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崑曲觀後感

崑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崑曲可謂是我們蘇州的一大特色。而該曲發源於14、15世紀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武術的表演藝術。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爲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爲唱說語言。

崑曲觀後感

很高興,學校最近組織了同學們去欣賞崑曲。且不說小學裏曾不止一次地去細細品味,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便逐漸自然而然地浮現在眼前。的確,能夠觀看崑曲現場演出,心裏着實興奮好奇。隨着悠揚的笛聲,一個個嫋娜的身影娉婷而至,彷彿從畫中走來,歌喉婉轉,舞姿曼妙,一顰一笑,楚楚動人,多場戲下來我就宛如做了一個華麗的夢,當然,可能也是因爲“外行看熱鬧”的緣故吧。接下來,就來說一說我這個外行人看過熱鬧之後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記憶猶新便是《牡丹亭》。因爲之前瞭解過,所以便更認真地聆聽着。那委婉的唱詞,婀娜的身段,無一不讓人沉醉在崑曲的韻味之中。“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着湖山石邊,和你把領釦兒鬆,衣帶寬,袖梢兒搵着牙兒沾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是那處曾相見?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單是看詞,便生動、委婉地展現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夢眉對杜麗娘的深深愛慕。細細去品味這個角色,慢慢的,我被裏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來的便是打戲——三岔口,雖然沒有唸白和唱詞,只有震耳欲聾的鑼聲鼓聲,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戲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動作、靈動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崑曲各個方面的藝術。博得了滿堂彩的好評!

由此得知,崑曲的韻味並非一般人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用心去聆聽,去品味。《牡丹亭》那刻苦銘心的愛情,以及《三岔口》那矯健的身姿,不是用一句句富有作者心血的唱詞,就是用演員們深厚的演技所一一表現出來的。所以,讓我們共同用心去感悟崑曲的奧妙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