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都挺好觀後感

都挺好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都挺好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都挺好觀後感

都挺好觀後感1

熱播劇《都挺好》,可以簡單總結爲,一部由一場不和諧的婚姻引發的血案。引發了一系列,由這個家庭走出來的幾個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子女的不同人生。因爲比較喜歡姚晨,所以她的劇是必看的。

裏面反應出的兩個時代印記:一個是農轉非熱,爲了獲得城市戶口,很多農村人不惜以婚姻做跳板,催生了很多不和諧的家庭;一個是計劃生育,我國實行了三十年的計劃生育,對於超生的家庭,處罰是很嚴重的,動輒開除公職或者降職降工資,很多人的命運由此被改寫。

總結了一下《都挺好》裏面反應現實的幾大痛點:

一、不和諧的婚姻之痛

蘇母,趙美蘭,一個美麗又有能力的農村女人,爲了獲得城市戶口,嫁給了平庸的城裏男人蘇大強,結婚後,女人的能幹強勢與男人的平庸懦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直接導致這個家庭蘇母一手遮天,把持着家裏所有的財務,以及大小事情的決策,包括對待三個子女的親疏態度。而蘇大強面對強勢妻子,唯唯諾諾,一輩子不敢回一句嘴,幾十年生活在妻子的壓制陰影之下。

在生了兩個兒子後,蘇母在一次同學聚會中遇到了以前的同學,舊情復燃,決定離婚並跟隨情人奔赴上海,可就在當時,發現自己懷孕,體質原因無法墮胎,只好生下,而那個男人知道了後,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因爲超生,蘇母和蘇父工作都受到了降職處分,所以第三個孩子,蘇明玉,一出生,就是不受歡迎的,也埋下了蘇母看似重男輕女的種子,其實是將自己一生鬱郁不得志的怨氣,撒在了一個無辜的孩子身上。

蘇母去世之後,蘇大強搬出了老宅,在兒子給買的新房子裏,甚至一件舊傢俱都不願意留下,用他的話說,“寧可在新房子裏打地鋪,也不願意用原來的舊傢俱”,爲什麼呢?因爲他再也不願意自己的生活留下任何妻子的陰影。妻子的一切都被遺棄,相愛相殺,終極也不過如此了。

乃至到後來,他跟保姆生活的那段時間,琴瑟和鳴,夫唱婦隨的感覺,讓他彷彿嚐到了愛情的甜蜜,不顧幾個子女反對,要跟保姆結婚,並要在房產證上加上保姆的名字。

夫妻恩義到哪裏去了?幾十年的夫妻生活,沒有恩,只有無休止的指責,壓抑與痛苦,哪來的義?

而蘇大強跟保姆那一段,真的讓我們感受到了戀愛的美好。男人寫詩,女人讀詩,崇拜,兩人心意相通,一起看電視,一起買菜做菜,整座房子裏充滿了煙火氣,這不就是最好的家庭生活嗎?難怪蘇大強寧可拋棄房子也要去追尋自己的真愛,可是他不知道,所有的愛都需要經濟基礎作爲支撐的。

二、中國人的光宗耀祖之痛

大兒子蘇明哲,作爲家裏的老大,備受器重,家裏一切以他爲主,蘇明哲考上國外斯坦福大學,蘇母不惜賣房子,以供給大兒子讀書,等到大兒子國外學成畢業想回國,卻被父母哭鬧着逼着留在了國外,爲什麼呢,因爲親朋好友都知道自己兒子在國外上大學,回國不是太丟臉了嗎,所以無論如何也要混上綠卡,留在國外。

老大兩口子在國外戰戰兢兢,在遍地都是留學生的美國,好容易找到工作,還要隨時面臨被裁員的危機,雖然賺的是美金,但畢竟是工薪階層,生活也不是大富大貴,可是對父母卻不能說沒錢,即使失了業,也還是硬撐着要接父親來美國,在妻子的激烈反對之下放棄,後來在妹妹蘇明玉幫助之下,蘇明哲找到了工作,纔剛剛開始工作,就打腫臉充胖子,要給父親買一座三室一廳的房子,完全不顧及自己的小家庭已經岌岌可危。

在這裏,中國父母的虛榮,與中國孩子以盡孝的名義顯示出來的虛榮,展示得淋漓盡致。蘇母臨死之前,都沒有見到孩子們一面,蘇父更是面對大洋彼岸兒子,只能靠打電話聊解思念。然而大兒子在國外賺美金,始終是他們在親朋好友間炫耀的臉面。

