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楚門的世界》的觀後感

《楚門的世界》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電影《楚門的世界》是個虛構的故事,楚門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個電視長劇的主角,卻不知道自己的演員身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楚門的世界》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楚門的世界》的觀後感

  篇一:《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不負重望,這部電影的劇情確實不錯,值得一看,讓人思考與回味。相對論的提出真是縱觀時空最偉大的真理,就連着幸福與痛苦、幸運與可悲都是連體嬰兒。幸運,Trueman活在一個被外界視爲天堂的安樂世界裏,他是幸福的;可悲,Trueman的一切,就他這個生命,都是這個實驗的一部分,矛盾、痛苦與掙扎。據說,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現實故事改編而成。

當看到結尾,Trueman決心走出楚門的世界時,同學們爲他喝彩、爲他走出那個世界而高興。而我,只是捧場一笑。我想,後面的故事一定是在我們這個現實生活世界生活一段時間後,他會拼命地回去。最後,他生命的完結只有兩種可能:一、他回到楚門的世界,當做一切都沒發生過;二、他在會去的途中或發現楚門不復存在後,死亡。就像導演所說,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這個世界比楚門更病態,不,是扭曲、是畸形。

也許,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楚門,只不過比電影中的那個世界大一些。不!你一票否定?不,愛因斯坦就那麼一個,我們還沒走出太陽系,況且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就那麼幾個人,也許他們是最稱職的演員,也許我們的宇宙就是個模型,也許提出那些所謂的真理的只是聽從導演的安排,來欺騙我們,也許……

不過,慶幸的是至少我們只是個簡簡單單的過客,一個不起眼的配角的配角,一個“羣衆”演員。

近幾年世態的波浪起伏是不是那個導演的安排?上帝、佛祖……這些概念、形象的所在,是不是那個導演爲掩蓋他所留下的蛛絲馬跡而作的敷衍?……

哎,我們找不到答案,至少現在還不行,除非什麼時候我們能大大這個演播廳的邊緣。不過,這個導演還真是個大大導演,他一定能獲得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收視率一定勇攀高峯;也許,他會遭至衆人的責罵,誰會花那麼多心思那麼多錢那麼多時間去看地球這個舞臺的生老興衰呀!

要知道,我們世間就是個病態的地獄,天堂?天堂也就是個乏味的楚門。

最後,借用“宗教”裏的概念:我們這個世界是個虛幻的世界,一切都是泡影,這就是楚門……

  篇二: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說實話,我一開始還真沒怎麼看懂,還以爲是紀錄片,實在是領悟能力不行啊。

其實從電影標題中就應該能推斷出一些東西了,既然敢說是某某某的世界,那要麼是爲一個人單獨安排一個外在世界,要麼就描寫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這部電影開頭看起來並不像描寫一個人內心世界強大的,那答案顯而易見了,當然,楚門的內心世界在影片中肯定是涉及到的,沒有對他內心世界的展現,楚門就不會發現自己被困在那個人造的世界,更不會走出那個世界。

劇情應該不復雜,但這種題材或者說是這個故事卻給人一種極其新鮮的感覺,就好像是真的發生過一樣,這也是我一開始以爲是紀錄片的原因。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封閉的而周圍全都是預先安排好的演員中活上30年,讓全世界觀衆每天24小時看這個人的一切生活,如果不出意外甚至能從出生一直看到死亡,那是一種什麼情形呢?我知道雖然並沒有多少人願意當楚門,但卻有不少人希望有人能記錄下自己的一生,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享有這種所謂的特權的。

我想如果沒有楚門對真相的苦苦追尋,那這部電影的魅力肯定會大打折扣,淪陷到一出不折不扣的真人秀。楚門的這種執着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去斐濟找自己心愛的女人,而正是這一原因導致他發現了自己世界的祕密,最終走了出來,離開了楚門的世界,走向了更大的人類世界。

在楚門走出門的那一刻,除了導演和劇組人員外,所有人都在爲楚門歡呼喝彩,很顯然他們是支持楚門這樣做的,他們希望看到的是活在他們周圍的楚門,楚門那走出門的一小步就好像人類在月球上邁出的一小步,從此楚門有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當然,從這部影片中還能看到很多東西,例如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雖然不像楚門的世界中的演員聽從導演的統一調度,但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角色的。還有一點就是,楚門的世界只是人類世界的縮小版罷了,放大來看,其實我們人類也像楚門一樣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不知道有沒有更高智慧的生物在對我們進行全天24小時的錄像,想起了《黑衣人》中的場景,地球在外星人看來只是一個彈珠罷了,外面的世界,大千世界其實永遠都沒有盡頭,沒有什麼天涯和海角。

