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央視宜昌保衛戰觀後感

央視宜昌保衛戰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導語:《宜昌保衛戰》該劇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1943年“石牌大戰”兩個歷史事件爲背景,講述了1938-1943五年間發生在宜昌的抗戰故事。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央視宜昌保衛戰觀後感

  宜昌保衛戰觀後感【1】

抗戰期間,在宜昌發生了“宜昌大撤退”、棗宜會戰、反攻宜昌戰和宜昌石牌保衛戰等影響重大的抗戰歷史事件。“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餘萬人、100餘萬噸戰略物資從宜昌到重慶的轉移,保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和大批人才,被譽爲“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鄂西大會戰的核心戰役宜昌石牌保衛戰,是中國八年抗戰少有的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美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重大軍事轉折點,被譽爲“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這段歷史因其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宜昌抗戰”先後受到衆多影視公司的關注,都希望以其爲題材拍攝大型抗戰電影或電視劇,認爲將這段歷史搬上熒幕,對進一步弘揚抗戰精神、傳承抗戰文化,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座英雄的城市,兩度書寫二戰傳奇。對宜昌來說,把這一題材搬上熒屏,更將凸顯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動宜昌在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設進程中創造新的傳奇。

把宜昌保衛戰這一改變中國抗戰命運的題材搬上熒屏,是宜昌歷屆市委、市政府及400萬宜昌人民的夢想。

爲實現這一夢想,宜昌積極尋求與實力機構合作,共同打造精品力作。

201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將宜昌保衛戰題材影視片作爲全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的重點,精心謀劃,強力推進。市委宣傳部代表市委、市政府,先後與鳳凰衛視、北京合潤傳媒、湖北廣播電視臺等單位就電視劇的拍攝進行了多次磋商與溝通。2012年,鳳凰衛視、合潤傳媒來宜溝通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後,合潤傳媒就聘請編劇由甲撰寫劇本。市委宣傳部抽調專人,配合由甲召開座談會、查閱檔案資料、實地採訪,收集了大量豐富翔實資料,經過兩年時間打磨,完成了劇本大綱和30集分集劇本的初期創作。

爲確保《宜昌保衛戰》的創作生產質量並爭取在央視播出,經反覆比選,2014年下半年最終確定宜昌市與省廣播電視臺、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該電視劇。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從鳳凰衛視收購了該劇本版權,並組建了全國一流的創作團隊,孟凡耀擔任製作,齊星執導,徐佳、童蕾、侯勇、陳小春、呂良偉、施京明、陳超、木幡龍、劉明明等新老人氣影星出演。

導演齊星曆時半年親自對由甲版的劇本進行了修改完善,於2015年3月完成劇本創作。該劇按照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要求,將藝術性和政治性融爲一體,全劇突出偉大的抗戰精神,把“英雄主義”、“國魂”和宜昌地域文化予以充分體現。

期間,市領導馬旭明、廖達鳳多次赴中央電視臺、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臺彙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楚平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推進宜昌保衛戰題材影視片的拍攝製作工作。時任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高度重視該劇的拍攝工作,親自聽取彙報,並將該劇命名爲《宜昌保衛戰》。

  宜昌保衛戰觀後感【2】

由徐佳、童蕾、侯勇、陳小春、呂良偉等領銜主演的大型史詩抗戰劇《宜昌保衛戰》在央視八套黃金檔持續熱播。該劇憑藉還原史實的劇本創作,恢弘浩瀚的實景拍攝,以及浪漫的英雄主義情懷,播出過半收視率與品質口碑一路上漲。

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 侯勇悲壯出演鐵血軍魂

前日劇情中,在保衛宜昌的棗宜會戰中,日軍飛機對前線的中國軍隊陣地進行了上百次的轟炸,對於當時沒有制空權的中國軍隊來說戰爭局勢更是舉步維艱。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親自帶領有限兵力,東渡襄河抱定捨生取義的必死信念抗擊日寇,成功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斬斷。不料因電臺密碼泄露而遭到日寇圍攻,面對數倍於己的強敵,張自忠臨危不懼,死戰不退,指揮部隊反覆拼殺,直至壯烈殉國。上將張自忠,也是二戰期間同盟國軍隊在戰場上犧牲的最高軍銜將領。

《宜昌保衛戰》中張自忠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員侯勇,談及此次所飾演的角色時,侯勇表示因爲自己是軍人出身,所以更加希望通過自己對張自忠將軍形象的塑造,讓觀衆們感受到民族英雄張自忠將軍的“鐵血軍魂”。“吾一日不死,必盡吾一日殺敵之責,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而已。戰而死,雖死猶生。”張自忠將軍犧牲前慷慨悲壯的內心獨白,藉由侯勇渾厚磁性的嗓音念出,讓人忍不住心慟淚下。

劇中還刻畫了胡宜生(徐佳飾)等冒着槍林彈雨從日軍手上搶回張自忠將軍遺體,一路護送靈柩返回宜昌,宜昌萬人空巷,十萬民衆不畏日機轟炸,在江邊碼頭含淚送別張自忠將軍的場景。不少觀衆看後紛紛留言表示太感人了。