三、父母溺愛下的家庭教育之痛

由於蘇母的強勢和各人愛好,小兒子蘇明成受到了極盡可能的溺愛和照顧,也由此養成了他自私啃老的媽寶男性格,從小就欺負妹妹蘇明玉,卻從未受到指責,更加洋洋自得,做一個家裏的媽寶男,小皇帝。學習不好,玩遊戲,不但沒有受到父母的批評,反而備受照顧。蘇母爲了給小兒子找工作,結婚買房子,不惜賣掉家裏的房子,乃至結婚後十幾年,依然不斷地給小兒子塞錢,各種溺愛,更加助長了蘇明成不求上進、啃老的理所當然心理。

在溺愛下長大的蘇明成,自私,狂妄自大,胸無大志,離開了媽媽的庇護後,忽然覺得人生一片茫然。爲了一點矛盾,又出手狠狠打傷自己的妹妹蘇明玉,被報警抓進了派出所。不懂投資,卻又盲目不聽任何勸告地賣車、借錢投資,不聽妻子的勸告,並且動手打了自己妻子,最終導致離婚。錢被騙了後,跟上司鬧矛盾,各種情緒,胡攪蠻纏,最終在整個行業也無法立足,人財兩空。最後還是妹妹蘇明玉從中調解,使他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開始新的工作。

種種幼稚的情緒發泄,正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的特點,在家裏得不到可以躺在地上打滾、耍賴,在外面呢?社會會狠狠懲罰那些被溺愛長大的孩子。

四、留學生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的痛

老大蘇明哲夫婦,名牌大學畢業,在親朋好友崇拜的鞭炮聲中,去美國留學,並拿到綠卡定居美國,受到所有人的羨慕的目光,可實際上呢,他們在國外只是路人甲一個,妻子菲菲在一個公司做前臺招待,蘇明哲在一個技術公司擔任技術工,而隨着科技不斷更新,隨着他的年齡逐漸增長,他已經隨着面臨着被裁員危機,包括跟他一起留在國外的一些朋友,失業後只能去端盤子,做服務生,放不下身段,那就沒法賺錢養家。

留學生的生活,並不是國內親朋好友們想象的那樣,賺着美金,住着別墅,過着神仙一般的生活,實際上,他們很多人的生活很拮据,但是人到中年,又無法回到國內,就像菲菲所說的:我們這些拿到綠卡的人,是無法再回到國內了,一是獲得綠卡不易,多年混跡國外,已然沒臉再回國,父母親朋如果知道自己混得不好,打擊太大了,所以撐也要硬撐下去;再者,我們在美國打拼十幾年,已經過了最好的年紀,在國內沒有任何人脈資源,也已經很難到國內立足了。

五、老年人晚年的孤獨之痛

辛辛苦苦將子女們一個個養大,送走,老年人們大多面臨着非常孤獨的晚年,尤其是當一半去世後,子女如何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就成了很大的一個社會問題。

蘇大強在妻子過世後,住在兒子蘇明成家,表面上看,兒子和媳婦都對他很好,大兒子也不斷在美國打來越洋電話,可是他的精神世界是非常孤獨的。小兒子兩口子從早到晚在公司上班,一天三頓給叫外賣吃飯,終於最後吃壞了肚子送進了醫院,子女們才放下手頭工作,來關心一下老爸成天都吃了什麼。

由於生活空虛,不知不覺,蘇大強終日以買彩票打發時光,陷入了理財的陷阱,終於被騙走六萬元,嚎啕大哭。

還有些賣保健品騙子們,也是瞄上了寂寞空虛的老年人,對他們噓寒問暖,只是爲了讓他們買東西,可是正如春晚上葛優、蔡明和潘長江演的那個小品,有時候,是老人們就願意相信那些騙子們,因爲騙子們對他們特別親切暖心。

買了新房子後,僱了保姆一天到晚伺候着老爸,子女們覺得終於放心了,外人也覺得羨慕嫉妒恨,子女們太孝順啦,還給僱了保姆,可是最後,蘇大強執意要跟保姆結婚時說:最關心他的人不是子女們,而是那個朝夕相伴的保姆,他寧願把所有積蓄留給保姆。說得子女們啞口無言。

的確,孝敬老人,並不是只給錢就夠了,他們的精神世界,更是需要子女們去了解,去陪伴,一日三餐,熱熱乎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纔不會那麼孤獨悲慘。

