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紀錄片《爲你而歌》觀後感謝

紀錄片《爲你而歌》觀後感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導語:紀錄片《爲你而歌》是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和北京電視臺選取11位優秀共產黨員代表爲拍攝對象,值得當代黨員學習。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精彩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爲你而歌》觀後感謝

  《爲你而歌》觀後感範文1:

看過《爲你而歌》專題片,爲之感動之餘,更爲我們黨有這樣的好同志好乾部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而這些人,我最欽佩的是溫鐵軍。

我是農民的後代,我深知農民的疾苦,而溫鐵軍被稱爲“中國農民的代言人”。他認爲,中國的“三農”問題源自兩個主要矛盾,一是人地關係緊張的基本國情,一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基本體制矛盾,這兩個矛盾在相當長的時期是無法化解的。他對“三農”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路徑是“農民、農村、農業”。他希望通過組織反映9億農民數量上的優勢,改變現在的利益分配格局。他道出了無數農民朋友說不出的苦衷和希望。

比之其他研究三農問題的學者,溫鐵軍是一個實踐中的研究者,一直堅持用“腳”做學問。他最大的特點便在於走出書齋,其足跡不僅遍及中國的窮鄉僻壤,而且延伸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在世界各地和中國的田間地頭調查研究,並參與、主持過一些實驗。他的雙腳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土地上穿行,他對“三農”問題的認識與農民的苦難交融在一起。被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譽爲“中國農民的代言人”。

由此可見溫鐵軍不是書齋裏的學問家,而是“出水纔看兩腿泥”的實幹家。有了他的代言,中國農民的現狀才能清醒地爲社會所共知;有了他的試驗,中國農民纔看到了改變他們生活的成功實例。他是一個徹頭徹尾地社會改革家,又是能將理想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實幹家。

這就是溫鐵軍,一個農民最忠實的朋友。

這就是溫鐵軍,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實幹家。

  《爲你而歌》觀後感範文2:

8 月7 日 18 ::10 我觀看了北京衛視頻道播出的電視系列片《爲你而歌》(第十部)的第二集,築“巢”的人——北京城建集團工程總承包部總工程師李久林。

李久林在學生時期就已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爲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他曾獲“北京市 國資委優秀共產黨員” 、“ 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 、“ 首都勞動獎章” 、“ 全國知識型先進職工”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個人”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等稱號。在這些榮譽的背後,是李久林同志辛勤的付出。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李久林敢於擔當,勇挑重擔。2003 年,李久林主動請纓,擔任奧運場館鳥巢的技術負責人。2003 年9 月的一天,鳥巢技術負責人李久林和同事們第一次走進“ 鳥巢” 工地。那時,工程還沒有正式開工,但李久林知道,他和同事們碰到的是一個對他們、對中國建築界來說都史無前例的工程。 “ 高興只是幾秒鐘幾分鐘的事,隨之而來的是壓力,巨大的壓力。” 談起當時接到建設“ 鳥巢” 任務時的感受,李久林坦然地說,面對設計方提供的“ 鳥巢” 圖紙,面對那縱橫交錯的鋼結構,大家想到的一個字就是:難!這個馬鞍形的鋼鐵“ 鳥巢” ,最大跨度達330 米,最高高度近70 米,最後鋼結構用鋼量超過4.2 萬噸。“ 異型、大型、複雜……” 李久林用一連串的形容詞來表達“ 鳥巢” 建設的挑戰性,“ 我們平常建一個工程,很多都是標準圖、標準層,一層一層都是一樣的。但是‘ 鳥巢’ 不一樣,可以講沒有一個樓層是一樣的,甚至在那麼多的鋼管中,也只有兩根是完全一樣的。”

還有一個更加嚴峻的挑戰,“ 鳥巢” 建設者們必須面對的就是它的工期。2003 年12 月24 日動工建設,從這一天開始,“ 鳥巢” 的施工就進入倒計時階段,所有的工程必須在確定時間內完工,因爲在2008 年8 月8 日,北京奧運會將在這兒拉開帷幕。“ 可以講沒有後路,沒有迴旋餘地,也就是不允許失敗。” 李久林說。讓李久林和同事們自豪的是,他們在“ 鳥巢” 建設過程中攻克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級施工技術難題,不僅爲“ 鳥巢” 工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在多方面填補了國內外行業技術空白,在全國各地的許多重大工程中開始推廣應用。

李久林同志十分注重科技創新。一是,注重技術創新,李久林帶領他的團隊在“ 鳥巢” 建設過程中攻克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級施工技術難題,在多方面填補了國內外行業技術空白。二是,他注重建築管理創新。即從單純的技術創新,過渡到管理方面的創新,使整個建築管理團隊更具創新優勢。

李久林同志始終保持着創先爭優,勤奮敬業的工作作風。李久林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清晨上班之前,要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巨大的“鳥巢”裏轉上一轉,以瞭解工程進展和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建設“鳥巢”的工作中,李久林一直都處於亢奮狀態,去年鳥巢鋼結構合龍和卸載的重要節點,整夜不合眼也不覺得困。他說:“在‘鳥巢’工地上我們是24 小時待命,也是24 小時不間斷施工。”

作爲總工程師的李久林,本來每週他可以兩天回一次家,可是一忙起來,就忘了下班的時間,最後就乾脆住在工地上。回家對於他來說,則是一次把換洗的衣服送到家中洗滌的一項動作。家在他的眼中,就像流動的旅館,工地則是自己的家。李久林風趣地說:“我以前在機關工作的時候,下班不回家了就要給愛人打個電話,現在到‘鳥巢’工作後,而是什麼時候有空能回家吃飯了,纔會跟她打聲招呼。”讓李久林欣慰的是家人的全力支持,妻子承擔了所有的家務而沒有怨言……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要以李久林同志爲學習榜樣。在平凡的崗位上,進一步激勵自己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做好本職工作。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力求在思想和業務上走在羣衆前頭,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都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更好的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爲社區的和諧發展多作奉獻。爲全面實現“ 把北京建設成爲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型城市” 的戰略構想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