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範文3篇大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範文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啓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範文3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篇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在某本書裏看到過這部影片名,但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所以我滿懷期待的看了電影。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曾經是一位音樂家的馬修老師,來到一所教養院當代課老師。這所教養院的學生很頑皮,而這裏的老師和院長都很冷酷、冷血、古板,只要學生犯一點錯,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全體懲罰。馬修老師想改變現在的狀況,於是創建了合唱團,老師,發現了一個叫莫翰奇的男生對音樂很有天賦,讓他當了獨唱。這時,來了個轉學生叫蒙丹,剛入學沒幾天就被當作小偷抓去了警察局,再次回到學校沒幾分鐘就又被抓到警察局。在影片的最後,他把教養院給燒了。當院長看到教養院被火燒的一幕時,就吐露出了心中所有的想法。雖然這時所有的學生都平安無事,但最後院長把馬修老師開除了,還不讓學生們和馬修老師進行道別,但他們用紙飛機送別了馬修老師。馬修走的時候,一個叫貝爾諾的男孩跟着他一起走了。

看了這個影片,我一直有個問題,爲什麼取名爲《放牛班的春天》?後來我明白了:春天指的是馬修老師,放牛班指的是合唱團,是馬修老師感染了教養院裏的所有人,所以他是學生們的春天。

在這部影片中我認識了很多人,比如:寬容、關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馬修老師,一心想着升官發財的院長和調皮的學生們。

這個影片沒有太華麗的背景,但是很讓人感到溫暖,也很感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這部電影估計很多人沒有看過,它是發生在法國的一個小鎮的故事,在一所寄宿制學校裏,由於學校制度非常嚴格,很多孩子不能得到正常的教育發展,而變成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很多老師都因爲承受不住學生的“折磨”而被迫辭職,學生們似乎也無藥可救了。然而就當一切已成定局的時候,來了一位足可以改變它們命運的人——馬修老師。

電影中的院長只是爲了自己的私利,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只會處以嚴酷的體罰,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讓他們忍受恐懼害怕的心靈摧殘。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帶着愛來到了這裏,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馬修老師也曾經想要放棄,但是想到孩子們內心的純真和善良,以及對新生活的憧憬,他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雖然他最後被學校開除,但是他的愛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孩子們,這種愛已經變成了自信和堅強,爲孩子們的一生奠定了基礎。很多孩子都從事音樂事業,甚至其中的皮埃爾成爲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馬修老師以前也當過老師,我們不得而知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優秀學生,我想一定是有的。但是他來到了這裏就是一種恰好,是一種遇見,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羣孩子,那麼電影開演五分鐘就該結束了。

他對教育實際上並不是很在行,以前的碰壁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就是來到了這裏,他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孩子”。他是一個音樂家,也只有這樣一個身份纔可以改變他們,這恰恰是音樂的真諦,也是教育的真諦。音樂的真諦是什麼呢,是愛、平等、自由。一個音樂家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改變了孩子們的前途,也堅定了自己對音樂的執着。

如同我們的教育,嚴格也罷,寬容也罷,有時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我們熟知的西點軍校以嚴格著稱,正是因爲嚴格才培養出了世界一流的軍人。但是哈佛的環境卻是非常的寬容自由,也同樣培養出了世界頂尖的商界和政界奇才。

我們的教育有時候不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並不是說老師勤奮刻苦就一定會培養出頂尖的人才和大師,有時候我們更多地是培植一種土壤,在這種土壤裏,優秀的種子才能生根發芽,而不是被埋沒封存。教育不單單是培養出了優秀的學生,更多的時候是讓我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遇見了成長的美麗,能夠培養出讓我們佩服的學生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馬修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教育者所需要學習的,很多時候學生並不是真的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而是當他們迷茫和無助的時候。

我們都是小人物,有時候,我們對世界的影響很小,如同我們現在的生活。當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渴望新生活的孩子們時,我們的世界將變得很大,大到幾十個不同的命運,我們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命運,但是我們的每一個舉動有可能幫他們在他們希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楊絳大師說;“讀書是爲了遇見更美好的自己。”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教育讓我們有了更好的遇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觸並不比第一次淺薄簡單。整部影片沒有主角,卻人人都是主角,一所學校的故事,一個班級的故事,一個教育與兒童的故事,我注意到的,是一羣生活在“池塘之底”的孩子們。

天真、執着、惹人憐愛的貝比諾,出現在影片回憶部分的開始。代課老師馬修第一次來到“池塘之底”,看到了站立在鐵門內眺望遠方,等待父親的孤兒貝比諾。“交錢才能吃飯”“拿10塊錢才能睡覺”,這個看上去又矮又瘦的男孩子,顯然在這所特殊的男校裏過得並不愉快。可是,在馬修老師溫暖與守護下,這個年齡最小卻不常笑的孩子擔任了合唱團團長助理,協助馬修工作,這時,我時常能看見他嘴角揚起的笑容。是的,這纔是孩子的天性,他們本該如此。

簡單、調皮、純真的格赫克,引發麥神父血案的“真兇”。臨行前何老師把真相告訴了馬修,爲了放出受冤屈的波尼,馬修決定將格赫克交給校長關禁閉,恰行至門口,馬修驚異的發現了“禁閉室”的意義,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改變懲罰,讓格赫克去照顧受傷的麥神父直至他痊癒。格赫克沒有想到他眼中的惡作劇,差點導致麥神父失去一隻眼睛,“他會死嗎?”“不,我們會救他的。”我看到了他眼中與心中的恐慌,是啊,他還只是個尚未長大的孩子。

真實、頑皮、彆扭的皮埃爾,何老師臨走前提到的另一個孩子,“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他是這樣形容這個容貌精緻的男孩兒。暫時將班級紀律管理的權利交給他,這是馬修和這個聽上去很難搞定的男孩打的第一筆交道,我記得皮埃爾眼中露出的不解,這看上去還不錯;第二次,皮埃爾在黑板上畫馬修的頭像嘲諷,被抓包,想象中的處罰沒有到來,馬修卻是玩笑般,在那幅畫旁畫上了皮埃爾的側面像並給他添了一個紅紅的大鼻子,全班鬨堂大笑,皮埃爾惱羞成怒,結果不言而喻;而後因爲皮埃爾侮辱哈善校長被關禁閉,禁閉期間,馬修在班上組建了一個合唱團,也是在這期間,馬修意外的發現了音樂天賦驚人的皮埃爾,並果斷任命其爲合唱團主唱。馬修“一見鍾情”了皮埃爾的母親,一位在餐廳工作的美麗單身母親,不料被皮埃爾察覺潑了一頭墨水。作爲懲罰,馬修取消了皮埃爾的獨唱部分,卻又在給伯爵夫人演唱《黑夜》時,適時的原諒了皮埃爾,再次加入了他的獨唱部分,演唱完成的十分完美,皮埃爾眼中的開心、釋懷、愧疚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影片中還有充滿暴力因子、不願委屈自己承認偷錢的孟丹,在宿舍唱歌嘲諷老師的郭和頌以及偷哈善校長錢夢想買熱氣球的科爾班,這些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特性。但歸根到底,他們的本性是誠實、簡單、天真的。在這裏,馬修用音樂放飛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童心、夢想、感激、懷念······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