六、殘缺的母愛,永遠的痛

一個不被母親所善待的孩子,內心的痛有多深?蘇明玉賭氣離家十幾年,可是她所做的一切最想被見證的一個人,就是她的母親,她無時無刻不想證明,母親是錯的,想證明自己行,自己很棒。當母親溘然逝去,她的內心忽然失重了,長期緊繃着的弦忽然鬆了下來,於是一個酒醉的晚上,傷心痛哭。

母親,多希望你再睜開眼,看看你的女兒有多優秀,告訴我你對我的不喜歡是你錯了……直到最後,蘇明玉纔在自己的想象中,終於放下這個沉重的包袱,放下過去,與自己和解。

那個哇哇啼哭的小女孩,被母親溫柔地抱起的那一瞬間,不僅讓我們淚流滿面。那纔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幸福模樣。

都挺好觀後感2

這兩天討論度最高的電視劇,是由姚晨、倪大紅等演技派主演的電視劇《都挺好》,這部劇不同以往的`家庭倫理劇,侷限於婆媳矛盾、父母催婚等社會焦點問題上,而是另闢蹊徑地將視角對準了一個家庭,討論起了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係。

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凡的五口之家:精明強勢的蘇母,膽小自私的蘇父,有心無力的大哥蘇明哲,“極品媽寶男”二哥蘇明成,不被待見的小妹蘇明玉。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廣泛熱議。一開始,大家討論的是重男輕女,漸漸地,大家發現,這個家庭的問題很多,這對父母除了重男輕女外,還有很多不合格的地方。而這些不合格,導致了三個孩子長大後,各有各的人格缺陷。

《都挺好》,其實都不好。

01蘇家父母四宗罪之父親缺位

有人說,這出家庭悲劇的始作俑者是家裏的暴君蘇母,因爲她性格強勢冷酷,對伴侶不尊重,對兒子溺愛,對女兒無情,才導致了整個家庭都朝着病態的方向發展了。

可是,撇開蘇母不談,父親蘇大強難道就合格嗎?劇中二兒子明成形容父親是“不靠譜代言人”。從蘇大強老年後的種種自私、懦弱、虛榮、無賴的行爲,就可以知道這個人年輕時的品行,這種人,不僅做父親不合格,恐怕連做一個人都不及格。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纔是這個家庭的第一代“媽寶男”,他看似是懾於妻子的蠻橫而唯唯諾諾,其實壓根兒是想在妻子的羽翼下逃避一切責任——做人的責任(工作平庸),做丈夫的責任(當家不行),做父親的責任(在妻子溺愛兒子和苛待女兒的時候,他選擇了旁觀和逃避;在妻子爲了面子“砸鍋賣鐵”給倆兒子貼補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他是必須得靠妻子管着,才能在外面活得像個人樣。妻子一走,他的種種劣根性就暴露得無法無天。

這纔是整部劇裏最自私的人,蘇母也自私,但她好歹還會對自己愛的兒子掏心掏肺,但蘇大強呢?對兒女冷漠不說,對相伴幾十年的老伴也沒什麼情感。妻子纔去世,他就不想回到兩人住的老屋去住,藉口是害怕,只想美滋滋地想趕快去美國享洋福,爲了達成目的,不惜出賣當初蘇母不想去美國照顧兒媳坐月子的真相。

這樣的父親,算什麼父親?這樣的丈夫,算什麼丈夫?他纔是整個家庭悲劇的源頭,正是他這種懦弱又無能的男人,纔會找一個強勢蠻橫的妻子並且縱容她。

02蘇家父母四宗罪之母親強勢

強勢並不是堅強。堅強是對自己的要求,而強勢是對他人的要求。劇中,蘇母發現丈夫偷偷藏了私房錢,丈夫跪在她前面求原諒她都不放過,連甩了丈夫好多個耳光。這一幕,被自己的孩子看見了。

對於孩子來說,這種打擊是巨大的。

在大部分家庭裏,父親的形象代表規矩、原則,母親則負責溫柔和愛。而這個家庭裏,全沒了。不僅母親冷漠粗暴,本該像山一樣的父親也匍匐在母親面前。

試問,以後孩子該怎麼看待自己的父親?他(她)還會尊重並信賴自己的父親嗎?而這,是規則的坍塌。

當一個家庭中父親母親角色調換,父親撒手不管,母親過於強勢,那麼女孩便會日積月累裏被母親耳濡目染變得霸道執拗,而男孩沒有父親陽剛之氣的感染,只會變得懦弱、膽小、自卑,變成討好型人格。蘇家兒女成人後的性格,很大程度都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

