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魯豫有約》觀後感

《魯豫有約》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魯豫有約》觀後感【一】

在微博裏全民叫親的時代,在信息變相綁架的時代,在各大網絡互相廝殺攀比點擊率的時代,在成功轉嫁國外節目製作,國內的電視環境開始'洋氣'的時代,你還是會不得不佩服地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已經與你分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人生故事,間接地體會了人生百味,她就是陳魯豫,這個節目就是-<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

《魯豫有約》觀後感

作爲"老字號"的訪談節目,十餘年的堅持不懈和觀衆的日益積累是心照不宣的祕訣。在提供給觀衆的選擇非常多的競爭下,能做到定期定點守候在電視機旁等待從未間斷收看的節目卻寥寥無幾。<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是訪談節目之中的常青樹。'健康生存'十餘年,在堅持節目定位原則之外,改變的程度其實還是基於受衆的需求,這是必要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做明星是爲了"保證生存"是個特別真誠的回答。只有"溫飽問題解決了之後,才能做內心真正想表達的。不難發現這可以映射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

曇花一現的所謂熱點新聞人物如果在忠實有約觀衆心裏會產生一種"她就是從前那個....."這種其實已經是熟悉人的心理。這就不難看出節目的成長意義和軌跡。

"於非凡處見平常,從平常處看非凡"這是魯豫個人電子雜誌的標語,也是人與人交流的核心。作爲85後,看了近有6年的<魯豫有約>最讓我欣賞的是無論從多大的明星到多麼普通的百姓,魯豫都能與嘉賓建立起的平等的、友善的,甚至有些保護嘉賓的關係。

有營養的談話不一定要尖銳、犀利,充滿教條主義氣味。我們這個時代變得彷彿"成功"是衡量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討論職場故事的電視劇、電影不知道從何時起成爲了年輕人的喜好。彷彿只是買了名牌就相當於成功示範的標本。拿郭敬明作客的那期節目來說,個人觀點,他應該是把青春和價值做到最契合的一位少年成名的人。可是從他跟魯豫的談話裏我絲毫不覺得我有多羨慕、多仰視他,甚至覺得他都不具有人格魅力。我覺得個人的生活方式跟能力是成正比的,這個世界人們越不相同越好。那些"勢利眼"、"現實主義"的存在只鞭策我們更加努力,這其實就是節目帶給觀衆,至少是我的正面訊息。我希望以後的節目要堅守這一點。

如果說哪幾期節目、嘉賓是我願意花時間重複觀看的,那一定是對我的喜好、我的成長有引導的,有影響的。于丹、陳可辛、韓寒、白巖鬆、徐靜蕾、周迅、李敖、汪峯,還有很多有關創業、夢想、母愛父愛、整容,甚至婚姻的選題。我希望節目組能發掘更多有趣的人和事。

那些關於魯豫本人的流言蜚語不過是吃一塊餅乾的消化時間,因爲這麼多年就一個永恆的話題-瘦。我想說的是誰也沒有比她本人更在乎自己的身體了。她在<北京青年週刊>裏提到過,大家都很自覺地不歧視肥胖的人,瘦瘦的人卻在這方面被忽略。只要他身體健康就好。還是那句話,存在你的存在,是我對你最大的崇拜。

最後想對魯豫有約的工作人員說你們很棒,辛苦了。你們在做一個非常令人佩服的工作。希望<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再創佳績!

宣傳語

12年,流動的座席,不變的主人。魯豫與你繼續相約。

不追求那一瞬間的火爆綻放,只堅定每天用45分鐘,用最親切的姿態面對,感染每一個人。情感與理性的交織,呈現真誠對話。

  《魯豫有約》觀後感【二】

昨晚作爲形勢教育課程的一環內容,我們集體到院樓觀看了《魯豫有約之遊本昌訪談》。沒有了看時的興奮愉悅,也沒有了剛散場時的激動澎湃的心境,只是在想着那人、那些事。

他出場時,有一個60多歲的老人——他的多年的崇拜者——攙扶着,當時心裏很不是滋味,一個年輕人怎麼能讓老人扶呢?後來才知道遊本昌那時其實已經77歲了,現在78歲了的。調養的真好,或許就是因爲他常笑——故有云“笑一笑,十年少”嘛——當時是這麼想的。

在臺上他跟魯豫有着談笑風生的那種豪爽,偶爾讓人覺得他該收斂一下、注意形象,沒點傳統老一輩的穩重。不過這跟他初上臺時說的東西很符合,“不要哭,要笑。”或許他就是一隻都自己實踐着。

如他所說,他是一名性格演員。在魯豫的幾次現場考驗下,他真的做的活靈活現、像模像樣的,有點小孩子般嬉皮扮鬼臉樣好動。他說過他曾在飛機上演了個小品,自誇是世界上時間最短,同時水平最高的。當時心裏一驚:這老頑童好自戀啊。而後明白那是在海拔兩萬米上的哪能水平不高呢。唉,這就是大師的幽默,自愧不如,腦瓜轉不過來啊。

演示迎見男朋友時,有點看不明白,不知道他表演的重點是手。但在他表演接見女朋友時,全場轟動了。或許我們都是給真實感染了。一個老年人演示熱戀中青年的東西真的很少見,這也很逗人……依然覺得好笑~~~

當然如果據此斷定遊本昌就是個生活恬適、事業上平步青雲的話就不對了。在他前大半生,做的都是些小打小鬧的小角色。《濟公》是他接的第一部大製作,但是當時他已經年過半百了。在拍攝中他倒是順風順水的了,上天也讓他們順心順意的拍了好幾個可遇不可求場景。

作爲主角,遊本昌的出演費對現在的人來說有點匪夷所思了:一集100塊,一共八集,只是到最後大結局了加薪50。遊本昌自嘲是導演覺得他演的好100元太少了。或許是吧,萬人空巷的收視率,連偷竊犯罪都減少了。如是說遊本昌演的深入人心啊,不愧是經典版《濟公》而後續拍的貌似真的沒有超越它。

話鋒一轉,當魯豫談到他妻子談到他們共同抗爭癌症時。遊本昌不禁老淚縱橫,臺下的妻子也欲哭又止。那年是1991年妻子楊慧華被診斷爲癌症二期晚,這在常人看來不一隅直接判了死刑,但是他們沒放棄。一起努力一起抗爭,16年走來(相對《魯豫有約》拍攝時間2009年4月)楊惠華依然活着,而且感覺比過去還好。這除了因爲他們樂觀積極的抗爭外,他們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推崇。

談起養生之道,遊本昌認爲就是一個字——動。因此天天運動是遊本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遊氏健身術”也就在他長期的運動和不斷的摸索中誕生了。他建議中年特別是老齡人每天起牀前都應該先活動活動筋骨,不要馬上起來。他相信老中醫觀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同年十月,在魯豫節目裏還說剪光頭是好玩的遊本昌終於看破紅塵到綏芬河市大光明寺剃道出家了。或許他跟濟公已經合二爲一了。在他奮鬥人生裏我深深記着那句“一息尚存,堅持不懈。”在過去的生活中,我缺少的就是這種奮鬥的意志。勝時驕,敗即妥。曾認爲自己對生命思考得夠深入,但對於生命的意義我一直都是一無所知。應該說遊本昌是我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