  篇三:電影《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第一大次看《楚門的世界》大概是我正上初二那年,第一次寫關於《楚門的世界》是高二上半學期老師佈置的一篇英文作文——推薦一部最喜歡的電影。三年的時間沖淡了對臺詞的印象,沖淡了對金凱瑞豐富表情的記憶,卻並未使我對這部電影的感觸有一絲一毫的削減。看過的電影無數,奉爲經典的也有不少。但無論是多好的電影,都無法勾起我再看一遍的願望。所以,我從未看過重複的電影。這個怪癖在十幾天前的一次語文課上終於宣佈告終,於是關於《楚門的世界》又多出兩項與衆不同的檔案——高三寒假補課期間的語文課上,我第二次進入《楚門的世界》,十幾天後,我決定鄭重地記錄下這部打破我觀影怪癖的電影帶給我的新情舊思。

楚門的世界的創造者站在桃源島的月亮背面,像個真的造物者似的,俯視着渺小的在隔開真實與虛假或者虛假與真實再或者小的虛假與大的虛假的門旁邊的楚門,用一種自以爲是的蒼涼、彷彿能包容一切的口吻說:“聽着,楚門!這門外有太多虛假,你的世界纔是真實的。”聽到這句話時,我不記得是楚門還是我的臉上掠過一絲凝重。如果是楚門,那他一定是在權衡,權衡究竟做出怎樣的抉擇才能夠捍衛他追求的真實。如果是我,那我一定是在思考,思考楚門的勇氣是否可以在擊敗狂風巨浪後擊退對於無邊“未知”的恐懼,思考那個所謂的“創造者”所言是否真的就是比他殘酷的所爲更殘酷的現實?

楚門的權衡已然得出了結果——他用楚門式的幽默輕鬆謝幕後,推開了這個他生活了三十年的世界的門,他的勇氣戰勝了“未知”給人的強大恐嚇。或許他對這個外面世界並不是完全未知的。最起碼,那裏有他魂牽夢縈的“菲濟羣島”,有他真實的愛人。又或許,勇敢地直視虛假、面對虛假,拒絕“被真實”,本身就是一種對虛假的蔑視和對真實的致敬!

那麼,我的思考呢?

無疑,“創造者”是一個“自大狂”,他那麼輕易地就把自己的意志凌駕於一個人的一生,他沒有這個權利!他試圖進行一場嘗試,把一個人與虛假的世界完全隔離,使其生活在一個真空的環境中,平靜地、簡單地生活。他不會想到,他的所爲是一種天大的愚蠢,他正在創造他企圖隔離的虛假!我暫且把它定義爲一種人類“沼澤效應”——人越是刻意排斥什麼,越會陷身其中,並且渾然不自覺。

存疑的是什麼呢?桃源島外面的世界真是虛假的嗎?其中是有一些罪惡是有一些冷漠是有一些騙局是有一些一成不變的枯燥,然而這並不是全部!它還有真情和愛!存在矛盾的世界比之充斥着真善美的虛構出來的天堂更爲真實!我以爲。

我此刻就正生活在“創造者”口中那個虛假的世界裏。像知道真相前的楚門一樣,我在我的世界中自然而然地成長、生活,並未覺得它的虛假。但我想日後總有一天,我會像楚門那樣因爲一件突發事件,醒悟於一成不變的生活的枯燥,終於窺到它的虛假嘴臉。或許,我也需要經過一番鬥爭,最後讓勇氣尋找到心靈出口,過一種全新的可能也是虛假的生活。但因爲有了撕毀一切,重新開始的魄力,縱使追求的目標還是虛假,但追求的過程本身已經顛覆了枯燥,爲生命爭取一次精彩的機會。

楚門的世界——天空、海洋、太陽、月亮、爸爸、媽媽、妻子、朋友,這些全都是假的,只有楚門是真的。這或許可悲,但又給人以無限希望。只要我們渴望真實,我們有勇氣追求真實,那麼,縱使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虛假的,那又能改變什麼呢?我們的生活依然是真實的,是無法複製的!

嗨,早上好!如果接下來看不見你了,那麼上午、中午、晚上都好!楚門在推門離開之前如是說。

夥計,這可不是在告別!