03蘇家父母四宗罪之重男輕女

因爲被瞧不起女兒的母親處處打壓,姚晨飾演的蘇明玉成了繼樊勝美之後新任“中國最慘女兒”擔當。

母親偏愛兒子,蘇明玉從小和家裏關係僵。大哥考上斯坦福,媽媽就賣掉她的房間湊學費;二哥遊手好閒不停要錢,女兒想上個補習班拿1000塊都不給;甚至還要讓本可以考上清華的女兒去讀免費的師範,只爲省下錢爲哥哥買婚房。

原因就是重男輕女:“我們只負責到18歲,你是個女孩要嫁人的,父母不圖你養老。”如果女兒不服氣,那麼還有下一句:“我們生你養你不容易,難道還有罪嗎?”

很多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女孩,往往最後都變成樊勝美,覺得自己虧欠了家庭,所以自己有能力後就拼命彌補和討好,就像樊勝美那樣,被媽媽和哥哥吸乾了血,卻還要繼續被吸下去。

但蘇明玉就不一樣了,她剛上大學,就下定主意要和原生家庭劃清界限。她似乎做到了,她和家庭隔離了十年,直到母親去世,她纔回來,用一堆錢證明了當年母親對她的輕視是錯的。

看着很過癮,但明玉的問題其實沒有解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讓她成長得更快更茁壯,但內心的缺失卻永遠也彌補不回來了:所有的孩子都該擁有的母愛和父愛,她從來沒有感受到。這讓她對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抱着消極的態度,很難再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去愛一個人。

04蘇家父母四宗罪之溺愛

當然,重男輕女的家庭,傷害得不僅僅是女孩,被溺愛着長大的男孩,同樣也帶着原生家庭的傷疤。

蘇家大兒子明哲總是以“家庭長子”自居,一心愚孝,,不惜以犧牲妻女的生活質量爲代價,一味滿足父親不合理的需求,所以引發了自己小家庭的危機。在弟妹爆發衝突的時候也常常是“和稀泥”的態度,處理事情總是拿不準,沒有魄力和能耐,和父親性格極爲相似。

二兒子明成是深受母親“溺愛”之害,因爲母親的有求必應,明成養成了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性格。在母親在世時,靠着“啃老”,即使不拼搏,他也能過着舒服光鮮的日子,但母親去世後,他真正開始承擔一個成人該有的責任時,他的人格缺陷全暴露了。

這樣的原生家庭,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家庭教育,沒有一個人能在這片泥潭中完美脫身。即使他考取斯坦福,即使她是事業女強人,但性格缺陷讓他們把人生走得像在走鋼索,稍有不慎,就搖搖欲墜。

電視劇製片人侯鴻亮說這部劇的主旨是“原生家庭欠你的,你總要自己拿回來”,但唯有受到過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才知道這句話談何容易。有些裂痕,要耗費一輩子去彌補;有些人一輩子追求的,都是他本應在原生家庭該得到的;有些人一輩子都在交學費,社會教他的,都是當初父母沒有教會他的。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家庭悲劇只會發生在上了年紀的家庭。其實不是,劇中蘇家老大蘇明哲對待妻子、女兒的方式,都留着原生家庭的痕跡。原生家庭給子女帶來的傷害,也許不是以傷痕的方式呈現,但這種痕跡會刻在孩子的行爲裏,當這些孩子長大成人成家後,他們會將自己從父母那裏繼承來的“傷害”代際遺傳給自己的子女……

做父母這件事,不需要考試,也不需要上學,但我們至少得學會反思。像蘇大強夫婦這樣的父母,即使把所有的錢都留給孩子,即使把孩子培養到個個進名校,也依然是失敗的父母。因爲他們教給孩子的、留給孩子的,並不能讓他們快樂幸福地度過人生。

我們能留給孩子什麼?我們應該留給孩子什麼?我們勞碌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不會獲得太高的名望,但每一個人都通過生活培養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質,這就是我們能留給孩子的禮物。他們會用嶄新的生命將其放大,讓它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父母的影響是一切教育的開始,也是孩子社會生活的起點。如果想讓孩子這個果實飽滿健康,家長自己就得是優質的參天大樹,就得時時給自己澆灌“養料”。

但在中國,很多家長做不到這一點,甚至都意識不到這一點。正如韓愈在《師說》中說的那樣:“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父母愛他的孩子,所以選好的老師來教導孩童,但是父母自己卻以找老師學習爲恥,真是糊塗。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給我們揭示了家庭教育的真諦——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不斷學習。

加油吧,家長!比起孩子,更需要被教育的,是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