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動物世界觀後感

動物世界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導語:觀看《動物世界》後,各位來分享自己的感想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動物世界觀後感,供各位閱讀和參考。

動物世界觀後感

  動物世界觀後感【1】

記得白巖鬆說過:“我最喜歡看的節目是《動物世界》,因爲裏面沒有人。”這句話未免有些偏激,但確實令人深思——人類的世界確實複雜多變,相比之下,動物的世界“簡單”而又豐富多彩,沒有人類世界的勾心鬥角,有的只是在進化過程中展現出的奇異技能……爲此,我才特別高興於這項觀摩生物紀錄片的作業——可讓我暫時從人類的世界脫離出來,感受自然的瑰麗與奇妙。

假如讓時間倒退回大約300萬年前,新生代後期,第四紀冰期,假設人類或人類的靈長類遠祖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出現,假設給那些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動物們一些時間,它們會不會發展爲新的智慧生命?——《動物世界》的紀錄片《最聰明的動物》就爲我們揭示了這種可能。

可能性(1):鳥類

難以想象這些長着翅膀的朋友將會和我們爭奪生存空間——而且假如真的爭執起來,我們這些“裸猿”肯定不如它們有優勢。烏鴉喝水的故事廣爲人知,從此中可見一斑,聰明的烏鴉愛吃堅果,可卻難以打開,於是來到城市,事先計劃好——它來到十字路口,紅燈時把堅果丟在馬路上,然後站在紅綠燈上靜待,不得不說,它表現得很有耐心——綠燈亮起,馬路上車來車往,沒人注意輪胎下的那一枚小小的堅果在數次碾壓後被粉碎,一分多鐘的時間對匆匆的行人們也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棲在紅綠燈上的烏鴉來說,可是度日如年,誰能抵擋住美食的誘惑啊……待紅燈再次亮起,只見烏鴉迫不及待地衝下,享受着美食,兩口吃完後,迫於無奈,匆匆飛走了——這個故事想必也廣爲人知,但當看到記錄片真實的記錄了這一切時,仍舊感到不可思議;相比之下,鸚鵡就稍稍遜色了一些,但鸚鵡極強的模仿能力以及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已經達到了三歲孩童的智力水平——可能就跟你正玩積木的弟弟妹妹差不多,最令人驚奇的是它們也有心理疾病,就像你的弟弟妹妹一樣需要陪伴……假如給它們時間,天知道會發生什麼!

可能性(2)海生哺乳類動物

其實,這一章主要講海豚(鯨魚在進化之初確實有可能,但鯨魚的腦部過小),海豚的聰明更是家喻戶曉,它們不僅有複雜的社交活動,極強的理解力和學習能力,最令人驚訝的是海豚竟然還擁有相當強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情緒——海豚訓練員給出一個指令“創造”,意味着海豚需要做出從未做過的全新動作,對於只會模仿的動物來說,這將是十分困難的,然而海豚卻是每次都能做出技驚四座的動作,博得衆人的喝彩;更有意思的事情來了,有一隻小班紋海豚被一隻成年寬吻海豚欺負了,小海豚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族羣中,本來這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惹不起還躲不起,然而小班紋海豚卻咽不下這口氣,第二天,它召集了家族內所有青壯年雄性,轟轟烈烈地去找那條寬吻海豚“復仇”,打得它落花流水,倉皇而逃……這說明了海豚也像小孩子一樣記仇,並懂得找大人當“外援”,很少有動物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不得不說海豚的智商之高,假如假以時日,它們必然是海上霸主,重回陸地也並非不可能。

動物的智慧令人震驚,看了這部紀錄片之後,我浮想聯翩——正因爲這些動物如此的智慧,才使得我們更應當去保護它們——這也是我,我們這些“裸猿”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吧!

