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家庭倫理視頻我給兒子當孫子觀後感大綱

家庭倫理視頻我給兒子當孫子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我看了一個家庭倫理視頻,很特別。講的是快60歲的老子養着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和兒媳婦的事情。不過視頻中的心理師並沒有從心理學上來引導兒子,而是從道德上來指責。作爲心理學範例,這個片子是不合適的,但爲思考怎樣幫助這個家庭留下了話題。

家庭倫理視頻我給兒子當孫子觀後感

有人問我:“如果我是心理師或主持人,該怎樣做?”我認爲,對於這個事例,心理師或主持人應具有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法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去引導和幫助這個家庭。下面我講5個觀點。

、把父親養活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看作是一種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很多,有老養小的,有小養老的,有互相支撐的,有aa制的,有僱用型的,有契約型的,等等。爲什麼就不能把父親養活已經大學畢業的兒子看作是一種正常的生活方式呢?下面我從哲理上分析。對耕牛你不覺得可憐吧,但對於養寵物牛的人來說,人與耕牛生存方式對牛是殘忍的。在事例中的這個家庭,成員內部都接受父親去養育已經成年兒子,沒有覺得不合理。但是,在外人看來,兒子太不像話了,父親太可憐了。這如同一些人看耕牛很可憐一樣。而耕牛呢?它願意賣力氣,直到死亡,它滿足了。說的'再明白點吧,父親願意養活已經成年的兒子,你指責兒子幹嗎?我這樣分析,並不意味着我提倡這個家庭模式,而是把這種模式看作是正常的家庭生活方式,儘管它不普遍。

,從心理學上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結果呢?是兒子的心理處於幼年期所致。一個人的心理要經歷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般隨着年齡而同步。在這個事例中,看20多歲兒子說話的語氣,顯然是個10歲左右的孩子,心理還未成熟。有的人到了60歲,心理還是20歲的。但不要誤會,心理與智力兩會事,看兒子與別人的交流,智力成熟了,符合其年齡。一個心理未成熟的大人,行爲就是一個孩子,並能“理直氣壯”地一直向父母索要。同樣,事例中的父親快60歲了,心理也沒有向老年期轉化,有供養兒子一直到自己死爲止的心理趨勢。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這個家庭兒子的社會角色轉變得很晚,社會化程度和家庭化程度不夠。父子的角色定位模糊和不準確。父親定位在照顧的角色,兒子定位在被照顧的角色。不過這不用擔心,再過一段時間,這個角色會進化的,只是比其他家庭要進化得晚些。

、從法學角度怎麼看這個事例呢?我認爲,兒子要爺爺留給老子的房屋補償款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爲什麼合理,這涉及一個理論問題,就是,兒子出生後是否佔有家庭財產?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就認爲,孩子出生後就有權得到家庭的財產的一份,因爲財產是人類祖傳的,上一代只是一個過客。黑格爾的思想在西方社會廣爲接受,後來發展爲兒童優先理論。中國人依然認爲財產是屬於父輩的,兒子一出生就沒有財產,兒子成長的所需的費用,先欠父母的,自然兒子沒有權利和父親爭奪爺爺的財產。法律真會如此判嗎?不會,法律要考慮這個家庭所有成員的生存和住房問題,有時候法官也會撇開法律條文,兼顧兒子的利益。所以事例中的兒子在電視上理直氣壯,是有人性方面的根據的。

、怎樣幫助這個家庭?怎樣幫助涉及到二個判斷,兒子是不是不孝,兒子是不是觸犯了法律。顯然,沒有觸犯法律,他沒有打罵他父親,雖然指責了他父親,這不構成犯罪。爸爸給兒子洗衣服是自願的,兒子也沒有強迫他。按中國人的標準,兒子不孝肯定是了。兒子不孝主要是根據年齡層次上判斷的。假設兒子只有10歲,爸爸爲兒子洗衣做飯,有人指責兒子嗎?所以,從年齡上判斷,事例中的兒子已經不孝了。因爲這個家庭的特殊原因,甚至是父親的無意識的行爲導致了這個兒子心理上只有10歲左右,社會角色尚未進化,如果這個原因找到了,應該怎樣幫助這個家庭呢?從心理上幫助,從社會角色定位上幫助,既幫助父親,也幫助兒子兒媳婦,而不是指責,懲罰。這樣,我們的理論才能化爲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