  篇四: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爲了消磨暑假那些無聊的時間,我又將那些曾經令我感動過的電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楚門的世界是我看的唯一一部讓我感動到一回想就要哭的影片。影片是說楚門,一個從小就生活在電視節目中的男人,他的出生、長大、成人,都是在衆目睽睽之下進行的——他是一個電視節目的“特邀嘉賓”。從出生就在“拍戲”,拍攝真人秀。每一個攝像機都攝下了他的一舉一動,供觀衆“欣賞”。但他——楚門卻一無所知,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的忠實觀衆瑪麗十分同情,所以便給了楚門一些提示。從此,楚門發現了生活的不對勁,他所工作的員工都是從他到來之後纔開始工作;他所在小區的所有車和人都在反覆行走同樣的路線;他所愛的妻子說去醫院上班但是她竟不是醫生……楚門開始畏懼,畏懼這個城市,畏懼自己的生活……

楚門決定出逃,在無數次出逃的失敗後,楚門決定渡海。在到了這個城市的盡頭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住在一個聚到的攝影棚裏,這時,這場“大戲”的導演克里斯托弗走了出來,向楚門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勸楚門繼續留下拍戲,因爲他是明星,留下來就可以繼走他的明星路,但是楚門選擇了自由、自己的自由……

看我後我早已淚流滿面。看!人的自由多麼重要,人就是不能沒有自由。大家一定買過什麼小兔子呀、小老鼠一類的寵物吧。雖然你給他們的住所是非常之好,但是他們任然想回到大自然,獲得自由,若是將你困在一個籠子裏,你一定也會受不了的。

但是,我又從側面想了想,這不也正說明:“無知是福”麼!若是楚門不知道這些事情,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二十多年來一直被“戲弄着”的演員,他也就會繼續過下去,繼續走他的明星路,直到他死去,都一直過的快樂悠閒。這不是很好麼?

我不知導演金。凱瑞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他着實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篇五: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電影《楚門的世界》是個虛構的故事,楚門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個電視長劇的主角,卻不知道自己的演員身份。電視劇的導演是個超級天才,他讓楚門從剛出生起就在他的鏡頭前長大,竟讓他矇在鼓裏近30年,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裏,這個電視直播節目全天24小時滾動播出,從不間斷。這個天才導演製造了整個“楚門的世界”,他派出了許多演員去充當楚門的母親、朋友、同學、同事、初戀的情人、失而復得的父親、缺乏共同語言的妻子……他的攝影棚是個龐大的空間,他讓楚門每天生活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中,一切都是製造出來的,包括空氣、大海、城市、打雷和下雨……

楚門是個普通人,普通得就像生活在我們身邊。他有許多的慾望,又很容易滿足。因此,他有時欣喜若狂,有時如喪考妣,大多的時候則彷徨鬱悶,不知所措。這時,天才的導演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不斷地製造新的刺激,使他的長劇變得波瀾起伏,吊人胃口。他在楚門快樂的時候便給他製造些麻煩,在其沮喪的時候,則不失時機地給其開啓一線生機。他讓金髮女郎如言情小說般突然出現在楚門的視線中,開啓他愛慾的閥門,又讓她突然離去,使其心靈墜入無底的深淵;他讓楚門從未謀面的“已故父親”突然現身,誇張滑稽的相認場面令其熱淚盈眶,同時也賺取了電視觀衆的熱淚;他又讓楚門的知心朋友在其情緒惡劣的時候去關懷他、開導他,令其感受到這“荒漠中的甘泉”而重生信心,雖然那位朋友只是一個演員,而且正揹着大段臺詞……

很佩服電影中那位才華橫溢、不可一世的天才導演,他讓人想到了上帝,同時看到那個軟弱、疲憊、徨惑的楚門被一次次的虛僞所玩弄,還是對生活和前途充滿了樂觀時,我的內心就一陣陣地酸楚,我不忍面對——不忍面對一個真實的“我們”!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嘆,但人生舞臺上的演員——我們,是不是時刻都有一種演戲的自覺呢?還是在上帝的欺瞞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無意義的事呢?快樂,不

足以使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們拋棄這個世界。上帝就像那個天才的導演一樣,掌握着很好的度,他知道該在何時給我們當頭一棒,何時又給我們燒起暖暖的火爐,他使我們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爲痛苦製造着劇情的波瀾,也製造着收視率,希望則是賞給我們的出場費,使我們不至於中途罷演。

電影的末尾,楚門是覺悟了的,他對着攝影機,真的向“上帝”罷演了。天才的導演恐慌了,他將失去觀衆,他竭力挽留楚門,告訴他離開了導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險的,但楚門還是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頓悟”一說,並說人的本性自足圓滿,是人世的塵埃覆蓋了它,使它迷失。看來楚門是頓悟了,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我,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