  動物世界觀後感【2】

在有關動物的電視節目裏,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隻或幾隻獅子或獵豹追逐咬殺一匹斑馬或角馬或野牛,其他斑馬等或在一邊看着,或飛速地逃跑。那匹被咬的斑馬等拼命掙扎,就是不抵抗,最後的結果必然是……。

多數人看到這樣的場景,大概都會產生一種感慨:場面太悲慘了,獅子們太殘忍,斑馬們太可憐。

按說,斑馬等的體重和力量都比幾隻獅子或獵豹加起來還要大,如果它會打鬥,決不至於輸給獅子或獵豹;如果其他斑馬等來幫它,獅子獵豹等就更難以得手了。但是沒有,斑馬們只會掙扎或逃跑,最後成爲獅子們的美食。

然而,野牛或角馬們在自己同類的羣裏爲了爭地盤或配偶或地位的時候,卻可以互相拼死搏鬥,那場面也是驚心動魄。如果他們用這樣的精神對付獅子或獵豹,一定不會輸。但是它們只和同類爭鬥,而不和敵人爭鬥。或者說,它們只把和自己爭地盤的同類當作敵人,而不把吃他們的獅子當作敵人。

人類的許多地方許多過程是不是與此很相似?其實也好理解,人類不過是生物界的`一個種類而已。

也許這是上帝的安排,斑馬們就是給獅子或獵豹們吃的,它們沒有反抗的權力,也沒有反抗的意識。不過,上帝還略存慈悲,沒有剝奪它們逃跑的權力。所以,斑馬們爲了生存,只有增強自己奔跑的能力,企望靠着奔跑在受到獅子們的追殺時逃脫。不然,獅子們在想吃它們的時候,它們只能乖乖就範,獅子們就不用這樣費事了。也許,這也是上帝的意圖,就是不讓獅子們太容易,以保持它們的鬥志和野性。

換個角度想,假如這些食草動物不被食肉動物吃掉,那結果會怎樣?那就只有獅子們被餓死絕種,或者爲了生存而改爲吃草。結果是吃草的動物太多了,地上的草不夠吃,所有的動物都被餓死了。所以,獅子們其實是擔負着控制生態平衡的使命。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地球上纔有了食物鏈,在動物裏分出食草和食肉的羣體,在食肉動物裏又分出低級和高級的羣體,以保持生態平衡。既遵循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又讓所有種類都能生存下去。

那麼,我們爲什麼還要爲斑馬們被咬殺而感到悲哀呢?因爲我們有人性。人性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同情弱者,痛恨惡者。當虎狼爲患的時候,我們崇敬打虎英雄,祈求“將一切豺狼消滅光”。而當虎狼瀕臨絕跡的時候,我們又保護它們了,還要不惜高昂的代價培養它們的野性,再有獵殺動物的人,反而要被人的法律制裁。雖然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有無數事例表明,人類有很多虧就是吃在這種人性上。

有時我不太理解,是不是少了某一個物種,生態就會失衡,地球就會毀滅。比如沒有了老虎,地球是不是就要遭受無法解救的災難?

據說曾有過一種叫做恐龍的動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曾是地球的統治者,後來消失了。雖然我們誰也沒有在那個年代生活過,沒有親眼看到恐龍,但科學家用化石證明這是真的,也沒有人能提出推翻這種說法的證據。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百萬年,比恐龍生存的時間要少得多。人類還能生存多長時間,科學家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但人類總有一天也要在地球上消失,卻是肯定的。因爲科學家在第四紀冰川中發現了可控硅元件,其先進程度是現在的科學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的,由此可以推定地球上曾經有比現在的人類還要聰明的智能動物生存過,後來消失了;由此又可以推知,這樣的循環還會繼續下去。

那麼,我們保護瀕危生物,優化自然環境的意義在哪裏呢?須知,太陽也總有燃燒完的一天,地球上有火山地震星球撞擊等等毀滅性的災難。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努力減少人的痛苦,治療人的傷病,延長人的生命,但卻無法讓人不死。整個人類應該也是一樣的。

這樣說下去似乎有些消極了,我們要有理想,要樂觀,生存一天就要奮鬥一天,哪怕只是爲了多生存幾天。

我從動物世界裏得到這樣的啓示:有些時候人類自己的爭鬥,人類不同羣體中的內鬥也是需要的,因爲所有的生物都要遵循同樣的自然法則。“物競天擇”是整個生物界的法則,“弱肉強食”是動物界的法則,而“勝者爲王”則是人類的法則。這些法則的實質都是一樣的,只是用在不同的羣體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