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四渡赤水》觀後感

《四渡赤水》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四渡赤水》觀後感應該怎麼寫?《四渡赤水》是由蔡繼渭、谷德顯導演,古月主演的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四渡赤水》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四渡赤水》觀後感

  《四渡赤水》觀後感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在長征途中發生了許許多多讓人難忘的故事。如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等。今天,我觀看了電影,《四渡赤水》。

在第五次大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當時紅軍在左傾錯誤的領導下,損失慘重,只有3萬人,缺乏武器、缺吃少穿;而gmd的軍隊是40萬,美式精良裝備,並形成了對紅軍的重重包圍。面對如此懸殊的軍事力量對比和如此嚴峻的軍事形勢,共產黨糾正了自己的左傾錯誤,確認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做出了英明的決策,來到紅軍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紅軍在保衛小橋的同時,幫助了赤水周圍的老百姓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紅軍渡赤水時,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幫助,成功進行了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紅軍爲跳出敵人川軍、黔軍40多萬人組成的'包圍圈,毛主席當即決定,丟掉所有的重物,該舍就舍,人最重要,要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渡過赤水河。終於完成了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到了赤水河東岸,紅軍成功地拿下了婁山關,控制了烏江渡口,漸漸奪回了主動權。渡水後,紅軍用小部隊引開並拖住了敵人,爲大部隊爭取了四渡赤水的實踐。並與1935年5月9日完成四渡赤水,再巧渡金沙江,成功擺脫了敵人的追擊,向北挺進。

影片中,毛主席該舍就舍,關心戰士的指揮,讓我更加敬愛和認識我們偉大的領袖。將士們英勇善戰、助人爲樂的身影更是在我眼前久久回映。今天,我有着豐富的物質生活,良好的學習習慣,美麗的大好河山和當時相比簡直是那時的一種夢想;今天我們偶爾遇到的小困難和紅軍歷經的千辛萬苦相比簡直微不足道!看到這,我不禁感到慚愧,我常常遇到困難就知難而退。我一定要繼承先烈們的傳統,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祖國。

  《四渡赤水》觀後感2

今天,我觀賞了《四渡赤水》這部電影。

《四渡赤水》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在幾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運動戰戰役。經過一渡赤水,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黨內部的問題,北渡長江不可能,只能尋求新的變化。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最終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這次戰役經歷了三個多月,由於毛主席等人的高超指揮,巧妙的隱蔽我軍的戰略意圖,有計劃的調動敵人,發揮了我軍的優勢,打破了敵人妄圖殲滅我軍的戰略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從以上的作戰經歷我能看出毛主席是一個足智多謀,博覽羣書的人。他精通《孫子兵法》、《戰國策》等兵書。把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戰爭中去,而且還運用得恰到好處。這次戰爭中他還用到了三十六計中的“走爲上計”和“調虎離山之計”,徹底把敵人打垮。

我還看到了毛主席在作戰過程中能非常謙虛地聽取部下的意見,還刨根問底地讓部下把每一步計劃都詳細地說清原因,直至和自己的想法相吻合後,纔會下令作戰命令。他是一個一絲不苟,嚴格要求的人。在戰爭如此艱難、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他也不忘看望疲憊的戰士們,給他們加油鼓勁。他還親自爲腳受傷的小戰士換鞋,他是多麼地愛護他的戰士啊!

毛主席是我們偉大的領袖。不管是他的能力,還是他的人格,都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四渡赤水》觀後感3

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犯懵了,爲什麼要四渡赤水河呢?照理說四渡還是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啊,爲什麼要四渡呢?

紅軍第一渡的時候冒着大火,損失了一名隊員,卻安全地渡過了赤水河,暫時脫離了國軍的包圍。他們卻又在晚上連夜渡回去了,這又是爲什麼呢?

原來,毛主席想調動國軍的兵力,使包圍圈出現漏洞,使紅軍順利突圍以僅有的三萬兵力反剿了蔣中正四十萬國軍。

原來我們的毛主席是如此機智,如此英勇,這場勝仗就如同一個奇蹟。

看着電影裏紅軍同志們吃紅薯、野菜,等等難以下嚥的東西。穿得是草鞋,破了也不管只有有稻草的時候才能自己編草鞋,而且冬天到了,也只有一牀薄薄的棉被,再冷也只能墊着稻草,住得是沒有門,沒有窗的房間,冷風呼呼呼地灌進來,讓紅軍腳都凍紫了。

而紅軍卻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像蔣中正那樣住在溫暖的豪宅中,卻貪生怕死。

我們現在就是溫室裏的花朵,但我們絕不能貪生怕死,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不能一味向前,莽撞地衝向敵人,要像毛主席那樣,有勇有謀,使佔下風的自己反敗爲勝。