《金剛經》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戲裝遲早要褪去,佈景也遲早要撤下,演戲的時候則生龍活虎地演一場,只是別忘了過過看戲的癮,隨時讓另一個“我”——本我,走下舞臺,在觀衆席上,呷一口茶,看看戲臺上的“我”和“他們”,鼓幾下掌,流幾滴淚,明白了這一點,便接近頓悟了。其實,我們跨不跨出那扇門又有什麼關係?因爲我們的心靈已經跨了出去。

  篇六:《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楚門的世界》講的是一個名字叫做楚門的人的“真實”生活。縱觀全片,我們不難發現,導演基斯督想要展示給全世界一個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讓人們於普通中見真實。可是,他卻錯了……

從楚門出生的那一刻,甚至說是從楚門出生前開始,楚門的生活就被他所安排着。看似楚門有着他自己的生活,然而,他卻是活在別人的生活中。導演基斯督想方設法不讓這個主角離開這座島嶼,他認爲只有讓楚門一直生活在島上,這部片子就沒結束,他不想讓這部片子結束。可我們也不能否認,就是導演基斯督的失誤導致了這一天的提前到來。

在片頭,我們就能夠發現楚門每天的生活是多麼的無聊。出門後,他總會遇見格林一家,並且每天都說着同樣的話;在之後,上車之前,鄰居老頭兒家的斑點狗阿冪也總會撲到他的身上,而鄰家老人則會用同樣的方式將狗喚回;他還會每天都在一個地方遇見雙胞胎兄弟,回答他們問的同樣的話……所有這些,不能不算是基斯督的失誤,以至於到最後楚門發現了每天都在兜圈子的這些人。假使導演讓所有人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改變,也不會到讓楚門看出破綻的地步。而導演選人的錯誤也預示了楚門逃離桃源島的到來。

可這整部片子卻又有許多失誤。假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要想監督另一個人,在他家裏的很多地方都安裝有攝像頭,那麼他會打開一個還是打開所有的呢?我們姑且不說基斯督讓把五千多部攝像機全部打開,當楚門在家的時候,基斯督不應該把他家中的所有攝像頭都打開嗎?在最後,我們看到了那被稱作“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的那一幕。由此可知,那艘小船上至少有一部攝像機,但之前當所有人都在尋找楚門的時候,僅僅是把一部分攝像頭打開,也不至於會找不到他啊!如果導演這樣做了,也不至於讓楚門走脫的。

所有以上這些,都是影片的情節,我們也不必苛求,因爲楚門最終的離開纔是這部影片的看點。若是沒有這些失誤,沒有這些巧合,沒有楚門的逃離,也就沒有這部影片的最大看點了。每個人都知道,一旦楚門離開了桃源島,他們都將不能再繼續晝夜不停的觀看這種真實的生活,然而,當楚門真正走出桃源島,我們看到的卻是全世界爲他的喝彩與祝福!所以,很顯然,爲着夢想去不懈追求才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篇七:《楚門的世界》觀後感

前段時間我看了由喜劇大王金·凱瑞主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看完後我不禁對主人公楚門的遭遇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同時也對我自己生存的這個世界的現狀陷入了思考。

劇中的主人公楚門看似是一個正常的美國公民,他每天的行爲與他人無異。但是,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發生在他身上。比如:他曾看到在他小時候就溺死的父親,他的女朋友莫名其妙的失蹤。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似乎總有人在監視他,於是他開始刻意的躲避。之後,他悲哀的發現他生活的小鎮只是一個攝影棚,他從小到大的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着現場直播,他從出生起就生活在這個攝影棚裏,他的父母,朋友包括這個小鎮的所有居民都是演員。最後,他終於衝出了這個殘酷可怕的“世界”。

這個電影本是要反映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但是由於金·凱瑞的出色演出,讓觀衆在觀看時笑着流淚。他表演出的楚門可愛有趣,與他所生活的殘酷的“世界”產生對比,使得觀衆從中看出了強烈的反差,使得本片的效果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看完這部拍自1998年的影片後,我覺的本片所反映的社會現狀真的是很現實的。現如今的社會到處都充斥着攝像頭、監視器,再加上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人們早已無隱私可言了。就比如人肉搜索,雖然大多都是由於網民對當事人的不滿、憤怒造成的,但是這其實已經嚴重的侵犯了他人的隱私了。這種現狀很讓人擔憂。沒有人願意活在衆人的監視之下,每個人都是需要自己的小空間的,在這裏他可以遠離現實世界的喧囂,趨於平靜。

所以,隨着社會的現代化程度越高,我們失去的東西就越多。怎樣才能在這樣一個世界不迷失,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