軍統站長朱若愚遭遇雙重考驗 陳小春本色出演詮釋複雜人性

在昨晚的劇情中,朱若愚(陳小春飾)再次登場,和鄭貞一起潛回宜昌城,向江美雲(童蕾飾)下達新的任務,卻在離開時,不慎引起了古賀一郎的注意,被抓進了審訊室。在上週五曝光的一組劇照中,朱若愚面色憔悴,衣衫上沾有血跡,不禁讓人聯想翩翩。

據悉,今晚將是“山雞哥”在劇中最重要的一次出場,談及爲何出演朱若愚一角,陳小春表示他想用和以往不一樣的表演方法來演繹某個有意思的人物。陳小春認爲朱若愚這個角色,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反派,他做了一些壞事,但也有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希望自己能將他這種忠奸難辨、亦正亦邪的感覺給演出來。

  宜昌保衛戰觀後感【3】

由中共宜昌市委宣傳部、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長江華晟影視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金牌製片人孟凡耀擔綱製作,着名導演齊星執導的《宜昌保衛戰》近日在央視八套電視劇頻道黃金檔持續熱播。   的精神財富!銘記歷史,不算日寇侵華舊賬是有前提的:“正視歷史才能睦鄰友好!互惠互利才能繼往開來!”達農乃淪陷區遺後村樵,倍感國家主權獨立之重要!倍感社稷安寧和平之重要!

《宜昌保衛戰》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1943年“石牌大戰”兩個歷史事件爲背景,講述了1938-1943五年間發生在宜昌的抗戰故事。該劇以四大板塊結構故事,以層層遞進、重重壓抑,最後反戈一擊、勢成逆轉的戲劇結構,使得劇情波瀾壯闊、驚心動魄,演繹了“民心不失,門戶不倒”的主題思想與深刻內涵。劇中這種衆志成城、共禦外侮、民族興亡、匹夫有責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爲實現民族復興而奮鬥的精神動力。

1938年,地處長江三峽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指揮船隊,冒着日軍的炮火和飛機轟炸,搶運戰時物資和人員到四川,從而保存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依靠一個國家的力量,由一個軍事部門指揮完成。宜昌大撤退則完全依靠的是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因此,親歷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陽初說,“這是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在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撤退只此一例。”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

1938年春,隨着國民政府的西撤,大批人流、物流,從華東、華中、華北地區涌向四川。10月距宜昌僅300公里的華中重鎮武漢淪陷後撤退潮達到頂峯。只有10萬人口的宜昌城已被滾滾而來的難民和源源不斷運來的戰時物資擠滿,各種滯留人員最多時達3萬。人多船少,宜昌城區通惠路到船碼頭,大街小巷都是人,所有的旅店客棧、學校,街頭都擠滿了人。據當時報載,1938年內先後到過宜昌的有蔣介石、李宗仁、陳誠、汪精衛、馮玉祥、陶行知、老舍、李四光、黃鬆齡、王芸生、於毅夫、程希孟等衆多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社會賢達。中共地下黨組織負責人陶鑄、錢瑛、曾志、何功偉、雍文濤、韋君宜、劉真、馬識途等也在宜昌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三姐妹也同樣飛抵宜昌,慰問抗戰傷兵。還有一批批從華北、華東戰區搶救出來無家可歸的孤兒難童數千名。他們是由戰時兒童保育院(這個組織是經周恩來、宋慶齡、宋美齡提議建立,並決定在宜昌設立難童接送站)將各地送來的難童,集中在宜昌,然後送他們乘船進四川。

1938年中山艦殉難後受傷的抗戰傷兵胡宜生,回宜昌養傷時正趕上宜昌大撤運。在號稱“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中,胡宜生結識了共產黨,並在共產黨的感召下積極組織宜昌社會各界投入大撤運工作,使大撤運奇蹟般地完成。胡宜生在成爲宜昌英雄的同時,也贏得了土家妹子成四妹的愛情。隨後,胡宜生隨江防軍馳援棗宜會戰,見證張自忠爲保宜昌而戰死疆場,深感震撼。宜昌淪陷後,胡宜生拉起一支以土家族劃夫隊爲主的民間武裝,號稱紅旗營,不斷襲擾打擊日寇。1943年,日寇發起鄂西會戰目標直指長江天塹石牌要塞,妄圖拿下石牌,威逼重慶。胡宜生在中共地下黨的指導下,率領民間武裝,廣泛發動羣衆,運送糧食與武器彈藥,支援江防軍作戰,在被譽爲“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石牌大戰中大敗日軍,從而譜寫了一曲“民心不失、國門不倒”的抗日壯歌!

筆短紙薄,正義無疆!今天我們在銀屏前通過創作者的嘔心瀝血,通過衆明星的傾情演繹,吹着空調嗑着瓜子躺在家裏靜靜的觀看電視裏的《宜昌保衛戰》這部電視劇,沒有撲鼻硝煙,沒有血色殘陽,沒有徹骨失親之痛,但是我想我們至少應該懂得銘記歷史!應該懂得感恩緬懷先烈!應該盡力珍愛和平!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