨嚴重,不安全隱患越來越多,對學生身心造成危害。如:有的學生貪小便宜,或嫉妒別人有好的東西自己沒法有,養成了小偷小摸;學習錄象片裏的壞習,欺負弱小,或以"借"錢爲名的拿錢不還,或強行弱小同學拿錢,搜身,若是不肯,就用打來解決……這對於他們自己和被他們欺辱的學生來講,身心都極爲不利,造成了有的學生怕出門,怕到校又不敢跟大人講,怕再捱打的心理,或者效仿,崇拜他們。

這樣長期以往,學生就逐漸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脾氣古怪,性格暴躁,並以自我爲中心等對其一生都不利的行爲。當這些現象都出現的時候,社會輿論的第一反應就是指責;"德育工作怎麼會失靈了?!"繼而要求大大加強思想工作,加強道德教育,加強學校紀律。家長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配合"學校做工作,但結果都不如人意,有時甚至會變得更加嚴重,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學生的道德知識不能轉化爲道德實踐。在觀念上,他們知道是對的,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又不去那麼做,犯了錯認錯,認了錯再犯錯的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孩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不良品行,就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合作"下的產物,於是大家才真正意識到:"粗暴、壓抑、禁固只能適得其反”。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看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五星紅旗,我爲你自豪”,喊出了14億中國人的心聲。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名字,一個是自己,一個是中國人。前者是父母給予的,後者是國家給予的。我們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國家。每一個人都是作爲一個國家公民而存在,國家型塑着每個人的社會生命。

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冉冉升起之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五星紅旗與國家同在,它是國家的象徵,代表着國格和國家的尊嚴。因此,五星紅旗神聖不可侵犯。決不容許有任何侮辱五星紅旗的行爲,每個中國人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快速發展的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五星紅旗已經不僅在我們站起來時升起,更在我們富起來、強起來時升起。五星紅旗見證了中國一次次的騰飛。五星紅旗升起,不只是代表中國在、中國人在,更代表中國人的力量、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的世界貢獻。五星紅旗是中國人的驕傲,每個人中國人爲五星紅旗自豪。

我們每個人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家富強,我們有了中國人的尊嚴,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今天的青少年一代,長在紅旗下,生活在幸福中,但必須要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用汗水換來的。我們敬重五星紅旗,就是捍衛國家的尊嚴,捍衛每個中國人的人格。我們既爲五星紅旗自豪,也要讓五星紅旗爲我們驕傲。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新人,青少年學生要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胸懷愛國心、篤行報國志,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學好知識,打好基礎,增長才幹,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讓五星紅旗飄得更高更遠。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延續和繼承自己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對國民進行政治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是一種神聖的、崇高的教育。作爲一名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責任重大,責無旁貸。這要求我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着重發掘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成就他們的愛國思想,讓愛國主義教育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第一,讓學生懂得熱愛祖國,就要從熱愛自己,孝敬父母開始做起這是愛國主義教育中最基本、最起碼,也是最具體的起點。

第二,讓學生懂得熱愛祖國,就要熱愛校園、尊重教師,培養認愛知愛的感情,要通過熱愛校園,熱愛教師教育活動,從而豐富和延伸學生的愛國情感。

第三,熱愛祖國,就要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山河,通過各學科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要對歷史、地理及藝術人文方面的學習和了解,薰陶形成學生的家鄉觀念意識,熱愛本民族、本故土,熱愛自己祖國的壯麗河山。因此愛家鄉、愛山河,應是一切培養愛國思想和情感教育的起點,讓學生明白“我”的一切都是祖國山河所賜。

第四,熱愛祖國,就要愛護國民,做百姓的公僕,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就要先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勤勞、勇敢的人民百姓。

作爲一名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愛自己、孝敬父母,而且要讓學生明白國土、山河是根,國民百姓是本,文明文化是靈魂。熱愛祖國必須熱愛他們賴以生存的根基,熱愛他們的生存主體,熱愛他們的文明精神靈魂。只有這樣,愛國才能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才能可說、可見、可感、可行。

9月幼師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很難想象,沒有夢想的童年會有怎樣的心跳。

《開學第一課》的上課鈴聲總能撥動我們的心跳,尤其是乘着夢想翅膀的課堂,更讓心跳加速。

在期待中,我們走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第一位在太空上課的 王亞平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新鮮、奇妙的課堂。章子怡、周星馳、譚維維、鳳凰傳奇、郎朗、蕭煌奇……這些名星的夢想色彩斑斕,星光燦爛,故事動聽。他們點燃夢想的經歷也許離我們比較遙遠,但那些身邊的普通人,無數的同齡夥伴們也用汗水、淚水點燃一個個夢想,也激勵着我們堅定自己的夢想。

我們的夢想,會怎樣點燃?

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廖智老師,因爲堅守夢想,重新驕傲地在舞臺上綻放夢想。

13歲的八一跳傘隊隊員付麗娟,在很長時間裏和她的隊員們離開家人,參加封閉式訓練。每天高強度訓練6個小時,就爲在藍天的精彩一跳。

郎朗從三歲開始,堅持彈鋼琴28年,“每天玩命地地練”,終於等到替補也能出彩的那一天。

夢想需要堅持,夢想纔會出彩。

人們常常說,機會總是給準備得最好的人。擁有夢想,堅守夢想,還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美麗媽媽鄭亞波賭上十一年,把智障、自閉的兒子小威(閻銘威)培養成優秀的鋼琴演奏者,與常人的一樣上中學。她深情地感受兒子爲他演奏的世上只有媽媽好》,臺上臺下潸然淚下。夢想在這一刻化作長期堅守後的震撼。

夢想已經被點燃,就要精心呵護它,不能被風吹熄,不能被雨澆滅,還要不停地爲它添加燃料,源源不斷的燃料,讓夢想化作耀眼的光芒,伸向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